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密度是指织物中经向或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用M表示,有经密和纬密之分。经密又称经纱密度,是织物中沿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经纱根数;纬密的定义类似。经密和纬密都以“根/10cm为单位。习惯上将经密和纬密自左向右连写成“M-XM”如236X220表示织物经密是 236根/10 cm、纬密是 220根/10cm。 如需同时表示织物经纬纱线密度和经纬密,可自左向右联写成如下格式: NtT× NtW× MT×MW 大多数织物中,经纬密配置采用经密大于或等于纬密。 织物经纬密度的大小对织物的使用性能和外观风格的影响很大。显然,经纬密度大,织物就紧密、厚实、硬挺、坚牢、耐磨;密度小,织物就稀薄、松软、透气。同时,经纬密度的比值也会造成织物性能与风格的显著差异,如平布与府绸和哔叽、华达呢与卡其等。 经纬密只能用来比较相同组织、由相同直径的纱线织成的不同密度的织物的紧密程度。当纱线的直径不同时,就没有可比性。 织物紧度又称覆盖系数,是指纱线的投影面积对织物面积的比值,用 E 表示。有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之分。根据定义可得经纬向紧度的计算式: 式中: ET 和 EW 一一 经向和纬向紧度; dT和 dW 一一 经纱和纬纱直径(mm); a和b 一一 相邻两根纱线的中心距(mm); MT和MW 一一 经密和纬密(根/10 cm)。 织物的总紧度 考虑到纱线直径与纱线细度之间的关 几种纱线的直径系数见下表。 纱线的直径系数
各种织物,即使原料、组织相同,如果紧度不同,也会引起使用性能与外观风格的不同。试验表明,经纬向紧度过大的织物其刚性增大,抗折皱性下降,耐平磨性增加,而耐折磨性降低,手感板硬;紧度过小,则织物过于稀松,缺乏身骨。 另外,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在总紧度一定的条件下,当经向紧度与纬向紧度比为1时,织物显得最紧密,刚性最大;当二者比例大于1或小于1时,织物较柔软,悬垂性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