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制的由来,科举制的前世今生

 天下无双 2023-03-08 发布于山西

在隋朝大一统后,建立了科举制。今天的人一说起科举,往往会大张挞伐,说科举是应试八股,还说科举毒害和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凡此种种。 但事实上,科举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领先于世界的制度优势。尤其是跟和隋唐同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相比,科举制无疑是极具优越性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阶层壁垒,为社会选拔出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而客观地去看待科举本身。

文章图片1

科举的前身是汉代的察举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它最早出现在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到了汉武帝时期,这种举荐方式开始制度化,并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定。

文章图片2

选举的标准有两条,分别是德行和才能,其中尤以德行为重,这也深合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治理念,而最具代表性的科目就是孝廉。所谓孝廉,就是察举孝子和廉吏。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孝廉从此成为察举常设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科。

在察举制的基础之上,魏文帝曹不采纳陈群的建议,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具体办法是,在各州郡设置有德望的中正,负责品评本地士人的品级,按照德行、才能和门第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以达到察举人才的目的。同时,中正还有权升降士人的品级,这就是九品中正制。

文章图片3

到了两晋时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开始出现,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出身寒门者德行才能再高也只能被定在下品,而出身豪门者德行才能再不堪,也能位列上品。到东晋时,门阀巨族把持权柄,逐渐尾大不掉,最后甚至连至高无上的皇权都被士族压制,选举成为门第的攀比和较量,整个社会都以出身高门为荣,出身寒门为耻,九品中正制更是成为维护门阀世族利益的工具。

就这样,九品中正制推行了400年之后,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隋文帝上台之后,就面临着如何来选举官员这一棘手的问题。隋朝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隋朝的建立依靠的并不是门阀势力的支持,自然也就不需要继续推行快要被时代所抛弃的九品中正制了。那么,隋文帝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文章图片4

开皇三年(583),隋文帝正式下诏,“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意思是,如有文武才能突出,但在社会上却没什么名气的人才,应当按照规定举荐,皇帝会亲自选拔。

这道诏书意味着,从今以后选拔人才不再需要中正官了,由吏部负责选拔官吏,并且还要皇帝亲自选定。这就等于是说,隋文帝把原先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人才选拔权,重新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文章图片5

到了开皇七年(587),隋文帝下诏:“制诸州岁贡三人。”也就是说,各个州每年选派三个人,到中央参加考试。而且,“制”和“岁贡”也表明这绝非临时命令,而是从此成为常制。另外,“岁贡”又表明贡生要到京城参加朝廷举行的分科考试。这短短一句话,就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设,从此拉开了科举制的序幕。

隋朝科举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经和进士三种,考上之后再经过吏部铨选,然后就能被任命为官员,从此踏上仕途。隋文帝时期比较明确的是秀才和明经两科,其中又以秀才科最难,至于进士科的具体创建时间,史学界至今还存在争议,有隋文帝开皇年间和隋炀帝大业年间两种说法。

文章图片6

除了这两说外,还有部分观点认为科举的确立应该在唐朝,理由是隋朝其实恢复的主要是汉代的察举,因为隋朝的科考不像后来唐朝那样可以自由报考,仍然需要地方长官举荐。持此说者,以何忠礼教授为代表。

由于隋末战乱,隋朝的图书典籍散失严重,这就导致隋进士科的记载多被湮没。另外,隋例的科考规模以及录取名额都十分有限,无法跟后来的唐宋时代相比较,科举在隋朝尚未成为出仕的主要途径。这两点或许才是出现争议的根源所在。

文章图片7

科举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点:第一,不论出身、地位和财产;第二,严格考试,录取与否取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

可以说,科举让国家扩大了官员选拔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衰败的门阀世族。隋炀帝时期,明经出身的韦云起就说:“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阁上,共为册党。不抑其端,必倾朝政。”意思是,朝中多是山东高门大阀,他们结为朋党,必定会倾覆朝政。于是,隋杨帝就对这些山东世族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打击,流配和免官的人有很多。

到了唐朝以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了科举制最为生动的描绘,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站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靠自己的个人学识和才能步入仕途,而这正是统治者最希望看到的。因此,唐太宗才会自豪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