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还原Word_元素周期表
2023-03-07 | 阅:  转:  |  分享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三 元素周期表







【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故有7个周期。







周期的序数即为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2)族: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16个族。







(3)常见族的别称







名称



IA



(除氢外)



ⅡA



ⅣA



VA



ⅥA



ⅦA



0



别称



碱金属



碱土



金属



碳族



氮族



氧族



卤族



稀有



气体









(4)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由于镧系和锕系位于第3列,所以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



3.规律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第一、二、三周期是短周期,其余是长周期。



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的元素的信息







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56





星期 天气











(2)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情况。



(2)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情况。



①若为第ⅠA族、第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①若为第ⅠA族、第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第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第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错误的是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错误的是











( )



( )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2.99%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2.99%











(3)同主族不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至第七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18,18,32,32,故同主族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是这几个数的和或差,如1H和19K的原子序数差是2+8+8=18。



(3)同主族不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至第七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18,18,32,32,故同主族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是这几个数的和或差,如1H和19K的原子序数差是2+8+8=18。



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



D.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a



4.(★)离子RO3-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 ( )



4.(★)离子RO3-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 ( )



A. A+n+48+x B. A-94-24-x



A. A+n+48+x B. A-94-24-x



C. A-n+24-x D. A+n+24-x



C. A-n+24-x D. A+n+24-x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主族元素都是从非金属元素开始,以金属元素结束



B.同一主族元素都是从非金属元素开始,以金属元素结束



5.(★)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等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



5.(★)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等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 )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



A.第六周期,第ⅣA族



A.第六周期,第ⅣA族



B.第七周期,第ⅥA族



B.第七周期,第ⅥA族











D.第三周期有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



D.第三周期有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



C一.第七周期,第ⅦA族



C一.第七周期,第ⅦA族



D.第八周期,第ⅥA族



D.第八周期,第ⅥA族



6.(★★★)“天宫一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对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6.(★★★)“天宫一号”的燃料是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其中Li的质量数为7,下列对这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A.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有6种金属元素



A.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有6种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有4种非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有4种非金属元素



A.质子数之比为1:2:3



A.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中子数之比为1:1:1



B.中子数之比为1:1:1











C.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



C.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D.化学性质不相同



D.化学性质不相同











5



5



7



7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二、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Rb的质子数是3?Cl质子数的2倍



B.第50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的ⅣA族



C. H?O与D?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CH?和N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8.(★★★)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C比元素A的原子序数大8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6的元素,与C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6的元素,与C







位于同一周期



C. B的原子与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028的元素,与B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028的元素,与B







位于同一主族



三、非选择题



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3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58









请填空:



(1)Y、Z和W3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 填“是”或“否”)理由是



( )Y是 ,Z是 ,W是 。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



10.(★)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图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种,属于主族元素的有 种;g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i元素位于第 周期第 族。



(3)元素f是第 周期第 族元素,请在下边方框中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星期 天气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3.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属性越强。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属性越强。



2.(★)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源于大气降水,但重水和轻水中同位素含量是不同的,有时差别还相当大,氢包括两种稳定核素:H和D,氧常见的核素有1?O、1?O和1?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2.(★)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源于大气降水,但重水和轻水中同位素含量是不同的,有时差别还相当大,氢包括两种稳定核素:H和D,氧常见的核素有1?O、1?O和1?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A. H?和D?互为同位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完全相同



A. H?和D?互为同位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完全相同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元素的金属性强于后面元素的金属性。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元素的金属性强于后面元素的金属性。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 Fe2?)。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 Fe2?)。



4.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4.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1)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B.H216Q、H217O、H218O互为同位素,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B.H216Q、H217O、H218O互为同位素,都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1?O?和1?O?互为同素异形体,其密度之比为2:3



C.1?O?和1?O?互为同素异形体,其密度之比为2:3



D.电解一定量的D?1?Q时,阴、阳两极所得气体的质量之比约为2:‘9



D.电解一定量的D?1?Q时,阴、阳两极所得气体的质量之比约为2:‘9



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族,Y、Z相邻,W、Y、Z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族,Y、Z相邻,W、Y、Z 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Y>Z



A.原子半径:Y>Z











(2)非金属元素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元素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B.金属活动性:X



B.金属活动性:X



C.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C.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D. Y元素的氧化物不溶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



D. Y元素的氧化物不溶于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











(4)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并且A体现出氧化性,则A的非金属性强于B。



(4)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能置换出B,并且A体现出氧化性,则A的非金属性强于B。



(5)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5)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As、??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1.(★)已知??As、??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4.(★)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次外层电子数为y,c原子L层电子数为x+y,M层电子数为x-y,e原子与b原子质子数之比为2:1,d 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a元素与c元素同周期,且a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简单离子半径中最小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4.(★)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次外层电子数为y,c原子L层电子数为x+y,M层电子数为x-y,e原子与b原子质子数之比为2:1,d 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a元素与c元素同周期,且a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简单离子半径中最小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e>d>c



A.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e>d>c











A.原子半径:As>Cl>P



A.原子半径:As>Cl>P



B. b氢化物的沸点比e氢化物的沸点高



B. b氢化物的沸点比e氢化物的沸点高











B.热稳定性:1HCl>AsH?>HBr



B.热稳定性:1HCl>AsH?>HBr



C. a、c的氧化物都具有两性



C. a、c的氧化物都具有两性











C.还原性: As3?>S2?>Cl?



C.还原性: As3?>S2?>Cl?



D.酸性: H?AsO?>H?SO?>H?PO?



D.酸性: H?AsO?>H?SO?>H?PO?



D. e的氧化物通入Ba(NO?)?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D. e的氧化物通入Ba(NO?)?溶液中有沉淀产生











6



6



1



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四 元素周期律



作业十四 元素周期律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律



内容:



内容: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



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



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



到8个的情况(H、He除外)。



到8个的情况(H、He除外)。



2.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从



左到右的原子半径呈现 的周



左到右的原子半径呈现 的周



期性变化。



期性变化。



(1)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



(1)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



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



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



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阳离子,价态越高,



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阳离子,价态越高,



离子半径越 ,阴离子价态绝对值



离子半径越 ,阴离子价态绝对值



越高,半径越 。



越高,半径越 。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不包括稀有气体元



(2)同一周期元素原子(不包括稀有气体元



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阴离子、阳离子半径也分别逐渐 ;。



阴离子、阳离子半径也分别逐渐 ;。



但阴离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



但阴离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



(3)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



(3)同一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



逐渐 ;同价态离子,从上到下,



逐渐 ;同价态离子,从上到下,



半径也逐渐 。



半径也逐渐 。



(4)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



(4)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粒子,核电荷数越大,



半径越 。



半径越 。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价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价



逐渐增大,有+1、+2、+3、+4、+5、



逐渐增大,有+1、+2、+3、+4、+5、



+6、



+6、



+7、+8(即由+1递增到+8),从中部元



+7、+8(即由+1递增到+8),从中部元



素开始出现负价,由-4变化到-1。



素开始出现负价,由-4变化到-1。



(2)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



(2)同种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



值之和等于8。



值之和等于8。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 N?、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比较



1. N?、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比较



Na



Na



Mg



Mg



Al



Al



规律(同周



规律(同周



期从左到右)



期从左到右)



单质与水



单质与水



(或酸)



(或酸)



反应



反应



与冷水



与冷水



反应,产生



反应,产生



氢气



氢气



与冷水几乎不反



与冷水几乎不反



应,与沸水反应,



应,与沸水反应,



放出氢气;与酸



放出氢气;与酸



反应放出氢气。



反应放出氢气。



与酸反



与酸反



应…



应…



_,放



_,放



出氢气



出氢气



从水或酸中



从水或酸中



置换H?能



置换H?能



力逐渐减弱



力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



的水化物



碱性强弱



碱性强弱



NaOH



NaOH



_碱



_碱



Mg(OH)_



Mg(OH)_



_碱



_碱



Al(OHD?



Al(OHD?



最高价氧化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



物对应的水



化物碱性逐



化物碱性逐



渐减弱



渐减弱



氢氧化



氢氧化











2. Si、P、S、Cl四种元素性质的比较



2. Si、P、S、Cl四种元素性质的比较



Si



Si



P



P



S



S



Cl



Cl



规律(同周



规律(同周



期从左到右)



期从左到右)



单质与氢



单质与氢



气反应的



气反应的



条件



条件



高温



高温



磷蒸气



磷蒸气



与氢气



与氢气



能反应



能反应



加热



加热



光照或



光照或



点燃时



点燃时



发生爆



发生爆



炸而化



炸而化











与H?化合



与H?化合



能力逐渐



能力逐渐











形成的气



形成的气



态氢化物



态氢化物



的热稳定



的热稳定











SiH?



SiH?



PH?



PH?



H?S



H?S



HCl



HCl



气态氢化物



气态氢化物



的热稳定性



的热稳定性



逐渐_



逐渐_











最高价氧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



的水化物



(含氧酸)



(含氧酸)



酸性强弱



酸性强弱



H?SiO?



H?SiO?











H?PO?



H?PO?











H?SO?



H?SO?











HClO?



HClO?



强酸(比



强酸(比



H?SO?



H?SO?



酸性强)



酸性强)



最高价氧化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



物对应的水



化物酸性逐



化物酸性逐



渐_



渐_



60 ·



60 ·









星期 天气











1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







0



1







ⅡA







ⅢA



ⅣA



VA



ⅥA



ⅦA







2







































3







































(1)在元素①~⑨,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 (填元素名称)。元素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②与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共价化合物: 。



(3)⑤、⑥、⑦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4)元素④和⑨所能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大于 (填化









学式);元素⑦、⑧、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化学式表示)。



(5)写出元素⑤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2.(★★★)A、B为相邻周期的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B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分别为m和n。



(1)若A、B同在IA族,当B在A的上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当B 在A的下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2)若A、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B 在A的下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



59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5.(★)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元素代号



A



B



C



D



E



F



G,



原子半径/nm



0.182



0.160



0.089



0.143



0.102



0.)99



Q.071



主要化合价



+1



+2



+2



+3



+6、-2



-1



-1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G>HF>H?E















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



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







布相同



C. A、E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三种以上的含氧酸盐



D. 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6.(★★★)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可分别与C组成常见化合物AC、AC?、BC、BC?;6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D元素;E、F两元素单质的沸点与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图中原子序数连续)。下列判断与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C、D、F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F



B.元素B、E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熔点高,硬度大,所以在该化合物中B、E之间存在的是共价键



C.元素A、B、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属于强酸,且元素F的含氧酸具有强氧化性



D.元素C、D、E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若加入元素E、F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会有白色沉淀析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6









二、不定项选择题



7.(★★)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分别位于不同的主族,m、p、n分别是元素A、B、C的单质,D的单质在空气中点燃可以作为产生高温的引发条件,且燃烧是产生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D的单质还可以与热水发生置换反应;x、y、z是由A、B、C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y、z是气体,且z可用于配制碳酸饮料。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的单质起火燃烧时不能用z作灭火剂



B.元素的非金属性:C>A>P



C. B、C与A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B



D.原子半径:D>B>L>A



8.(★★★)X、¥、Z、W是中学常见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不少于2,X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种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的氧化物,其中有两种氧化物能溶于稀硫酸,三种氧化物能溶于烧碱溶液。四种元素的单质所形成的混合物有如下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W



B.简单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



D.四种单质中有两种金属、两种非金属单质



2







火兀



火兀



191



191















三、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9.(★)A、D、E、W是中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D、E位于同周期,A、D、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W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W会导致贫血症状。



9.(★)A、D、E、W是中学常见的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D的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D、E位于同周期,A、D、E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W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W会导致贫血症状。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下列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填标号)。



(2)下列事实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填标号)。



a.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弱于Mg(OH)?



a.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弱于Mg(OH)?



b. 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F



b. 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F



c. WE?的溶液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



c. WE?的溶液可用于刻蚀铜制的印刷电路板



(3)①D的氧化物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烧碱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①D的氧化物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烧碱和D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W的单质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中的NO?,使其转换为NH?,同时生成有磁性的W的氧化物X,再进行后续处理。



(4)W的单质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中的NO?,使其转换为NH?,同时生成有磁性的W的氧化物X,再进行后续处理。



①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D的单质与X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D的单质与X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D与A同主族,且与F同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



10.(★)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D与A同主族,且与F同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与C 元素都能形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



若干种化合物。D、E、F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若干种化合物。D、E、F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C、E元素名称:B C 、E



(1)写出B、C、E元素名称:B C 、E



(2)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写出C、D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3)可以验证C和F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是 (填序号)。



(3)可以验证C和F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是 (填序号)。



①比较这两种元素常见单质的熔点



①比较这两种元素常见单质的熔点



②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②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③比较这两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③比较这两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4)A、C、D、F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C、D、F四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酸式盐(均由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酸式盐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双原子阴离子微粒,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双原子阴离子微粒,且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D



E



F











C











G











H











A



























B















D



E



F











C











G











H











''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 、填名标)。



''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 、填名标)。



(2)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稳定,其原因是 ;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沸点



(2)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稳定,其原因是 ;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沸点











6



6



3



3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原因是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该气态化合物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 ;该气态化合物与另一气态且含有18个电子的双原子极性分子相遇,可生成白烟,该白烟物质的化学式为 .



(4)C、D、E、G、H元素分别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按酸性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填化学式)。



(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你认为该物质应该是由上表中的 (填字母)元素组成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 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还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稀释气体,该气体电子式为 。



12.(★★★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历经151年,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B



C



N



Q



F



Al



Si



P



S



Cl



Ga



Ge



As



Se



Br



In



Sn



Sb



?



I



Tl



Pb



Bi



Po



At



(1)上表中“?”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2) Sn 的最高正价为 , As 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式为



(3)可在图中分界线(虚线部分)附近寻找 ,(填标号)。



A.优良的催化剂 B.半导体材料



C.合金材料 D.农药



(4)①Se?Cl?常用作分析试剂,其电子式为



②硒(Se)化铟(In)是一种可应用于未来超算设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原子半径:In>Se



B. In的金属性比Se强



C. In的金属性比Al弱



D.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Se?



③工业上常从电冶铜的阳极泥中提取纳米硒。向浆化的阳极泥中通入氯气,Cu?Se被溶液中的HClO氧化为H?SeO?及C úCl?,反应中HClO与Cu?S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64





星期 天气











NH?Cl中含有N—H共价键,但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



NH?Cl中含有N—H共价键,但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



D. NaCl、HCl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两种离子,所以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D. NaCl、HCl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两种离子,所以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3)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只有共价键。



三、化学键



三、化学键



1.定义: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1.定义: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化学键的分类:



2.化学键的分类: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H?O B. CO? C. MgCl? D. Na?O?



A. H?O B. CO? C. MgCl? D. Na?O?



( )



( )



A. 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A. 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



B.原子半径大小:X



C.化合物Z?Y和ZWY?,都只存在离子键



C.化合物Z?Y和ZWY?,都只存在离子键



D. 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D. 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2.(★)下列对化学用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 )。



A.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O:H



A.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O:H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 S2 ?的结构示意图:+181288



B. S2 ?的结构示意图:+18128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X>rY>rZ>rW>ra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rX>rY>rZ>rW>ra











C.由 Na 与 Cl 形成 NaCl 的过程: Na?+4?Cl:→Na?:Cl:-



C.由 Na 与 Cl 形成 NaCl 的过程: Na?+4?Cl:→Na?:Cl:-



D. HClO的结构式:H—Cl—O



D. HClO的结构式:H—Cl—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融化时,分子中化学键发生断裂



A.冰融化时,分子中化学键发生断裂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与氢键无关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与氢键无关



C.非极性键不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C.非极性键不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C.离子 Y2?和 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C.离子 Y2?和 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6.(★★)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6.(★★)a、b、c、d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与b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A. a与b之间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 6



· 6



7 ·



7 ·









高中寒假自生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式;箭头的右侧为化合物的电子式。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式;箭头的右侧为化合物的电子式。



二、共价键



二、共价键



1.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1.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的得失。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要获得1个电子,所以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的得失。



(4)常见共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4)常见共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分子



H?



