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龙的传人”代表了中华人民,“炎黄子孙”也说的是华夏儿女。 但是华夏文明的先祖除了炎黄二帝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蚩尤。 ![]() 这也说明了并非所有人都属于“炎黄子孙”,“蚩尤子孙”肯定也不在少数。 那么你的“姓”到底出自何处?你的“根”又在何方呢? ![]() 只要你是文中四个姓氏之一的话,你就很有可能就是蚩尤后人。 一、涿鹿大战打出了炎黄子孙炎帝又称神农氏,千年以前他将毕生心血都用在了扩张农业版图上,他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领导者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解决子民的温饱上,日渐将部落战事抛诸脑后。 ![]() 时间长了之后大家都觉得他不过是在种地上天赋异禀罢了,并没有理解炎帝的良苦用心,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个怂货根本不足为惧。 所以后来大小部落之间战事频发,基本处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混乱之中。 远古时代的人没有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想法,他们那时候满脑子都是争夺地盘和权力从而成为部落共主。 ![]() 但是当时炎帝部落早已无力制止已经乱成一锅粥的局面,无奈之下只得请求轩辕黄帝的部族援手,因为当时轩辕氏能人辈出不但军力强盛,在科技文化领域也是少有敌手。两族联手如虎添翼,很快就平定了那些“刺头”部落的暴乱。 之后炎黄二帝又通过阪泉之战惺惺相惜,决定二族合并形成了以轩辕黄帝为首的炎黄部族,顿时在华夏大地上形成了一个综合实力最强的部落。 ![]() 但这并未让天下和平太久时间,因为炎帝以前手下的战神蚩尤在和他分道扬镳后,选择带领八十一个部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建立了声势浩大的“九黎族”。 蚩尤堪称“猛男”,短短几年间就通过南征北讨打下了不弱于炎黄部落的地盘,他不但在治军、和法律上很有一套,让部落联盟中的其他首领对他心悦诚服,而且还十分擅长冶炼铜器打造兵器装备,可谓是文武全才一代枭雄。 ![]() 但是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蚩尤在吞并了不少小氏族之后,收到了炎黄部落的警告,如果他不听从二帝的劝告仍执意向西扩张的话,就会遭到两人的联手征讨。可蚩尤正处于连胜之后的志得意满中,根本看不上炎黄部落的“种地屯粮”那一套,于是他大手一挥全军出击。 于是一场旷世大战就这么爆发了,当时正一门心思往西北打的九黎族和炎黄部落在涿鹿平原杀了个天昏地暗、地动山摇。 ![]() 开战之初战神蚩尤率领着81个联合部落(也有人说是72族)在军力上明显占优,仗着兵器精良、人多势众等有利条件,悍然出兵主动挑战炎黄部族。 炎黄二帝以逸待劳迎战九黎族,还下令'应龙高水',就像后世关羽水淹七军那样,在河流上游筑坝蓄水关键时刻再开闸放水,一举冲毁了不少蚩尤军队的营寨,从而挡下了一部分蚩尤族的猛攻。 当时适逢风雨交加的雨季,这对习惯了东南多雨的九黎军队可谓是“如鱼得水”。战事刚开打,炎黄部落一度屡战屡败。可后来天气一转晴,九黎族全军就病恹恹的十分不适应。 ![]() 黄帝抓住了有利战机,联手刚赶到战场的玄女一族这一“生力军”,转守为攻率军直捣黄龙。适时正值狂风大作,黄沙漫天,炎黄部落擂鼓吹号趁着蚩尤一族军队迷乱、草木皆兵之时,借用指南车辨别方向掩杀百里,打的九黎族溃不成军,最终在冀州斩杀蚩尤。 涿鹿大战就此结束,炎黄部落随后乘胜追击,一举打到了泰山并在此地举行'封禅'仪式后才班师回朝,还留下当时东方的东夷部落与炎黄部落结盟成为了最初的华夏部落。 ![]() 即使史书中关于涿鹿之战的记录并不多,但大家还是能从《山海经》和《史记》中得出结论,当年蚩尤确实一败涂地。 ![]() 民间传说炎黄二帝当年合力都制服不了蚩尤,在风伯雨师和应龙的助战下,最终由应龙手刃蚩尤,还将其剥皮抽筋点了天灯,下场之惨烈古今少有。 二、炎黄二帝堪称华夏始祖“黄”指的就是轩辕黄帝 ![]() 黄帝轩辕氏出生在姬水(今河南新郑),是上古部落联盟的天下共主,一直被视为华夏民族始祖,也是“五帝之首”受万世景仰。 '黄帝'直到战国之时才被人们认为是最早称帝的人,据史料记载黄帝初姓公孙,之后才改成姬姓 ,他的名为轩辕,传说轩辕黄帝是土德之身,这也是黄帝的名号出处。 ![]() 他后宫有四妃十妾,正妃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嫘祖,她不遗余力的教会了大家养蚕缧丝,编制丝绸衣服,堪称是“母仪天下”。 其中有位次妃叫做嫫母,虽然长相丑陋,但是品行高尚,所以备受轩辕黄帝敬重。 他还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四人在史料上留下了姓名。轩辕黄帝逝世后在桥山下葬,他的孙子高阳即位,世称颛顼帝,而舜是颛顼的六世孙。 黄帝、颛顼、喾、尧和舜被称为五帝,直到大禹治水功绩卓著接受舜帝禅让,黄帝家族才逐步退出了历史长河。 ![]() 黄帝还全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他教会百姓耕种五谷、盖房子、书写文字、使用干支纪年法、造舟车音律、并创立了医药学,《黄帝内经》这一著作就是他编写的。 “炎”也就是炎帝神农氏 ![]() 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是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开启了“刀耕火种”的新时代,是史上最早会用火的人,所以才被大家称为“炎帝”。 ![]() 神农尝百草创造了草药治病救人的先例,传说炎帝是一个长着牛角的人,大家别以貌取人,其实炎帝在治理国家上心得颇多。
