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术语——五度

 文斌A 2023-03-08 发布于湖南

从灵谈健康

02-01 11:49:50

已关注

解读

出《素问·方盛衰论》。度,衡量测度。古代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故合称十度。用针前,先辨别十度,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素问·方盛衰论》曰:“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阳附阴,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中医大辞典》关于“十度”解释,认为是古诊法,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合称十度;另一种认识也是诊察“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五度,但须辨别五度的阴阳关系。

应用领域

1、一度人脉“度人脉者,度人合天地而成三部九候也。”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脉”是指血脉、经脉、筋脉中气的运行,中医“脉”的灵动性有别于单纯的解剖结构。因此,“脉”是有形实体和无形气运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一度人脉包括脉动诊、脉色诊、脉气诊。

2、二度藏“度藏者,度五脏之奇恒逆从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广义的藏指依附于体内有形结构,精气血进行化生、运化和气化的功能综合体,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本脏,与五脏相对应的腑、官、窍等和络属于藏得经脉等。二度藏包括五本藏诊(本脏形态、本藏气机)、府官窍诊、藏府脉诊。

3、三度肉“度肉者,度人之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如病而形肉脱者死(《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度肉,主要是观察人的形体与精气的关系。《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度肉不仅包括诊察人体肉的形态、质地和肉分之间的谿谷,更包括肉相关的形体和肉相连的皮肤。三度肉包括形体诊、肉态诊、肤质诊。

4、四度筋“度筋者,手足三阴三阳之筋,各有所起,经于形身,病则宜用燔针劫刺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此文论述了人体胚胎形成过程中“筋为刚”的作用。《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认为“宗筋”主持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宗筋”与“骨”的关系密切,经筋为经络气血所濡养,并受十二经脉之气的调节。度筋主要指揣度形体、筋骨、经筋以判断机体状态,四度筋包括形态诊、筋骨诊、经筋诊。

5、五度俞“度俞者,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度俞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和俞穴的揣度。

为了明辨盛衰,经文提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的十度诊法。十度合参,全面把握病情变化,才能诊察明确,治疗正确。值得注意的是,十度诊法,是四诊的组成成分,具体内容,是四诊的深化,并不是在四诊之外,又有十诊。此种关系,读者务必明确,否则错乱纲目,反于诊断无益。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等.《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2、唐雪梅、张同远.《素问白话解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3、杨杰,《黄帝内经》中“十度”诊法总则初探,中国中医基础杂志, 2013年1月,第19卷,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