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林玉荣先生

 峰味故事 2023-03-08 发布于福建


    文‖刘宗训    2010年吉月

 曙色初开,春风赐座;每到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依旧来到圭峰文化研究会的旧址——老会长家的庭院里,摆开了好几桌棋盘茶座,拉开了挂满猜谜的彩条;庭园里的蝴蝶和谜语彩条在绿叶花丛中翩然起舞,北管乐声悠扬轻绕;“朝晖映屋记犹新,丹心已报意绵绵”;像是老会长提示我们又一年“圭峰之春”的来临……

 十多年来的每个春节,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都会围聚在这里,与当地群众共渡惠风和畅的新春愉悦;或猜谜下棋,或吹拉唱曲,或“泼墨吟诗伴品茗,赏评字画洁心灵”。从除夕之夜前的“圭峰之春”文艺晚会到正月的元宵节的北管演唱会,一直余韵未尽;伴随着“书香飘逸弦歌雅”,凸显出古城名埠的文明气氛。

 自从2008128日,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林玉荣先生“赤胆永垂宇宙锋”之后,虽然每年的庆新春活动一切照常,但每当我踏进这处恍如“圣地”的旧址时,总有点“人去楼空”的感觉,带回的是一些“情真不散、水淡无香”与“人生苦短”的感叹!然而,还有更多的是老会长他“老骥伏枥玉骨坚”的晚年奉献及精神感染!

 我与老林是研究会“同仁”又是本地姻亲,或许是有种“与生俱来”的缘份,我成了他退休在家后近乎肝胆相照的“忘年之交”。每天能同他见面叙怀,总觉得心安梦也香……因此,我能如数家珍般地述略林玉荣先生的简历。

图片

 “铮铮铁骨生前事,耿耿丹心身后名。”林玉荣同志于193112月出生于现峰尾镇诚平村一个贫苦渔民的家庭,少年时当过挑工、渔工,生活极为艰苦。他十四岁当渔民学徒,十七岁就当“副橹”,在搏风斗浪中熟识海道渔情,很受渔民船友好评。19513月参加原惠安县诚朴乡民兵组织,任小队长,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他认真负责,辛勤上岗,与民兵指导员和分队长林宗连,农会主任黄纯农团结战斗,高度警惕,日夜巡逻在峰尾古城旧城顶、烟墩、石狗尾附近海岸线一带,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年93日,他带领民兵在烟墩山下勇敢伏击打退从台湾窜入峰尾海面,企图从“东垵澳”登陆的国民党派遣敌特陈伟彬、陈金德等200多人,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来犯之敌。195110月任惠安县诚朴乡公安员,同年11月参加原惠安县第十区公所土改工作队。19523月抽调任职惠安县城关税务所税务员、人事干事。19533月任惠安县第八区、第十二区区委会宣传干事。19546月任惠安县郭厝区、南埔区区委会宣传委员。在此期间,又被抽调参加七一八二工程建设,任技工中队指导员。后又转浙江渔场任宣委。19571月任惠安县委海防部干事,19591月任惠安县超先公社海防部长。19598月任惠安县水产实验所所长。19605月任惠安县水产局副局长。19634月任惠安县小岞公社副社长。19648月任惠安县崇武镇镇长,196512月任惠安县崇武公社党委副书记。19706月任惠安县山腰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19736月任惠安县涂岭公社党委书记。19812月当选为惠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11月至199012月任惠安县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11月起任惠安县人民政府副处级调研员,19941月光荣退休。

 中共惠安县委对林玉荣同志作以下评价:林玉荣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对党忠诚老实。解放初期就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土改时期,能认真学习钻研,把握政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开展土地革命,为广大贫苦群众翻身解放走向新生活付出艰辛的努力,荣立三等功。

 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七一八二工程,渔场转移浙江舟山群岛等生产建设一线指挥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为发展海洋渔业,组织发动全县沿海各村、社发展内海滩涂养殖;亲自下海拓路,乘船施苗;在后龙、净峰、崇武、大岞、浮山、张坂等各社场努力推广海蛎、海带养殖,增加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成效显著业绩突出,受到省水产局的表彰。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文革”期间,他长期在乡镇农村工作,能顾全大局,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同“四人帮”作艰苦的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狠抓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积极组织恢复生产,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在担任惠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他坚持改革开放,极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狠抓农业生产,积极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活跃了农村经济,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较大贡献。在职期间多次获奖并作为惠安县党代表出席中共福建省党代会。