N?



H?O



CO?



CH?



电子式



H:H



:N?:N:



H:O:H



:O::C::O:



H



H:C:H



H



结构式



H—H



N≡N



H—O—H



O=C=O



H



H—C—H



H







分子



H?



N?



H?O



CO?



CH?



电子式



H:H



:N?:N:



H:O:H



:O::C::O:



H



H:C:H



H



结构式



H—H



N≡N



H—O—H



O=C=O



H



H—C—H



H







3.共价化合物



3.共价化合物



(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Cl?的形成过程::



Cl?的形成过程::



2.共价键



2.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



(2)成键三要素:



(2)四种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2)四种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H?S、H?O、HCl等。



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H?S、H?O、HCl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SO?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SO?等。



③酸:如H?SO?、HNO?等。



③酸:如H?SO?、HNO?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 CH?、CH?CH?OH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 CH?、CH?CH?OH等。



(3)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3)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



















①成键微粒:原子。



①成键微粒:原子。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条件:成键前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③成键条件:成键前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3)共价键的分类:



(3)共价键的分类: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箭头的右侧为



箭头的左侧为原子的电子式,箭头的右侧为



化合物的电子式。



化合物的电子式。



4.共价键的存在



4.共价键的存在



多原子非金属单质,如:H?、Cl?、O?、P?等。共价化合物,如:HCl、CO?、NH?等。



多原子非金属单质,如:H?、Cl?、O?、P?等。共价化合物,如:HCl、CO?、NH?等。



含根的离子化合物,如:NaOH、Na?O?、NH?Cl、NH?NO?等。



含根的离子化合物,如:NaOH、Na?O?、NH?Cl、NH?NO?等。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



(1)两个“一定”:



(1)两个“一定”:











①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相同,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正电性。



①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相同,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正电性。



①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①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2)两个“不一定”:



(2)两个“不一定”:



①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O?、N?、H?、Cl?等。



①含共价键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如O?、N?、H?、Cl?等。











②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而不显电性。



②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而不显电性。



②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有O—H共价键,Na?O?中含有O—O共价键,



②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有O—H共价键,Na?O?中含有O—O共价键,











6



6



6



6









王树 入亿







作业十五 化学键







【知识梳理】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②成键本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③成键条件:



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NaCl、MgCl?、KCl、Na?O、MgO;金属阳离子(或NH?)和某些带电原子团,如:NaOH、Na?SO?、NH?Cl。



2.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类型:



①强碱:如NaOH、KOH等。



②绝大多数盐:如NaCl、K?SO?等。



③活泼金属氧化物:如K?O、Na?O、MgO等。



(3)性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一般比较牢固,破坏它需要很高的能量,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般较高,常温下为固体。



②离子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够导电。



【注意】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②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原子的电子式(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Na.. Mg.· Al · .?i .. P.



:∴Cl?:S:=:Ar:



(3)离子的电子式:



Na+Mg2+Al3+:P:3-



:S:2-:C1:-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的电子式:[ ],标出所带电荷,点出该离子最外层电子。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AB型:



NaCl-Na+:Cl:-或 Na+∵Cl:-



②A?B型:



Na2S-Na+:S:2-Na+ 或 Na+∴S:2-Na+



③AB?型:MgCl?



MgCl2-:Cl:-Mg2+:Cl:-



或 :Cx-Mg2+x?C1:-



【注意】相同离子不合并,尽量对称。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的形成过程: Nax?Cl:→Na?xCl:



MgBr?的形成过程:



:Br:+×Mg×+?Br:→:Br×-Mg2+×Br:-



· 65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B.若b的单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则c的单质不可能为半导体材料



C.若b的单质与H?易化合,则c的单质与H?更易化合



D.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bO?,则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aH?



二、不定项选择题



7.(★)X、Y、Z是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XO?>H?YO?>H?Z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



B.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Z>Y>X



8.(★★)南京理工大学团队成功合成了能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五氮阴离子盐(N?)?(H?O)?(NH?)?Cl,五氮阴离子N?是制备全氮类物质 N5+N5-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H?Q)?(NH?)?CI中含四种离子



B.N5+N5-属于离子化合物



C.每个N?中含有35个电子



D.N5+N5-中含非极性键



三、非选择题



9(★)短周期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d、e、f、h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单质和a 都由X组成,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e在常温下是液体,f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个别产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f的电子式为 用电子式表示e









的形成过程 、Y Z、Q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离子符号)



(2)a和b反应的方程式为 .c和f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请将c、e、d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 (填物质的化学式),你这样排列的原因是



10.(★)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①~⑩代表十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⑧所对应的元素为 (填元素符号),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在①~⑩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名称),其某种氧化物可用于潜水艇中的供氧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比较⑤和⑩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填化学式)。



(4)⑧④⑨⑩四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5)写出②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



(6)由下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填标号)。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⑦和⑩ D.⑥和⑨







6



6



8



8









生物 大气











11.(★★)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序数相等,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 与 Z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单质X在单质R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结构式为 。



(3)由X、Z、W的两种或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 (填结构式);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填电子式)。



(4)Y、Z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差的是 (填化学式)。



(5)工业上用单质R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



12.( )食品添加剂中可能存在的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x为非金属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













(1)x、e、d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2)图中g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f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元素h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元素g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填“强”或“弱”)。



(3)d、e、f、g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4)x和d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填化学式)。



(5)一种麻醉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元素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个电子,其中Z元素的化合价为 ,写出YZ?分子的结构式: 。







69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 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六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



A. MgCl?和KCl B. NaOH和NaCl



C. H?O?和Na?O? D. NH?和NH?Cl



2.(★★)有A、B、C、D、E五种元素,质子数都小于18。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C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E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A单质可以在E 单质中燃烧,生成AE,燃烧时火焰呈苍白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B. B和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C. E单质可以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D. D单质常温下既能溶于稀盐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







元素代号



A



B







E



G



H



2



}



化合价



一1



-2



+A,-4



-1



+5、-3



+3



十2



+1



原子半径/nm



0.071



0.074



0,077



0.099



0,110



0.143



0,160



0.186



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D、H、J的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B. A、H、J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J>H



C. G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D. I在DB?中燃烧生成两种化合物









4.(★)2016年IUPAC将合成化学元素第115号(Mc)提名为化学新元素,Mc的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是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Mc的原子核外有115个电子



B. Mc与N元素属于同一主族



GMc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D.中子数为173的Mc核素符号是173Mc



5.(★)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O







S







Se



Br



A.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ⅣA族



B. H?Se比HBr稳定



C.硒的非金属性比S弱



D.硒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SeO?



6.(★)反应 Cl?+H?O ═HCl+HClO 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 )



A. HClO的电子式: H:Q:O:















B.原子结构示意图( 288可表示 1735Cl-,



B.原子结构示意图( 288可表示 1735Cl-,







也可表示3?Cl?



C.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D.水分子结构模型:



D.水分子结构模型:







70 ·





生物 大气







作业十七 综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上,空军部队飞机拉出绚烂的“彩烟”。形成“彩烟”的原理是各种染料溶在油料中,形成稳定的彩烟药剂,彩烟药剂被高压N?吹出,随高温尾气喷出,冷凝后形成鲜艳的彩色气溶胶云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彩烟是一种纯净物



B.蒸汽凝结为雾发生了化学变化



C.蒸汽遇冷形成的彩色云团是一种分散系



D.拉烟原理与焰色试验的原理相同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1 mo?H?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B 24 g Mg变为 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C.0.1mol NaCl的摩尔质量为 5.85g?mol?1



D.常温常压下,11.2L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 S+2KNO?+3C ═K?S+N?↑+3C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S和C均被还原



B.仅有KNO?是氧化剂



C.反应每生成1mol N?转移10mol电子



D. KNO?的氧化性强于CO?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 HCO3-+H+===CO?↑+H?O



B.铁锈溶于稀硫酸: Fe?O?+6H?=2Fe3?+3H?O



C.用FeCl?溶液制备Fe(OH)?胶体: Fe3?+ H2OFeOH3↓+3H+



D.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 Cu2?+Ag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



A. NaCl易溶于水,可用于工业电解制备钠



B. NaHCO?受热易分解,可用于食品膨松剂



C. Al?O?熔点很高,可用于制坩埚等耐火材料



D. Al(OH)?有弱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6.(★)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用量不会导致产物发生变化的是 ( )



A.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



C.向FeBr?溶液中加入氯水



D.向Ca(HCO?)?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7(★)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含有( CO13-



B.加水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



173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C中溶液滴入试管中并振荡、静置。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中试管的现象是



(4)试管B管口塞有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目的是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









12.(★★)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C;C、E元素同主族。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予化合物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3)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E的形成过程: ,化合物D?C?的电子式:



(5)化合物D?C?与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72 ·



二、不定项选择题



7.(★★★)X、Y、Z、W、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①知:①元素对应的原子半径大小为X 组成金刚石的元素;③Z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Z?X?,Z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Z?;④M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与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Z



B. W?Z?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C. Z与M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W、M的离子半径:M>W



8.人 )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Z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不止一种



B. Y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D. W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三、非选择题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化学符号回答有关问题:







主族



周期



IA



ⅡA



ⅢA



ⅣA



VA



ⅥA



ⅦA



0



1



































2



































3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7

















(2)②、⑧、⑨、⑩四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3)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微粒是 ,写出该元素的单质分别与⑥、⑩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0.(★★)ABC、D、E、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两元素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零。E和A同主族;D、F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1)写出C的元素名称: ,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由A、C以原子个数比为5: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其中各原子均达到稳定结构,该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



(3)E?D?和A?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由C、E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E?C,该化合物中两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该化合物遇水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为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1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Z在W 单质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物ZW是厨房常见的调味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Z在W 单质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物ZW是厨房常见的调味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某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物质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1.(★★)某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物质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单质A有可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



A.单质A有可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



B.物质B一定是氧化物



B.物质B一定是氧化物











A.原子半径:X>Y>Z>W



A.原子半径:X>Y>Z>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W



C.若D为弱酸,A可能为单质碳



C.若D为弱酸,A可能为单质碳











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 Y、W的某些单质均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



D. Y、W的某些单质均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



9 .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9 .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物质C只可能是酸性氧化物



D.物质C只可能是酸性氧化物



12.(★)近期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生成CO?的历程(部分微粒未画出),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近期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生成CO?的历程(部分微粒未画出),反应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I→状态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A.状态I→状态Ⅱ发生了化学变化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B. CO和O生成CO?的过程涉及电子转移



B. CO和O生成CO?的过程涉及电子转移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为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漏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C.丁装置中倒扣漏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C. CO?是具有极性共价键的直线形分子



C. CO?是具有极性共价键的直线形分子



D状态Ⅲ→状态V表示CO与O?的反应



D状态Ⅲ→状态V表示CO与O?的反应



13.(★★★)下列测定Na?CO?和NaHCO?混合物中NaHCO?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13.(★★★)下列测定Na?CO?和NaHCO?混合物中NaHCO?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











0.(★★)向a L Na?SO?和(NH?)?SO?的混合溶液中加入6mol BaCl?,溶液中的: SO42-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c mol NH?,则原溶液中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 mol?L?1) )



0.(★★)向a L Na?SO?和(NH?)?SO?的混合溶液中加入6mol BaCl?,溶液中的: SO42-恰好完全沉淀,再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使氨气完全逸出,收集到c mol NH?,则原溶液中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单位: mol?L?1) )



A.2b-ca B.b-2ca



A.2b-ca B.b-2ca



C.b-2c2 D.2b-c2a



C.b-2c2 D.2b-c2a



A.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6g固体



A.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6g固体



B.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混合物质量减轻bg



B.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混合物质量减轻bg



C.取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bg



C.取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bg



D.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Cl?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D.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Cl?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7



7



4



4







14.(★★)以铝土矿为原料,提取氧化铝,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滤渣2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镁,试剂B为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试剂A可以是稀硫酸或盐酸



B.加入试剂B除去 Mg2?、Fe3?



C.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H?SiO?



D.试剂C为过量盐酸



三、非选择题



15.(★)对于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用分类的思想对其进行学习和研究极其重要。有以下物质,请按要求作答。



①AgCl ②Na?O ③熔融KNO? ④盐酸⑤葡萄糖溶液 ⑥NH? ⑦Fe(OH)?胶体⑧NaHSO? ⑨细铁丝 ⑩Ba(OH)?



(1)上述物质能导电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有



(2)请写出④与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胶体是一类重要的分散系,请写出实验室制备⑦的化学方程式: )



(4)向⑩的水溶液中逐滴滴加⑧的水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中的 填标号),当溶液恰好呈中性时NaH8O?与Ba(Q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7













1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②的一种核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核素的符号是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和“<”表示)。



(3)①与③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所含电子数为18的分子的电子式为 .②③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沸点高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其主要原因为 。



(4)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下列五种物质中,①H?O ②CO?③Na?O?④NaOH ⑤NaBr,只存在共价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钠及其化合物进行了深度探究。



Ⅰ.“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深度探究



(1) Na 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2)钠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的固体粉末中还含有黑色固体物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一种观点认为该黑色固体物质是C和铁的氧化物。



5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UJ)











i.生成C的原因是CO?和N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请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i.生成C的原因是CO?和N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请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CO? Na== Na?CO?+ 、



CO? Na== Na?CO?+ 、



Ⅱ.产生铁的氧化物的原因是Na.单质中含有0.002%左右的铁元素,在钠燃烧的时候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为了检验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铁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产生铁的氧化物的原因是Na.单质中含有0.002%左右的铁元素,在钠燃烧的时候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为了检验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铁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收集黑色固体物



质溶于稀硫酸中



少量黑色固



体物质不



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少许



于一支试管中,滴入



KSCN溶液



溶液变为



红色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收集黑色固体物



质溶于稀硫酸中



少量黑色固



体物质不



溶解







②取上层清液少许



于一支试管中,滴入



KSCN溶液



溶液变为



红色











Ⅱ.“纯碱和小苏打”性质实验的深度探究该组同学利用下图对“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进行探究。



Ⅱ.“纯碱和小苏打”性质实验的深度探究该组同学利用下图对“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进行探究。



加10mL 1mol/L的HCl溶液并滴入广口瓶,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加10mL 1mol/L的HCl溶液并滴入广口瓶,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广口瓶中预先盛放10mL 1mol/L 的HCl溶液,将分液漏斗中的10mL 1mol/L Na?CO?溶液中的5mL溶液快速滴入到广口瓶中,立刻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膨胀。再将剩余的5mL 1mol/L的Na?CO?溶液加入到广口瓶中,几分钟后,气球变扁,变扁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广口瓶中预先盛放10mL 1mol/L 的HCl溶液,将分液漏斗中的10mL 1mol/L Na?CO?溶液中的5mL溶液快速滴入到广口瓶中,立刻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膨胀。再将剩余的5mL 1mol/L的Na?CO?溶液加入到广口瓶中,几分钟后,气球变扁,变扁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作答)。



(5)实验结论:



(5)实验结论:



a. Na?CO?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a. Na?CO?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 CO3 ?和HCO?中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 (填离子符号)。



c. CO3 ?和HCO?中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 (填离子符号)。



18.(★★)秋耳是中国的传统食材,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有益元素。



18.(★★)秋耳是中国的传统食材,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有益元素。



Ⅰ.秋耳中铁元素的检验



Ⅰ.秋耳中铁元素的检验



















(3)导管P的作用是 。



(3)导管P的作用是 。



4)开始实验:



