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精解——斗栱

 迷人的三道茶 2023-03-09 发布于云南

中国古建筑的斗栱

斗栱是何物,有何作用?
——“斗、栱、翘、昂、升”等构件之叠合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构件,它广泛传播于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地区的建筑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殿堂、楼阁、亭廊、轩榭、牌楼等大式建筑上,是不可缺少的装饰构件。

斗栱是由若干个栱件层层垒叠,相互搭交而成的既具有悬挑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的支撑性构件。宋《营造法式》称为“铺作”,清《工程做法则例》称为“枓科”,《营造法原》称为“牌科”,现代通称为“斗栱”。

组成斗栱的栱件有:斗、栱、翘、昂、升5种基本共件和相关附件。将这些独立栱件,进行相互组合,而不用任何黏胶和铁钉,就能组成既坚实又美观的受力构件,这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大杰作。由若干栱件组合成一套斗栱的计量单位,宋称为“朵”,清称为“攒”,吴称为“座”。每朵(攒、座)斗栱,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分列有不同规格和形式。

图片

斗栱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
1.它可以增加屋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

斗栱是用各种横直交叉的栱件,层层垒叠而成,由下而上层层扩展,放置在屋面檐口的柱枋上,可使檐口的伸出宽度增加,无斗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而有斗栱的上檐出=檐平出+飞椽出+斗栱出踩,所以有斗栱建筑的上檐出要较大。上檐出大,对基础墙体的遮风挡雨范围也大,因而,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有所加强。

2.它能将檐口荷载进行均匀传布

屋面荷载是通过各个桁檩,传递给屋架梁,再由梁传递到柱。而有斗栱建筑的檐口荷载,不通过屋架梁,直接由檐口一排的若干组斗栱承接,然后均匀分散地传递到檐口柱枋上,使受力和传递更加合理。

3.它能丰富檐口造型,增添装饰效果

斗栱是由几种不同形式的栱件组合而成,它的立体造型非常优美,把它装置在檐口下,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生动活泼,富丽堂皇,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感。

4.它能增强抗震能力,提高建筑安稳度

在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薄弱点,在这些接点中,除刚性接点外,其余接点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因为,它的构件都是横直交叉,严密咬合在一起的,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并能自身分解这些作用力的破坏性,因而可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栱件中的“斗”是怎样的,其规格如何?
——宋“栌枓”、清“大斗”、吴“坐斗”

古代中国,为了度量谷物米面的数量,采用一套方形容器的量具,称为“石(dan)、斗、升、合(ge)”,合相当于“两”,升相当于“斤”,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dan)。栱件“斗”的外形轮廓形似于量米容器斗,故而称之。

栱件“斗”是组成斗栱的最基础构件,我们将它列为第一层,在它中部刻凿有十字形槽口,以便在十字凹槽中嵌承第二层栱件(即横栱,纵翘),宋铺作称为“栌枓”;清枓科称为“大斗”;《营造法原》牌科称为“坐斗”。现代我们通称为“座斗”。

图片

1.宋《营造法式》斗的规格

法式四述:“栌枓施之于柱头,其长与广皆三十三份,若施于角柱之上者,方三十六份,高二十份,上八份为耳,中四份为平,下八份为欹。开口广十份,深八份。底四面各杀四份,欹凹一份”。即栌枓置于柱顶上面,长度与宽度都是33份,若置于角柱上面者,长与宽为36份,其高均为20份。将高分为三份,8份为耳(即槽帮高),4份为平(即槽底厚度),8份为欹(即底座高)。槽口宽10份,深8份。底座四面各收进4份,座边内凹1份。

2.清《工程做法则例》斗的规格

清按平身科、柱头科、角科不同,其尺寸略有区别。平身科和角科的大斗,长宽为3斗口,高2斗口,分为耳、腰、底;柱头科大斗长4斗口,宽3斗口,高2斗口。

图片

3.吴《营造法原》斗的规格

《营造法原》牌科分为三种型号,五七式为基本型号,第四章述“五七式,以斗之宽高而命名,为方形,其斗面宽为七寸,高五寸,斗底宽亦为五寸。斗高分作五份,斗腰占其三,斗底占其二。上斗腰占斗腰之二,下斗腰仅占其一”。即坐斗高五宽七名为五七式,方斗高占35,斗底占25,基本与宋清相同。


栱件中的“栱”是怎样的,其规格如何?
——宋“泥瓜令慢”、清“正瓜厢万”、吴“1级、2级”

