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爱里应该是“樱花居”

 午后骄阳 2023-03-08 发布于上海

山阴路2弄(近四川北路)叫“千爱里”,本来只是一条普通的弄堂、住宅区,不见得有什么知名度,由于与鲁迅先生关系至为密切的日本人内山晚造曾经居住在千爱里3号,这里还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使它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 千爱里3号内山完造旧居
▲ 千爱里内山晚造旧居铭牌
▲ 鲁迅与内山完造,拍摄于千爱里内山完造寓所
内山完造的“内山书店”就开设在千爱里街面房子的北四川路(四川北路)2056号。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老朋友,鲁迅先生有《赠邬其山》诗,落款是:“辛未初春,书赠邬其山仁兄教正”。现在的一些文章,甚至有“词典”说内山晚造取汉名“邬其山”,这好像有点莫名其妙。在华的日本人的名字基本上使用汉字,中国人看得懂,我好像没有见过日本人另取汉名的(除了特例)。实际上,“邬其山”是日本话对年长的老人的称谓,相当于中文的“伯伯”或“老伯伯”,只是鲁迅先生对内山晚造客气的称呼而已,我的父亲是1945年后从日本回国的华侨,我以前就称呼几位也是从日本回国的老伯伯为“邬其山”,称呼老妪为“邬巴山”。
▲ 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
▲ 在内山书店旧址上新设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 日本东京内山书店,由内山完造的孙子开设
关于“千爱里”的名称来历,《虹口区地名志》是这样说的:
此里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系日商东亚兴业株式会社产业,取名“千爱里”。日文中“千爱”两字涵义与汉语近似,有“爱及千家”之意,居住者以日侨为主。
看来,这样的解释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在英商字林洋行1937年版《China Hong List·Shanghai Street Directory》(《中国行名录·上海街道名录》)中可以发现,“千爱里”的英文名称叫做“Cherry Terrace”,对应的中文名字叫“千里房子”,这“千里”显然不是“几千里”,而是“Cherry”的译音,而cherry就是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人最喜欢的花卉,日本人把日本人的住宅区取名为“樱花”是順理顺当的,而西方人又把这条弄堂翻译为“Cherry Terrace”也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千里房子”容易被人误解为“几千里的房子”,日本人因势利导把它改为“千爱里”,实际上,将错就错也是处理事情的一种办法。

▲ 施高塔路的Cherry Terrace的中文名称叫“千里房子”,就是现在的山阴路“千爱里”

现在市场上供应一种叫做“车厘子”的水果,最初是从美国进口的,是美国培育的樱桃优良品种,叫duke或duke cherry,规范的译名应该是“公爵樱桃”,若干年前进口中国。众所周知,中国也有樱桃种植,但是,颗粒小、品质差、口味酸涩,经济价值不高,如果将美国的duke cherry直译为“樱桃”、“公爵樱桃”或“美国樱桃”,肯定会遭到市场的排斥,商家灵机一动,音译为一个使人莫名其妙的“车厘子”(“车”在不少方言念如qi),一下子打开了中国市场,当初,1斤车厘子可以卖到100元人民币,还得整箱买。实际上直到今天,许多中国人和在华的外国人不知道,所谓的“车厘子”就是美国cherry的译音。
日本东亚兴业公司(East Asia Industrial Co .,Ltd.)是日本工业投资公司,创办于1909年,日文原名东亚兴业株式会社,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不久来华开业,在上海、汉口、北京、南京、天津、满洲里等地设立支店或办事处,经营企业投资、贷款、工程承包等业务,在上海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和投资开发房地产业。
▲ 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 千爱里46号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帝国,日本企图乘机替代俄国在华的地位,1918年,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共同防敌换文》,获得在中国许多地方的驻军权。1922年,日本在上海的驻军购进了北四川路底的公寓住宅设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军队的军官需要大量的住宅和宿舍,于是,东亚兴业公司在北四川路区建设了大量的住宅,“千爱里”就是这一时期建设的。

▲ 1924年地图,千爱里已建成

千爱里包括现在的四川北路2044-2058号街面房子,以及现在的山阴路2弄内5排45幢三层砖木结构住宅。由于住宅的西侧就是靶子场的靶道,所以住宅的西侧不开门洞,全部是高高的围墙。早期,部分住宅由日本军方租赁,提供给军官使用,以后,日本军方在其他地方自建住宅,千爱里的租赁者大多是日本侨民,东亚兴业公司的上海总部也设在千爱里46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包括千爱里在内的东亚兴业公司投资建设的住宅由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敌产管理处接管。建国后为一般民宅。
▲ 千爱里住宅,原住户大多为日本人
▲ 1947年地图千爱里在山阴路2弄,现在的甜爱路叫做“甜安路”

实际上,旧时北四川路的多条弄堂名字是以花卉命名的,以后再介绍吧。

▲ 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狄思威路(今溧阳路)西北望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本书反映了四川北路底区域从雏形到成形、到现代繁华的形态,集中表现的是横浜桥以北的四川北路北段区域(这里称其为“四川北路底”)的历史人文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