4)开始实验:



i.广口瓶中预先盛放10mL 1mol/L 的Na?CO?溶液,将分液漏斗中10mL 1mol/L的HCl溶液缓缓滴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分液漏斗再



i.广口瓶中预先盛放10mL 1mol/L 的Na?CO?溶液,将分液漏斗中10mL 1mol/L的HCl溶液缓缓滴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分液漏斗再



实验方案:取适量干秋耳粉平均分成三份,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方案:取适量干秋耳粉平均分成三份,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操作步骤



检验试剂



现象



实验一



适量蒸馏水浸泡,过



滤,取滤液,加检验试



剂,后加入适量H?O?,



再次加入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均无明



显现象



实验二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



适量盐酸浸泡,取滤



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极浅的



红色



实验三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



适量盐酸、H?O?浸泡,



取滤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较深的



红色







实验



操作步骤



检验试剂



现象



实验一



适量蒸馏水浸泡,过



滤,取滤液,加检验试



剂,后加入适量H?O?,



再次加入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均无明



显现象



实验二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



适量盐酸浸泡,取滤



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极浅的



红色



实验三



在坩埚中充分灼烧,加



适量盐酸、H?O?浸泡,



取滤液,加检验试剂



KSCN



溶液



较深的



红色















· 7



· 7



6 ·



6 ·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和W同主族,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和W同主族,W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X)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r(X)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大于Z的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大于Z的



C.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W的



C.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W的



D. W与Y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D. W与Y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8.(★★★)恒温条件下,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且反应后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8.(★★★)恒温条件下,固体单质A和气体单质B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且反应后气体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4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10.(★)如图所示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如图所示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



















..需配制的Na?CO?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mol?L?1



..需配制的Na?CO?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mol?L?1



B操作2中玻璃棒的下端应该抵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下方



B操作2中玻璃棒的下端应该抵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下方











A. A与B的摩尔质量比为3:1



A. A与B的摩尔质量比为3:1



C操作4会导致所配得溶液浓度偏高



C操作4会导致所配得溶液浓度偏高











B.生成物C中A、B的原子个数比为3·1



B.生成物C中A、B的原子个数比为3·1



C.单质B中所含元素在生成物C中的质量分数为25%



C.单质B中所含元素在生成物C中的质量分数为25%



D.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比为1:4



D.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比为1:4



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需要加水



D.操作5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再需要加水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9.(★)下列关于Na?CO?、NaH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



9.(★)下列关于Na?CO?、NaH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CO?、NaHCO?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①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CO?、NaHCO?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②分别向Na?CO?溶液和NaHCO?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气体较快的为NaHCO?溶液



②分别向Na?CO?溶液和NaHCO?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产生CO?气体较快的为NaHCO?溶液



③除去NaHCO?固体中的Na?CO?: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③除去NaHCO?固体中的Na?CO?: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④向等质量的Na?CO?、NaHCO?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较多的是Na?CO?⑤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CO?>NaHCO?



④向等质量的Na?CO?、NaHCO?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体较多的是Na?CO?⑤相同温度下,溶解度:Na?CO?>NaHCO?



A.②⑤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A.②⑤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BaCO?= Ba2?+H?O+CO?↑



A.碳酸钡与盐酸反应: 2H?+BaCO?= Ba2?+H?O+C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 SO42-+H++OH-=BaSO4↓+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Ba2?+ SO42-+H++OH-=BaSO4↓+H2O



C.将少量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 Ca2?+2OH?=CaCO?↓+H?O



C.将少量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 Ca2?+2OH?=CaCO?↓+H?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O32-+ 2H?=CO?↑+H?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O32-+ 2H?=CO?↑+H?O



12.(★★)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O?与H?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O?与H?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



7



9



9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八 综合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CO?浓度增加会导致气温升高



B.为实现“碳中和”,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可以减少碳排放



D.我国首次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新思路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分子数为NA



B.0.5 mol/L MgCl?溶液中,所含Cl?数为NA



C.28gCO和N?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D.5.6g金属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3.★★)如图是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b、c、d、e、f均为含氯元素的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a、d溶液均具有酸性,且a的酸性比d强



B.1 mol/L的e溶液中c(Cl?)为1 mol/L









C. a和f反应能得到b,b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D.化合物c的化学式为ClO?,具有氧化作用,可作自来水消毒剂



A.(★★)NaBH?(其中H元素为-1价)与FeCl?反应可制取纳米铁: 2FeCl?+6NaBH?+18H?O ═2Fe+6NaCl+6H?BO?+21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FeCl?







B. NaBH?的电子式为



B. NaBH?的电子式为



Na+H:HH-H:BH:H-



Na+H:HH-H:BH:H-







C. NaBH?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Fé转移电子3 mol



5.(★)CH?和C?H?是两种重要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16gCH?和28gC?H?含有的C原子数相同



B.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CH?和C?H?,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5:6



C.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H?和C?H?,所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2:3



D.标准状况下,22.4L含有CH?和C?H?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可产生2mol H?O



6.(★)下列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碱性溶液中: Na+、K+、S2-、SO32-



B.某无色溶液中:( Cu2+、K+、NO3-、SO42-



C.酸性溶液中: Na+、K+、SO42-、ANO2-



D.含大量 Fe3? 的溶液中: NH4+、Na+、Cl?SCN?



· 78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灼烧秋耳粉时,除了坩埚还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填标号)。







(2)实验三加入H?O?的目的是 ,写出H?O?参与的最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三组实验做出如下推断,其中合理的是 (填标号)。



A.秋耳粉梯品中含铁量极低



B.秋耳中的铁元素很难用蒸馏水直接溶出



C.仅用盐酸无法溶出秋耳灰分中的铁元素



D.灼烧的目的是将秋耳中的铁元素氧化









Ⅱ.秋耳中铁元素的含量测定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000g秋耳粉,在坩埚中充分灼烧至灰白色,将灰分转移至干燥器中冷却,称其质量为0.235. g;



②向灰分中加入4mL浓硝酸,微热10min,过滤,并用少量盐酸洗涤烧杯和沉淀,滤液和洗涤液合并;



③将合并液定容成50mL待测液,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铁的浓度为 2×10??mmol/mL。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步骤②洗涤烧杯和沉淀的目的是 。



(5)步骤③定容操作若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造成秋耳样品含铁量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秋耳含铁量为 mg/100g。



· 77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B.“试剂①”为铁粉,“试剂②”为稀盐酸



B.“试剂①”为铁粉,“试剂②”为稀盐酸



C.加入“试剂②”时,固体H部分溶解同时有气体生成



C.加入“试剂②”时,固体H部分溶解同时有气体生成



D.“溶液G”和“溶液K”都只含一种溶质



D.“溶液G”和“溶液K”都只含一种溶质



三、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K?,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长时间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A.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K?,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到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长时间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B.装置B中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B.装置B中盛放碱石灰,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装置C加热前,必须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纯度



C.装置C加热前,必须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检验气体纯度



D.装置A中锌粒可用铁粉代替



D.装置A中锌粒可用铁粉代替



13.(★★★)实验室测定氧化物X(Fe?O)的组成,流程如下(空气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13.(★★★)实验室测定氧化物X(Fe?O)的组成,流程如下(空气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15.(★)黄铜矿(CuFeS?)为主要原料的炼铜方法有火法炼铜、氧化浸出、生物浸出、配位浸出法等。



15.(★)黄铜矿(CuFeS?)为主要原料的炼铜方法有火法炼铜、氧化浸出、生物浸出、配位浸出法等。



Ⅰ.火法炼铜:



Ⅰ.火法炼铜:











4FeO+2Fe?O?+16SO?。



4FeO+2Fe?O?+16SO?。



(1)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当生成64g铜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



(1)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当生成64g铜时,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 。



(2)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标号)。



(2)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SO?,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标号)。



A.高空排放



A.高空排放



















B.制备硫酸



B.制备硫酸



C.吸收制Na?SO?



C.吸收制Na?SO?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Y中 cFe2?:cFe3?=21



A.溶液Y中 cFe2?:cFe3?=21



Ⅱ.氧化浸出:在硫酸介质中用双氧水将黄铜矿氧化,测得有: SO42-生成。



Ⅱ.氧化浸出:在硫酸介质中用双氧水将黄铜矿氧化,测得有: SO42-生成。











B.α=0.8



B.α=0.8



C.溶液Z中的阳离子只有 Fe3?、H?



C.溶液Z中的阳离子只有 Fe3?、H?



D.步骤Ⅰ、Ⅱ均发生了离子反应



D.步骤Ⅰ、Ⅱ均发生了离子反应



14.(★)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较多的CuSO?和少量的Na?SO?。为了减小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备绿矾(FeSO?·7H?O)并回收金属铜。



14.(★)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较多的CuSO?和少量的Na?SO?。为了减小污染并变废为宝,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流程制备绿矾(FeSO?·7H?O)并回收金属铜。



(3)该反应在25~50℃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双氧水的消耗量要远远高于理论值,除温度较高双氧水分解之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



(3)该反应在25~50℃下进行,实际生产中双氧水的消耗量要远远高于理论值,除温度较高双氧水分解之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



Ⅲ.生物浸出:在反应釜中加入黄铜矿、硫酸铁、硫酸和微生物,并鼓入空气,黄铜矿逐渐溶解,反应釜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Ⅲ.生物浸出:在反应釜中加入黄铜矿、硫酸铁、硫酸和微生物,并鼓入空气,黄铜矿逐渐溶解,反应釜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进行“操作Ⅰ”和“操作Ⅱ”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A.进行“操作Ⅰ”和“操作Ⅱ”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 8



· 8



0



0







(5)假如黄铜矿中的铁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 Fe3?,当有 2molSO42- 生成时,理论上消耗O?的物质的量为 。



16.(★★)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



(4)写出e的单质在足量d?中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5)上述元素可组成盐R:zx|f(gd?)?。 向盛有 10mL1mol?L?1R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1mol?L?1NaOH 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m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在R溶液中改加2 20mL1.2mol?L?1B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mol 。



17.(★★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与NaOH溶液反应,有如下转化关系(若产物中有水生成则省略,未表示出来)。



81

















①若A为常见金属单质,C为气体,写出向B溶液中通入过量C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若A为空气的成分之一,能造成温室效应,当向100.. mL 1 mol/L NaOH溶液中通入1.34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充分反应后,生成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与C均含钠元素且B 的摩尔质量大于C)。



③若A为AlCl?,写出A与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3:10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氯化铁溶液可用于腐蚀印刷铜电路板,请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如何检验溶液中的铁离子已经完全反应:



(3)现有AlCl?和FeCl?混合溶液,其中 Al3? 和 Fe3? 的物质的量之和旁0.1mol,向此溶液中加入80mL浓度为4mol/L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原混合溶液中 Al3?的物质的量与 Al3?和 Fe3?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当最终生成的沉淀中只有Fe(OH)?时,x 的取值范围是 ,请在图中画出沉淀总量(mol)随x(0→1.0)变化的曲线。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18.(★)高铁酸钾(K?FeO?)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实验小组欲制备高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已知:K?FeO?.为紫色固体,具有强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微溶于KOH溶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







(1)除了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外,实验室可以用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KClO?+6HCl(浓)===KCl+3Cl?↑ +3H?O。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



②若产生标准状况下6.72LCl?,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









③如果要将装置B补充完整,除需用导管外,试剂瓶中还应装的除杂试剂为 。



(2)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发生的反应有 3Cl? + 2Fe( OH)?+ 10KOH=2K?FeO?+6KCl+8H?O。另外还有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不可与酸性清洁剂混用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到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则生产1000 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 kg(保留整数)。



82





星期 天气







作业六 氯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特性







气味



有毒



比空气大



易液化



[微点拨]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遇到氯气泄漏逃生时,要向高处逃跑,也可用蘸有肥皂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2.化学性质——从“价-类”二维角度理解



(1)氧化性



原子结构:























类别:Cl?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氧化许多金属、非金属以及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类别:Cl?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氧化许多金属、非金属以及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2)歧化反应



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微点拨]①Cl?与变价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②1 mol Cl?与水反应时,转移电子数小于NA;而1mol Cl?与足量冷的NaOH溶液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A。



3.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氯气能溶于水(1:2),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氯气只有少量与水反应。



(1)氯水中存在三种平衡关系



①Cl?+H?O ═HCl+HClO



HClO?H?+ClO?











(2)氯水性质的多重性



新制氯水的多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氯水中参与反应的微粒不同。







[微点拨]氯水常代替氯气进行溶液中的实验。



4.氯气的用途



(1)制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



Cl?+2NaOH===NaCl+NaClO+H?O (制漂白液)



2Cl?+2Ca(OH) ?══CaCl?+Ca(ClO)?+2H?O(制漂白粉、漂粉精)



25 ·



高中寒假自生学习作业本







17.(★)Ⅰ. A、B、C、D四种均为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A、B、C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D;加热固体C可生成A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X;在A溶液中通入足量X,又可生成C;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可生成A,请回答:



(1)A是 、B是 ,C D是 (均用化学式表示)。



Ⅱ.化合物甲仅含两种元素。B为黄绿色气体,气体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且标况下的密度为0.76g/L。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



(2)化合物甲所含元素为 (请填写元素符号),甲的化学式为 。



(3)写出E转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 。



(4)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Ⅰ. 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下图所列物质中,C、D、E 均为单原,其中D是一种黄绿色气体,C在D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B是一种强碱,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H是一种混合物,其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1)A是 、B是 、E是 、F是 (以上均写化学式)。



(2)写出图中D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 ,当反应中消耗21.3gD时,转移的电子数是



(3)高温时,将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焦炭和D混合反应,得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由Ti元素和D所含元素组成,其中Ti为+4价,相对分子质量为190)。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栲胶法脱除煤气中硫化氢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吸收”步骤除了生成NaHCO?外,还生成了NaHS,“脱硫”步骤的中间产物可与“吸收”步骤中生成的NaHCO?反应,实现Na?CO?的再生。



“氧化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V?O?+2NaOH+H?O+TE( (醌态)══TE(酚态)+4NaVO?



