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多有远见卓识?奔袭1.5万公里收编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云语禅心 2023-03-08 发布于河南

“拥雄韬大略,不失为鼎盛之君。”

这是毛主席对千古一帝——汉武帝的真实评价。

在经济领域,他开创的丝绸之路已然成为当今欧亚经济贸易的必经之路,沿线国家年收入上万亿。

在政治领域他率军奇袭1.5万公里,仅一战打出威严,收编疆土,让中国受益至今。

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做到的?

文章图片1

文韬武略,天下第一

公元前141年,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刘彻顺利登基,汉武帝时期自此开篇。

与西汉时期其他帝王不同,刘彻自幼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远见卓识,7岁时就已经能辅佐其父汉景帝治理乱世,16岁时便顺利继承皇位。

登基后,汉武帝对内颁布诸多法令,选贤任能,减轻赋税,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固运行。

对外,他积极征讨四方、开拓疆土,在短短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祖国大权的完美统一

但要说起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还得数将匈奴收编到自己麾下。

文章图片2

前有狼,后有虎

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北边的游牧民族匈奴便开始大举进攻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

但由于汉朝的首都距离匈奴太过遥远,导致兵力耗费太高。以当时汉朝国库里那点微不足道的财力来看,根本不够用。

不得已,为求得短暂的安宁,汉高祖决定派遣美女佳人和亲,来笼络匈奴。

但万万没想到,这批游牧民族的野心可不止于此。

文章图片3

汉高祖后,汉朝的历代皇帝皆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朝虽逐步强大起来,但北方的匈奴也在此时猥琐发展。

匈奴人人皆兵,自小就擅长骑射,骁勇善战。

而马匹又是古代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完全能够突破汉朝的层层防御,因此难免有匈奴在边境骚扰王朝。

自汉武帝登基前,北面匈奴已经对大汉虎视眈眈,甚至几乎要攻破城门、代之为王。

匈奴的野心让刘彻意识到,要想减小威胁,单靠和亲来收买单于是不够的,必须狠狠的给匈奴一记教训。

文章图片4

为一雪前耻,更为了打垮嚣张不可一世的匈奴势力,汉武帝决定重拳出击。

期间,一位臣服于汉朝的匈奴人的建议,给了刘彻灵感。

文章图片5

双路出击

那位归顺汉朝的匈奴人表示:“匈奴不乏心狠之人,老单于曾亲手斩杀月氏国的国王,以其颅骨作杯,专用于饮酒”。

在古代,国王被杀害,就意味着整个国家要面临改朝换代

也就是说,月氏国的人一定恨极了匈奴人,甚至希望整个匈奴灰飞烟灭才好。

想到这里,汉武帝萌生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那就是与月氏国达成盟友关系。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是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消灭穷凶极恶的匈奴势力,也未尝不可。

文章图片6

于是乎,在思量再三后,汉武帝力排众议,决定派遣张骞作为使者,出使西域。

“此行的目的有三,一乃与月氏国联手,二乃探听匈奴情报,三乃收集各地奇珍异宝”。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行人从皇宫出发,途径玉门关前往西北地区寻找月氏国。

文章图片7

要知道,此行路途凶险,毕竟没人知道如今月氏国身处何地,更没人知道去往月氏国需不需要经过匈奴领地。

因此,心思缜密的汉武帝并没有将全部赌注都押在张骞身上。

同年,汉武帝继续派兵拖延住匈奴的袭击势力,并积极与朝臣商讨如何才能攻破匈奴。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的决策是明智的,时间一晃已经过去5年,无人知晓张骞的音讯。

而彼时的匈奴势力也越来越嚣张,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攻破汉王朝的大门了,而是公然屠杀汉朝同胞。

汉武帝明白,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文章图片8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发起“马邑之谋”

开战前,汉武帝命令李广等人派兵埋伏在马邑周围,命商人聂壹将匈奴的首领引诱到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命王恢等奇袭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

如此一来,三路人马会将匈奴势力彻底包围,以摧枯拉朽之势团灭匈奴势力。

史料记载,马邑之谋虽然没有抓住单于,但依旧绞杀了大批匈奴士兵,重创了他们的进攻势头。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更是命令卫青率领兵力,在河套草原与匈奴进行主力决战,歼灭数以万计的敌兵。

此战后,汉武帝彻底收复整个河套草原,并迅速在此地进行驻军。

文章图片9

然而,一向嚣张的匈奴又怎么肯心悦诚服的归顺大汉

至此以后,匈奴的残余势力一直活跃在汉武帝管辖地带,发动暴乱、屠杀百姓。

甚至时不时地闯入城郡,暴力杀害郡守。

对此,汉武帝自然是不能忍,再次派出卫青乘胜追击。

文章图片10

卫青率兵横穿黄河、深入漠南草原,寻找匈奴的主力进行决战。

史料记载,卫青亲率十万精兵,奇袭匈奴的右贤王王庭。

由于这场战争太过突然,匈奴大军根本没有准备,导致最终右贤王庭被彻底歼灭。

虽然右贤王本人没能被捉拿归案,但此战后,匈奴元气大伤,再也不敢行风作乱。

文章图片11

使者归来

时间一转来到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城,此时距离他出使西域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确实是有远见卓识的,张骞此次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重要情报,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环。

文章图片12

“张骞,这么多年你去哪了?”

