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山鸠林发现峰尾巡检司清初陆界碑

 峰味故事 2023-03-08 发布于福建

文‖刘琼鑫

界山鸠林发现峰尾巡检司清初陆界碑

在泉港界山鸠林村通往仙游枫亭的古道有座“安平桥”,而在桥的旁边,一块石碑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知晓。一次偶然机会,有人拍了这张石碑图片,从而揭开了这块石碑背后的故事。石碑原是一厕所的墙基石(GPS北纬25°14'9.60',东经118°52'6.30'),后因盖房,填厕,把石碑搁置到安平桥桥头,村野不识界碑,以为其乃镇河神碑,可以镇安。这是一块清代的巡检司界碑,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块明清巡检司界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发现为海防体系和海丝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史料,填补了我国明清海防界碑这块的空白。

材质为花岗岩,碑高1米80左右,宽80厘米左右。正面刻有:

“永寧衛崇武千戶所

峰尾鄉檢司為界”

背面篆额为“大清安平桥”底下为当年建桥捐款者名单。

                            图片

该碑的发现对于补充和印证明清福建海防体系史料具有重大的意义。

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并在福建沿海设立五个水寨,十一的军卫,十三个千户所,四十五个巡检司。而对于水寨,军卫,千户所,巡检司四级是垂直管辖关系,还是平行关系。福建境内通志、府志、县志均未见到记载。从郑若曾的《福建兵防论》记载知当时设立福建巡海兵备道副使,总制沿海军卫所司,水寨、军卫、千户所、巡检司均归其节制。而对于水寨是否可以节制军卫,军卫是否可以节制千户所,千户所是否可以节制巡检司,并未见到任何福建府志县志记载,而从此碑正面“永宁卫崇武千户所峰尾乡检司'来看,显然军卫可以节制千户所,千户所可以节制巡检司。峰尾巡检司归属永宁卫崇武千户所管辖。

图片

其次,明初泉州设有泉州卫和永宁卫,泉州卫位于泉州市区,永宁卫位于石狮。相对于永宁卫来说,崇武千户所和峰尾司距离泉州卫近于永宁卫,按理应归泉州卫管辖,但从《八闽通志》卷一的记载“洪武元年...置泉州卫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复置永宁卫,领左、右、中、前、后。福全,治晋江县十五都。髙浦,治同安县十四都。嘉禾,治同安县二十三都。金门,治同安县十九都。崇武,治惠安县二十七都。十千户所,泉州卫治本府,而永宁卫并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则分治”来看,崇武千户所和峰尾司应归属永宁卫管辖,此碑的出土印证了《八闽通志》的记载,泉州卫和永宁卫并非分段管辖而是以内外区分管辖范围。

其三,对峰尾巡检司的史书记载极为有限,其管辖范围更是一个谜,清代的周弘祖《海防总论》曾记载:“乐屿、白屿为峰尾巡司界”。应该是指峰尾巡检司巡海范围,北至乐屿,南至白屿,而对于其巡视的陆上沿海港澳口以及澳头范围并未记载。此界碑的发现于泉港界山鸠林村(GPS北纬25°14'10.98',东经118°52'5.44'),紧邻毗县莆田,推知明清泉港境内的沿海港澳口以及澳头均应归峰尾巡检司管辖。

图片

其四,从其三的推知,当时峰尾巡检司管辖范围北界应该就是惠安的北界,界碑一般至于沿海港澳处。但从地图,我们发现现在界碑所在地并不是现在的惠安北界-交界,亦非靠海港澳口处,显然在历史的变迁中,沧海桑田,曾经的港澳口化为陆地。巡检司界碑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界山海岸线变迁的重要史料证据。

图片

峰尾巡检司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在清顺治十八年的清代播迁中废弃。此碑背面碑额写“大清安平桥”,后为建桥捐款名单,结合巡检司废弃时间,推测立碑处的安平桥始建时间可以追溯到清顺治十八年之前。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