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华宅院 | 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在北京扩建的王府

 十一贝子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炒豆胡同僧王府门前(引自网络)

明代有“藩王之国”制度,成年的宗室王爷必须离开京城,去封地居住,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东城建十王府作为未成年王爷的住所,留下了今日“王府井大街”之名。

清代的宗室王爷都住在京城,按照规制修造王府,其中最显赫是世袭罔替的各大“铁帽子”王府,目前以恭王府保存最好。此外,京城中还有一些蒙古王府,例如罗王府、那王府、僧王府、卓王府、达王府,规格比宗室王府要低一些,但仍比其他贵族府邸、官员住宅要阔气得多。

科尔沁扎萨克郡王索特那木多布济是世袭蒙古郡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继承爵位,嘉庆六年(1801年)娶了嘉庆帝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封御前大臣。

索特那木多布济没儿子,道光五年(1825年)去世后,以十四岁的侄儿僧格林沁为嗣,接替他当王爷。

僧格林沁的王府位于东城南锣鼓巷东边的炒豆胡同,后门开在板厂胡同。有人误以为此府即是庄敬公主府,但光绪《顺天府志》有明确记载:“府为忠亲王(僧格林沁)所建,非公主赐第。

著名文物学家、历史学家朱家溍先生认为此府是索特那木多布济原本居住的科尔沁扎萨郡王府,并非新建:“庄敬公主死后,公主府照例上交,而索特那木多布济原有他的府,公主府上交之后,他当然仍旧住他自己的府。

《宣宗实录》另有一条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九月己丑日皇帝下旨“赏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官房,并修费银五千两。”这处“官房”没有交待具体位置,如果指的是炒豆胡同的王府,那么就证明此府是僧格林沁袭爵后新赐的,与索王和庄敬公主无关。如果指的是别处房产,那么王府就应该是索王传下来的。

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僧格林沁获得的王府都只有两路三进庭院。他嫌规模太小,便将东邻一座被朝廷抄没的宅子买下,与原有的院落合并在一起。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内务府档案记载:“官房租库呈为呈明售卖官房事:据科尔沁多罗郡王僧格林沁前经呈请,认买地安门外南锣鼓巷炒豆胡同,前任杭州织造福德呈出入官房一所,计一百十七间。”房价六千六百九十两银子,先交付三千六百九十两,剩下的分八年从俸禄中扣除。这年僧格林沁只有十五岁,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为自己置办产业,显露出精明的一面。

僧格林沁画像(引自《清史图典》)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道光十四年(1834年)封御前大臣,先后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咸丰五年(1855年)在独流镇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林凤祥、李开芳,立下大功,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同治四年(1865年)与捻军作战时被杀,谥号为“忠”,配享太庙。

僧王府现状平面图(引自《东华图志》)

整座僧王府共分四路,中所和西所是原来的郡王府,东所的两路院子是新买的福德宅子,僧格林沁作了一定的改建,以求更符合崇宏的体制。

王府的三间大门原本设在西所南侧,门对面有大影壁,进门向东来到中所前院,入仪门为正院。其北为三间正殿,左右各带两间耳房,东西各设三间配殿。正殿的柱子比较粗大,椽子宽达五寸,台阶五级,面阔超过一丈,室内以金砖墁地,安装了楠木碧纱橱隔断,还设有暗楼。耳房装了樟木板壁,镶红木框,檐下横楣和窗格用黄杨木冰裂纹,嵌紫檀雕花,非常讲究。僧格林沁阵亡后,在正殿停灵,同治帝与两宫太后曾亲临祭奠,褒称“国之柱石”。后院中设有后殿和东西配殿。

僧王府内院(引自网络)

西所是三进院子,分别设有正房和东西厢房。第二进院的三间正房间架很高,室内搭建了戏台,中央一间和东次间地面墁砖,西次间铺地板,用碧纱橱与明间隔开,演戏的时候临时卸下来。左右各带一间耳房,西耳房用作后台,在正房西山墙上开了两个门,挂上帘子,演员由此上下场。

僧王府东所西院垂花门(引自网络)

东所原是官员住宅,东西各有四进院子,建筑规制比中所、西所低,举架较小,工料也比较单薄。两路庭院都在东南角设广亮大门。僧格林沁在东所的西院南侧建了三间新的王府大门,旁边的倒座房用作回事处。西院的第三进院设有垂花门,院内游廊环抱,北面的三间正房是王爷的寝室。东院设有花厅、书房,种了些花木,成为王府的花园。

僧王府后门现状(引自网络)

总体而言,这座王府相当于大号四合院的升级版,远不如宗室王府那样气派规整,却也别具一些特色。中所正院建筑屋顶都带有正脊和走兽,西所和中所其余建筑都是筒瓦卷棚顶,而东所建筑都是片瓦卷棚顶,等级有明显差异。为了冬季取暖,室内都设了地炕,以地下火道烧煤、排烟。

僧格林沁身后,其子伯彦诺谟祜承袭亲王爵位。这位伯王爷也曾经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给年幼的光绪帝当过“谙达”(满语“老师”),教皇帝骑马、射箭。

末代博多勒噶台亲王阿穆尔灵圭像

(引自《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

伯王去世后,长孙阿穆尔灵圭袭爵。清末阿王曾经负责管理銮仪卫,民国时期还当过第一届国会议员。因为伯王和阿王的缘故,民间又称此府为“伯王府”和“阿王府”。

阿王去世后,家势败落,其子和琳将王府大部分院落拍卖。西所归温泉中学,中所由曾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的朱文均先生买下,东所一部分由和琳全家自住,其余卖给了西北军。解放后逐渐变成大杂院。

僧王府宅门现状(引自网络)

僧王府旧门墩(引自网络)

僧王在东所新建的府门后来又改回倒座房和广亮大门,从外面看,与其他四合院没有什么区别,只有昔日巨大的门墩暗示这里曾经是蒙古王爷的府邸。

朱家溍先生是朱文均先生之子,长期在僧王府遗存宅院中生活,直至2003年去世。朱老对老北京的掌故极为熟悉,写过《旧京宅第》一文,对自家的这处宅院娓娓细说,生动详实,可资参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