(4)NaVO?中V的化合价是 。



(5)“氧化Ⅰ”步骤的作用是 。



(6)该流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





星期 天气











a.盛放样品的容器有受热分解杂质



b.盛放样品的容器有热稳定杂质



c.加热前洗净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d.样品在加热后冷却时未放置于干燥器



e.加热时有样品溅出



f.固体样品未充分受热,反应进行不完全



16.(★★★)自然界水体中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盐、碳酸氢盐和有机物形式存在。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Ⅰ. NaHCO?在潮湿空气中会缓慢分解成Na?CO?、H?O和CO?。



Ⅱ.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常用总有机碳衡量。(总有机碳=水样中有机物所含碳元素的质量)



水样的体积



Ⅲ.部分有机物加热易挥发。



(1)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在潮湿空气中会缓慢分解的信息,该科研小组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样品混合均匀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一个质量为ag的蒸发皿中加入一些样品,称得总质量为bg。用酒精灯对其充分加热,冷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cg。残留在蒸发皿中的固体是 (填化学式);



②另取相同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所选用钟筒的最大刻度值应大于 mL。(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设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2)该化学科研小组用如下实验方法测定采集水样的总有机碳。



步骤1:量取50mL水样,加入足量硫酸,加热,通N?,并维持一段时间(装置见图,夹持类仪器省略)。







步骤2:再向水样中加入过量的K?Cr?O?溶液(可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氧化成CO?),加热,充分反应,生成的CO?完全被100mL0.205 0 mol/L的Ba(OH)?溶液吸收( (Cr2O72-对实验无影响)。



步骤3:将吸收CO?后的浊液过滤并洗涤沉淀,再将洗涤的滤液与原滤液合并,加水配制成500mL溶液。量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并滴加 0.05000mol?L?1 的H?C?O?溶液,发生反应: Ba( OH)?+H?C?O ? ══BaC?O?↓+2H?O,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 H?C?O?溶液20.00 mL。



①步骤1的目的是 . ;



②步骤2中CO?被Ba(OH)?溶液完全吸收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利用实验数据计算,所取水样的总有机碳为 mg?L?1;



④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定的水样总有机碳一般低于实际值,其原因可能是 。



23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2)工业制盐酸。



(2)工业制盐酸。



(3)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



(3)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



药品等。



药品等。



[微点拨]不可在光照条件下用H?和Cl?制



[微点拨]不可在光照条件下用H?和Cl?制



HCl,会发生爆炸。



HCl,会发生爆炸。



二、次氯酸(HClO)



二、次氯酸(HClO)



酸性弱于碳酸



酸性弱于碳酸



弱酸性



弱酸性



见光分解



见光分解



使有色布条褪色



使有色布条褪色



强氧



强氧



不稳



不稳



化性



化性



HClO



HClO



定性



定性



用作消毒剂、漂白剂



用作消毒剂、漂白剂



结构式



结构式



氯水的配制与保存



氯水的配制与保存



H—O—Cl



H—O—Cl



1.不稳定性



1.不稳定性



次氯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



次氯酸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



2.强氧化性



2.强氧化性



(1)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可作漂



(1)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可作漂



白剂。



白剂。



(2)杀菌、消毒。



(2)杀菌、消毒。



3.弱酸性



3.弱酸性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离子方程式



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离子方程式











ClO-+CO2+H2O=HCO3-+HClO。



ClO-+CO2+H2O=HCO3-+HClO。



[微点拨]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无论是



[微点拨]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无论是



少量还是过量),均生成HCO?和HClO。



少量还是过量),均生成HCO?和HClO。



原因是酸性:



原因是酸性:



H2CO3>HClO>HCO3-。



H2CO3>HClO>HCO3-。



三、次氯酸盐



三、次氯酸盐



1.漂白液



1.漂白液



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



制备原理



制备原理



漂白液



漂白液



水溶液呈碱性



水溶液呈碱性



用途



用途



杀菌、消毒



杀菌、消毒



2.漂白粉



2.漂白粉



成分



成分



主要成分_



主要成分_



,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



制取



制取



原理



原理



漂白粉



漂白粉



化学



化学



性质



性质



水溶液呈R性,具有强 性



水溶液呈R性,具有强 性



失效



失效



原因



原因



HCIO分解,



HCIO分解,



[微点拨]①向C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微点拨]①向C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CO?,发生的反应为



CO?,发生的反应为



Ca2?+2ClO?+CO?↑



Ca2?+2ClO?+CO?↑



H?O ══CaCO?↓+2HClO。



H?O ══CaCO?↓+2HClO。



②向Ca(ClO)?溶液中通入SO?,生成的是



②向Ca(ClO)?溶液中通入SO?,生成的是



CaSO?而不是CaSO?。



CaSO?而不是CaSO?。



③次氯酸盐(ClO?)无论是在酸性、碱性还是



③次氯酸盐(ClO?)无论是在酸性、碱性还是



中性条件下,均具有强氧化性,均能氧化I?



中性条件下,均具有强氧化性,均能氧化I?



Fe2+、SO32-、S2-



Fe2+、SO32-、S2-



等还原性离子。



等还原性离子。



四、Cl?的实验室制法



四、Cl?的实验室制法



1.制取原理



1.制取原理



实验室通常用强氧化剂(如 KMnO?、



实验室通常用强氧化剂(如 KMnO?、



K?Cr?O?、KClO?、MnO?等)氧化浓盐酸制取



K?Cr?O?、KClO?、MnO?等)氧化浓盐酸制取



氯气。用MnO。制取Cl?的方程式:



氯气。用MnO。制取Cl?的方程式:











其他制取Cl?的原理:



其他制取Cl?的原理:



①16HCl(浓)+2KMnO?==2KCl+



①16HCl(浓)+2KMnO?==2KCl+



2MnCl?+8H?O+5Cl?↑



2MnCl?+8H?O+5Cl?↑



②6HCl(浓)+KClO?——KCl+3H?O+



②6HCl(浓)+KClO?——KCl+3H?O+



3Cl?↑



3Cl?↑



③4HCl+Ca(ClO)?═CaCl?+2H?O+



③4HCl+Ca(ClO)?═CaCl?+2H?O+



2Cl?↑



2Cl?↑



2.实验装置



2.实验装置



3.制取过程



3.制取过程



装置特点



装置特点



固体+液体.



固体+液体.



△.



△.



气体



气体



净化方法



净化方法



用 余去HCl气体,再用 除去水蒸气



用 余去HCl气体,再用 除去水蒸气



①Cl?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 如集



①Cl?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 如集



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②Cl?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②Cl?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可用 采



可用 采



①用湿润的 纸,试纸变蓝



①用湿润的 纸,试纸变蓝



验满方法



验满方法



②用湿润的_试纸,试纸褪色



②用湿润的_试纸,试纸褪色



③根据氯气的颜色



③根据氯气的颜色



尾气处理



尾气处理



多余的Cl?须用强碱溶液



多余的Cl?须用强碱溶液



6



6









星期 天气











4.注意事项



(1)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与MnO?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2)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后,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用NaOH溶液吸收Cl?,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溶液中含Ca(OH)?的量少,吸收不完全。



五、氯离子的检验



1.选用试剂:AgNO?溶液、稀HNO?



2.实验原理: Ag?+Cl?=AgCl↓



3.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4.答题模板: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酸化,再滴加适量的AgNO?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Cl?



【温馨提示】



1.加稀硝酸的目的:排除CO3?等离子的干扰。



2.不能用稀盐酸酸化,因为会引入Cl?



3.如果:SO4-、CO3-和Cl-可能同时存在,可以先检验 SO42-是否存在[用Ba(NO?)?溶液],然后再检验CO3?和Cl?是否存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氯水、液氯是状态不同的同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



B.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分子



C.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



D.可以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 2









2.(★)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HClO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成HCl和O?



B.0.01 mol/L HClO溶液的( cClO?<0.01 mol/L



C. NaClO的电离方程式: NaClO=Na? +ClO?



D. HClO与Na?SO?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SO?



3.(★)实验室制Cl?的反应为4HCl(浓)+ MnO2MnCl2+Cl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



B.每生成1mol C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每消耗1mol MnO?,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Cl?的体积为11.2L



4.(★★)有关氯气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气体通入浓硫酸时导管连接错误,应该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B.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代替饱和NaCl 溶液



C.制备氯气时,二氧化锰作氧化剂



D.图中采用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7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5.(★★)卤素间形成的化合物如“IF?、BrCl、IBr”等称为卤素互化物,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则下列关于卤素互化物的性质的描述及发生的相关反应正确的是 ( )



5.(★★)卤素间形成的化合物如“IF?、BrCl、IBr”等称为卤素互化物,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则下列关于卤素互化物的性质的描述及发生的相关反应正确的是 ( )



A.由图甲可推知光照可促进Cl?与水反应



A.由图甲可推知光照可促进Cl?与水反应



B.由图乙可推知c(Cl?)增大的主要原因是HClO能电离出Cl?



B.由图乙可推知c(Cl?)增大的主要原因是HClO能电离出Cl?



C.由图丙可推知光照可催化水分解



C.由图丙可推知光照可催化水分解











A. IF?和卤素单质分子都存在非极性键.



A. IF?和卤素单质分子都存在非极性键.



B.3IBr+2Fe===Fel?+FeBr?



B.3IBr+2Fe===Fel?+FeBr?



D.由图甲、乙、丙可验证HClO见光分解的产物



D.由图甲、乙、丙可验证HClO见光分解的产物











C.1 mol BrCl与足量FeBr?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 mol



C.1 mol BrCl与足量FeBr?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 mol



D. IBr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IBr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C中的试剂(足量)可能是 ( )



6.(★★)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C中的试剂(足量)可能是 ( )



8.(★★)氟锑酸(HSbF?)



8.(★★)氟锑酸(HSbF?)



属于超强酸,其酸性比



属于超强酸,其酸性比



纯硫酸还要强 2×101?



纯硫酸还要强 2×101?



倍,实验室常以SbCl?、



倍,实验室常以SbCl?、



Cl?和HF为原料,通



Cl?和HF为原料,通



过反应 SbCl? + Cl?



过反应 SbCl? + Cl?











=== SbCl?、SbCl ?+



=== SbCl?、SbCl ?+



6HF===HSbF?+5HCl 制备。制备SbCl?



6HF===HSbF?+5HCl 制备。制备SbCl?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SbCl?的熔点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SbCl?的熔点



为73.4℃,沸点为220.3℃,易水解;SbCl?



为73.4℃,沸点为220.3℃,易水解;SbCl?



的熔点为3.5℃,液态SbCl?在140℃时发



的熔点为3.5℃,液态SbCl?在140℃时发



生分解,2.9 kPa下沸点为79 ℃,也易水解。



生分解,2.9 kPa下沸点为79 ℃,也易水解。











①饱和氯化钠溶液 ②澄清石灰水



①饱和氯化钠溶液 ②澄清石灰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③NaOH溶液 ④浓硫酸



③NaOH溶液 ④浓硫酸



A.装置Ⅰ中的b为冷凝水的出水口



A.装置Ⅰ中的b为冷凝水的出水口











A.① B.①②③



A.① B.①②③



B.装置Ⅱ可吸收Cl?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B.装置Ⅱ可吸收Cl?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C.②③ D.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7.(★★)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氯水的广口瓶中,用强光照氯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7.(★★)将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盛有氯水的广口瓶中,用强光照氯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由SbCl?制备HSbF?时,不能选用玻璃仪器



C.由SbCl?制备HSbF?时,不能选用玻璃仪器



D. SbCl?制备完成后,可直接常压蒸馏分离出SbCl?



D. SbCl?制备完成后,可直接常压蒸馏分离出SbCl?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酚酞变红



该溶液一定



是碱溶液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



定含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



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



定含有CO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盐酸,白



色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



定含有SO2?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酚酞变红



该溶液一定



是碱溶液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



定含Cl?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



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



定含有CO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盐酸,白



色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



定含有SO2?











· 28





星期 、气







17.(★★)已知 Cl?+2I?=2Cl?+I?。 为验证 Fe3?、I? 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向B中加入一定量KSCN溶液,混合液显红色,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C中的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实验现象是



(3)B中通入氯气,溶液变黄再向B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的离子方程式是



(4)C中的溶液滴入D中,振荡、静置,若产生 现象,则说明 Fe3?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有人认为这个实验设计存在缺陷,其理由是



(5)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作用是 。









18.(★★)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







(1)请写出一种海水淡化的方法:



(2)步骤Ⅰ通入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步骤Ⅱ中又将Br?还原为 Br?,其目的是 第二次通入Cl?后,为了除去过量的微量Cl?,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 (填标号),充分反应后,要提取Br?还要进行的操作为萃取、分液、蒸馏。



A. Na?SO?溶液 B. FeBr?溶液



C. NaOH溶液 D.饱和NaCl溶液



(4)工业上从母液中获取Mg(OH)?用石灰乳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 。



(5)从母液中得到的Mg(OH)?沉淀中混有少量的 Ca(OH)?,除去少量Ca(OH)?的方法是先将沉淀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经过滤、洗涤可得Mg(OH)?。



(6)写出冶炼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 , 。



3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子,其中ClO?和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子,其中ClO?和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I表示Cl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A.曲线I表示ClO?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B.生成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55 mol



B.生成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55 mol



C.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C.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D.另取一份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7 mol。则产物中 nClO-nClO3-=7:6



D.另取一份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Cl?的物质的量为0.37 mol。则产物中 nClO-nClO3-=7:6



(3)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A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A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该物质在空气中失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Mg?ClO(OH)?· H?O 微溶于水,不潮解,相对稳定,是一种无机抗菌剂,以菱镁矿(MgCO?,含少量FeCO?)为主要原料制备Mg?ClO(OH)?·H?O 的工业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6.(★★)Mg?ClO(OH)?· H?O 微溶于水,不潮解,相对稳定,是一种无机抗菌剂,以菱镁矿(MgCO?,含少量FeCO?)为主要原料制备Mg?ClO(OH)?·H?O 的工业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15.(★★)下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5.(★★)下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Mg?ClO(OH)? · H?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物质所属物质类别为



( 1)Mg?ClO(OH)? · H?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物质所属物质类别为



( 2)Mg?ClO(OH)?· H?O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杀菌、漂白作用,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 2)Mg?ClO(OH)?· H?O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杀菌、漂白作用,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3)步骤②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能的原因是 ,H?O?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步骤②不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可能的原因是 ,H?O?的作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4)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星期 天气











10.(★★)类比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采用,但类比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Na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故K常温下也能与水剧烈反应



B. HCl的水溶液是强酸,推出HE的水溶液也是强酸



C.由“2Fe+3Cl?═2FeCl?”反应可推出“2Fe+3I?══2FeI?”反应也能发生



D.由‘“Cl?+H?O ═HCl+HClO”. 反应可















推出



推出



反应也



反应也







能发生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



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新制氯水具



有酸性和强



氧化性



B



将盐酸与NaHCO?混合产生的



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产生



白色胶状沉淀



酸性:碳酸>



硅酸



C



取少量Na?SO?样品加入.



Ba(NO?)?溶液后,产生白色沉



淀,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证明Na?SO?



已氧化变质



D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



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



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一定



有NH?



12(★★)在“价-类”二维图中融入“杠杆模型”,可直观辨析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及其定量关系。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常见的含氯元素的物质,下列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A.室温下,c的稀溶液和变价金属反应一定生成相应金属的高价盐



B. b、d、{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C.若e为钠盐,实验室可用e和浓硫酸反应制取少量气态a



D.若d在加热条件下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的含氯化合物只有e和f,则n(è):n(f)=0 · ?



