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号称“长江第一驳岸”,你为什么没见过?

 照说不悟 2023-03-08 发布于湖北

长江第一驳岸

达摩一苇渡江

矶,到底是什么东西?

矶,是一种常见的东西。

但猛然看到这个字儿,好像还不太认识。

不过,在武汉生活的人,我一说,你就会想起来了。比如:谌家矶,还有龟山边的禹功矶,就连我们天下闻名的黄鹤楼,最早也是建在黄鹄矶上。

那到底,什么是矶呢?

顾名思义,所谓矶,就是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看到这名字,或许多少有点象形的意思吧?

这么说,并不是我在这里生拉硬扯,要讲花式笑话,而是有严谨根据的。因为古人造字,远比我们今天要讲究,不是随便生拉硬凑的。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在课本上都学过著名的“造字六书”原则,如果你没有学过,或者虽然学了,但又全部还给语文老师了,没关系,我们今天一起来复习一下。

所谓“造字六书”原则,就是指汉字在造字的时候,通常要遵循的六个原则,分别是:“字形象言、形声合一、一词两字、旁枝葱环、会意概括、有情可推”这六个原则。而矶这个字,就是融合了象形和会意等原则在其中。

此外,在字形字意方面,古人造字的时候,还特别注重“远取之于物,近取之于身”,而矶这个字,就是遵循了“近取之于身”的原则。

这方面内容,从简化字上已经很难看到原形了,大家感兴趣的话,还是推荐去看看篆书,更容易找到原型和感觉。

再讲多了,各位的语文老师,可能就要伤心了。为了语文老师不伤心,我们就此打住了。各位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翻一翻自己读过的课本。

当然,如果你年轻的时候特别疯狂,高考过后已经把课本烧了,那我推荐你可以去看一看唐汉先生的《汉字密码》,或许也能找到感觉。

矶,这么重要,为何又如此危险?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气力,讲一个普通的汉字呢?

这是因为啊,对于在平原地区,比如在武汉生活的人来说,这个字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除了上文所说的黄鹄矶等带矶的名字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讲,那就是“长江第一驳岸”——槐山矶石驳岸。

为了讲清楚这个古驳岸的重要性,我们还是从头讲起。

矶,既然是伸入江中的石头,那就说明,它天然具有两个特点:

其一,垂直面上地基扎实,因此,往往成为理想的建桥地基。比如,“W里长江第一桥” 就建在黄鹄矶上,并且持续半个世纪,前后5次选址,都是确定在这里。

其二,横向面上的江岸,也不容易被冲刷。因此,容易成为优良的港口。长江上的很多驳岸,就是依托了这样的条件而建立起来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矶这种东西,虽然坚硬,但也容易四处丛生,如果生在岸边还好,但如果生在江底,就容易形成暗礁,有过航行经验的人就知道,如果在航行中撞上暗礁,那基本上就是灭顶之灾了。

此外,由于江水的冲刷,这样的地方还极易形成漩涡。有过游泳经验的人就知道,如果遇上漩涡,还能平安上岸,那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该烧高香了。

长江第一驳岸,为何被叫“寡妇矶”?

槐山矶,曾经就是这种情况。

从武昌沿江而上,大概35公里左右,就能到位于江夏的槐山矶。

顾名思义,槐山矶,就是一组位于江边伸出江中的山石。因为位于江边,常年被江水冲刷,导致水边悬崖峭立,水下暗礁密布,这样的地形,就很容易形成漩涡。

所以,正常的船只在这里很难停靠,不仅不好停靠,而且还时常会有翻船的情况。

那怎么办呢?

上面说了,凡事都有两面。从不好的一面看,这里吞噬人命;那如果从好的一面看呢?这里又是优良的港湾。所以,关键在于能力的大小。

当能力小的时候,那它就要你的命;当你能力大的时候,那就可以好好利用它的价值。

可悲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祖先的能力都不够强,虽然万分注意,但仍然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槐山矶“吃人”。

想当年,在这里可是翻了很多船的,并且还要了很多男人的命,导致很多女人成了寡妇。

因此,当年经常会有船夫们的老婆跑到这里来打捞丈夫们的尸身,所以当地人也把这里叫做“寡妇矶”,由此看来,当年这里是吞噬了很多条人命的啊。

那你要问了,如果能力大了呢?能力大了,自然就把他开发成港口啊。

明代兴修大型驳岸,有没有解决问题?

