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86. 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重新规划二战前的美军航母(上)
2023-03-08 | 阅:  转:  |  分享 
  
786. 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重新规划二战前的美军航母(上)【注】本文编译自2000年7/8月刊的美国《战略与战术》(Strategy
& Tactic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原作者是格雷戈里·威尔摩斯(Gregory Wilmoth),配图略有改动。图1.?1941
年10月,美国海军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CV-8)正在驶出汉普顿锚地设想一下,假如你要设计一款兵棋,但最终目的是要设计并打造一种
武器系统,而不是用它来战斗。那么,你该怎样做呢?这样一款兵棋能发挥预测作用吗?这样一款兵棋能有教育意义吗?如果有的话,又该如何用它
来教学呢?1999年春,美国华盛顿特区某研究生院,整整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机会亲自回答了上述问题:他们参加了一堂名为“理解军事技术”的
课,授课教师是埃利奥特·科恩(Eliot Cohen)教授,此人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战略研究项目”主管。作为
这场课程的一部分,这些学生们参加了一场“航母需求实践”——他们站在1931年美国海军总委员会的位置上,并就未来美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
(即那些将在二战期间上阵搏杀的航空母舰)具备什么样的特点而给出建议。科恩教授曾担任过美国空军“海湾战争空中力量调查”(Gulf W
ar Air Power Survey)写作组的头头,他也因此而为人所知。他设计这样一堂课的目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方法,以教导学生如何
评估军事技术。每个星期,课堂上都会对军事技术某个不同的侧面进行检讨,如设计哲学、如何退出历史舞台,以及低技术兵器和高技术兵器的对比
。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往往涵盖“硬件”领域,如坦克、激光制导炸弹,但在讨论这些话题时,极少有原始资料可供参考。在进行“航母需求实践”这
一课程时,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在设计上“折衷取舍”。这场课程的材料包括五页指导、十五页编辑后的证据,以及四页的词汇表/难词汇编。另外也
有那一时期不同航空母舰的图解,旨在让学生们对将要被介绍的这种武器装备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学生们来说,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从网站上下载
到(需要密码登录)。每位学生都提前阅读了这些材料,并且结合他/她的解决方案撰写了一篇短短的备忘录,还要列出为何选择这样做的理由。这
些“备忘录”性质的小文章随后会在课堂上被讨论。这些学生(或者说兵棋推演者)扮演1931年时美国海军总委员会的成员,他们的任务是以个
人的身份提出航空母舰的数量或特点方面的建议,以求得国会在1933财政年度审批通过。他们必需在20世纪20年代的《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
条约》(下文简称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条件内完成这一切。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下,美国被允许拥有总吨位13.5万吨(标准
排水量)的航空母舰。到1931年时,美国海军手头上已经有3艘可用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兰利”号。“兰利”号
是一艘试验性质的设计,因此并不占用条约限制内的吨位。尽管如此,第四艘航空母舰“突击者”号当时已经开工建造。将“列克星敦”号、“萨拉
托加”号和“突击者”号3艘航空母舰加到一起,其总吨位已接近8万吨,只剩下约5.5万吨的吨位可用了。图2. 美国海军“兰利”号航空母
舰(CV-1)美国海军总委员会是一个由七位资深军官组成的群体,包括六位海军将领和一位资深的海军上校。一个典型的特点是,在他们最近所
任职的领域内,他们都是成功的军官。他们直接向海军部长负责,而且他们被期望能够直言不讳地给出对新型舰艇需求的建议。尽管美国海军的最高
武官——海军作战部长也位列该总委员会之中,但担任委员会主席的却是另一位资深的海军上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院长有时候也会出于工作方面
的原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一员。海军总委员会拥有举行秘密听证会的权力,毕竟当时还是一个可以保守秘密的年代。幸运的是,为了让后
人了解和便于在课堂上讲习,一名书记员对委员们的发言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记录。背景:《华盛顿海军条约》所谓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常常被现代
的海军历史学家在许多情况下引用。实际上,在1921年至1922年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有多部条约被签署。1921年,世界各主要海军
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召开会议,试图终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海军军备竞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就开始了他们各自的
主力战列舰建造计划,英国后来也制定计划,加入了美日两国的军备竞赛,以维持自己传统的海军优势。当会议于1922年结束时,各国的外交官
们总共签署了六个条约,并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以便向外界展示他们的努力。包括那个著名的“战列舰吨位比例5∶5∶3”在内的海军军备限制包
含在《五国条约》中,该条约就是人们谈及《华盛顿海军条约》时所指的那个,该条约的签署国为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这五个国家。该
条约建立了英美两国之间的海军均势,以及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海军均势。该条约宣称开启一场为期十年的“战列舰建造假日”,并对“假日”结束
后新建的战列舰予以了单舰限制:排水量最大为3.5万吨,主炮口径最大为16英寸。条约也对巡洋舰建造加以限制:排水量最大为1万吨,主炮
口径最大为8英寸。该条约同样还对航空母舰的建造进行了限制,在前文所述的那堂名为“理解军事技术”的课程实践中,美国海军总委员会必须绞
尽脑汁地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发展航空母舰。最终,英、美、日三国同意不会将他们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要塞化”。第二个条约同样是由这五个海军强
