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宴小万柳堂 | 白水·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3-03-07 发布于北京

 

第1237夜


时间:1912年3月24日至4月5日
地点:上海曹家渡

设宴小万柳堂

 文 / 白水

人,生而不断地在……

清末民初,在杭州西湖、上海曹家渡,各有一“小万柳堂”。还好,两座别墅同属一家,都是廉泉、吴芝瑛夫妇的。西湖小万柳堂后被蒋国榜所购,俗称“蒋园”,马一浮曾居“蒋园”一十六年。而曹家渡小万柳堂,东有帆影楼,西勾翦淞阁,堂南为园,“环以垂杨数百株,中有球场,可资游散”。

一、 捕拿

1912年3月24日,中国银行的经理宋鲁去极司非尔路“小万柳堂” 赴宴。这顿饭定在了下午两点,午餐局。两点半左右,宋鲁到了。与信成银行颇有些关系的周先生、顾先生,以及“张园”的主人张叔和,差不多是同时候到的。突然,七个穿西服的进屋来。宋鲁被劫往了一艘小火轮上,很快向东驶去。

这“小万柳堂”屋后便是苏州河。小火轮名曰“救生轮”,送银行经理来的马夫亲眼所见。他还看见小火轮上约有二十个穿军服的兵。

小万柳堂旧影

下午四点五十,一位中国银行的会计员向捕房报了案。

晚上七点钟,中国银行的代表来捕房,说宋先生在沪军都督府,希望捕房当绑架一事没有发生。行方的总裁会对经理获释作出安排。

宋鲁被捕的消息很快在上海滩传开了。

二、 借款

1911年11月,沪军都督府成立。那时革命尚未成功,援湖北的、援安徽的、守南京的,都要取道申江。粮不够,电请陈都;兵不足,再电陈都。而上海,关税洋人管着,厘赋苏省收着。加之光复后的上海,消费的少了,投资的也少了。陈都督既要恢复上海市场,又要维持上海稳定,还要输血中国革命,手里的银子总也不够。

陈都督决定创办中华银行,由时任沪军财政部长沈缦云主持。11月10日,沪军政府发下示谕“即日创设中华银行,以为整理财政之枢纽”。11月14日,《中华银行简章》出台,并强调“兼有中央银行性质,经理国家所入一切税赋饷项”。11月21日,中华银行在上海南市吉祥弄开业。可筹款一事,并不理想。

1912-1928年,中国银行总行(总管理处)在上海的办公楼旧址

1912年初,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为中华民国之中央银行。陈都督多次向宋鲁提出借款,均遭拒绝。

三、 交涉

宋鲁被捕,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大怒,即遣中国银行监督吴鼎昌执其亲笔函面见陈都督,问询原由,意欲保释,被告以“有人控告,未便释放”。而后吴鼎昌又急电孙中山、唐绍仪等,指责陈都督越权行事,言银行办事人员均有殷实妥保,纵有控案,也应咨照监督查办,或正式传讯,请即刻释放。陈锦涛也去电孙中山、唐绍仪及黄兴,说到了另一个保释的理由,宋鲁赴宴时,身上带着银行铁柜的钥匙。中国银行监理事会电告袁世凯,请为周旋,行中要务,均须经理宋鲁签押。25日,袁氏函电陈都督。

中央造币厂

26日,《申报》登出陈都督之通告,称有人举报宋鲁作假账,吞公款,并屡经传唤,抗不到案,人现已拘获,由第十师收管,核明无私,即还其自由。27日,《申报》刊出陈都督之通电,内称宋鲁为民国公敌,“贪诈已极”。

一时报商两界大哗,兼有社会名流(如马相伯、伍廷芳等)、绍兴旅沪同乡会(宋鲁,余姚人,辖属绍兴)、上海租界(“察勘小万柳堂地址是否华界,抑或与租界接壤”)方面均请放人。陈都督不予理会。