13.(★★)无水AlCl?(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Al和氯气通过下图装置制备,已知A中产生的氯气混有少许HCl和水蒸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剂瓶B、C、F中分别盛饱和NaHCO?、浓硫酸、浓硫酸



B.氯化铝产品最后在装置E中收集



C. A、D两处酒精灯,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



D.装置F和G可用盛无水CaCl?的干燥管替换



14.(★★★)将一定量的Cl?通入一定量的石灰乳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温度较低时先生成CaCl?和Ca(ClO)?],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七 物质的量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



1.五个新的化学符号;



(1)物质的量:n,衡量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①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能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



②用物质的量表示微粒时,要指明粒子的种类。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物质所含粒子数。



①NA有单位:mol ?1或/mol,读作每摩尔,



NA≈6.02×1023mol-1。



(3)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①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随其物质的量变化而变



(4)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①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强。



②在标准状况下(0℃,101 KPa)1mol 任何气体所占体积约为22.4L,即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5)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某溶质B的物质的量。



①公式中的V必须是溶液的体积;用1L









水溶解溶质或者气体,溶液体积肯定不是1L。



②某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所取溶液体积多少而变



2.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二、物质的量浓度



1.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



2.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



①质量分数ω



②物质的量浓度c



质量分数ω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ω/M(其中ρ单位为g/cm3)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



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



②称取(或量取) ③溶解(静置冷却)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 32 ·





星期 天气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B.密度大小:①>④>③>②



B.密度大小:①>④>③>②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固定的,没有任意体积规格的容量瓶。



C体积大小:③>②>①>④



C体积大小:③>②>①>④



D.质量大小:①>③>④>②



D.质量大小:①>③>④>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若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冷却后液体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②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容量瓶受热易炸裂,若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冷却后液体体积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同时溶液温度过高会使容量瓶膨胀,影响溶液配制的精确度。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③用胶头滴管定容后再振荡,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要再加水,这是因为振荡时有少量溶液粘在瓶颈上还没完全回流,故液面暂时低于刻度线,若此时又加水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①标准状况下,1L HCl和1L H?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①标准状况下,1L HCl和1L H?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常温常压下,1g H?和14 g N?的体积相同;



②常温常压下,1g H?和14 g N?的体积相同;



③28gCO的体积为22.4L;



③28gCO的体积为22.4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⑤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正比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④如果加水定容时超出了刻度线,不能将超出部分吸走,须应重新配制。



A.①③④⑥ B.②⑤⑥



A.①③④⑥ B.②⑤⑥



C.⑤⑥ D.①⑤⑥



C.⑤⑥ D.①⑤⑥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⑤如果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不能再加水至刻度,必须重新配制,这是因为所洒出的几滴溶液中含有溶质,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⑥溶质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必须用少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这是因为烧杯及玻璃棒会粘有少量溶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3.(★★)4℃下,把质量为Ag、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可溶性盐RCln溶解在VmL水中,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密度为 ρg?cm?3,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



3.(★★)4℃下,把质量为Ag、摩尔质量为M g?mol?1的可溶性盐RCln溶解在VmL水中,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密度为 ρg?cm?3,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ω=AA+V×100%



A.溶质的质量分数 ω=AA+V×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0ρAMA+MVmol?L-1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0ρAMA+MVmol?L-1



C.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S=100A/Vg



C.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S=100A/Vg



D.1mL该溶液中 nCl-=nρAVMA+Vmol



D.1mL该溶液中 nCl-=nρAVMA+Vmol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四种物质的判断叙述错误的是



1.(★)下列四种物质的判断叙述错误的是



( )



( )



①标准状况下,22.4L H?O;



①标准状况下,22.4L H?O;



4.(★★)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4.(★★)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②标准状况下,1.5mol NH?;



②标准状况下,1.5mol NH?;



A.29m?/m?



A.29m?/m?











③标准状况下, 1.806×102?个HCl;



③标准状况下, 1.806×102?个HCl;



B.29m?/m?



B.29m?/m?











④常温下,46 g Na。



④常温下,46 g Na。



C.29(m?-m?)/(m?-m?)



C.29(m?-m?)/(m?-m?)











A.所含原子数目:①>④>②>③



A.所含原子数目:①>④>②>③



D.29(m?-m?)/(m?-m?)



D.29(m?-m?)/(m?-m?)











3



3



3 ·



3 ·









高中寒假自王宇习个











5.(★)用无水Na?CO?配制250mL1.000mol· L?1Na?CO?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



5.(★)用无水Na?CO?配制250mL1.000mol· L?1Na?CO?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



(2)agA气体与bgB气体分子数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



(2)agA气体与bgB气体分子数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











(3)向10mL 0.1mol/L NaHCO?溶液中缓缓滴入0.1mol/L C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的两种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下同),随后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两种离子为 。当加入少量Ca(QH)?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向10mL 0.1mol/L NaHCO?溶液中缓缓滴入0.1mol/L C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的两种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下同),随后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两种离子为 。当加入少量Ca(QH)?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称量时碳酸钠固体含有结晶水



A.称量时碳酸钠固体含有结晶水



B.移液时有液滴洒落瓶外



B.移液时有液滴洒落瓶外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容量瓶没有干燥



D.容量瓶没有干燥



6.(★★)将26.4g Na?O与Na?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g,则原混合物Na?O与Na?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6.(★★)将26.4g Na?O与Na?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g,则原混合物Na?O与Na?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4)将3、22g芒硝(Na?SO?·10H?O) 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 Na?,,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



(4)将3、22g芒硝(Na?SO?·10H?O) 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 Na?,,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



A.1 :3 B.3 :1 C.13 :31 D.31 :13



A.1 :3 B.3 :1 C.13 :31 D.31 :13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λ(★★)将2.56 g Cu和200mL某浓度的浓HI FO?混合,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λ(★★)将2.56 g Cu和200mL某浓度的浓HI FO?混合,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全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10.(★★)(1)最近材料科学家发现了首例结



10.(★★)(1)最近材料科学家发现了首例结



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该晶体



晶水的晶体在5K下呈现超导性。该晶体



(晶体的



(晶体的



的化学式为]



的化学式为]











摩尔质量为122 g/mol),若用NA表示阿



摩尔质量为122 g/mol),若用NA表示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12.2g该晶体中含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12.2g该晶体中含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错误的是 ( )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错误的是 ( )



氧原子数为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氧原子数为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A.该反应生成的NO?与NO的体积比为7:3



A.该反应生成的NO?与NO的体积比为7:3



为 。



为 。











B.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4NA



B.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4NA



C.该反应消耗HNO?的物质的量为0.13 mol



C.该反应消耗HNO?的物质的量为0.13 mol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cNO3-=0.4mol?L-1



D.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中(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cNO3-=0.4mol?L-1



8(★★)由CO?、H?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中CO?、H?和CO的体积比为 ( )



8(★★)由CO?、H?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中CO?、H?和CO的体积比为 ( )



(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CO?、O?、SO?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SO?的是 (填标号)。



(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CO?、O?、SO?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SO?的是 (填标号)。



















A.29 8 13 B 22 :1 :14



A.29 8 13 B 22 :1 :14



C.13 :8 :29 D.26 :16 :57



C.13 :8 :29 D.26 :16 :57



三、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3)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N?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约为 。



3)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N?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约为 。











9.(★)(1)某种原子的质量是ba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bg 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



9.(★)(1)某种原子的质量是ba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bg 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



(4)在0.1L只含KCl、K?SO?、ZnSO?的植物营养液中, cK?=0.7mol/L,c(Zn2?) = 0.1 mol/L,c ( Cl-) =0.3 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4)在0.1L只含KCl、K?SO?、ZnSO?的植物营养液中, cK?=0.7mol/L,c(Zn2?) = 0.1 mol/L,c ( Cl-) =0.3 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34









9



9























8.(★★)在2L只含NaCl、MgCl?、CaCl?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则此溶液中 Ca2? ( )



























A.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1



B.物质的量为1.0mol



C.物质的量浓度为 1mol?L?1



D.物质的量为0.5 mol



三、非选择题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制备了氯气并探究其性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Ⅱ.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a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 。



(2)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3)ICl的性质与Cl?类似,写出I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漂白粉溶于水后,遇到空气中的CO?,即产生漂白、杀菌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7









10.(★★)( Ⅰ)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填序号)。



(2)写出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D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E为收集氧气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 ,



(2)指出装置E的错误:



(3)若有标准状况下3.36L的氧气生成,此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11(★★)实验室需配制 250mL0.1mol?L?1的Na?CO?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 250mL0.1molL?1的Na?CO?溶液。







实际应称Na?CO?质量/g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八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配制 100mL1.0mol?L?1Na?CO?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5.(★★)配制 100mL1.0mol?L?1Na?CO?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质量的物理量



B.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质量的物理量



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要小于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D.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要小于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2.(★)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置于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CO?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C.转移Na?CO?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 )



(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Cl?和Cl?的性质相同 ②ClO?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 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⑤Cl?具有酸性 ⑥Cl?的氧化性比MnO?的强 ⑦Cl?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Cl?和Cl?的性质相同 ②ClO?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 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⑤Cl?具有酸性 ⑥Cl?的氧化性比MnO?的强 ⑦Cl?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B.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B.将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水溶液变为红色



C.将一小块钠放在CuSO?溶液中发生反



C.将一小块钠放在CuSO?溶液中发生反



应,离子方程式为



应,离子方程式为











+Cu



+Cu



D.将4.6g Na投入95.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



D.将4.6g Na投入95.4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0%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3.(★)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 )



3.(★)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 )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量为10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如图所示,两圆圈相交的部分表示圆圈内的物质相互发生的反应。已知钠及其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水的质量为10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氯气的气味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B.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液氯的容器



C.盛装液氯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4.(★★)对于反应: TiCl?+4Na===4NaCl+T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4.(★★)对于反应: TiCl?+4Na===4NaCl+T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既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该反应既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B.该反应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A. Na?O?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



A. Na?O?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Na+2H?O ═ Na?+2OH?+H?↑



B.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Na+2H?O ═ Na?+2OH?+H?↑











C.该反应的条件是四氯化钛为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C.该反应的条件是四氯化钛为熔融状态或在水溶液中



D.该反应说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



D.该反应说明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



C.反应③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反应③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D.①、②、③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①>②`·③`











.



.



36



36

















BaCl?溶液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5)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已知:空气不可能排净,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氨气极易溶于水),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



(6)100 mL 0.3 mol/L Na?SO?溶液和50mL0.2mol/L Al?(SO?)?溶液的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SOR-的浓度为 (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1.(★★)某次实验中需要 0.1mol?L?1 的CuSO?溶液450mL,实验老师用蓝矾(CuSO?·5H?O)配制该浓度的溶液。请你协助老师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 、 。



(2)该实验的第一步是计算,称取 g 蓝矾晶体。



(3)用烧杯称取蓝矾晶体时,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相同的操作可重复使用)。



a.调整天平零点



b.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c.将游码拨回零刻度处



d.称取小烧杯的质量



e.称取小烧杯和蓝矾的质量



f.记录称量的数据









(4)称取蓝矾晶体时,若将砝码放在天平左盘,将蓝矾放在右盘,游码在2.5的刻度线处。则实际称得的蓝矾晶体为 g。



(5)写出下列操作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称量时砝码与蓝矾晶体在托盘中位置颠倒: 。



②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重新加水至刻度线/: 。



(6)取50mL上述配制准确的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所得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正常人心脏在一次搏动中泵出血液约80mL,正常人血压(可看作心脏压送血液的压强)平均值为1 1.6×10?Pa,心跳每分钟约70次。设人类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产生的热量最高可有80%(睡眠时)用来维持心脏的跳动,葡萄糖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的化学方程式为 C?H??O?s+6O?g-→6CO?(g)+6H?O(g)(放出热量2804kJ)。



(1)心脏工作的平均功率约为 。



(2)由于心脏跳动每天需消耗葡萄糖的质量是 。



(3)维持生命每天需消耗氧气的体积是 。



35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将准确称量的Na?CO?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加适量水溶解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12.(★★)将10.9g Na?O和Na?O?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得到500mL溶液,所得溶液用 100mL1.5mol?L?1 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混合物中Na?O?的质量分数为 。



(2)固体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



(3)固体混合物与水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4)若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 1.84g?mL?1的浓硫酸配制题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



38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3)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



和 。化学方程







式:



式:















三、铁单质的冶炼



铁单质冶炼的原理就是利用还原剂将铁从矿石中还原出来。



如高炉炼铁:



(1)设备:炼铁高炉;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等。



(2)主要反应



①还原剂的生成。



a.生成















b.生成 CO:



b.生成 CO:











②铁的生成:



②铁的生成:















+3CO?



四、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



Fe?O?



Fe?O?



俗名































颜色



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有磁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铁元素



的化合价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与H?反



应的离



子方



程式











Fe?O?+8H?



===Fe2++



2Fe3?+4H?O



















































五、铁的氢氧化物



【实验3-1】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FeCl?和FeSO?溶液,然后各滴入NaOH溶液,然后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1. FeCl?和NaOH溶液



现象:



· 4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 FeSO?和NaOH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



4Fe(OH)?+O?+2H?O ══4Fe(OH)?



3. Fe(OH)?和 Fe(OH)?都是 溶性 碱,可以和酸反应。



Fe(OH)? 非常容易被氧化为 ,加热Fe(OH)?时,失水生成红棕色的 粉末。



反应方程式



六、铁盐



常见的铁盐有 等,常见的亚铁盐有 等。



1.Fe3?的检验



【实验3-2】观察实验,填写下表:











滴入KSCN



溶液的现象



解释(用离子



方程式)



结论与



应用



FeCl?溶液



溶液变红色



Fe3?+3SCN?



══Fe(SCN)?



可用来检



验Fe3?



FeCl?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2.Fe3?的氧化性



【实验3-3】观察实验,填写下表: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结论



在FeCl?溶



液中加入



铁粉,充分



反应再加



入KSCN溶







加入铁粉,



溶液变浅绿



色,再加



KSCN溶液,



没有明显



现象。



2Fe3++Fe



═3Fe2?



氧化性:



Cl?>Fe3?



>Fe2?



再加入氯



水,振荡



溶液变红色



2Fe2?+Cl?



===2Fe2?+



2Cl?







0 ·



作业九 铁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铁的单质



1.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1)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陨铁中的铁以 形态存在。



(2)主要是以 价和 价 的形态存在于矿石中;



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 、 和 ,居第四位。



(3)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 ,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 . 而呈红色。



2.铁的应用历史



我国在 年就掌握了冶铁技术。 中期以后,铁制工具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物理性质



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纯铁的抗蚀力很强,它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导电性比铜、铝差,能被磁铁吸引。



二、铁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O?反应



点燃(化学方程式).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常温: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为 Fe?O?·xH?O。



(2)与Cl?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剧烈燃烧,棕红色烟。



注意:铁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FeCl?,与反应物量比无关。









(3)与S反应(化学方程式):



氧化性:Cl?>S,铁与Cl?反应被氧化为+3价,与S反应被氧化为+2价。



2.与水反应



常温下,铁与水是不反应的。



但高温下可与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_声,证明生



成了_,实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



蒸气







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_声,证明生



成了_,实验中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水



蒸气



















3.与酸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与盐溶液反应



(1)置换反应



与CuSO?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



(2)与Fe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 能与 、 和 反应。



(1)铁与 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反应,铁原子失去 个电子生成 价铁的化合物。



(2)铁与 氧化剂(如氯气等)反应,铁原子则失去 个电子生成 价铁的化合物。



· 39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C.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FeO?>K?FeO?



