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南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略

 昆仑行者45 2023-03-07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图片

赣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赣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义无反顾的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领导根据地人民取得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

早在“五四”运动期间,赣南知识界的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就热烈响应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促使马列主义开始在赣南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建立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6年8月,朱由铿、陈赞贤、谢学浪等创建了赣南的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赣州支部,由朱由铿任书记。1926年9月6日,北伐军进占赣州。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南康、兴国、赣县、于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宁都等县,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小组。10月,在赣州成立了中共赣州特支,陈赞贤任书记。赣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赣州的工人店员,在以陈赞贤为委员长的赣州总工会领导下,组织了56个行业工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得到全国许多革命团体的关注和赞扬,有“一广州、二赣州”之誉。与此同时,各县的农民运动也空前高涨起来,许多乡村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展了减租减息、废除高利盘剥的斗争。

图片

波澜壮阔的赣南工农运动,引起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极端仇视。1927年3月6日,蒋介石指使其在赣州的爪牙倪弼等国民党右派,惨杀了工人运动领袖陈赞贤,制造了轰动全国的“赣州惨案”,并下令封闭了赣州总工会。同年5月,蒋介石又派“清党军”进驻赣南,成立“赣南特别清党委员会”,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赣南大地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

但是,赣南人民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各地共产党人有的转入地下斗争,有的隐蔽他乡,进行新的战斗。党的“八七”会议后,赣南进入了土地革命斗争的新阶段。八九月间赣南在武汉、南昌等地和在北伐军中学习、工作的共产党员,先后回到本县开展革命活动。各县被迫停止活动和分散转移到各地的共产党员,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党的组织逐渐得到恢复。1927年10月下旬,中共赣南特委在赣州成立,特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江西省委提出的“武装割据赣西南”的计划,部署和领导各县农民举行武装暴动。1928年二、三月间,在汪群、曾延生、肖韶、廖贵潭、罗贵波、赖传珠、朱如红、邱侗、李骏、朱学久、钟声楼、郭一清、肖风鸣、古柏、刘维鑪、刘维鍔等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了南康的潭口、赣县的大埠、信丰和于都的里仁、步前、桥头及寻乌等地农民武装大暴动。各地的暴动声势浩大,暴动队伍攻打反动据点,捉杀土豪贪官,焚毁契约借据。没收土豪财产,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暴动虽然先后受挫,但它鼓舞了工农大众的革命斗志,锻炼了人民群众。赣南党组织在斗争中摸索到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开始创建了于都的桥头、安定信边和寻乌阳天嶂为依托的小块红色区域和工农革命武装,从而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29年1月14日,为打破湘赣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3600余人,由井冈山的茨坪、小行州誓师出发,进军赣南,红四军经上犹、崇义、大余、信丰、龙南、定南,到达安远,再经寻乌和福建武平,折回会昌,于2月11日在瑞金大柏地歼灭尾追敌人刘士毅部800余人,缴枪800余枝。这是红四军进军赣南的第一个大胜仗。2月13日,红四军进占宁都县城,接着向吉安东固前进。2月18日,在东固与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胜利会师,并与中共赣南特委取得联系。在会师大会上,毛泽东和朱德高度赞扬红二、四团和赣南、赣西人民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东固会师,使红四军获得了一个星期的休整和补充。为摆脱尾追敌人,红四军于2月25日离开东固,经永丰、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3月上旬进入闽西。在此期间,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五军,在军长彭德怀、党代表腾代远的率领下,于2月中旬到达兴、于边界桥头红色区域。3月7日红五军一举攻克于都县城,歼敌一个营,缴枪200多枝。不久,红五军与红四军在瑞金会师。

图片

大柏地红军标语

红四军进军闽西后,于3月14日在长岭寨歼灭郭凤鸣旅。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对闽、浙、赣三省政治、经济状况作了精辟的分析,对敌我力量作出了正确估量。决定“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结。”当时,蒋桂军阀战争即爆发。红四军前委利用军阀混战之机,率领红四军回师赣南。在瑞金和于都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上、前委进一步提出“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为赣南闽西据地的开辟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决策,彭德怀、腾代远率红五军离开了于都,经信丰、崇义、上犹回到井冈山,恢复湘赣边红色政权。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在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分兵发动群众,帮助和指导建立于都、兴国、宁都县革命委员会、县赤卫大队,打击反动势力。毛泽东在兴国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起草和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并在兴国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为赣南地区的土地革命培训了一批干部。5月上旬末,红四军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分兵发动群众后,离开赣南经瑞金壬田再次入闽,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也奉命调他调离开赣南。敌滇军重兵进犯兴、于、宁红色区域。兴国、于都、宁都三县人民与敌人游击周旋半年,胜利地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在斗争中,赣南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据1929年秋统计,全赣南已正式成立了于都、兴国、信丰、寻乌、安远、崇义等6个县委和赣县、宁都2个临时县委,还成立了3个边界特委和3个区委,一个县工作委员会,党员发展到2300余人,地方革命武装也有较大发展。

