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之旅 | 来自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感悟

 九州好人 2023-03-08 发布于辽宁

2019年2月的一个下午,医生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 “王大夫,来了一个住院患者,想先找大夫聊聊”。来这里住院的患者大多都是在门诊就诊经医生评估后,符合住院条件并主动愿意住院的患者。而接下来我想要讲述的这位患者,可能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住院,只是为了尽快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在门诊匆忙接受了医生和家人的建议。她的犹豫不定,我想一方面是对住院这件事还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是否能适应住院环境,亦或是出于寻常百姓对所谓“精神病医院”的恐惧等等……

接到电话后,我第一时间来见了正在焦急等待着的她。这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女性,穿着得体、轻妆淡抹、带着几分优雅,但又显露了几分憔悴。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 “大夫,我就是睡不着觉,最近天天都睡不着! 我这个需要住院吗?是不是门诊调调药就行呀?”

耐心询问后得知,除了睡不着觉以外,最近还有很多“心事” (出于专业角度,第一时间我并没有深挖患者的心事,但能确定的是,这件事足以影响他的生活了),随后我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她:

“如果您只是睡不着觉,可能在门诊调调药会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也要看失眠的程度和既往的治疗经历。住院期间医生不仅关注您的睡眠,还要从您的心事入手。失眠可能只是心事的伴随症状,问题的根源是您内心的纠结和矛盾。根源得不到解决,光治疗失眠,给您服用很多镇静催眠药物,也是事半功倍,效果不会太理想。”

患者听后连忙点头,肯定了我的分析,称她自己的情况就像我说的一样,最近还是心里有事闹的,随后将之前的犹豫抛诸脑后,充满期待地办了住院手续。

我相信,面对一个内心充满焦虑,急迫寻求帮助的患者,“住不住您说了算”的敷衍态度绝不可取。专业的分析和认真的解答才是患者内心的需要,也为接下来的治疗奠定了信任的基础。在后续的交流中,她讲到:从2012年开始逐渐出现间断的心情差、爱生气,有时会一阵一阵的焦虑不安、出汗并伴有揪心的感觉,同时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的问题。曾经多次来我院及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间断服用药物,每次都是吃一个多月好了就自己停药。上述情况反反复复,这次又是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天天想,天天焦虑,晚上又开始睡不着觉了”。

当听到患者这样的诉说后,出于经验我推测她一定有着不寻常的经历。经过深入询问得知,她30岁初婚,嫁给了二婚的丈夫,带着一个孩子,他的丈夫是个非常有能力的某单位领导,起初交往时因为出于他的男子气概和给人的安全感,逐渐产生了感情,自然也就不那么在乎之前的经历。在结婚后她一直想要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可丈夫平日经常应酬,抽烟喝酒,两人一直无法怀上孩子,她便萌生了做试管婴儿的念头。可就在这时,丈夫显得并不那么支持,称不愿意天天往医院跑,天天检查、化验,两人便因产生下了难以弥合的裂隙。此后的生活,一方面是二人无子,另一方面是丈夫工作压力大,回家对她经常发脾气,说话时又欠缺尊重,致使两人经常吵架。吵完以后每次隐忍的又都是她自己,遂于2012年两人协议离婚。

我们不难发现,这段婚姻正是患者起病的时间。她也承认了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一部分源于丈夫,每次吵完架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失眠、早醒、揪心感、情绪差、急躁的表现。因此离婚后,患者的情绪较前有明显的好转,虽偶有波动,但通过服一段时间药或抗一段时间,都能慢慢的调整过来。

在2013年,患者认识了现任的丈夫。现任丈夫也是二婚,带有一子,脾气温和,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关心她。在起初几年里,两人过的还算和谐。但近三年,因为丈夫辞去了工作,两人仅靠着患者6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还要定期要给予丈夫和前妻的孩子生活费,经济拮据。渐渐地,两人产生摩擦,但患者很少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常常积压在心里,寻求自我安慰。时间长了,她对丈夫的抱怨越来越大,觉得丈夫做事莽撞、没头脑,生活中很多做法都让她看不惯。

文章图片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直至此次,两人做理财,患者非常抵触买收益率高但风险大的理财产品,但因种种原因最后听从丈夫的意见,还是买了这类产品。这次理财经历成了患者的心结,认为自己的理财风险非常大,再加上新闻频频出现的理财公司倒闭信息,认为钱回不来了。患者对自己很失望,觉得内疚、自责,并埋怨丈夫,称是受丈夫影响才仓促间投资失误。

在充分了解了患者想法后,由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以及护理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开始了治疗工作。起初,我们认为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及继发的躯体表现、睡眠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并很快确诊为“抑郁发作”,予以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一周后,患者睡眠较前有明显的改善,但抑郁焦虑情绪仍存在,每天都会出现坐立不安、心率快、揪心感等表现。

患者对理财的事仍耿耿于怀,引发了我对于有着“强烈现实基础和心理冲突”患者临床治疗的思考。在经患者同意后,我与她的心理治疗师进行了沟通。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向我阐释了患者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丈夫的埋怨可能不局限于理财事件,而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攒,其次是能看到患者很强烈的“自我否定”,可能与她的原生家庭或是生活经历有关。

这次沟通使我更加深刻充分地认识到患者问题的根源,在此后的查房中我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对她进行个体心理疏导。起初交谈时患者不断地抱怨,反反复复地自责,久久不能打断。心理疏导让她逐渐认识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冲突”所在,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丈夫的不满,认识到自己因波折的经历,不幸的婚姻带来的“自我否定”。对丈夫的不满可能更多来源于自己难以被满足的内心,而这种不满足,亦或者是对既往经历的一种代偿。

上述感悟,不仅是患者心理治愈的过程,也是作为一名心理科临床医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很快,在几次交谈过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程度越来越轻,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少。显然这绝不是仅靠药物治疗所能体现出来的作用,正所谓唯有心静,方能从容。

这个患者住了短短12天时间就出院了,走时情绪稳定,睡眠改善。正如她所说:“住院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自己都从未发觉的内心冲突。以后会多跟丈夫交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把自己对别人的要求放低。买理财的事,其实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糟糕,后来了解到那个公司还是比较可靠的……”最后,那入院时的几分憔悴,已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有从容。

作者简介:

文章图片2

临床心理病房 王宇翔

王宇翔,2017-2020于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14病区规范化培训,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本科学历,目前工作于怀柔安佳医院,从事精神科专业。

文章图片3

临床心理病房 罗佳

罗佳,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房14病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擅长强迫症、社交恐惧、惊恐障碍、健康焦虑等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评估与治疗。

医学人文点评:

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可掌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时,我们会觉得内心比较踏实,有安全感、确定感,也有自信,能体验到幸福感、价值感。反之,可能会出现文中患者的焦虑、不安,甚至抑郁。

王医生具有专业的敏感度,捕捉到了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关注失眠症状的同时耐心地与患者一起探寻引发失眠可能的“心事儿”。积极地倾听,深入准确地理解患者,共情患者情感深处的内心需要和愿望。由此,患者对王医生产生了信任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关注,体验到了王医生及其团队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在这种人文关怀的力量下,患者有了面对内心痛苦的勇气,增加了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生活中多了一些稳定感,可控感和从容感。

点评人:王翠玲

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护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