国签署的,旨在对潜艇的使用加以严格限制,并禁止使用毒气。第三个条约名为《四国条约》,是由英、美、日、法四国签署的,该条约提供了可用
来支持限制海军军备所必需的外交体系。《四国条约》终结了成立于1911年的英日同盟,如果没有这一点,美国将不同意任何军备限制。该条约
本质上相当于在其四个缔约的大国之间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并禁绝了某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小帮派针对另外某个国家的可能。这一点是
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在这一保证下,日本才接受了其较小的吨位份额。该条约阻止了英美两国联合起来对付日本的情况,再加上该条约阻止了西太
平洋基地的“要塞化”,这就让日本获得了在西太平洋局部地区的海军优势。随后公布的一项声明和第四个条约明确了《四国条约》适用的地理范围
。第五个条约是《九国公约》,该条约将中国也囊括在内。当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战争看上去最有可能成为该地区一切麻烦的根源,该条约即在试图
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九国公约》的目标是终止各列强对中国的竞争性剥削(尽管不包括对中国的“合作性剥削”)。该条约纳入了三项原则:提
倡“门户开放”政策以及终止各国的“势力范围”;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以及“不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从其自身的角度来说
,美国希望该条约能够遏制日本对中国大陆的野心,但该条约的许多条款是模糊的,可以进行广泛的解释。最后一个,也就是第六个条约也是由《九
国公约》的那九个缔约国签署的,该条约与中国的海关关税有关。签署该条约的目的是为中国中央政府建立一个健全的财政基础,该条约还废除了对
一些签署国的关税优惠待遇。这一系列《华盛顿条约》起作用了吗?它们确实起了一段时间的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各列强几乎
没有兴趣开展海军军备竞赛,而且他们的经济也难以担负起一场海军军备竞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军技术也在发展。老式战列舰进行了升级
改造,一场某种意义上的军备竞赛围绕着巡洋舰开始了。在政治领域,《九国公约》的许多目标是不现实的。雄心勃勃的条款和缺少执法机构的现实
让该条约仅仅是一纸“意向声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则进一步加剧了对外国压迫的愤怒。一开始,许多日本人感到该条约对他们施加的限制是不
公平的,因为日本将中国视为他们自己家的后院。不久,随着中国国民党看上去即将统一中国,日本人开始感受到威胁。192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
年,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当年6月,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向北京进军,基本上统一了中国;11月,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被允许开建德国的第
一艘“袖珍战列舰”。《凡尔赛和约》允许德国开建的战舰排水量不超过1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1英寸。第一件大事导致中国与日本发生了冲突
,因为日本认为在东北亚地区的霸权对其自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件大事则让法国充满了警惕,并让法国走上了准备摆脱《华盛顿海军条约》体
系的道路,这也是华盛顿会议的成果开始宣告破灭的开始。图3. 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的会场照片历史记录在“航母需求实践”课堂上展示的
历史文件包括编辑后的发言记录,以及提交给海军总委员会的证据。海军总委员会的委员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份来自海军航空局局长的名
为“Exhibit 2”的备忘录中,威廉·墨菲特(William Moffett)海军少将提出,建造3艘排水量均为1.84万吨的航
空母舰,他还列出了相当特别的设计特点。“Exhibit 3”是一份来自海军修造局局长的证词,在这份证词中,修造局局长声称,目前没有
一款设计是关于排水量1.8万吨的航空母舰的,而再造一艘1.38万吨的航母(另一艘“突击者”号)将是让国会批准的最快的方法——当时,
国会对开造新航母还是比较乐于接受的。这一观点遭到了一份来自海军航空局的进一步的证词的反驳,在这份证词中,约翰·塔沃斯(John T
owers)上校指出,1.38万吨的设计方案是在美军获得任何实际的航母使用经验之前被批准的,现在,“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已
经加入舰队服役,更大的航空母舰所具备的某些优势已经很明显了。在这些冠名以“Exhibit”的文件中,航空母舰的大小和数量是一条永恒
的主线。图4. 20世纪30年代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墨菲特海军少将担心,英国将拥有比美国更多的航空母舰。海军战争学院院长兰宁(
Lanning)少将则表示,他们进行的兵棋推演表明,航空母舰的数量越多越好。尽管如此,兰宁少将还是争辩说,大多数航母应当被设计用于
攻势作战,即它们应当“又大又快”。他还担心航母的装甲防护问题。兵棋推演的结果已经表明,航空母舰将是敌军飞机优先打击的目标。“航空母
舰对敌人来说,就好比一块糖对一只苍蝇那样有诱惑力”,他这样说道。双层飞行甲板也是一大议题。一些早期的航空母舰被设计成了拥有双层飞行
甲板的样式,如英国的“暴怒”号和日本的“赤城”号。当航母高速迎风航行时,当时机体小巧轻便的舰载机不需要滑跑太长的距离就能起飞。增设
一条飞行甲板意味着能以更快的速度放飞飞机,而且也许在遭受战损时多了一重“备份”。是否值得为了这条多出的飞行甲板而付出重量上的代价?
在那些冠名以“Exhibit”的文件中间,还有一份来自海军部长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海军部长要求海军总委员会专门考虑一下安装8
英寸火炮的大型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混搭组成的“航空巡洋舰”方案。这一理念的起源看上去是海军航空局在1930年签署《伦敦海军条约》的谈判期间做出的一项努力,旨在将美国所拥有的一定比例的巡洋舰吨位转变成航空母舰的吨位,不过他们在某些巡洋舰上加装飞行甲板的努力最终失败了。现在,墨菲特海军少将必需争辩一下,为什么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舰艇,以及为什么美国海军真心不愿意要所谓的“混搭舰/航空巡洋舰”。另一位海军将领指出,国会也许会好奇,如果海军只想要纯粹的航空母舰的话,为什么他们还要求建造具有飞行甲板的巡洋舰。这并不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担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铺设每艘军舰的龙骨都需要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