炎帝也是我国教育的开创者,在他治理部落期间,百姓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提高。 炎帝所代表的勇于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的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而他们二人的杰作涿鹿之战则标志了华夏文明由一盘散沙走向了民族统一,导致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历史专家在呕心沥血的还原“涿鹿之战”的真实进程。 ![]() 黄帝也凭借涿鹿之战问鼎中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统治者,受到后人万世敬仰。 虽然老话说的好“成王败寇”,但蚩尤并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辈。出于对蚩尤勇猛善战的肯定,轩辕黄帝也对老对手蚩尤做出了“兵主”的评价。 ![]() 与炎帝、黄帝相同,蚩尤也是中国华夏的始祖。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子孙后代,并不只是“炎黄子孙”,还有相当多的“九黎氏族”的后裔,即今天我们所称的“黎民百姓”。 不管你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大家都同属中华民族,所以才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说法。 ![]() 那么大家怎么区分自己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裔呢? 答案就是颇具参考价值的姓氏了! 三、猛男蚩尤后人的姓氏蚩尤于涿鹿大战被炎黄二帝擒杀,他的九黎族也随之“树倒猢狲散”,蚩尤后人究竟流散到了何方,也成为了历史学家的研究课题之一,关于这一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却难下定论。 最有可能的推论是:战神蚩尤死后,九黎族最终同炎黄子孙水乳交融,最终形成了我国现在的多民族、大融合的欣欣向荣之象。 ![]() 另外也有专家说这四个姓氏很可能就是蚩尤后人: “蚩”姓
![]() “蚩”姓的人虽然在我国十分稀少,但毫无疑问就是蚩尤的后人,如果你姓蚩,那恭喜你中奖了,这概率不比买彩票中了一个亿高多少。 “黎”姓 ![]() 虽然九黎族在涿鹿之战中战败,后来又经历了同炎黄部落的长时间融合,但是在姓氏上还是有许多人保留了族姓,这也是'黎民百姓'说法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九黎氏族是兵主蚩尤的左膀右臂,而在古文记载中曾提及九黎族后裔就姓“黎”,所以“黎”姓极有可能就是蚩尤后人了。 “邹”姓和“屠”姓 ![]() 据古籍记载说,黄帝擒杀蚩尤后,将九黎族中善良之辈迁徙到了邹屠这个地方妥善安置。 ![]() 所以这一部分九黎族人后来改姓为邹屠氏,为了获得祖先的庇佑,他们这一族人约定俗成只能在部族中通婚。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之下,最终变成了邹姓和屠姓。 所以邹姓和屠姓是蚩尤后人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在传闻中说邹姓者多为蚩尤军中擅长医药和占卜术的人,而屠姓者多为九黎族中骁勇善战的猛士。 在这四大姓里,蚩姓成为蚩尤的概率最大,然后就是屠姓和邹姓,再次才是黎姓。 ![]() 另外炎黄二帝并非不近人情之人,当时也没有对溃逃的九黎族部众赶尽杀绝,这部分人出于掩人耳目的想法把姓改为了普通姓氏,并不断开枝散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进程。 以上四个姓氏的人都很有可能是蚩尤后裔,但一些学者也认为即便你不姓这四大姓氏,只要是特殊地区或少数民族的人,也有可能是蚩尤后人。根据《后汉书》中说在蚩尤被杀后,九黎族中有些族人选择了迁往西南荒凉之地,并最终和少数民族的三苗部族不分你我,就像苗族、壮族羌族、藏族就很有可能是九黎族的后人。 结语姓氏、族谱其实都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在大家对姓氏的分析探究并不是想分割中华文明,而是为了以史为鉴来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民族文化不分高低优劣! 姓氏更是没有上下之说! 不管我们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都是同胞兄弟,只有大家万众一心完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