二、不定项选择题



7.(★)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 e溶液中K?、Cl?、SCN?、Br?可以大量共存



B. 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8.(★)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中发生置换反应



B.实验时,铁粉正下方的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集中加热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O?+3H、↑



D.加热时试管内生成红色物质,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三、非选择题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所含铁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标号)。



42









A. Fe B. FeCl?



C. FeSO? D. K?FeO?



(2)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 FeCl?溶液,蚕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该分散系中粒子直径的范围是 nm 。



(3)电子工业需要用30%的FeCl?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请写出FeCl?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某校同学为测定FeCl?腐蚀铜后所得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4)欲从废水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① ;② ;③ ,④ 。



请写出通入⑤的化学方程式: 。



10.(★)某班同学分成A、B两组,并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Fe(OH)?沉淀的制取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A组实验:用NaOH溶液和FeSO?溶液直接反应,如图:







(1)FeSO?可由铁粉还原Fe?(SO?)?制得,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该方法能观察到白色的Fe(OH)?沉淀,但沉淀颜色快速发生变化,其颜色变化为 ;请分析沉淀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组实验:选用稀硫酸、铁粉、NaOH溶液进行实验,装置如图:







(3)实验时,先 (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使稀硫酸与铁粉反应,一段时间后, 、填“打开”或“关闭”)止水夹K,制得白色Fe(OH)?沉淀,且沉淀能一段时间不变色,原因是 °



11.(★★)8.34 g FeSO? · 7H?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N的化学式: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红棕色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且组成元素相同,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工业上可采取向炽热的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的方法来生产无水氯化亚铁(氯化亚铁遇水易水解),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工业制备氯化亚铁,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点燃A、B两处酒精灯加热相应仪器的顺序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为确保得到纯净的无水氯化亚铁,上述装置有一处需要改进,改进的方法是 。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进行尾气处理,除了某种气体不能被吸收外,另一个问题是



(4)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会含有少量FeCl?,则形成FeCl?的可能原因是











证明所制取的物质中一定有 Fe2? 并探究是否含有 Fe3?的方法:取制得的固体适量溶解在蒸馏水中,然后取少量分别放入Q、P两支试管中,再 , 。



43





星期 天气











由实验3-2得知, Fe3?和 Fe2? 可以相互转







化,



化,















3.Fe3?的氧化性



含有 Fe3?的溶液呈 色,Fe3?处于铁的高价态,遇 Fe 、 Cu 、HI、H?S等均表现 。



1Fe3? 与 S2-、I-、HS-、SO32- 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Fe3?可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七、亚铁盐



1.Fe2?的检验



先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思考】鉴别】 Fe2?时, (填“能”或“不能”)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原因是 /°



2.Fe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含有 Fe2?的溶液呈 色,]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以 为主,



如遇 Br2、Cl2、H2O2、NO3-H+等均表现 .。



Fe2?的酸性溶液与H?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一、单项选择题



1 .(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 Fe3?转化为易吸收的 Fe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Fe3?转化为 Fe2?发生了氧化反应



C.维生素C药片应隔绝空气保存



D.向 Fe3?的溶液中加入Cu,也能将Fe3?转化为 Fe2?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FeCl?溶液和FeCl?溶液都是黄色的



B. Fe(OH)?是白色的,Fe(OH)?是红褐色的



C. FeO、Fe?O?都能与盐酸反应



D. FeCl?溶液、FeCl?溶液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3.(★)等物质的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



A.1 :1 B.3 :4 C.2 :3 D.4 :3



4.(★)在FeCl?和Cu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 )



①只有 Fe2?;②Fe2? 和 Fe3?;③Fe2? 和 Cu2?;④Cu2? 和 Fe3?。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向一定量的Fe、FeO、Fe?O?的混合物中加入 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11.2mL(标准状况)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所得铁的质量为 ( )



A.2.8g B.11.2g



C.5.6 g D.无法计算



6.(★★)高铁酸钾(K?FeO?)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Cl?和NaClO在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B.用K?FeO?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产生Fe(OH)?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







4



4



1



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3.(★)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方案①:



方案①:











溶液NaOH>



溶液NaOH>



Al(OH)?沉淀



Al(OH)?沉淀



方案②:2.7gA1_100mLNaOH→Y溶液HCl Al(OH)?沉淀



方案②:2.7gA1_100mLNaOH→Y溶液HCl Al(OH)?沉淀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B.锌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铁有剩余



B.锌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铁有剩余



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相等



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相等



NaOH和HCl的浓度均是3mol/L,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和HCl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NaOH和HCl的浓度均是3mol/L,如图是向X溶液和Y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和HCl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UH 溶液



A. b曲线表示的是向X溶液中加入NaUH 溶液











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4.(★)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而不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是 ( )



4.(★)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而不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是 ( )



A.依次滴加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A.依次滴加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B.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B.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B.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



B.在O点时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



C. 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 a、b曲线表示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 X溶液是AlCl?溶液,Y溶液显碱性



D. X溶液是AlCl?溶液,Y溶液显碱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7.(★★)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1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1g氢气,则这种混合物可能是 ( )



7.(★★)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1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1g氢气,则这种混合物可能是 ( )











C.通入氨气,产生白色沉淀,无红褐色沉淀



C.通入氨气,产生白色沉淀,无红褐色沉淀



A. Mg,Al B. Fe,Zn



A. Mg,Al B. Fe,Zn











D.加入锌片,片刻取出,质量减轻;加入铜片,片刻取出,质量不变



D.加入锌片,片刻取出,质量减轻;加入铜片,片刻取出,质量不变



5.(★)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铁制品更易被锈蚀,其原因是 ( )



5.(★)铝比铁活泼,但在空气中铁制品更易被锈蚀,其原因是 ( )



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



A.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



B.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B.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 . N. g,Cu D. Fe,Al



C . N. g,Cu D. Fe,Al



8.(★★)碱式硫酸铁[ FexOHySO4z(其中Fe元素为+3价)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一种利用废铁屑(主要含Fe,还含少量Al?O?、Fe?O?)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8.(★★)碱式硫酸铁[ FexOHySO4z(其中Fe元素为+3价)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一种利用废铁屑(主要含Fe,还含少量Al?O?、Fe?O?)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的大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铝的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6.(★★)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6.(★★)某同学研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A. x、y、z一定符合关系式:x=y=z



A. x、y、z一定符合关系式:x=y=z



B.“反应Ⅰ”中包含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B.“反应Ⅰ”中包含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是 Fe?(SO?)?



C.“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是 Fe?(SO?)?



D.“反应Ⅱ”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NO,反应转移0.5 mol电子



D.“反应Ⅱ”中每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 NO,反应转移0.5 mol电子











4



4



6



6



~



~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Al(OH)?是白色固体,几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2)化学性质



①两性氢氧化物:像Al(OH)?这样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②Al(OH)?是典型两性氢氧化物,在强酸与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



a.与强酸反应: AlOH?+3H?= Al3?+3H?O



b.与强碱反应: AlOH?+OH?= AlO2-+2H2O



③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



Al(OH)?的热稳定性较差,将Al(OH)?加热后,可分解为Al?O?和H?O。 2AlOH3Al2O3+3H2O



3.铝合金——目前用途广泛的合金之一



(1)成分元素:除铝外,主要合金元素有铜、硅、镁、锌、锰,次要合金元素有镍、铁、钛、铬、锂等。



(2)主要特性: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



(3)主要用途:用于汽车、飞机、火箭、船舶制造及建筑用门窗,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



四、新型合金



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将为氢气作为能源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 、 和 等新型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



4









星期 天气











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粒子按照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明确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2Na + 2H?O===2NaOH + H?↑化学计量数之比 2 2 2 1扩大NA倍 2NA 2NA 2NA 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mol-:1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个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体积之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金只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组成②合金具有金属特性 ③碳钢和生铁的主要成分相同,故性能相同 ④改变原料的配比及生成合金的条件,可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l?O?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O?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 Al?O?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 Al?O?和Na?O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入水中可得到澄清溶液



5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 金属材料







【知识梳理】



一、合金



金属材料包括 和它们的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 。



1.合金的概念:由 制得的金属材料。



2.合金的一般性质



(1)硬度: 。



(2)熔点: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各成分金属。



二、铁合金



铁合金: 和 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



1.生铁



①生铁的含碳量为 。



②性能及用途: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



2.钢



①钢的含碳量为0.03%~2%。



②性能及用途:钢有良好的延展性,机械性能好,可以锻轧和铸造,广泛用于制造机械和交通工具等。



③分类











碳素钢



合金钢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组成



元素



Fe和C,



Fe、C、Cr、



Mn、W、



Ni、Mo、



Co、Si



含碳量



低于0.3%



0.3%一



0.6%



高于0.6%







性能



韧性、焊



接性好,



但强度低



强度高、



韧性及加



工性好



硬而脆,



热处理后



弹性好



种类多,



性能差



别大



用途



用于制造



钢板、钢



丝、钢管







用于制造



钢轨、车



轮、建材







用于制造



器械、弹



簧、刀具

















④常用合金钢



a.不锈钢



合金元素主要是铬(Cr)和镍(Ni)。



性能:大气中比较稳定,不容易生锈,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用途:医疗器材、厨房用具和餐具、地铁列车的车体材质等。



b.超级钢



合金元素: 、 、 、 。



性能:强度很大,在应用时能够实现钢板的轻薄化。



用途:汽车、航空和航天等领域。



三、铝和铝合金



1.铝与氧化铝(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Al与O?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O?发生反应,表面形成一层 。



其反应方程式为:



(2)Al、Al?O?与酸反应



将一铝片放入盐酸中,开始没有气泡,后来又放出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l、Al?O?与强碱的反应







· 44 ·





星期 天气











11.(★★)将19.20gCu和Fe?O?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400mL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加铁粉,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如图:



11.(★★)将19.20gCu和Fe?O?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400mL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加铁粉,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如图:



三、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9.(★)A、B、C、D、E是中学化学阶段学过的常见物质。根据如下转化图填空。



9.(★)A、B、C、D、E是中学化学阶段学过的常见物质。根据如下转化图填空。



















(1)混合物中 n ( Cu) :n ( Fe?O?)为 。



(1)混合物中 n ( Cu) :n ( Fe?O?)为 。



(1)写出C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



(1)写出C溶液溶质的化学式: 。



(2)稀硫酸的浓度为



(2)稀硫酸的浓度为



(2)溶液E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检验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溶液E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检验原理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如图所示为一定量Al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Al(OH)?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12.(★★★)如图所示为一定量Al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Al(OH)?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3)写出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E→B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E→B的离子方程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6)写出E溶液腐蚀覆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6)写出E溶液腐蚀覆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0.(★)实验室有氯化铁、氯化铜、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其中 Fe3?、Cu2?和 Fe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10.(★)实验室有氯化铁、氯化铜、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其中 Fe3?、Cu2?和 Fe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3)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向含有 0.1 mol NH?Al(S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5mol?L?1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请在下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4)向含有 0.1 mol NH?Al(SO?)?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5mol?L?1NaOH溶液,开始发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最后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请在下图中画出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示意图。



(1)现加入适量铁粉,请写出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 。根据上述离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当向混合液中加入铁粉时,首先与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是 。



(1)现加入适量铁粉,请写出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 。根据上述离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当向混合液中加入铁粉时,首先与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是 。



(2)加入适量铁粉后,最后溶液中 Fe3?、 Cu2?和Fe2? 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加入适量铁粉后,最后溶液中 Fe3?、 Cu2?和Fe2? 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7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一 《铁 金属材料》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的“火树银花”涉及金属元素的焰色



B.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的“剂钢”是铁的合金



C.“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中的“曾青”是铜盐



D.《石灰吟》(明·于谦)中写道:“……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



2.(★)2020年11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是探月工程三期中的探测器,负责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中使用了大量合金。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属于合金



B.合金的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C.一般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D.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合金



)生活总是充满五颜六色。如图所示,硫酸铁与M、N、P、Q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则各符号对应的试剂错误的是 ( )













A. M:硫氰化钾溶液 B. N:铁粉



C. P:氢氧化钡溶液 D. Q:氨水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①向FeSO?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O?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则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③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一定含有 Fe2?



④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 Fe3?无 Fe2?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15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放入150mL稀H?SO?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1.68L H?(标准状况),加入KSCN溶液后,无颜色变化。为了使 Fe2?完全转化为Fe(OH)?沉淀,共耗用 200mL3mol?L?1的NaOH溶液,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4mol?L?1 B.3mol?L?1



C.2mol?L?1 D.1mol?L?1







4



4



8



8

















6.(★★★)将4.6g Na和2.7 g Al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中消耗的水的质量是加入的Al的质量的2倍



C.所得溶液中A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7.(★★)某兴趣小组进行某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步骤①研磨时需要在研钵中进行



B.步骤②加入氨水的作用是将 F2?完全沉淀



C.步骤③多步操作为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冷却、称重



D.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07wg



8.(★★)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4









A.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以控制产生H?的快慢



B.装置①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C.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可分别是无水硫酸铜、无水氯化钙



D.无需加装置③



9.(★★)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Y可能是 ( )



























①Na、Na?O? ②AlCl?、Al(OH)? ③Cl?、FeCl? ④C、CO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_ D.②④



10.(★★★)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用废铁屑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制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稀硫酸是为了使铁溶解生成FeSO?



9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作业十二 原子结构







【知识梳理】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2.质量数



(1)定义: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两个关系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不同能量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符号























































(3)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



①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②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③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K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最低。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②原子核外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③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层只有2个)。



④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最多只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二、核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是相同的。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H、2H、3H就各为氢元素的一种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氢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名称



原子符号(令X)



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H



1



1







2H或D



1



2







H或T



4.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联系







52 ·





星期 天气











(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某些反应的产物及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6.(★★)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某些反应的产物及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D ,E ,J 。.



B、 ,D ,E ,J 。.



(2)向C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现象是



(2)向C溶液中先加入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现象是



(3)写出由D转变成C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由D转变成C的离子方程式: 。



















(1)丙的化学式为 。



(1)丙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2)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G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G生成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8.(★★★)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固体混合物投入200mL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8.(★★★)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固体混合物投入200mL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3)向E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并且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3)向E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并且充分搅拌,观察到的现象是



(4)F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请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4)F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请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5)为鉴定B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是 (填标号)。



(5)为鉴定B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是 (填标号)。



a.碘水 b.氯水



a.碘水 b.氯水



c. Na?SO?溶液 d. KSCN溶液



c. Na?SO?溶液 d. KSCN溶液



(6)C溶液中加入过量Al?O?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6)C溶液中加入过量Al?O?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17.(★★)如图,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17.(★★)如图,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将固体混合物投入稀盐酸中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写出将固体混合物投入稀盐酸中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写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24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写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24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3)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4)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4)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5)所用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所用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B.通入N?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O?氧化三价铁



C.加适量的H?O?是为了将部分 Fe2? 氧化为 Fe3?,,涉及反应: H?O?+2Fe2?+ 2H?=2Fe3?+2H?O



D.溶液A中) Fe2?和 Fe3? 的浓度比为2:1



12.(★★)关于反应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向浓度都为 0.1mol?L?1的FeCl?和Cu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FeCl?首先与铁粉反应



B.向过量的B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溶液,开始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向浓度都为( 0.1mol?L?1的Na?CO?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气体,NaOH首先反应



D.向浓度为( 0.1mol?L?1 的FeCl?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单质首先参加反应



13.(★★)将1.1g铁、铝混合物溶于200mL 5mol?L?1的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 4.6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



B.混合物中含有0.02 mol Al



C.混合物中含有0.01 mol Fe



D.混合物中Al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在Fe(NO?)?溶液中滴



加酸化的H?O?



浅绿色变黄色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



燃,迅速伸入集满CO?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



量白烟,瓶内有黑



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



中逐渐滴入过量浓氨水



产生白色沉淀,且



白色沉淀不溶解



D



向盛Na?SO?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先变



红后褪色



二、非选择题



15.(★★)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在试管内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上面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钠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1)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 色沉淀生成。



(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



· 50





星期 天气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O和1?N?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



7.(★★)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如由金属镧(139La)和镍(Ni)形成的合金LaNi?就是一种很好的储氢合金。下列关于139La 和Ni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镧元素的质量数为139



BNi的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多3



C.39La与132La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核素



DNi与Ni化学性质相同,互为同位素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的氟化物YF?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W 的单质是常见的金属,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X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Q的原子序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Z和W的单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Z的单质产生的氢气较多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Q



C. Z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一种离子化合物



D. W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13列



三、非选择题



9.(★★)A、B、C、D、E5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上述元素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A、B同周期,化合物AB?、DB?均是可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又已知C、E 的单质均可溶于NaOH溶液,且C与NaOH溶液反应可产生气体,E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C. ,I ,E 。



(2)写出AB?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C、E的单质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0(★★★)钋(Po)是一种低熔点金属,极其稀有,毒性和放射性极强。回答下列问题:



(1)21/?Po具有放射性,经α衰变成稳定的



Pb原子,在衰变过程中释放一个1/?He。



生成的 Pb 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 Po 元素



能形成较稳定的+4价离子.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由21/??Po衰变为铅的变化是化→变化



b.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0



c.21?Po比2??Po原子核多一个中子



d.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21?Po和2??等,它们互为同位素



(3)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21/??Po的半衰为138天,质量为64克的2??Po,经天后,得到铅的质量为 (保留两位小数)







55



55



.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2)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F? Cl? Br? I?



