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水墨创作 — 毛新国 | 书画印

 新用户06891074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毛新国,1969年生于山西洪洞县,广泛涉猎中国传统绘画艺朮及西方现当代绘画,醉心于油画语言的探索与中国水墨画创作,作品沉静清透,意蕴凝聚。现居北京,职业画家。<br><br>2015_《问山》毛新国水墨展,凤凰美术馆   北京

2015_《对应》毛新国油画作品展,野雪艺术交流中心│北京

2014_南京国际美术大展,南京国际会展中心│南京

2012_中国制造MOS ART│伦敦

2012_《到达时间》毛新国油画个展,上苑艺术馆│北京

图片

收藏品鉴 魏萍13520624596

(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转自公眾號“中国书画印”)

  ID:shuhuayin791


关于水墨创作

 ——于贞志对话毛新国

1  以前是否有过水墨创作经验,现在这些水墨作品是从什么时间什么契机下开始的?

我对艺术的兴趣是从书法开始的,年轻时,篆隶楷行都曾深心临习过,同时摹临过好多国画,当时就明确意识到线条对国画的重要性,根本上讲书画作品的精神格力都是通过线条的品质来体现的,后来进入油画创作,国画中断了一段时间,但对书法的用心从未懈怠。两年前,由于单位搬迁,条件所限,不再适宜创作油画,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便捷易就,就重新开始画水墨了。

图片

2  为什么了解并经历了当代艺术之后又重新采用水墨这样的形式,你怎么理解水墨的精神所在?

生长在一个有悠久人文传统,笔墨文化传统的国度,无论你的文化结构,心理结构,还是你的艺术创作其实都无法规避其影响,尤其当你了解并经历当代艺术之后。当代艺术注重人自身关于当下存在体验的表达,不断颠覆既有的程式与语言,手段与方法,趋新求异。而新与异永远是暂时的,所以在其不断的颠覆和新奇里,导致越来越技术的制作,片段的,局部的,单向度的表达,而在其过程里丧失的是对人文传统,对生命与自然的整体观照与体认,呈现的恰恰是人性的迷失和燥妄。新则新矣,缺少慰藉心灵的力量,不可品评。而传统水墨的表达是润泽的、浑然的、整体的,有机和统一的。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内与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天道的哲学思想有关,内外统一,物我相融。这也与国画的材质有关,毛笔与宣纸,柔软而有弹性的笔毫在宣纸上缓缓运行,纸与墨,笔与心完全相融,画迹即心迹,心灵在完整的开阔里从容对应世界,找寻生命存在的方位与格力,重新获得人的自在。自在,而不是存在,西方讲的是存在,存在是客观现象,而东方是自在,自在是主观感觉。这是东西方文化心理的不同,也造就了东西方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和艺术媒介。

图片

图片

3  你怎样看你接触到的大多数人的水墨作品?你的这些作品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

其实从康有为,徐悲鸿改良国画,到现在五花八门的以水墨为策略的水墨现象,关于水墨的争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尤其是近几年来,好多人在水墨创作上,观念,材料,手法,效果,题材,趣味诸方面无不用其极,求新图异,虽然创造了很多新形式,但大多是笔墨与内心割裂,与文化传统割裂,品格生趣全无,表面热闹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笔墨的简陋,躁妄和荒寂。

我以为:好的水墨作品首先强调的是内蕴,即内美,是个体自觉修为,内省自适的结果。基于创作者对传统艺术的精深理解和对生活真切的感受。这也是我衡量自己作品的标准

图片

4  你想通过这些水墨作品表达什么?或者仅仅是一个创作实验?

我想表达的是自在平实,简单自然的生命境界,表达对遭遇之物的尊重,向古代伟大的绘画传统致敬,明了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当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并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笔墨语言。所以我现在的水墨不仅仅是一个创作实验

图片

 图片

5  西方绘画和国画之间会有一个融合点吗?它会是什么?具体如何去实现它?

西方绘画和国画无非是材质的区别,领悟了艺术的通感,一个创作者不过在用不同的媒介表达相同的价值、认识与情感。他在创作时必须可以在两者之间自由转换,并互为所用,此时就已经融合了它,也实现了它。

                                                              2015-11-20

图片


毛新国山水系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