 在担任惠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他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善于思考,积极改进工作监督方式,突出把好“看、审、控、查、问”等环节,认真做好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和审查监督工作;较好地发挥财经监督职能,积极督促工商、供销等经济部门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和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并认真开展对我县三资企业,来料加工等新兴产业的调研,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我县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林玉荣同志退休后,十分关注家乡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积极发挥余热,主动挑起重担,为保护地方文物、抢救北管音乐和圭峰古船模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修编《圭峰文化研究》,捐赠公益事业及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注大量心血。

图片

 林玉荣同志对党忠诚,对事业忠心耿耿。他一生坚持国家信仰,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组织纪律性强;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各个岗位上时时处处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群众,虚心听取意见,处事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高风亮节,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综上所述,惠安县委对林玉荣同志的评价,真实反映出这位出身于草根阶层的工农干部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再现了一位工农出身的革命干部叱咤风云的历史画卷;加深了我们对这位被称之为“好同志、好干部、好领导”林玉荣先生的全面认识和倍加敬仰。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将帅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下面着重就“老林”退休后奉献余热及晚年生活足迹谈些感受;用“老骥伏枥玉骨坚,烛残丝尽谱余篇”来描述这位老干部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中怎样植根乡土,与人善交,虚怀若谷,为弘扬圭峰文化而“酸甜苦辣历盈千,一息尚存尽奉献”的一些感人经历。

图片

 峰尾是个古名镇,圭峰古城自北宋时就孕育出“四大名家”之一蔡襄、进士卢瞻、南宋理学家朱熹高弟刘镜、元代泉州府唯一进士卢琦,还有爱国名将林碧峰、清代进士刘培琪、清代礼部尚书刘章天、武进士刘金标及巾帼英雄邱二娘等历史名人,以及近、现代各个时期层出不穷的名人才子和专家学者等,他们都跻身于寰宇俊才之列。学习先贤榜样,弘扬圭峰精神,服务当代大众,再创古镇辉煌,已成为老林退而不休、身居梓里、勿以老而不为的远识大志。他感到肩负的历史重任,因为历史就在自己手上;从而萌发了为挖掘、探究地域文化、整理圭峰文史资料而创建“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念头。经历了“文革”那段特殊年代的创伤,几乎很少有人愿意再冒险被戴上“借古讽今”这顶高帽,况且挖掘、整理地方文史是件耗费脑力、体力,考验耐力又不赚钱的苦差事。也许是林玉荣先生眼界高来无碍物的心胸特质,或是凭自己个子高大之阳刚之气,在他当崇武镇长、公社党委书记时,就坚持不搞“唯成份论”,不怕戴高帽揪斗,大胆起用了一些出身成份所谓“黑五类”,甚至是“右派分子”的人,参加当地“诗社”、“艺苑”或“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发挥他们的文学和艺术特长,为工农兵服务,把当时崇武的渔乡文化和民间文艺搞得绘声绘色,全县闻名。

图片

  19736月调任涂岭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时,他深入穷山僻地,蹲点入户了解实际情况,努力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当时老林他结识了一位涂岭农村基层最具代表性的大队(村)党支书记(自19611993年前后计当了32年的老支书)的黄水文同志。也许他们两人有相似的经历;黄水文同志在解放初也参加民兵配合解放军剿匪行动,先后担任梧山乡副乡长,驿坂区民兵队长,后又带领民工参加青阳机场、菱溪水库和闽江水电工程建设。1967年,老支书黄水文突发骨髓炎,三年后左大腿致残,但他依然坚持工作。1973年,时任涂岭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的林玉荣同志一到邱后村,与黄水文同志一见如故。他非常关心、敬佩老支书腿残带病工作的硬骨头精神,所以也特别注重在邱后村树立一位廉不沽名品益高的农村干部典范。两人共同谋划、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引导村民成片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林,利用田间、洼地、岸头套种槟榔芋头、蔬果等,鼓励发展家庭养殖业,调整优化了涂岭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邱后村和黄水文家也成为林玉荣同志等所谓“走资派”的“庇护所”,两人因此成为莫逆之交。……他常说“做两桩利国利民事,交几位有情有义人”,这是后来老林挂在口头的一句座右铭。他也经常提起难忘在涂岭七年“瓜田不纳履,李下休整冠”的农村履职历练。