颜色: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②化学性质



i.与H?反应











反应条件



产物稳定性



F?



暗处



很稳定



Cl?



光照或点燃



较稳定



Br?



加热



不稳定



I?



不断加热



很不稳定



Ⅱ.卤素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



2KBr+Cl?══Br?+2KCl;2KI+Cl? ══I?+2KCl;2KI+Br? ═I?+2KBr



【总结】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即从F到I,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拓展】卤素的递变性



(1)与H?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热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酸性:HClO?>HBrO?>HIO?。



5









一、单项选择题



1.(★)23?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 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Th的质量数是232



B. Th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D.23?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2.(★★)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3?Cl与3?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208X与82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H?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O12-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







)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15列某元素能形成碱性气体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7列的第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D.短周期中能与强碱反应产生H?的金属元素位于第ⅣA族



5.(★★)下列各原子构成的单质中,肯定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的是



A.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B. M层有5个电子



C.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D. N层上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等,次外层有8个电子



4



星期 天气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具有非金属性。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具有非金属性。



1.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



Li



Na



K



Rb



Cs



原子结构



示意图











(D))



+372s1881







原子半径



(nm)



依次增大



结构特点



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递变







从Li到Cs,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



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



Li



Na



K



Rb



Cs



原子结构



示意图











(D))



+372s1881







原子半径



(nm)



依次增大



结构特点



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递变







从Li到Cs,核电荷数逐渐增加,电子层数



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



①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①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



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



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



火燃烧



实验



原理



2Na+2H?O═2NaOH+H?↑



2K+2H?O═2KOH+H?↑



实验



结论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



金属活动性:K>Na







碱金属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



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



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



火燃烧



实验



原理



2Na+2H?O═2NaOH+H?↑



2K+2H?O═2KOH+H?↑



实验



结论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



金属活动性:K>Na























【总结】



【总结】



①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反应。



①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碱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反应。



















②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②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i.钠、钾与O?反应的比较



i.钠、钾与O?反应的比较



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钠可被氧气氧



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钠可被氧气氧



②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化生成氧化钠;加热时钠可在空气中燃



化生成氧化钠;加热时钠可在空气中燃



2.卤族元素



2.卤族元素











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粉末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N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4Na



N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4Na











钾与氧气反应——钾在空气中燃烧比钠



钾与氧气反应——钾在空气中燃烧比钠



更剧烈,产生紫色火焰,产物也比过氧化



更剧烈,产生紫色火焰,产物也比过氧化



物复杂。



物复杂。



Ⅱ.钠、钾与水反应的比较



Ⅱ.钠、钾与水反应的比较



元素



F



Cl



Br



I



原子结构



示意图







①)



③)”。



+53281818



结构特点



相同点



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







递变性



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



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



F



Cl



Br



I



原子结构



示意图







①)



③)”。



+53281818



结构特点



相同点



最外层上都有7个电子







递变性



从F到I,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



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



5



3



3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



作业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



1.同素异形体



(1)概念: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和O?。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变化。



2.物质的分类方法 关键——明确分类标准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3)三大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大分子或离



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



离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



子直径



















1nm



nm



100 nm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



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鉴别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或有沉淀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







固溶胶、液



溶胶、气溶







悬浊液、乳



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



糖溶液



Fe(OH)?



胶体



泥水、油水







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常见的胶体



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AgI水溶胶、豆浆、牛



烟、云、雾、AgI水溶胶、豆浆、牛



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应用



应用



鉴别 和_



鉴别 和_



电泳



电泳



应用



应用



静电除尘



静电除尘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



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



介稳性



介稳性



带有电荷



带有电荷



加入 俗:



加入 俗:



江河入海口处三角



江河入海口处三角



洲的形成



洲的形成



聚沉



聚沉



加入与胶粒带相



加入与胶粒带相



应用



应用



明矾、铁盐能净水



明矾、铁盐能净水



反电荷的胶体



反电荷的胶体



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



(5)Fe(OH)?胶体的制备;



(5)Fe(OH)?胶体的制备;



饱和FeCl?溶液



饱和FeCl?溶液



逐滴



逐滴



至液体呈



至液体呈











继续加热



继续加热



红褐色



红褐色



沸水-



沸水-



停止加热



停止加热



Fe(OH)?



Fe(OH)?



胶体



胶体



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方程式为











二、物质的转化



二、物质的转化



1.化学反应的分类



1.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



按反应物、生成物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学, 反 应



化 学, 反 应



按反应中 (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



按反应中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金属



金属



非金属



非金属











盐和



盐和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氢气



氢气



盐和



盐和



金属



金属



盐和水



盐和水



















碱和盐



碱和盐



酸和盐



酸和盐



两种新盐



两种新盐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CO?、SO?等



物。如:CO?、SO?等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CaO、Fe?O?等



物。如:CaO、Fe?O?等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



1.(★)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中每个泡沫



约含有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为6-9 nm,



约含有4000个碳原子,直径约为6-9 nm,



在低于-183℃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



在低于-183℃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B.“碳纳米泡沫”不能透过滤纸



B.“碳纳米泡沫”不能透过滤纸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C“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纳米泡沫”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2.(★)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生动



2.(★)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生动



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



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此画用到了一



种矿物颜料——石青[2CuCO?·Cu(OH)?]。



种矿物颜料——石青[2CuCO?·Cu(OH)?]。



以下关于石青的说法错误的是



以下关于石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盐



A.属于盐



B.可溶于水



B.可溶于水



C.在常温下较稳定



C.在常温下较稳定



D.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D.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3.(★)近期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3.(★)近期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



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



理论研究意义的N?分子。N?



理论研究意义的N?分子。N?



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A. N?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A. N?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1↓转化为N?属于物理变化



B.1↓转化为N?属于物理变化



C. 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g



C. 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g



D.等质量的N?与N?所含氮原子数目相同



D.等质量的N?与N?所含氮原子数目相同



4.(★)化学高科技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



4.(★)化学高科技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



A.速滑馆使用CO?制冷剂快速制冰



A.速滑馆使用CO?制冷剂快速制冰



B.火炬“飞扬”中燃料氢气的燃烧



B.火炬“飞扬”中燃料氢气的燃烧



C.发电玻璃主要成分碲化镉的合成



C.发电玻璃主要成分碲化镉的合成



D.张家口自然超粒子技术的空气消毒机24



D.张家口自然超粒子技术的空气消毒机24



小时杀菌消毒



小时杀菌消毒



·



·



2



2









星期 天气











5.(★)已知:NaH?PO?可由H?PO?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



A. CO?是酸性氧化物,NO?也是酸性氧化物



B. 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Cu与稀硫酸也反应生成H?



C. NaH?PO?属于酸式盐,NaH?PO?也属于酸式盐



D. CaO与水反应生成碱,Na?O与水反应也生成碱



6.(★)用Mg、MgO、稀盐酸、Mg(OH)?、CuCl 溶液五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得到MgCl?的方法有 (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根据酸中含有的氢原子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C.盐都含有金属阳离子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8.(★★)下列物质(或物质的饱和溶液)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与表中条件或试剂也匹配的是



8.(★★)下列物质(或物质的饱和溶液)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与表中条件或试剂也匹配的是



)



)











选项



X



Y



Z



箭头上为反



应条件或试剂



A



Fe



FeCl?



FeCl?



①通入少量Cl?



B



Na?CO?



NaCl



NaHCO?



③先通NH?、再



通CO?



C



Na



NaOH



NaCl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



D



C



CO



CO?



①②均可能为置换









三、非选择题



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HCl;②NaHCO?;③K?SO?溶液;④CO?;⑤蔗糖晶体;⑥Ca(OH)?;⑦氢氧化铁胶体;⑧NH?·H?O;⑨空气;⑩Al?(SO?)?。



(1)属于分散系的是 ,NH?·H?O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将①②④⑤⑥分为一类,则分类依据是



(3)CO?属于酸性氧化物,SiO?也属于酸性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SiO?和CaO可以发生类似于CO?和CaO的反应,请写出SiO?和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实验室制备⑦的化学方程式是 ,证明⑦已经制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5)向制得的⑦中逐滴加入①的水溶液,会看到 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分散系的类别变化是 。



(★)据报道有不法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CrO?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与水构成的分散系和K?SO?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填标号)。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产生沉淀



B.两者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盐酸是一种强酸,所以盐酸是强电解质



B.氨气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NH?是非电解质



C.石墨能导电,但石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D.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HClO=H?+ClO?



B.Na2SO4=Na++SO42



C.NaHCO3=Na++H++CO32-



D.BaOH?=Ba2?+2OH?



3(★)离子方程式 BaCO?+2H?=CO?↑+ H?O+Ba2? 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 )。



①HCl ②H?SO? ③HNO? ④N áHSO?⑤CH?COOH



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加入Na,O?的溶液中: K+、Fe2+、NO3-、SO42-



B.无色透明溶液中: K+、Mg2+、Cl-、NO3-



C.强酸性溶液中: K+、Na+、HCO3-、Cl-



D. FeCl?溶液中: Na+、SO42-、SCN-、NO3-



5.(★★)下列反应中改变反应物用量不会导致产物发生变化的是 ( )



A.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B.问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D、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6.(★★)向两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6.(★★)向两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SO?、NaHSO?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确的是 ( )



A.①代表滴加NaHSO?溶液的变化曲线



B. c点两溶液中的 SO42-浓度不同



C. a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d点



D. b点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 +SO42-=BaSO4↓+H2O



二、不定项选择题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沉淀池得到氢氧化镁: OH?+Mg2?=MgOH?↓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NH4++HCO3-+2OH-=NH3? H2O+CO32-+H2O



C.向明矾溶液中加入Ba(OH)?溶液至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多: Al3++2SO42-+ 2Ba2++4OH-=2BaSO4↓+AlO2-+2H?O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溶液与Ba(OH)?溶液混合: HCO3-+Ba2+ +OH?=BaCO?↓+H?O



8.(★★★)已知: SO32-+I2+H2O=SO42-+



2I?+2H?。某溶液可能含有等物质的量的







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所得溶液为无色。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 NH4+ B.肯定不含H?



C.肯定含有 SO32- D.肯定不含Cl?



三、非选择题



9.(★)按要求填空.



(1)现有下列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①硫酸钡 ②胆矾晶体 ③熔融氯化钠



④稀盐酸 ⑤氨水 ⑥蔗糖 ⑦二氧化碳



6













星期 天气



星期 天气



作业二 离子反应



作业二 离子反应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的电离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能



在水溶液中能



在水溶液中



在水溶液中



否全部_



否全部_



完全电离



完全电离



电解质-



电解质-



、绝大部分盐



、绝大部分盐



化合物-



化合物-



、少数盐



、少数盐



一非电解质



一非电解质



在 中或_



在 中或_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状态下能否导电



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离



2.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



定义



定义



的过程



的过程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条件



条件



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结果



结果



产生 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产生 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3.电离方程式



3.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多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多



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



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



离一步完成书写。



离一步完成书写。



(3)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3)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



(4)酸式盐的电离:在水溶液中,多元强酸酸



(4)酸式盐的电离:在水溶液中,多元强酸酸



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的电离



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的电离



方式不同。



方式不同。



二、离子反应



二、离子反应



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



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



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发生条件:①生成 的物质;②生成



2.发生条件:①生成 的物质;②生成



的物质;③生成 昀物



的物质;③生成 昀物



质;④发生 反应等任意一个



质;④发生 反应等任意一个



3.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3.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4.离子方程式



4.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



(1)概念: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还可以表示



,还可以表示











(3)书写步骤(以CaCO?溶于醋酸为例)



(3)书写步骤(以CaCO?溶于醋酸为例)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客观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



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











的物质 气体和等仍用1.



的物质 气体和等仍用1.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5.离子共存



5.离子共存



离子之间 则能大量共存。



离子之间 则能大量共存。



(1)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



(1)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几种情况



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②生成气体或



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②生成气体或



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弱电解质 ④发生



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弱电解质 ④发生



反应等



反应等



(2)注意题干中常见的限制条件或隐含条件



(2)注意题干中常见的限制条件或隐含条件



6.常见离子的检验



6.常见离子的检验



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



根据离子性质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



现象不同,可以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



现象不同,可以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



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发生显



种类型:①生成沉淀;②生成气体;③发生显



色反应。



色反应。



7.离子推断——“四原则”



7.离子推断——“四原则”



肯定性



肯定性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



原则



原则



存在的离子



存在的离子



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



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



互斥性



互斥性



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



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



原则



原则



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颜色变



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颜色变



化、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水的电离情况等)



化、与铝反应产生氢气、水的电离情况等)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



电中性



电中性



子,且溶液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利用这一



子,且溶液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利用这一



原则



原则



原则可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原则可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进出性



进出性



通常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



通常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



原则



原则



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5



5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3)下列装置能从氯化钠、明胶和水形成的混合体系中提纯明胶的是 .(填标号)。







(4)现将10mL明胶与水构成的分散系与5 mL Na?SO?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证明Na?SO?能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操作 。



(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用蒸馏水,也可以用自来水



B.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电解质



D.已知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在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NH?)?SO?与NH?NO?,肥效相同



11.(★★)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Na?CO?、CaCl?、Ba(NO?)?中的一种或多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粉末于一支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往试管中继续滴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再往试管中滴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2)若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含有可能的物质,还要做鉴定 离子的实验。









(3)写出滴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



(4)上述实验是中学典型的试管实验,在往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每次滴加不同的溶液后要注意 .



(5)有人认为不需要做第②步实验,直接往试管中滴入AgNO?溶液,继续有白色沉淀生成就可以判断。你认为正确吗?若正确答是;若不正确答否,并说明理



由:



12.(★★★)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填序号)。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 ,理由是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 ;



①A能否是铁: ,理由是 —



②A能否是铜: ,理由是 ;



③A可能是 (任写两种)。



4





星期 天气











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向50mL沸水中加入5~θ滴饱和FeCl?溶液,加热至产生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利用 来证明得到的分散系是胶体。



(3)NaHSO?固体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



(4)写出少量Fe?(SO?)?和B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















能与硫酸酸化的Na?C?O?溶液



能与硫酸酸化的Na?C?O?溶液







反应,生成(Cr3?和CO?,该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 。



(6)已知: 2Fe2?+Cl?=2Cl?+2Fe3?, 2Br?+Cl?=Br?+2Cl?,2Fe2?+Br? =2Br?+2Fe3?。 向FeBr?的溶液通入Cl?,FeBr?与Cl?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0.(★)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抗酸药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药,如NaHCO?等。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CaCO?、MgO、Al(OH)?等。



(1)上述所举抗酸药中有 种是电解质。



(2)CaCO?作抗酸药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填可以”或“不可以”)服用BaCO?来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









(4)如果病人同时患有胃溃疡,此时最好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1.(★★)已知A、B为气体单质,D为固体单质,C为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试写出A、B、C、D的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E的水溶液与A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检验F中阳离子的试剂可以用 ;现象是 。



(4)E+NaOH的现象: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现有100mL含 Cu2+、Al3+、NH4+、H?、Cl?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2.5 mol/L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mol)关系如下图所示:







(1)B.点的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2)原溶液中 Cu2?的物质的量为 原溶液中 Cl? 物质的量浓度为 x-y= 。



7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守(UJ)







作业三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本质和特征







2.有关概念与联系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等。如:







(2)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3)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物质或粒子



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或粒子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当与强还原剂反应时,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当与强氧化剂反应时,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常考物质或粒子归纳如下:













氧化产物← _ne 物质或粒子 +ne-→还原产物



Fe3+



Fe2+



Fe



SOi?