“栱”是斗栱中嵌入座斗上的第二层承托栱件,它是平行于建筑面阔方向的弓形曲木,形似于倒立三脚栱形,故而称之。中间栱脚开凿槽口,以供与垂直栱件十字嵌交。两个边脚是安装升的位置,可在其上叠加上一层栱件。

图片

1.“栱”的名称

因为斗栱是一个悬挑构件,它的构件由中心层层垒叠,并逐层向外扩展,所以“栱”依不同位置和长短,有不同名称。

宋《营造法式》按其长短分为:瓜子栱、令栱、慢栱;清《工程做法则例》按其长短分为:瓜栱、厢栱、万栱。其形式基本相同。

图片

在本层,栱是以横向面宽方向,嵌在座斗的槽口内,宋称为“泥道栱”(与其垂直相交的为华栱)。清称为“正心瓜栱”(与其垂直相交的为翘)。《营造法式》称为“第一级栱”。

在第三层,栱是平行垒叠在第二层栱脚的升上,这道栱,宋称为“慢栱”;清称为“正心万栱”。《营造法式》称为“第二级栱”。

2.“栱”的尺寸
(1)宋《营造法式》对“栱”的规定

《营造法式》四述:“泥道栱其长六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三份半,与华栱相交安于栌枓口内。瓜子栱施之于跳头,若五铺作以上重栱造,即于令栱内泥道栱外用之,四铺作以下不用,其长六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份。令栱施之于里外跳头之上,与耍头相交,其长七十二份,每头以五瓣卷杀,每瓣长四份。”即正心泥道栱长62份,与华栱垂直相交,嵌入栌枓内,两头按3.5份长做成四折线的卷曲形。

瓜子栱用于五铺作以上重共构造的挑出端,位于令供与泥道栱之间,四铺作以下不用,长与泥道栱相同。

令栱位于里挑和外挑的端头上,与附件“耍头”垂直相交,长72份,两端按4份长做五折线卷曲。

泥道栱、瓜子栱、慢栱、令栱等的高均为15份,宽10份。

图片

2)清《工程做法则例》对“栱”的规定

《工程做法则例》在卷二十八中直接作出规定:

正心瓜栱、正心万栱的长,分别为6.2斗口和9.2斗口,宽1.24斗口,高2斗口。

单材瓜栱、单材厢栱、单材万栱的长,分别为6.2斗口、7.2斗口、9.2斗口,其宽为1斗口,高为1.4斗口。

3)吴《营造法原》对“栱”的规定

《营造法原》牌科五七式基本型号,对栱,按鲁班尺规定:“栱高三寸半,厚二寸半,第一级栱深按斗面各出二寸,加升底宽各出二寸半,共长一尺七寸。第二级栱照第一级栱加长八寸,共长二尺五寸。实栱用于柱上者高五寸,厚二寸半”

图片

图片

栱件中的“翘”是怎样的,其规格如何?
——宋“华栱”、清“翘”、吴“十字栱”

“翘”,宋称为“华栱”,清称为“翘”,吴称为“丁字栱或十字栱”,它是与“栱”垂直相交的纵向栱件,其形式基本与栱相同。因在“栱”的中间凿有仰口卡槽,而在“翘”的中间则为盖口卡槽,“翘”盖在“栱”上相互搭交,落于座斗槽内,它是向檐口里外悬挑伸出,形成斗栱的第二层基础构件。

如果欲使伸出距离加大,可在其上的升上再行垒叠一层较长的翘或昂,有两层翘的斗栱称为“重翘斗栱”,只一层翘的称为“单翘斗栱”。如果有一层翘一层昂的称为“单翘单昂斗栱”,如果有一翘二昂的称为“单翘重昂斗栱”。

1.宋《营造法式》对华栱的规定

法式四述:“华栱,足材栱也(若补间铺作则用单材),两卷头者其长七十二份,每头以四瓣卷杀,每瓣长四份,与泥道栱相交安于栌枓口内。若累铺作数多,或内外俱匀,或里跳减一铺至两铺,其骑槽檐栱,皆随所出之跳加之,每跳之长,不过三十份,传跳虽多,不过一百五十份。”其中“若累铺作数多……”,即:华栱为足材栱(若在开间之间则用单材栱),足材栱是指采用材份等级为一材一契(即15份+6份=21份)规格,单材栱是指采用材份等级为一材(即15份)规格。也就是说,华栱高为21份,长为72份。若斗栱层数多,安置重翘的话,或二翘里外两端伸出均匀,或重翘里端减掉一层至两层,这时卡在上一层的翘(骑槽檐栱),靠屋檐端的伸出,按所挑出的层数伸长,每一挑伸出的长度,不超过30份,但不管有多少挑出,最长不超过150份。

