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像堂藏 | 明代·木胎髹漆金水月观音像

 佛像堂 2023-03-08 发布于广东

藏品简介

明代 木胎髹漆金水月观音 高50厘米


人物背景


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水月”意为“水中之月”,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

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面部有胡须。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甚至对观音的崇拜胜过佛祖,观音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面容娇美,体态婀娜多姿,雍容典雅,充满了智慧和慈爱。其坐姿一般为右脚拱起、左手撑起身体、右手置于右膝上,或为反向。

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而“妙创水月之体”。张彦远在其所著《历代名画记》提到:“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这里提到的“圆光及竹”后世画家均有继承,已成为“水月观音”画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之后水月观音这一观音造型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藏品鉴赏


观音头戴花冠,花冠雕刻精致,花纹繁复而不杂乱,丝丝入扣,高贵典雅。头梳高髻,余两束青丝在耳后两边垂落于肩上,随意自在又饱含风韵,开相柔和恬淡,面部轮廓圆润饱满,双颊丰腴,眼睑微睁,淡然安宁的注视着尘世繁华。嘴角微扬,闲适清净。



身着双领通肩天衣,下着罗裙,罗裙于腰间以丝绦缠系,雕刻写实,细腻。胸前璎珞规整精细,华丽有序。天衣领口、袖口以及衣摆处均有花纹装饰,花纹样式统一而又各有特色,可见其制作工艺之考究。天衣之上饰有珠链,缠绕在观音四肢、腰间以及裙摆之上,为整尊造像添上几分端庄华丽而又自在闲适的韵味。



观音自在坐于须弥座上,身体比例匀称。左臂依靠几座,右手自然垂放于右膝上,端庄闲适,随性淡雅。膝盖浑圆,手部雕刻写实自然,十指刻画流畅细致,右足微露,丰满有肉感。



衣服纹理顺应动作变化,衣纹写实自然,在手臂上微微翻转,意韵翩然,动态十足,罗裙下摆随自在坐动作变化,自然堆叠于须弥座上,部分下垂,如波浪般层次跌宕。整体观感婉转自然,把自在坐的随性自若,淡然安适呈现完满。给予观者打破束缚,自在安然,平静闲适的心灵体会。




鉴赏综述



此尊观音将周昉所创水月观音“秾丽丰肥”的形像展示的淋漓尽致,整体造型显得悠闲惬意,正如坐于海上山石望水中月亮之神情,意境十足。



参阅

南宋紫竹观音 安岳毗卢洞

宋元水月观音  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 

 宋代自在水月观音 美国路易博物馆

明代水月观音 苏富比早年拍卖藏品









佛隐隐于市,观云舒展,听雨沥沥。佛像堂于这远离闹市的一方净土,静候各位有缘人的到来。





 




佛像堂地址

【佛像堂艺术空间】广州越秀区文德北路68号东方文德广A247

【佛像堂古雕塑馆】广州市白云区悦星街35号(预约参观)







佛像堂 扫码即关注

↑ 佛像堂公众号

↑ 佛像堂个人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