SO3-



S



O?



H?O?



H?O



说明:Fe2?、SO3?主要表现还原性,H?O?主



要表现氧化性



(4)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及应用



突破点一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物质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但也与外界因素(如反应条件、反应物浓度、酸碱性等)有关。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判断







①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



②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突破点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规律①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②得失电子守恒



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



8





星期 天气











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突破点三 价态转化规律



突破点三 价态转化规律



①价态归中规律



①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如:



含有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即“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如:











不会出现⑤中H?S和H?SO?反应H?S 转化为SO?而H?SO?转化为S的情况。



不会出现⑤中H?S和H?SO?反应H?S 转化为SO?而H?SO?转化为S的情况。



②歧化反应规律



②歧化反应规律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高,或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低。



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高,或都比反应物中该元素价态低。











如:



如:



突破点四 先后规律



突破点四 先后规律



②根据不同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



②根据不同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



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 Fe3?、Cu2?、H?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 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 Fe3? 反应,然后依次为 Cu2?、H?。



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 Fe3?、Cu2?、H?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 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 Fe3? 反应,然后依次为 Cu2?、H?。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A.《荷塘月色》中所描绘的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的美景与胶体性质有关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金属的冶炼,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金属的冶炼,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卤盐点豆腐”、“静电除尘”都和胶体带电有关



D‘卤盐点豆腐”、“静电除尘”都和胶体带电有关



2.(★)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学式为H?C?O?)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MnO4-+H2O4+H+→CO2↑+Mn2++(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化学式为H?C?O?)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MnO4-+H2O4+H+→CO2↑+Mn2++(未配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不同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



①根据不同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



A.发生氧化反应的是H?C?O?



A.发生氧化反应的是H?C?O?



( )



( )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溶液中通入少量Cl?时,因为还原性 Fe2?>Br?, 所以Cl?.先与 Fe2?反应。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溶液中通入少量Cl?时,因为还原性 Fe2?>Br?, 所以Cl?.先与 Fe2?反应。



B.每消耗6个H?,转移5个电子



B.每消耗6个H?,转移5个电子



C还原性: Mn2?


C还原性: Mn2?


D.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H?O



D.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H?O



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2KNO? ══K?O+5Na?O +



3.(★)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2KNO? ══K?O+5Na?O +











9



9



·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U)











(3)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Ⅱ.为防治碘缺乏病,通常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O?),碘酸钾和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下列反应: KIO?+5KI+ 3H?SO? ===3I?+3K?SO?+3H?O。回答下列问题:



(4)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装置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的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 。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放的固体物质可选用 (填标号)。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2)装置B、D的作用均为 从装置C的b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l?,为防止其污染环境,可将尾气通过盛有 溶液的洗气瓶。



(3)装置F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Cl2↑ +Mn2?+2H?O,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Cl?中的HCl,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



(4)足量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稀) ═3Cu(NO?)?+2NO↑+4H?O],该反应中表现酸性的硝酸与做 剂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 。



· 12 ·





星期 天气











A.过程①中一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污水处理中产生Fe(OH)?胶体,使悬浮物聚沉,利用了Fe(OH)?胶体的强氧化性



C.另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EeO?的反应可能是 2FeOH?+3ClO?= 2FeO42-+3Cl-+4H++H2O



D. K?FcO?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例如可以把废水中的CN?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反应过程中,CN?做还原剂,被K?FeO?氧化



三、非选择题



9.(★)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如下化学方程式,再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 HBr—— Br?+ MnBr?+ KBr+ H?O



HBr在上述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有 ; (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粒子数之比为 。



(2)NH?常用于检查Cl?泄漏,当Cl?泄漏会产生NH?Cl白烟,反应原理如下:8NH?+3Cl? ═=6NH?Cl+N?, 当生成14g N?时被氧化的NH?质量为 g。



(3)工业废水中的( Cr2O72-有毒,常在酸性条件下用 Fe2?做处理剂,将( Cr2O72- 转化为 Cr3?,Fe2?则被氧化为 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思想解决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①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结合Ⅰ、Ⅱ可知 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S、HNO?、NO、H?O。已知产物之一是S,则该反应体系中的还原产物是 。



(3)宋代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为4Ag+2H?S +O? ═2X+2H?O,J 则X的化学式是 ,其中H?S在该反应中 (填标号)。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I.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 Ag?、Mg2?、Fe3?、Na?、Cl?、OH?、NO?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取(2)中的滤液,.和入过量的烧碱,出现白色沉淀。







1



1



1



1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16N?↑。对于该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5:1



B.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C.反应过程中转移10个电子,则产生10个N?



D. Na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4.(★)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氯气:







≠2H?O



②KClO?+6HCl(浓)═3Cl?↑+KCl +3H?O



③2KMnO?+16HCl(浓) ═2KCl+2MnCl?+5Cl?↑+8H?O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氯气,①②③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 )



A.6 :5 :6 B.1 :3 :5



C.1 5 :5 :3 D.1 :1 6 :1 0



5.(★★)次磷酸钠(NaH?PO?)常用作药物和



化学镀镍中的还原剂,是一种正盐,可通过







如下反应



如下反应















3NaH?PO?+PH?↑ 制得。下列相关说法正



确的是 ( )



A.氧化产物为PH?,其中P的化合价为-3



B.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1:3



C.反应中每消耗1mol P?共转移6mol电子



D.次磷酸化学式为H?PO?,属于三元酸



6.(★★)垃圾分类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为研究废旧电池的再利用,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 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解”过程中,加入H?O?的作用是氧化Cu而使Cu溶解



B.加入锌粉过量的目的是使铜离子完全转化为铜单质



C.操作M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该实验中制备的ZnO不导电,所以ZnO 是非电解质



二、不定项选择题



7.(★★)铁(Fe)和钴(Co)都是第Ⅷ族元素,已知Co(OH)?难溶于水,有关化合物能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



①Co?O?+HCl →CoCl?+Cl?↑+H?O



②FeCl?+Cl?→FeCl?



③Fe?O?+HI→FeI?+I?+H?O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 Co?O?>Fe3?



B.还原性: Fe2?>I?



C.向HI溶液中投入Co(OH)?的离子方程式: CoOH?+3H?=Co3?+3H?O



D. Cl?与FeI?溶液按溶质个数比5: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Cl?+2Fe2?+8I?= 10Cl?+2Fe3?+4I?



8.(★★)高铁酸钾( ( K?FeO?)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钾以及高铁酸钾处理污水的部分流程如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星期 天气







作业四 《物质及其分类》单元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修本草》中描述“青矾”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加热时的反应为 2FeSO? · 7H2OFe2O3+SO2↑+H2SO4+13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物中含有3种酸性氧化物



B.所得赤色物质为FeSO?



C.反应为分解反应



D.铁元素被还原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



①!Ja?O、MgO、Mn?O?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已知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



③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



④苏打、碱石灰、醋酸、小苏打均为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②⑤ D.②⑤⑥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



A.饱和食盐水 NH3,CO2HNaHCO3sNa?CO?(s)



B.MgCl?aq→MgOH?s→MgO(s)



C.SsO2gSO3gH2OlH2SO4aq



D.FesCl2g→FeCl3aqFes→FeCl2aq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SiO3 +CO2+H2O=HSiO3-+HCO3-



B. Cl?通入冷的NaOH溶液: Cl?+2OH? =Cl?+ClO?+H?O



C.明矾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 Al3?+4NH?? H2O=AlO2-+4NH4+



D.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 Fe+NO3-+4H+=Fe3++NO↑+2H?O



5.(★)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Na+、K+、SO42-、CO32-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Cu2?、K?、 SO42-、NO3-



C.含有大量Ba(NO?)?的溶液中:] Mg2?、 NH4+、SO42-、Cl-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Ca2+、K+、HCO3-、NO3-



6.(★★)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c可用于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3 ·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7.(★★)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FeS?)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S?+7O?+2H?O =2Fe2++4SO42-+4H+。 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7.(★★)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FeS?)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2FeS?+7O?+2H?O =2Fe2++4SO42-+4H+。 实现该反应的物质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0.(★★)化学中常用类比的方法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如根据 H?+Cl?═=2HCl 推测: H?+Br?═=2HBr。 但类比是相对的,如根据 2Na?O?+2CO? ═Na?CO?+O?,类比 2Na?O?+2SO?═Na?SO?+O? 是错误的,应该是 Na?O?+SO? ═Na?SO?。下列各组类比中正确的是 ( )



10.(★★)化学中常用类比的方法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如根据 H?+Cl?═=2HCl 推测: H?+Br?═=2HBr。 但类比是相对的,如根据 2Na?O?+2CO? ═Na?CO?+O?,类比 2Na?O?+2SO?═Na?SO?+O? 是错误的,应该是 Na?O?+SO? ═Na?SO?。下列各组类比中正确的是 ( )



( )



( )











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推测: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



A.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推测: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



B.由 CO?+Ca(ClO)?+H?O ═CaCO?↓+2HClO,推测: 2SO?+Ca( ClO)?+H?O ══CaSO?↓+2HClO



B.由 CO?+Ca(ClO)?+H?O ═CaCO?↓+2HClO,推测: 2SO?+Ca( ClO)?+H?O ══CaSO?↓+2HClO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NO2?+O? +4H?=4Fe3?+4NO+2H?O



A.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NO2?+O? +4H?=4Fe3?+4NO+2H?O



B.反应Ⅱ的氧化剂是 Fe3?



B.反应Ⅱ的氧化剂是 Fe3?











C.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NO= FeNO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NO= FeNO2?,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



D.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催化氧化中NO作催化剂



8.(★★) R2O4x- 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 MnO4-反应,反应产物为 RO?、Mn2?、H?O。 已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5,则x的值为 ( )



8.(★★) R2O4x- 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与 MnO4-反应,反应产物为 RO?、Mn2?、H?O。 已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2:5,则x的值为 ( )



A.1 B.2 C.3 D.4



A.1 B.2 C.3 D.4



9.(★★)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钴



9.(★★)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含钴



酸锂(LiCoO?)。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O、



酸锂(LiCoO?)。某离子反应涉及到H?O、











H?



H?



02+



02+



等微粒,溶液中



等微粒,溶液中



C.由SO?与BaCl?不反应,推测:SO?与Ba(NO?)?不反应



C.由SO?与BaCl?不反应,推测:SO?与Ba(NO?)?不反应



D.由 Na?SO?+2HCl ═=2NaCl+H?O+SO?↑,推测: Na?CO?+ 2HCl ═2NaCl+H?O+CO?↑



D.由 Na?SO?+2HCl ═=2NaCl+H?O+SO?↑,推测: Na?CO?+ 2HCl ═2NaCl+H?O+CO?↑



二、不定项选择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SO?、NaHSO?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SO?、NaHSO?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CoO2-、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



CoO2-、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O?



A.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O?



B.氧化性:]LiCoO?>O?



B.氧化性:]LiCoO?>O?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A.①代表滴加H?SO?溶液的变化曲线



A.①代表滴加H?SO?溶液的变化曲线



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B. 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D.若生成2.24L(标准状况)O?,转移电子0.4mol



D.若生成2.24L(标准状况)O?,转移电子0.4mol



C.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C. 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D. 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



1



4



4









星期 天气











12.(★★)现有 Na?CO?、AgNO?、H?SO?、BaCl?和HCl五种水溶液,有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Ag?SO?微溶于水,不考虑其为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X一定为H?SO?



B. Y一定为BaCl?



C. Z肯定是酸



D. M、N必定各为B áCl?、AgNO?中的一种



1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利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 X、Z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相同



C. 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 2Fe3?+3H?O=2FeOH?(胶体)+ 3CO?↑+3Ca2?



D. 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4.(★★)某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 ZnFe?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浸取时,为了提高酸浸效率,可以延长浸取时间或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



1









B.“除杂”过程中有加入足量锌粉等操作,与锌粉反应的离子只有 Pb2?和 Cu2?



C.除去SO?时, ZnFe?O?在反应中表现了还原性



D. ZnFe?O?与H?反应制得 1molZnFe?O?时转移电子(8-2x)mol



三、非选择题



15.(★★)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 ②Na?O?③液态HCl ④氨水 ⑤二氧化碳 ⑥Al ⑦FeBr? ⑧酒精 ⑨熔融氯化镁⑩CuSO?·5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2)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②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与⑨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向⑦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关于以上10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标号)。



a.鉴别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用Ba(OH)?溶液



b.⑤是酸性氧化物;②是碱性氧化物



c ③④⑥⑨都能导电



d.⑥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 溶液。



16.(★★)(1)X、Y、Z三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为黑色固体单质,A为O?,写出Z →Y的化学方程式:



5



高中寒假自主学习作业本·高一年级化学(CJ)







2. Na?O?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



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O?的性质:







(1)Na?O?的强氧化性







试剂



现象



反应原理并解释



SO?



气体







Na?O?+SO?══Na?SO?



FeCl?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生成



4Na?O?+4FeCl?+6H?O



═_



Na?SO?



溶液







Na?O?+Na?SO?+H?O



——_



氢硫酸



溶液变浑浊



Na?O?+H?S ═S ↓



+2NaOH



酚酞



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



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NaOH、



H?O?,H?O?的强氧化性



使之褪色



品红



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生成的H?O?的强氧化性



使之褪色



(2)遇KMnO?等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



(3)遇 CO?、H?O、H?时则会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Na?CO?与NaHCO?



1. Na?CO?与NaHCO?的性质比较











Na?CO?



NaHCO?



俗名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



Na?CO?小)



与盐酸



反应



CO2?+2H?══







HCO?+H?===







18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HCO?+OH?═



与足量



Ca(OH)?



反应



Ca2?+CO2?═



_



CaCO?↓+H?O



与BaCl?



反应



CO2?+Ba2?═



不反应



与CO?



反应



CO3?+CO?十H?O



——



不反应



热稳定性



较稳定



2NaHCO,==



相互转化



Na?CO? ①CO?+H?O;②适量H?,NaHCO?



①固体(加热);②适量OH?



2. Na?CO?、NaHCO?的用途



(1)Na?CO?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NaHCO?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1.焰色试验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 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



2.焰色试验的操作







·



星期 天气







作业五 钠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钠的性质与应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密度



硬度



熔点



银白色固







比水_,比



煤油_



较_



较低,低于



100℃



2.化学性质



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表现 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Cl?)的反应







O?



常温:4Na+O?═2Na?O(白色固体)



加热:2Na+O?═Na?O?(淡黄色固体)



Cl?



2Na+Cl?点燃2NaCl



(2)与水的反应



2Na+2H?O═2NaOH+H?↑。



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







(3)与酸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



[微点拨]Na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先酸后水。



(4)与盐溶液的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与CuSO?溶液反应:



2Na+2H?O ═2NaOH+H?↑,









2NaOH + CuSO? ═Cu ( OH)? ↓+Na?SO?。



总反应为 。



3.工业制备







4.保存



钠易与空气中的O?、H?O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不与煤油反应,故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二、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1.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O)



过氧化钠(Na?O?)



颜色



状态



_固体



_固体



类别



_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元素











化合价











化学键



类型



只有离子键



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电子式























组成



结构



由Na?与O2?构



成,n2(N2?)=2/?



由Na?与C核成,



n(02?/?=2/?



与水



反应



Na?O+H?O══



2NaOH



2Na?O?+2H?O═







与CO?



反应



Na?O+CO?═



2Na?O?+2CO?═



与盐酸



反应



Na?O+∠HCl══







2Na?O?+4HCl===







主要



用途



可制烧碱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







17 ·



献花(0)
+1
(本文系XISHUMOJ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