图片

2.清《工程做法则例》对翘的规定

清《工程做法则例》在卷二十八中规定,翘最多只二层,平身科、柱头科头翘长7.1斗口,宽1斗口,高2斗口。二翘长13.1斗口,宽1斗口,高2斗口。

角科头翘长应加斜,即7.1斗口×1.4=9.94斗口,宽1.5斗口,高2斗口;二翘长13.1斗口加斜(即18.34斗口),宽为〔1.5+0.2(老角梁宽1.5)〕斗口,高2斗口。

图片

3.吴《营造法原》对丁字或十字栱的规定

《营造法原》牌科章述“丁字及十字科,出参栱长,第一级自桁中心至升中心,为六寸,第二级为四寸,第三级仍为四寸。有时视出檐深浅及用材大小,可酎予收缩”。即:丁字或十字栱,向外或向里伸出长,由桁中心至升中心,第一级为6寸,以上每级伸出均为4寸。但计算栱的实长时,要加半升宽(2.5/2)。即第一级伸出长=6寸+2.5/2)=9.5寸,则第一级出参栱长=2×7.25=14.5尺、第二级栱照第一级栱加长8寸,即第二级栱长为14.5+8=22.5寸。

图片

栱件中的“昂”是怎样的,其规格如何?
——宋“昂嘴”、清“单重昂”、吴“凤头昂”

“昂”是从唐宋时期演化而来的一个构件,当时利用它作为檐口处的悬挑杠杆,采用后高前低的斜挑形式,使较小的层高获得较大的悬挑距离,以承接悬挑端的檐口荷载。后因它的安全度受到挑战,所以到了清代,改掉了它的杠杆作用,将其演变为只起装饰作用的栱件。“昂”的外端特别加长,似鸭嘴形状,称它为“昂嘴或昂头”,它平行垒叠在华栱(或翘)的升上,并与慢栱(或正心万栱)垂直搭交,以增加里外(纵向)悬挑距离,是形成斗栱第三层的栱件。

如果要求斗栱的外伸距离加大,还可在昂上再叠加一昂或二昂,此称为“重昂斗栱”。

图片

1宋《营造法式》对“昂”的规定

宋昂原本分为上昂和下昂两种,后因安全性问题,上昂逐渐被淘汰,因此,这里只介绍下昂,对于昂嘴的做法,《营造法式》四述:“下昂,自上一材垂尖向下,从枓底心下取直,其长二十三份,其昂身上彻屋内。自枓外斜杀向下,留厚二份,昂面中凹二份,令凹势圆和”。华栱之上有二材,“自上一材垂尖向下”是指华栱外端上面一材垂直向下,从交互枓中线底,量取23份长为昂嘴,以此放大样做昂。“其昂身上彻屋内”即昂尾向屋内方向斜上。“自枓外斜杀向下,留厚二份,昂面中凹二份,令凹势圆和”是指从交互枓之底外角作向下斜线,量取2份为昂厚,再将昂面中间凹成2份圆弧。

接上述“凡昂安枓处,高下及远近,皆准一跳。若从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向下枓口内,以华头子承之。至如第二昂以上,只于枓口内出昂,其承昂枓口及昂身下,皆斜开镫口,令上大下小,与昂身相衔”。此意即说,在昂与枓(栌枓或交互枓)的搭交处,无论是昂头或是昂嘴挑出的距离,均为一跳。如果是头层昂,应从昂上一材距离(每层栱件高为一材一契)向下斜出,斜面与枓口间的空隙距离,用华头子(即华栱端头)连接。

图片

若是二层昂及其以上的昂,均可直接从交互枓口的枓口接触处,向下画昂身。

关于昂的长度上斜到何处,法式四述“若昂身于屋内上出,皆至下平榑。若四铺作,用插昂,即其长斜随跳头”,也就是说,凡昂向屋内斜伸者,一律延伸到下平槫处。而对四铺作,不需延长,只做插昂即可。

