分享

【健颐文化】生命的认识⑪ - 如何看待身家性命(中)

 慧蓮 2023-03-07 发布于浙江
国文化既讲了“一念”,又讲了“家文化”,实际上中国文化是个家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的归宿?身的归宿,超越生死是归宿;家的归宿,天地人和是归宿;性的归宿,不生不灭是归宿。

中国文化既讲了一念,又讲了家文化,实际上中国文化也是个家文化。《大学中庸》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那么后面四个,都是家:“修身”一个家,“齐家”一个家,“治国”一个家,“平天下”一个家。修身是一个家,以身为家,修身;齐家一个家,治国一个家,平天下一个家。前面四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一半,不是目的。修身是目的,齐家是目的,治国是目的,平天下是目的。——后面四个都是我们要去探讨的内容。

我们经常会讲“身败名裂”,身败了,名就裂了。家败也就不行了,国家亡了也就不行了,天下乱了就更不行了,这一个系列要去认识的就是:身也不能败,家也不能破,国也不能亡,天下也不能乱。我们的境遇和处境上就自然会有这些事,这是我们人生。我们要想消消停停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四个地方都不能乱,乱了就会出麻烦,就会有灾难。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身家”二字就非常的重要——身,我们当然要护持好,这个家,也需要我们去重视。

“家”,有个说法叫“宅”。这个“宅”,或者“府”,我们去看,这个“宅”是托付的意思,托出去的一个托付的意思,就是托付出去;这个“府”呢,是人的一寸。我们经常把“结婚”叫做“成家”,这里面就会有讲“家和万事兴”,它不讲天和、地和、人和,它讲“家和万事兴”。这个“家和万事兴”是多元的,即有国家,也有小家,它不是人和万事兴这么一个片面的理解,不能局促。也就是我们这个家,指代了我们独有的,个有的天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家,都是我们独有的特有的天地。

中国文化指代的“天”,不是天空,而是无形的,天是无形的。“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天空已经是有形了。以坤来论,乾是无形的,你看到的天空已经是有形的,它不是中国文化指代的“天”。真正的空是无形的,所以这个空性,这个空不好找,不好觉知到。要是有形的,那一指就行了,就是它,就是它。这个空性蛮难体证到。

讲到天地,每个人的天地是个有的,固有的。不是说我到了北京,北京的天地就是我的天地,不是的,每个人都有个固有的天地。这个顶上就是天,脚底下就是地,是这么一个作用方式。所以家的建设,在中国人文里是尤其重要的。

我们讲家道日新,或者讲家道中落,或者讲家门不幸,家跟门都放在一起,这是中国文化。我们过去没有用好这个关照和护持。家是非常重要,这个要认识,人生很多困难和挫折就是来自于天地的失和,很多很多,包括病、难,都是跟这个天地的失和有关系。

同样,就身住的这个问题。“身”,我们是没法选的,对吧?身住,我们之前讲它是因缘所持,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或者我们讲业力,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的父母,选择我们的出生地,选择我们出生的年份,选择我们的性别,选择我们的遗传,这个是因缘具足而来的,没法选择。——所以中庸就显得很智慧——我们能做的就是格物,把物格清楚——“格物、致知”,但致知很难做,极致的“知”叫“致知”;或者到达“知”,叫“致知”,然后才有可能“诚意、正心”。
图片
所以中庸的标准也是很苛刻的,也是很高的标准。对皇帝儿子的教育,是讲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面才有可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不然,没有“格物、致知”,后面没有可能。实际上,我们现在就在认识的过程中,就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致知,就是在达知的过程中,到达“知”的过程中。——我们过去不知道还有这等事。

那么,我为什么要重点讲“家”?因为这是我们的天地。你的这片天地,天晴地明了,那就福人居福地,福地居福人。这个地方如果认识错了,方向错了,该去上海的去了北京,这是一种错;第二种错,当你住对的时候,每年的发展都会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任何的行业,只要你住对了,你的天地和了,家和万事兴嘛,——不是你跟家人不吵架叫天地和,是你的“天地和了”叫“家和”,——你的一切都会以20%的状态每年递增,每年稳稳当当递增。如果没有这样的递增,或者电梯行情,一年好,一年坏,都是失和的状态。

