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峰尾古城烽火烟墩丨峰尾风物

 峰味故事 2023-03-0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泉港作为泉州市四大行政区之一,与惠安接壤,地处福建东南隅,西北跨山,东南际海,为本省南北水陆交通要冲。所谓“倚山为险,滨海称雄,北奠吴、会之藩篱,西连岭、粤之唇齿,一有不虞,不惟八闽数州同受其患而已。盖水陆并用,战守殊趣,一隅之地,而遥制千里,形势在焉。”“自来是福建之心腹,隆替体戚相关。”所以疆域虽然不大,防备设施却不小。故泉港、惠安一带至今仍保存许多明清遗留下来的反抗倭寇入侵的城池和警识防敌的烟墩烽火台。

图片

十四至十六世纪,日本海盗经常在我国沿海骚扰掠夺,烧杀奸淫,自明洪武至清嘉庆“数为边患”,肆无忌惮。据《靖海纪要》:“倭寇滨海,南迄广东,均遭其扰…..闽之福()、兴()、泉()、漳(),为害惨烈。”倭寇所到之处,“沿途燔掠”,“杀虏男妇”、“劫库狱”、“焚官舍”、“厥状至惨”。因此明太祖仿效秦始皇北起山东登菜,南至广东崖海,共万余里,设卫防倭,以安庶民,以固国防。洪武廿年命江夏候周德兴来惠邑筑五城,峰尾城居一。

图片图注:倭寇劫掠沿海地区

峰尾城,原在石狗尾至东垵之高阜处,规模狭小“…..皆控制大海,其巡警守备各地画地为界,每司城垣周围一百五十丈,厚一文二尺,高三丈,窝铺凡八,南北辟二门,建楼其上,城中各有营房三十间,以居弓兵,”只容防守人员,而未及乎民居,习称“旧城”。隆庆壬申年,倭寇陷惠邑,践踏国土,蹂躏民众,为非作歹,变本加厉,巡检丁公,乃议迁拓,复筑大环城,兼容民居,设东西南北四大门,浚沟护城,并在“旧城顶”制高处,筑起烟墩烽火台一座,“以备了望。盖寇盗之来,先则众心不骇,预待则谋策有定…..则贼船未至之先,村民已知所警戒,欲趋避则得其方,欲捍卫则从容全力以乘势也。”可以“守望相助”一方遇敌,则起烽火上下示警,鸣鼓角远近相闻,彼此通报,以便驰赴接应,齐力御敌,近百里南北海岸线形成一道严密的抗倭制敌的防御工事,对卫国保家安民起了重要作用。如清嘉庆卅七年(1558),倭寇纠集千余众围攻惠安城,赖军民合作守城,各地闻讯驰援,使倭寇无能为力,终于望风逃窜。

图片

抗战时期,倭寇从海上登陆窜犯屡屡受阻,于是利用空中优势,变海盗为飞贼。当时峰尾处在“沈家门兴”,渔业、海运、商贸兴隆发达,欣欣向荣,誉为“小上海”,名噪海内外,自然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觊觎,狂轰滥炸,不一而止。国民党政府,荒唐至极,竟然拆城墙以筑炮台,妄图螳臂挡车,结果打不到日本飞机,反而把一座好端端的古城糟蹋了,除了四大城门依稀可辨外,雉堞城垛,面目全非。后来峰尾小学因为经费困难,也乘机挖城基,建校舍,把新旧峰城彻底推毁夷为平地。致“峰城无城”,从此“无城”(无成~不足成)被作为智商不足的同义词,在峰尾广为流传、互相取笑。

解放后,对敌斗争形势严竣,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巩固海防,筑建水泥碉堡,常设民兵岗哨,安置雷达仪器,配备大风警报站,于是旧城烟墩不但重新肩起了抗御敌人,保护民众的神圣使命,而且长年为人民观云察雨,预报阴晴,确保渔船民出入安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打击、歼灭一切胆敢来犯的国内外反动派和敌对分子。

图片

记得1951年的一个天黑风高的夜晚,一小股蒋邦匪特驾舟偷渡,企图从石狗尾靠岸登陆,然后假扮解放军潜入内陆山区,进行颠覆破坏活动,不料被训练有素、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峰尾民兵发觉,不得靠岸,接着又被严守在尾山埔顶的诚锋民兵,以猛烈的炮火加以打,把他们赶跑。这股匪特后来迂回至五里街后面,乘虚而入,连夜逃窜至内陆。由于峰尾民兵早已上报驻惠部队,及时组织力量追击围剿,终于在第三天,在土岭观音山下,把这股蒋邦匪特全部歼灭。

旧城烟墩,是圭峰人民坚强勇敢、威武不屈、抗日御侮、保国卫家的历史见证。旧城烟墩,一方保障四方仰,令圭峰人民引为自豪,无比骄傲!

(据陈伯琥刘宗纯供稿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