 后来,在服务国防建设、任职技工队长及转浙江渔场工作中,他照样不拘一格,以独特的眼光和宏博的胸怀重视人才的培养。“林书记”成为崇武、涂岭、山腰和原惠北人们视他平易近人和家喻户晓的亲切称呼。

图片

 “宽以待人存大度,严加律己有高标。”“老林”退休后的“高标”是发挥余热,而决然选择创建圭峰文化研究会。他认为这不是自己随心所想的小事,而是乡亲的重托,故土的期望,时代的召唤;自己岂能功成身退享清福?老林这种不让“白发催人老”的想法得到他老伴黄板娘和内外子女林志成、林志平、刘荣成及儿媳等亲人的温馨支持,加之有殷实的人众基础,于是他审时度势,借改革开放的春风,义无反顾地挑起弘扬圭峰文化,铸造时代精神的重任;他开始召集,带领一批热衷研究乡邦文化,长期植根乡土,刻苦挖掘地方文史的志愿者汇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紧锣密鼓地筹备成立圭峰文化研究会。

图片


 根据老林的设想;研究会成员主要是以各村老协会为基础,广泛吸收热心文化研究的各界有识之士组成。第一次筹备会于19982月下旬在林玉荣同志的家中召开,与会者十三人,大家就成立圭峰文化研究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取得共识。

 第二次筹备会于三月上旬在东岳庙召开,与会者二十人左右,讨论确定必须树立“勤劳俭朴、睦邻敦友、崇文敬业、开拓进取”的圭峰精神,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发掘、搜集、整理圭峰人文景观、乡土民情、地方习俗,特别是弘扬历史名人济时报国的廉德精神。同时强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探讨圭峰历史的形成,溯源返本,记颂先人业绩。弘扬祖德宗功,传承优良传统,为联系海外宗亲振兴家乡事业,为“三胞”转托文墨,寻根服务。鼓励人人参与,努力丰富、发展圭峰文化,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会议提出做好分工协作:组成民俗组、文物组、诗刊组、文体组、渔业文化组等5个专项小组,同时组织草拟章程,创作会歌,呈送申请报告,撰写倡议书等。

 第三次筹备会于19984月中旬在圭峰小学校友楼召开,参加会议的对象扩展到各村老协会负责人及峰尾镇各文物保护组负责人计三十多名出席,会议强调以“团结务实、启创求真”为起点,号召入会同仁同心同德,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切实投入圭峰文化研究工作,深入调查发掘、整理地方文史资料,让后代子孙有史可查,有据可依,发扬传统,突出特色,振兴中华民族精神。

 会议当场宣读由肖厝管委会社会事业局于1998328日的正式批文《关于同意成立泉州市肖厝圭峰文化研究会的批复》“肖管社综1998052)文件”。并确定于1998517日在峰尾电影院正式召开成立大会。

图片

 时值当天,一场演绎渔区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地方大戏在号称“峰尾小上海”的古城名埠拉开了序幕;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全体起立。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原惠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江炳其,原惠安县文化局局长、惠安卢氏乡亲联谊会会长卢文水,原肖厝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王惠江出席会议并向林玉荣会长授牌、授印。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原镇、村各级领导、各村代表及研究会全体会员。由副会长刘宗纯先生主持会议,原筹备组组长刘恢宝先生、研究会秘书长许力量先生及林玉荣会长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宣读批文、组织机构及成立研究会的意义、目标、任务等。原惠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江炳其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勉励继续发扬“惠安精神”、“肖厝精神”和“圭峰精神”。

 江炳其主任提出三点希望:1、研究会应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真正弘扬“圭峰精神”,团结并争取海内外人士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使这种“精神”成为“无价之宝”。2、虽然行政区域上重新划分,感情原在,目标一致,促进惠安与肖厝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繁荣。3、加强联系,发挥圭峰好山好水,人文荟萃的优势,共同协作,促进发展。

 会议来宾卢文水、领导肖枫生、叶元民等都在会上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意义深远的指导性讲话。林玉荣会长代表圭峰文化研究会向领导、嘉宾光临大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同时提出必须认真做好五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继续整理、修建、重建文物古迹,修旧如旧,尽量让它恢复到历史原貌。

大会还宣读了原肖厝管委会书记、主任邱家赞等领导的贺词题字及著名人士柳永中、张银明、庄清金及刘宗涛、刘海峰父子、黄华金父子的贺电题词等。

图片

 最后,林玉荣会长郑重地呼吁:“同志们,圭峰文化研究会终于成立了,但它却任重道远,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艰难曲折,凡有血性、有骨气的圭峰儿女,该为家乡作奉献的时刻已经到来,拿出圭峰人的智慧、性格、精神和力量,为提高家乡的知名度,为家乡的引进开发,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出谋献策,为重振圭峰古城雄风而尽责尽力,让崭新的古镇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吧!”