图片

毛主席在兴国县潋江书院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

1930年1月上旬,红三军再度从闽西回到赣南。2月7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县陂头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和赣西特委联席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共赣南、赣西特委合并,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并确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

“二七”会议后,红军于2月下旬在吉安值夏消灭了敌唐云山旅。接着,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挥戈南下赣南,以3个月时间分兵发动群众,极大地推动了赣南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5月上旬,毛泽东随军到达寻乌,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的协助下,作了为期10天的“寻乌调查”,并写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在此期间,赣南各县党组织在中共东河行委(设于都)和中共西河行委(设信丰)领导下,认真贯彻“二七”会议精神,紧密配合红四军和红六军的分兵行动,迅速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3月间,兴国县召开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随后,于都、赣县、寻乌、宁都、瑞金、信丰相继成立了县苏维埃府;安远、南康、石城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还成立了于北区苏维埃政府和安(远)于(都)会(昌)赣(县)四县边界苏维埃政府。6月间,成立了赣南第一个统一的临时红色政权一一赣南革命委员会,丛允中任主席。赣南地方党组织得到大发展,党员人数至5月底已8000余人。地方红军发展到9个纵队,合编为红军第二十二军,陈毅任军长、丘达三任政委。同年11月,赣南地方武装又在信丰合编,组建了红军第三十五军,邓毅刚任军长,罗贵波任政委。从5月到10月,赣南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还先后5次围攻赣州。1930年10月4日,红一方面军一举攻克吉安。10月7日,宣告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此时,中共中央决定赣西南苏维埃区域为中央苏维埃区域。赣南的14个县,都纳入了中央苏区的版图。

红军的发展和苏维埃区域的扩大,引起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极端仇视。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蒋介石纠集数十万兵力,先后对中央苏区发动3次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以赣南的宁都、兴国、广昌和赣西的永丰、吉安等县为反“围剿”的主要战场,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一、二、三次“围剿”的胜利,使赣西南、闽西根据地贯通在一起。1931年11月1日至6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11月7日至20日,又在瑞金叶坪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瞿秋白等63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以朱德为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为副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在瑞金正式成立。瑞金县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所在地,瑞金县城亦改名为“瑞京”。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的党、政、军、群领导机关,都先后设立在瑞金县。赣南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1931年12月14日,在党的领导下,赵博生、董振堂等率领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人,在宁都城举行起义,全部加入红军,组成为红五军团,由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赵博生任参谋长,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的成立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

图片

宁都起义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由于红军和地方武装拔除了苏区内部豪绅地主赖以顽抗的“土围子”,赣南成为中央苏区最巩固的中心区域。1933年中央苏区全盛时期共设有60个行政县,其中赣南就有17个县约187万人口。江西省和粤赣省以及1934年7月设立的赣南省领导机关驻地,都在赣南。

赣南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展苏区,每个县都成立了独立团、营和赤卫军模范师等组织。从1931年冬到1933年春,以赣南地方武装为主,先后组建了红军独立第二、三、四、六、十二和第二十二师,并组建了红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三军。从1932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南雄水口战役胜利以后,到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时止,中央苏区的南大门,一直由赣南地方武装守卫,使红军得以集中兵力在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并能集中全力进行艰苦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上犹、崇义、信丰、南康等赤色区域和地方武装,则成为湘赣苏区南部的屏障。同时,赣南还大批地、源源不断地将优秀子弟输送到红军部队。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参加红军的人数达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洗衣队等支前作战的达55万余人,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达117900余人。