图片

根据以上所述,宋昂规格,应依现场情况,进行放大样列出具体尺寸。

2.清《工程做法则例》对“昂”的规定

清对昂的尺寸规定比较明确,分平身科、柱头科的头昂和二昂,以及角科头昂、二昂和由昂(即角科最上层斜昂)。

1)头昂尺寸
①平身科、柱头科的头昂,根据斗栱昂翘组合层数不同,其头昂长各有不同:单昂、重昂斗栱的头昂长为9.85斗口;单翘单昂斗栱的头昂长为15.3斗口。

单翘重昂斗栱的头昂长为15.85斗口;重翘重昂斗栱的头昂长为21.85斗口。

平身科头昂的宽度均为1斗口。柱头科头昂的宽度:单翘单昂斗栱和重翘重昂斗栱为3斗口,单翘重昂斗栱为2.67斗口。

昂的高度:昂头高均为3斗口,昂尾高均为2斗口。

②角科的头昂长度,按平身科头昂长加斜,即平身科昂长乘1.4系数。昂高与平身科昂高相同。但头昂宽度:单昂和重昂斗栱为1.5斗口,单翘单昂斗栱为[1.5+0.33(老角梁宽1.5)]斗口,单翘重昂斗栱为[1.5+0.25(老角梁宽—1.5)]斗口,重翘重昂斗栱为[1.5+0.4(老角梁宽-1.5)]斗口。
2)二昂尺寸
①平身科、柱头科的二昂长度:重昂斗栱为15.3斗口,单翘重昂斗栱为21.3斗口,重翘重昂斗栱为27.3斗口。

二昂的宽度:平身科为1斗口。柱头科重昂斗栱为3斗口,单翘重昂斗栱为3.33斗口,重翘重昂斗栱为3.5斗口。

昂的高度与头昂高相同。

②角科的二昂长度为:1.4倍平身科二昂长度。

二昂宽度:重昂斗栱为[1.5+0.33(老角梁宽-1.5)]斗口,单翘重昂斗栱为[1.5+0.5(老角梁宽-1.5)]斗口,重翘重昂斗栱为[1.5+0.6(老角梁宽-1.5)]斗口。

昂的高度也与头昂相同,即为头32

图片

图片

3.吴《营造法原》对“昂”的规定

《营造法原》牌科章述“昂形有二,其内靴脚者,称靴脚昂,即北方之昂。其形微曲,下而复上,其头作凤头形者,称凤头昂”。即昂形有靴脚及凤头两种,靴脚昂规格与上述清昂规格相同,而凤头昂,牌科述“凤头昂之凤尖,厚较昂根八折,昂底以不过下升腰为原则……至于昂翘起之势,以及凤头之大小,须出具大样,审形出料,而手法各异,无固定方式也”。即具体规格按供件组合尺寸现场确定,做出凤头形即可。

图片

栱件中的“升”是怎样的,其规格如何?
——宋“齐交散枓”、清“槽八三才”、吴“栱料扁做”

“升”是比座斗小的斗形,因旧时量米容器中,大的叫斗,小的叫升,十升为一斗,故此而得名。但宋《营造法式》通称为“枓”。升是承接上层栱件的基座,其底面与下层栱件的两端供脚面相连接,它一般只有一个方向刻有开口。升依其所置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宋“升”依其位置分为:齐心(即处在栱的中脚之上)、交互(即处在华栱两个端脚之上)、散(除齐心和交互之外,处在其他栱件端脚之上)。

清“升”依其位置分为:槽升子(处在正心栱两个端脚之上)、十八斗(处在翘昂的两端脚之上)、三才升(处在里外拽栱的两端脚之上)。

1.宋《营造法式》对“升”的规定

法式四述:“交互枓施之于华栱出跳之上,其长十八份,广十六份。齐心枓施之于栱心之上,其长与广皆十六份。散施之于栱两头,其长十六份,广十四份。凡交互、齐心、散,皆高十份,上四份为耳,中二份为平,下四份为欹。开口皆广十份,深四份,底四面各杀二份,欹凹半份。”即交互置于华栱的两端上,长16份,宽16份;齐心枓置于栱的中心位置上,长宽均为16份;散置于栱的两端上,长16份,宽14份。三者高均为10份,分为上4份、中2份、下4份。中间开口宽10份,深4份。下底四面各收2份。

由此可知,交互枓和齐心是专用在一定位置上,而其他位置都用散

图片

2.清《工程做法则例》对“升”的规定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各升的规定,为节约篇幅。