标准要首先拿出来——正常的,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为你在往前走嘛,你在努力。如果谁说这十年老是一下这样,一下那样,这生命就有问题了。我们“住”的就有问题了。

比如说,身体一下好一下坏,身体不好,是病;运气不好,也是病;住的不好,也是病;心有所住,还是病。这个病,不是说我们身体不好才是病。身体不好是一种病,运气不好是另外一种病,住的不好导致状态不好又是一种病,最后心迷还是一种病。这四种病,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很重要的认识!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认识,很重要的认识。

过往我们的经验认为,身体不好是一个病,这个我们有认识,对吧?赶紧去医院,对身体不好有认识,该抽血就抽血,该化验就化验,该过机就过机,该手术就手术,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就打针。运气不好也是个病,因为郁郁不得志就是个病,那得治。家住得不好导致收成不好,也是个病。谁说一家住进去,十年没有收成的?什么叫没有收成的?就是十年保持一个状态。生命的状态是蒸蒸日上的,是一天比一天好的,——在你工作的时候,退休了除外。如果发现这个五年、八年、十年,没什么变化的,没有收成的,没有富裕,没有走向繁荣的,这就是个病,这是个很重要的病!

住是个大学问。我们讲的“舍”也是一样的。房子就是宿和舍,房子是我们的归宿,身是我们的归宿,性是我们的归宿,——三个归宿啊。大家因为还活在事里面,活在事里面看不到归宿的重要性,叫“不归”。为什么“不归”?活在事里面就不归。

中国文化是要讲归宿的,要讲一念。其实我们的归宿在哪?就在“身、家、性”上面。我们认为我们的成功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繁荣是我们的归宿。中国文化不这么表达,我们的繁荣只是显现、用用;真正的归宿——身是我们一部分的归宿,家是我们一部分的归宿,性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所以如果我们活在事情里面,我们只关注事情的好坏,是远远在颠倒中颠倒,因为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化在去关注这个事情本身的好坏去了。

中国文化是要我们花所有的精力去关注我们自身的状态,自身的认识,自身那一念。我们都要去关注自身那一念,当去关注自身那一念的时候,今天的心就是那一念,就是当下的心。比如说你早上听课那是那样一种心,下午听完课又是另外一种认识。尽管糊涂,也是开始糊涂了嘛,或者开始感觉到自己糊涂了,这是正常的,越学越糊涂是正常的,因为原来的糊涂还没显出来呢。

这个家,我们是以宿和舍为归宿。舍就很清楚了,舒院这个“舒”字,舍予就是舒。真正知道归宿的时候,反而是无我的;真正活在事里头呢,反而是深深的我执。——错位正好错在这。我们都去关注事,这是最可气的地方,最可怕的地方。所以中国文化不讲事成,讲人成。我们是要人成,不是事成。因为它叫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讲人成,不是讲事成。

那么,身的归宿是什么?超越生死是归宿;

家的归宿,是天地人和是归宿;

性的归宿,是不生不灭是归宿。

对生命的认识一定介于本源来认识,就省很多麻烦,——把身的归宿,家的归宿,性的归宿全部都罗列干净,对号入座,哪个都少不了。搞这个事,山川和心田,一样都离不开。

我们是以天地为家,庄子讲的,天当被、地当床,这是庄子的境界,四海为家。我们现在做不到四海为家,没有人有那么的豪情。我们要选择一个和睦的家,这个是至关重要的。你们以为买房子,买的是资产,买的是空间;其实买房子,买的是归宿,而且是双宿双栖的归宿!家是不是我们的归宿啊?家是港湾,房子的建设一定要重视它,要把它搞好来。家一定要搞好来。搞不搞好,不用别人来看,自己可以看:蒸蒸日上,住进去一年比一年好,就搞好了;住进去麻烦不断,祸事不断,烦恼不断,就没搞好。这是金标准,没有什么道理讲的。搞好了就是蒸蒸日上,家和万事兴,事事都要兴,怎么会不好?!这是我们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