在经济建设方面,各县都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赣南各县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续3年丰收,大批粮食通过各级政府送往前线。工业生产也迅速发展。赣南的仁风(盘古山)、丰田(铁山垅)、上坪等钨矿生产的钨砂,大批出口到白区,成为中央苏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设在赣县江口的对外贸易分局,是中央苏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在赣州地下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大批苏区急需的紧缺物资,源源送往苏区内陆,为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贡献。瑞金、会昌、于都、赣县等县的船工,则担负了苏区大宗物资繁重的运输任务。同时,苏区各县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也获得很大发展。仅在瑞金就开办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央党校等10余所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他各地开办了列宁小学、农民夜校和识字班,用一切办法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各级苏维埃干部,“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笼访贫农”,深入实际,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涌现了“兴国模范县”这样的样,他们创造的“第一等工作”,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图片

兴国县长冈乡消费合作社旧址

但是,自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上台以后,“左”的错误便开始逐渐在党内占统治地位。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以后,王明“左”倾错误对中央苏区斗争的影响和干扰,不断扩大。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左”倾错误领者完全排斥了毛泽东在苏区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中央苏区,王明“左”倾错误扩展到苏区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又推行错误的战略战术,苏区军民浴血奋战一年,未能打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7000人,被迫从瑞金、兴国、石城、长汀等地开到于都集结。10月22日,红军胜利突破国民党军队设在安远、信丰一带的封锁线,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央政府办事处,还设立了中央军区,同时,留下红军独立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约30000人。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领导苏区人民,在宁都、瑞金、会昌、于都之间的三角地区内,同侵入苏区的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35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被围困在于都南部的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和红军部队,根据遵义会议后党中央的电报指示,分数路向于都南部地区突围,分散到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瞿秋白、阮啸仙、贺昌、刘伯坚、毛泽覃、何叔衡、古柏等许多党的优秀儿女和红军战士,英勇牺牲在突围途中。项英陈毅等于4月初突围到信丰油山,与李乐天、杨尚奎等领导的中共赣粤边特委汇合。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和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等,也率部分人员突围到了油山。中共瑞西特委书记赖昌祚,率部分红军部队,突围到了闽赣边山区。从此,在赣粤边和汀瑞边地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他们出入于崇山峻岭之中,茅草密林之间,英勇机智,艰苦顽强,用血汗和生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赣粤边坚持游击战争的项英、陈毅等以民族利益为重,向赣南国民党当局发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呼吁。9月,陈毅、项英以中共赣粤边特委和中共中央分局名义,与赣南江西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随后,根据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和湖南桂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和第三营;汀瑞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二营。1938年2月、3月间,上述新四军部队先后开赴抗日前线。

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时,留下了杨尚奎、刘建华、朱赞珍、李绪龙等一批干部,在赣粤边坚持斗争,并于1938年2月撤销了中共赣粤边特委,成立了中共赣南特委,杨尚奎任书记。在中共赣南特委领导下,经过努力,红军主力长征后遭受严重摧残的各县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至1938年底,共发展到9个县委,2个工作团;中共区委发展到45个,支部发展到200多个,党员发展到3000多名、中共赣南特委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赣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图片

赣西南行政区党委书记刘建华和赣州青工委、赣县团总支负责人合影。(左起:彭克礽、邝哲民、刘建华、黄业、谢永华)

1940年春,赣南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危亡,蓄意破坏国共联合抗日的局面,制造事端,搜捕共产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抗日群众团体负责人,并集中保安队进攻中共赣南特委驻地,中共赣南特委领导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开展了武装自卫活动。但是,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进攻,加上中共江西省委和中共赣西南特委遭受严重破坏,少数叛徒为虎作伥,赣南各县党组织在1940年冬至1941年春间大部分遭到破坏,先后停止活动。中共赣南特委负责人刘建华及朱赞珍、李绪龙等于1941年8月转移到粤北地区,其余未暴露身份的党员转入地下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9月,粤北指挥部派出武装工作队进入赣南,开辟群众工作,从此赣南又恢复了革命武装斗争。1949年5月,为了进一步加强赣南工作,在大余的横江成立了中共赣南工作委员会,刘建华任书记,同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赣粤湘边纵队赣南支队,刘建华任司令员。中共九连工委、翁江地委、闽粤赣边粤东地委、中共江西工作委员会等组织,都先后派出部队和干部,到赣南的定南、龙南、全南、寻乌、兴国、于都、赣县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赣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紧密配合南下的解放大军,于1949年8月8日解放了兴国县,8月14日解放赣南重镇赣州,9月30日解放了赣南被国民党军队残部盘踞的最后一个县城石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赣南全境飘扬,赣南这块由革命先烈染红的锦绣大地,终于换了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