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科医生:如果你频繁去医院检查身体,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

 九州好人 2023-03-08 发布于辽宁

文/老K

前几天,收到一个人给我的留言“老师我总是害怕自己生病,尤其疫情期间,特别担心自己患上新冠肺炎,每天我都要量体温,而且经常去医院做体验。”

其实看到这个留言就想起来以前的自己,记得五年前,我因为眼睛进了沙子去医院,医生很快取出来,可沙子取出来后还是会有些许不适感,其实这都是正常的,但当时就不行,非要马上解决它,于是自己三天两头去医院,可追根溯源还是焦虑惹的祸,医生告诉我没事,我还是担心害怕,换医院还是如此,最后到了精神科,被诊断为“疑病症”

当时我很困惑,就上网查了这个问题,在贴吧中看到专门有个“疑病吧”,里面各种奇怪的疑病症。

文章图片2

今天我想和大家,好好谈一下,究竟什么是疑病症。

疑病症是什么?

在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IV对疑病症的诊断标准为:

根据对躯体症状的错误解释,沉湎于害怕患有或已经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想法。其中主要表现为,即便有医学评价与保证,还是坚信自己生病的事实。这个状态严重影响社交和工作,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其实说的通俗一些就是,患者长期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保证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的怀疑。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疑病”

疑病症的几个重要表现

  • 认知扭曲

刚刚说了,患上疑病症的朋友,总是坚信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可去医院检查确定没有还是怀疑。

其实这就是一种认知扭曲,典型的“糟糕至极的扭曲认知”。这个认知是心理咨询认知疗法中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错误观念,就是坚信认为某件事情对自己来说糟糕到了极点,差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

  • 患者体验

一些人可能平时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可这个症状并不一定就是严重的疾病,但他们会查阅资料或者网络,这时候很容易对照陷入,确切相信自己肯定就是患上这个疾病,哪怕去医院也不相信医生的。因为他们的确感觉到些许不舒服。

其实这在心理学是典型的“暗示效应”,人一旦越怀疑自己患了哪部位的疾病,就会真的感觉到那里不舒服。

  • 心理痛苦,严重影响生活

患上疑病症后,其实核心症状就是焦虑和一些强迫思维,患者会天天思考自己得病以及得病之后的事情,对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社交等等毫不关心。

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这个状态通常超过6个月以上,患者往往求治的主诉比较常见的症状,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是疼痛,部位比较多见的,像头部、腰部、胸部,有时会全身的疼痛

上述三个就是通俗疑病症的主要表现,大家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问题,千万别再去各个科室了,去精神科检查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解决疑病症?

1、对待疑病症,首先做到就是如果你忍不住去医院检查,那么你就要相信医生的诊断,千万不要自己瞎怀疑,一般医院能成为主治医生起码见的案例就很多,所以肯定比你自己查阅网络资料专业。

2、接纳情绪,正常生活。这个和森田疗法对待强迫症一样,怀疑生病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然后负面情绪又会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候我们学会接纳情绪,带着症状生活,难受也别理它,专注当下的事情,这样情绪就会一点点变淡,你也会逐渐摆脱疑病症。

3、完善性格疑病症患者常常具有敏感多疑、自卑悲观、过于谨慎小心等性格特点。

任何事情都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是往坏处想,这是形成疑病症的重要原因。

所以,疑病症患者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心胸开阔。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生活的信心,多和朋友进行交流,培养幽默感,克服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

(⭐️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4、积极生活,平时我们多锻炼身体,不要熬夜,甚至可以多参加一些健康的团体活动。这些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事情多多去做,这样就会增加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信心,也不容易陷入亚健康的疑病症里。

最后,如果你的问题十分严重,上述方法都无法消除你的恐惧,最好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以及心理咨询师帮助,在精神障碍性疾病面前,我们已有证实有效的现代医学可以治疗。如果察觉到自己有上述症状,请一定向专业的心理医师求助。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