 老会长预祝研究会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以实际行动回报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圭峰人民的深切期望!

 老林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也是老会长以后几年躬行实践的硕果。

 老会长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经常会亲访或约见一些圭峰历史的“老活宝”——刘恢贤、刘恢宝、刘荣国、刘荣旗、林荣玉、林意金、林世荣、刘宗纯、刘成法、陈伯琥、刘荣苍、许力量、黄三备、刘国良、刘荣才、刘华宗、刘华元、朱金吉等先生,让我们这些较“年轻”的会员有机会增进与长辈先贤的感情沟通,加深对峰尾地域文化的了解。有一次,我还同他及他的老伴“板娘姑”一起带着点礼物往“传经堂”亲访刘为直先生,移樽就教,尽显谦卑豁达的性格作风。而且每年都按规定时间召开各村老协会会长的座谈会,听取各村对会务的意见并同时征集文史资料。在外工作的老干部、乡贤林万明、陈荣法、黄华德、郭丁法、黄国明及企业家林荣玉、林配宗、林传福、刘志和、刘顺枝等都对研究会给予长期的关注和支持。

图片

 为了解决研究会经费困难问题,他及子女带头慷慨解襄,并把他们夫妇俩准备颐养天年的十余万元也捐出来修复圭峰塔,新建凉亭塔园。

 心潮澎湃,忆回境来;思绪又回到了圭峰塔重修竣工揭碑隆重而热烈的画面场景;艳阳当空,海天一色,设在圭峰塔园的主席台简朴精致,台上台下座无虚席,出席竣工揭碑仪式的有原肖厝管委会及原后龙镇领导、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老协会长等一大批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研究会会员,还有原惠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银、江炳其副主任、副主任刘忠民、邱锦水、庄文玉,副县长黄华德、政协副主席卢林生、吴澄清、刘清源,原惠安县劳动局局长张天宝,文化局局长卢文水等贵宾,与会者近五百人。

 到底是什么魅力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在这里?是什么魅力把这么多的车辆“驱使”到这片曾是长期寂寞的海边峭壁和荒坡野地上?

图片

 是圭峰塔的庄严伟岸!

 是“十二景”的旖旎妖娇,是圭峰文化的厚积薄发!

 是圭峰人众在盛世中为弘扬巨镇精神,修竣古迹而抒发出的热情盛意!

 或是林玉荣先生的人格魅力,且长年以来笃于情、敦于谊,不忘故交,谦恭善群,襟怀磊落,生性达观,耆年硕德,古道热肠所引来的众星拱报之向心力量!

 天高地迴,政通人和。巍巍圭峰塔下济济一堂,共襄盛举;且引用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最著名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此时此景。王勃又说“四美具、二难并”。所称的“四美”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谓的“二难”是指贤主人和嘉宾客难得,八方来客很难得能喜聚在壮美的圭峰古塔和峰尾古名镇共度一天的美好时光,同庆古塔修复,共襄文化复兴,其乐融融,岂非赏心乐事?

 嘉宾来客张天宝先生也即兴作诗:“圭峰宝塔出云庭,长空日月共照明,灵秀峰尾祥福地,清纯美酒隐真情。”

 著名书法家柳影中先生即兴挥毫:“圭峰如巨笔,畅写海文明。”

 是的,是老林会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才使我们这些“草根土人”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开始留心世事,拙笔学成。老会长为记颂先人业绩,弘扬文化遗产而把晚年奉献给故地,把夕阳照红桑梓,率领全体研究会同仁为实现创会精神而努力践行。老会长这一切学到如愚、才情所现和“黄花晚节香”的岁月,难道不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吗?……