见到汉武帝后,张骞难掩激动的泪水,一五一十的向皇帝禀明自己的遭遇。

据张骞所述,月氏国的国王并不同意与汉朝协作,前后夹击匈奴。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现如今他们在远离匈奴之地建国立业,民众已然走向富饶,此时已经没有了再与匈奴开战的必要。

第二,月氏国距离汉朝太过遥远,一旦开战,以当时的通讯条件,两国很难取得有效联系。

文章图片13

但此行也有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寻找月氏国的路上,张骞看到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国度,甚至还有一个喂养了成千上万批良马、战斗能力不输匈奴的大宛国。

据了解,这些国家都深受匈奴困扰,经常与匈奴势力大打出手。

因此张骞劝谏汉武帝,可以与这些周边小国,亦或者是大宛国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的力量,来实现剿灭匈奴的雄心。

而且,这些周边小国也可以与我大汉达成贸易关系,一来有利于巩固边疆统治,二来能促进汉朝的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图片14

听完张骞的介绍,汉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匈奴身上,而是要扩充领土,打穿西域小国所处的河西走廊区域。

在扩充生存空间的同时,提升大汉威望,开通贸易通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衡匈奴。

于是乎,汉武帝决定再次派遣使者,携带千金珍宝,以及一只由纯黄金铸造的马匹,专门去拜访西域最大的国家之——大宛国。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对的。

文章图片15

被迫蒙辱,果断远征

几经辗转,汉朝使者终于到达大宛国境内,并诚心诚意的表达了汉武帝的请求。

使者表示:“如果国王愿意与我朝达成协定,我朝愿奉上千金,以及一只由黄金铸造的'马匹’。”

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可大宛国偏偏就不讲道德,居然将汉朝使者公然斩首示众,并将其携带的珍宝私吞。

文章图片16

如此嚣张的举动自然会触及到当朝皇帝的底线,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

“我泱泱大国,岂能蒙受此等奇耻大辱?”

既然你大宛国不仁,就休要怪我大汉王朝不义。

于是乎,汉武帝一改往日以礼相待的作风,果断下令向大宛国出征,势要铲平此地,以解被冒犯之仇。

文章图片17

要知道,当时大宛国距离汉朝首都的直线距离达到了4000公里。

彼时,西域各国还未能被收归到汉朝麾下,要想攻打大宛国,就必须绕行1.5万公里。

这对于当时交通工具甚少的汉朝士兵而言,无疑是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但殊不知,汉武帝却执意迎难而上,这一去,就是两次。

文章图片18

万里远征,开辟新天地

路途的遥远,再加上汉朝士兵的身体素质本就承受不了西域的寒冷,导致汉军一路走来饱经风霜、非常痛苦。

等到达大宛国边境后,原本十数万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千士兵,根本无法作战。

不得已,汉武帝只能从内陆再次派遣军队,进行第二次远征。

听说,当时朝堂上反对的声音非常明显,不少朝臣都认为汉武帝此次远征是前去送死的。

文章图片19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一旦彻底征服大宛国,西域的诸多小国也会跟着臣服,而匈奴也有可能会彻底投降。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汉武帝不顾朝堂的劝阻,迅速集结10万远征军,再次踏上讨伐大宛国之路。

而事实也正如汉武帝预料的那样,这10万精兵将大宛国治得服服帖帖,果断投降。

就连之前冒犯汉武帝的大宛国国王,也被当成反对派处死。

文章图片20

于是乎,昔日的大宛国彻底成了汉朝的战备省,汉武帝更是命官员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

周边的西域小国再也不敢有所造次,甚至纷纷抢着朝见天子。

待到精兵班师回朝后,直接给骑兵部队带回三千匹顶尖马驹,这极大的改善了汉朝的马种作战水平。

而汉朝更是利用这些马驹,打出新天地。

文章图片21

结束战乱,掌控边疆

有了大宛国良马的加入,汉朝的骑兵实力已经能与匈奴相匹敌了,此时更是一举绞杀匈奴的最佳时机。

因此,汉武帝便下令大汉的车骑将军率领精锐骑兵,长驱直入,直捣敌营。以极小的伤亡代价收复了河西走廊,并在此地设郡立县。

可以说,此举解除了匈奴大军对长安城的直接威胁。

之后,虽然残存的匈奴势力依旧在不停作死,但都没能造成实际的威胁。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派遣霍去病和卫青两位主帅,肃清漠南地区的匈奴残余势力。

经过二位将军的勇猛作战,西域地区的匈奴已然不复存在,西域也被彻底收归到中国的版图中。

文章图片22

汉武帝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又向西南进军,意图扩充汉朝在西南地区的版图。

万万没想到,这里也有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嚣张小国——“滇”

滇王为阻止汉军继续前行,下令扣押汉军士兵,甚至还发出“汉孰与我大”荒谬言论

历史中虽然没有记载汉军与滇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但只凭滇王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就足以预见,此国必将走向灭绝。

史料记载,在当时南越地区爆发动乱后,汉武帝派遣数万精兵良将出手,先后平息各地战乱。

之后,派兵收复滇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将滇国收编后,汉武帝并没有立即将滇王处死而是把滇国设立成云南郡,命其继续管理此地,造福百姓。

文章图片23

至此,汉武帝彻底完成了他“统一疆土”的大业,把西域地区和滇国各地纳入祖国领土。

并于之后数年,先后完成打通河西走廊、开辟丝绸之路、连接周边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虽然历经多次朝代更替,但西域和滇国各地依旧是中华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时,他们有了各自的称呼,分别是新疆和云南,并一直持续至今。

文章图片24

结语:

如今新疆和云南已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托古丝绸之路形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然形成,贯通欧亚大陆,连接周边小国,给中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经济财富。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汉武帝的远见和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