四、 许诺

无论是否真有王兴汉、陈聚二人及其呈文之控告,陈都督是已经关注大清银行很久了。表面上是剑指宋鲁,实际在向大清银行与财政部发难,从而直接将宋鲁拘送了军部。

上海光复,大清银行得租界庇护,避开了军队的接管,旋即召开股东联合会,议保全商股事。创立之初,大清银行为官商各半出资。陈都督以为实则官占居多,股东联合会称商占大半。事到后来,大清银行成为中央银行,陈都督以为既已是国家之银行,当尽为政府用之。商股联合会(1911年12月4日,南、北股东联合会皆已改名“商股联合会”)则坚持“保全商股”。

民国新建,设立央行成为要事之一。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呈文南京临时政府申请改组为中国银行,成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大清银行本是前清政府的国家银行,经营许久,财力雄厚,转为新政府之中央银行手续上尤可谓便利。这对南京临时政府是个诱惑。

中国银行

而商股联合会此番改组之目的,始终在“保全商股”,而改组实是一种手段。为成立新的中国银行,原大清银行须停业清理。清理办法有六,其中一条为“清理后如有损失,应以满清政府官股五百万两消灭备抵”。

陈锦涛承孙中山意(“大致尚属妥协,著即准行”)书面批复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表示应允。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旧址举行成立典礼,并开始营业。

而陈锦涛知道中国银行这地位并不牢固。中华银行设立之时即具中央银行之性质,且为革命军出钱出力(“凡海陆军糈,商家汇兑,悉取给焉”),今忽中央银行他落,参众两院恐有反对之声。

五、 保释

宋鲁被扣押在军营,始终有士兵看守着,不许走动,不许看报,不许友人探视。三天后,对其进行了初审,问的是大清银行存款余额和满清政府资金的情况,并未问及债务、往来账户、贷款和定期存款等事,没有原告出场,也未见到陈都督一面。

其实,在3月30日,都督府等处已贴出通告,招聘高级会计一名,称以便对宋鲁所呈报的账册报表进行审核。

1912年4月15日晚9时,一个都督府的官员奉陈都督命释放宋鲁。当时因为团长不在,其他一些军官还讨论了一下关于释放宋鲁的释放问题。宋鲁又被解送到了都督府。

晚10时30分,宋鲁被释放,仍然没有见到陈都督一面。

宋鲁,即宋汉章

4月16日,宋鲁向吴鼎昌递交了辞呈,未获批准。

4月18日起,恢复了中国银行经理之职。

4月底,宋鲁向新任财政总长熊希龄递交了呈词,“求请转为声雪”。熊希龄批示:该员办理前清银行声名甚好,此次虽系因公受累,前晤沪军陈都督,亦谓该员办事勤慎,廉洁私清,并无所亏,亦足见陈都督之主持公道矣。大抵前清银行志在牟利,颇失国家宗旨,贻商民怨谤,其咎在前清之无政策,对该员实不相涉。今幸公家彻底清查,水落石出,正可表见该员之无私弊,此后益昭信用,切不可因此灰心也。

六、 统一

 中央银行只有一个,二陈的梁子便这样结下了,而且越结越深。

事实上,陈锦涛筹划时,陈都督也在努力。1912年1月28日的《民立报》登有“前大清银行现奉政府命令改名中国银行,业经南京财政部认可作为民国政府中央金融机关”和“中华国家银行即日成立,有委沈缦云为总裁之说”两则消息。

陈都督食言后,中华银行的股东们举其面见孙中山,希望可以按先前约定,拨付公股一百二十五万,孙中山致函陈锦涛照拨,陈锦涛以“未经中央组织批准”拒绝了。

陈都督,即陈其美

后孙中山为此事向陈锦涛下达了“临时大总统令”,认中华银行为商业银行,由国家补助一半(即一百二十五万)。如目前无现金,以公债票作抵。陈锦涛以此例一开,中央银行必穷及此种补助为特别之处,非经议院通过,政府并无无权特许等理由又拒绝了。

七、 另一个姓宋的

中央银行从未获得独立地位,整理政府财政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这是晚年张嘉璈认为三十年代那场货币制度改革失败的关键。

故事来源《申报》《民立报》影印本;《辛亥革命与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选译》,上海档案馆 编;刑建榕著《非常银行家:民国金融往事》;孔祥贤:《大清银行行史》张嘉璈著《通胀螺旋》

本期编辑:白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