图片

“老牛已觉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会长当年在政坛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而告老还乡后要管领文化研究这一全新的课题,自然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但他和老伴黄板娘俩却越是困难越向前,“走自己的路,不管人家说什么话”心态坦然地笑对褒贬。为整理修整《圭峰文化研究》,他与研究会的同仁们经常在一起构思谋篇,烹经煮史,索隐探微,他经常浮想联翩,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他经常废寝忘食,磋商谋划,组织以刘荣国先生、刘荣棋先生为主编的《圭峰文化研究》编委会,通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贤达的关心、支持下,

 在老林会长的倡导下,为切实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研究会还为永全社、卢琦故居、邱二娘故居等整理资料,申报文物保护。

 老林会长还指派由副会长刘宗训专门负责搜集、整理圭峰黄氏造船世家的渊源历史,传承人状况及“福船”制作技艺的全部史料、图片、工艺流程等,同时动员企业家林配宗个人投资组建“圭峰古船模”制作中心,尝试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配合形成详细完整的申报资料,协助政府成功申报“福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参加泉州市文化产品博览会、厦门、深圳国际文博会和海峡两岸首届文博会等。为了传承北管音乐文化,老会长还在自己家中增设《北管音乐中心组培训班》,努力培养北管音乐的后继人才,怀忧乐、思古今,为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付出了自己的心血。研究会还积极创编乡土文艺节目,长期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各项宣传工作,服务中心。已连续举办十五届《圭峰之春》文艺晚会,三届《海国文明书画展》等,为活跃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积极贡献。研究会还多次被评为泉港区文联系统《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民间社团》等,副会长刘荣国、刘宗训被评为市、区文化示范户等。由林玉荣先生倡导创建的圭峰文化研究会也成为泉港区地域文化的一个亮点。《圭峰文化研究》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沐浴着阳光雨露而“小荷才露尖尖角”,留给我们继续去灌溉,共同再培育。“雄风赤赤千秋颂,伟绩昭昭万代传。”圭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其不绝如缕,且内容丰富,蕴含深刻,在泉港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而《圭峰文化研究》这朵小花之所以依然能绽放在故乡的沃土上,虽看不妖艳,却闻了馨香;要说峰尾当代最有贡献的首位“护花人”非老林莫属矣!因为他以超卓的见识首倡创建圭峰文化研究会,以顽强的晚年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和团结峰尾人挖掘、守护家乡的宝贵遗产,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解读古镇的文明精神。他竭尽心力呼唤人们共同关爱与呵护《圭峰文化研究》这朵小花,使之香远益清,韵久弥醇。正因为如此,也许有一本延续其精神的《峰尾名镇与圭峰文化叙略》可望在不久后即将刊印付梓。

图片

 “已将丰功垂史册,犹存大节励后人。”放心吧,老林;我们心中的永久会长——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庞,浓浓的眉毛,稳健的步伐,爽朗的笑声,严苛的训导,铮铮的铁骨,清清的廉风,平淡的生活;煮一顿饭,留下顿用,他宁愿放弃在县城里安享由儿女孝俸之“天伦之乐”,却常常面壁孤灯,慎思远虑,为故乡圭峰文化默默地守护……

 人生易老,岁月难留,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圭峰文化研究会的创始人林玉荣、黄板娘夫妇及副会长刘宗纯、刘成法、林荣玉、刘国良等研究会同仁已相继将热血滋润故土,让傲骨长眠在吉地。但他们爱国爱乡、弘扬文化的精神不死,长留青史。“气同兰静在春风”;似乎老会长和先贤们逝后的英灵在云天上极目注视;同时,吹来阵阵推心的微风细语;希望红旗自有后人挚,让圭峰文化和圭峰精神代代传下去!……

图片

忆故友林玉荣夫妻

黄华金2009.5.1

图片

图片

忆童年

世居临海面朝东,

依旧涛声阵阵风。

赤足沙滩狂打闹,

拾贝摸鱼游水中。

思同学

负笈学堂共砚田,

互勉勤奋知识攀。

变幻风云难予测,

同窗相处仅五年。

想同事

星移日转换人间,

携手同沐艳阳天。

夫妻共唱为民曲,

“圭峰文研”载功名。

念故友

音容笑语今宛在,

常念石友悲泪催。

漫步闲情黄泉路,

子孙大树已成栽。


作者:刘宗训

图片

刘宗训,1948年1月出生,福建泉州峰尾人。业余创作乡土艺文,研究整理地方文史,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原创文学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影协、曲协、民协会员。泉州市级“北管音乐”“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