这事儿,要一直等到大明王朝的到来。

明朝这个朝代,虽然有万般不是,比如搞八股,比如,办东西厂,比如,在朝堂上,当众打大臣屁股……但在槐山矶驳岸这事儿上,大明王朝还确实发挥了正能量。

这事儿,我们得先从槐山说起。

为什么会叫槐山呢?据说是在晋朝时,有一个名叫李大槐的人,第一个跑到这里来开荒拓地, 然后在这里安家,成为了“槐山第一祖”,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就把这里叫做“槐山”了。

由于槐山矶总是翻船,导致这里成为了著名的商船禁区,就这样过了很多年,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为了解除商船航行的危险,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由朝廷和地方的共同筹资,在槐山矶修筑了一个供过往船只拉纤和停靠,同时还能防止山体被江水冲刷的驳岸,这就是——槐山矶驳岸了。

为了等这个石驳岸的到来,人们等了数千年之久!

如此重要的驳岸,你为什么没见过?

有朋友要说了,一个驳岸,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你也有这个想法,那你可能还真小看了这里。为什么呢?

这就要从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插队讲这些内容了。

有朋友说,你们讲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不过挺好,借你们的眼和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诗和远方,也挺好。

那么,这次,我们就要插队讲一些关于江夏名镇的内容。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收到了有关部门的邀请,要考察金水河江夏段流域,因此,我们就顺带讲一讲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典故。第一站呢,就是位于江夏金口的槐山矶石驳岸。所以,就有了本期的内容。

那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你没有见过呢?因为普通人根本看不到:

首先,这些东西特别有价值。如果要谈武汉的发展史,江夏金口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因为金口城建成时间要远远早于武昌城,因此它又被称为“武汉江南的城根”;再说这个“留云亭”,它可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地方。

最后,这里还有两株古银杏,它们一雄一雌,已经有1370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为“武汉的第一古树”。

其次,这里很不好进入。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一个管理禁区,人迹罕至,好在我们呢,是受邀参观,所以能够直接进入,可以近距离好好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

长江第一驳岸,到底长什么样?

我们之前说过,在武汉城区很难看到雄伟的大山。但来到了槐山矶,你可能要更新一下自己的认知了。

今天来到槐山矶,可以看到驳岸全长247米,最高处9.3米,平均高度7米,依山就势筑成三层台阶。

整个驳岸采用大块花岗岩方条石,一横一丁错缝平砌法构筑,壁面底层间有少量红砂石。根据江水的缓急,驳岸上还设有“牛鼻式”的缆石,以梅花桩结构嵌入驳岸墙体,由下至上逐渐增多,不多不少,正好222个。

在第三级纤道平面内侧,还凿了很多便于撑篙系缆的轴窝。

纵观整个驳岸,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构造精巧,确实有明代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

目前,槐山矶驳岸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曾在这里“一苇渡江”?

从驳岸回来,沿着山间小道而上,有一处观景台,脚下江流回旋,看到一个巨大的回水漩涡,让人觉得山峰回转,因此,这里有个别名,也叫“回峰”,《江夏县志》说,回峰就是今天的槐山,古时候,槐山脚下有一个寺庙,就叫回峰寺。

过了观景台,再往前走几步,就是留云亭了。相传达摩曾在南梁一带弘扬佛法,可惜与梁武帝意见不合,梁武帝派人捉拿达摩,追兵追到槐山矶这里,就把达摩祖师给逼到了江边,眼见达摩走投无路了,谁知达摩折下芦苇一支,放在江面上,脚尖一点,蜻蜓三点水,就到江对岸去了,追兵们见此情景,也无可奈何,只能望江兴叹。

那么,达摩去哪儿呢?他直接去了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顿悟佛法,终于成为禅宗第一祖。于是后人就在这里修建“达摩亭”,纪念这位得道高僧。明代重建时,改名“留云亭”。

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留云亭,既不是南朝的,也不是明代的,而是民国年间重建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槐山矶背后还有著名的“武汉第一古树”,这是两株古银杏,位于一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台阶上,据说这就是当年回峰寺的正大门。

两棵古银杏确实非常雄伟,上面的树牌清晰地显示,树龄有1373年,由此看来,应该是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你觉得达摩真能“一苇渡江”吗?

你看过“长江第一驳岸”的真容吗?

你还知道武汉有哪些地名中带有“矶”字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