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刻意》| 恬惔寂漠,虚无无为

 慎终如始zxcy 2023-03-08 发布于天津

庄子·刻意

图片

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图片

所以说,恬淡寂寞,虚静无为,这是天地的准则和道的本质。所以说,圣人息心于恬淡虚无的境界,遇到艰难险阻能够化险为夷,然后就能心境恬淡。平和恬淡,那么忧患不能进入内心,邪气不能侵袭肌体,因而他们的德行完备而精神不受亏损。

天地的准则,道德的本质是什么?道家认为就是“恬淡寂寞,虚静无为”。《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探查到天地之根,都在虚无当中。宇宙至深之处一定是寂静虚空的。

所以“恬惔寂漠,虚静无为”便是得道之人的心境,它顺应自然之道而行,并非刻意追求或完成什么善德。只是将生命之德,身体的功能顺应“道”的规律释放出来,并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就能体会道的本质。

所以圣人息心去念,归于无为,才会与物同化。因为他拥有清静恬淡的特性,凡事都能做到心平气和,所以平易近人。所谓的忧愁,祸患都不能动其心,所谓的阴邪之气也不能入其体。所以他能够超然物外,保留圆满自然的本性,精神一直保持充盈没有亏损。

庄子所说的圣人,他活着依照天地自然之理而行,死后没有任何牵累,跟随万物蜕变转化而无挂念。所以生死丝毫不能扰其性;他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福祸也不能乱其心。游心于恬淡虚无之境,所以遇到艰难险阻,就能轻易化解。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真正的德行从来不是刻意而为,因此道家所谓“全德之人”凡事顺道、循道而行,一切都顺其自然。

无法可修,无道可行,无众生可度,才是最高、最真、最纯的境界,达到真正的解脱,才能“德全而神不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