图片

图片

3.吴《营造法原》对“升”的规定

《营造法原》牌科章述“升料则以栱料扁做,升高为二寸,升宽为三寸半,升底同升高。升高分配亦作五份,计上升腰高一寸,下升腰高半寸,升底高一寸”。其中所述之尺寸是以鲁班尺为营造尺。

图片

图片

栱件中的附件是指什么,其规格如何?
——耍头、撑头木、盖斗板

斗栱中的附件是指因供件垒叠高度不够,需要填补斗栱顶面上所存空隙的有关构件,即:耍头、撑头木、盖斗板等,《营造法原》不设这些构件。

1.耍头

耍头,在宋铺作中,它是置于昂头或华栱之上,而在清式斗栱中,它是直接垒叠在昂上。

1)宋《营造法式》对“耍头”的规定

宋制耍头又称“爵头”,法式四述“造耍头之制用足材,自心出,长二十五份,自上棱斜杀向下六份,自头上量五份斜杀向下二份,谓之雀台。两面留心各斜抹五份,下随尖各斜杀向上二份,长五份。下大棱上两面开龙牙口,广半份,斜梢向尖,又谓之锥眼,开口与华栱同,与令栱相交,安于齐心枓下”。即耍头按足材计算,从令栱心(或栌心)伸出长度为25份,将头做成抹尖形,上面向下抹2份为雀台,下面向上抹2份,左右向中心各抹5份,上下抹面的水平长均为5份。要头底面开口方法与华栱相同,与令栱相交。

图片

图片

2)清《工程做法则例》对“耍头”的规定

清制耍头又称为“蚂蚱头”,因其端头做成蚂蚱头形式而得名,而后尾常做成六分头形式(但单翘斗栱为麻叶头形式),只用于平身科和角科斗栱上,柱头科则是以桃尖代替。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耍头的规定,为节约篇幅。

图片

图片

2.撑头木

宋称“衬方头”,清称“撑头木”,它是斗栱中最后一个填补空隙的构件。

宋“衬方头”为矩形截面,头尾与相关构件榫接,其长、宽、高尺寸依铺作拼装后的实际情况确定。

图片

清制撑头木的头部多与枋木榫接,后尾做成麻叶头形式。

3.盖斗板

盖斗板宋称为“遮橡板”,清称为“盖斗板”,它是将斗栱的上面进行遮盖的木板,主要作用是防止雀鸟钻入做巢。其尺寸可自行确定。

图片

斗栱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
——外檐、内檐、出踩、不出踩

斗栱的类型因时代不同和使用位置不同,其分类方法比较多,为了简化,我们总的归纳为两种分法。

按斗栱所处位置进行分类,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两大类。其中:外檐斗栱是指处于房屋开间之外,在檐廊檐口部位上的斗栱;内檐斗栱是指处于房屋开间之内,在室内梁枋上的斗栱。

按挑出与否进行分类,分为:不出踩斗栱和出踩斗栱两大类。其中:不出踩斗栱是指供件与梁枋处于一个立面垒叠而成的斗栱;出踩斗栱是指供件在梁枋立面每叠一层的同时,分别向进深方向两边各悬挑出一个距离而成的斗栱。

图片

外檐斗栱有哪些种类?
——头、平身、角科、平座、溜金

外檐斗是指处在建筑物外檐檐口部位的斗栱,它分为:柱头科斗栱、平身科斗栱、角科斗栱、平座斗栱、溜金斗栱等。

图片

1.柱头科斗栱

它是指坐立在正对檐柱之上的斗栱,宋称为“柱头铺作”,清称为“柱头科”,《营造法原》称“柱头牌科”。它的特点是要与檐步的横梁(宋为乳栿,清为桃尖梁)相配合,以梁为轴,迎面(阔面向)左右栱件对称。侧面(进深向)昂嘴朝外,宋昂叠在乳栿之上。清昂承托在桃尖梁之下。《营造法原》与清制相似,采用里外出踩斗栱,梁叠在昂上,梁端与昂头同厚,梁头做云头形状(这一点与清制不同)。

2.平身科斗栱

它是指坐立在两檐柱之间的平板(或额)枋之上的斗栱,也就是柱头科之间的斗栱,宋称为“补间铺作”,清称为“平身科”,《营造法原》称为“桁间牌科”。它的特点是迎面(阔面向)以昂为轴左右对称;侧面昂头朝外,昂尾朝里。

图片

3.角科斗栱

上面初步介绍了柱头科和平身科的特点与区别,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栱件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将柱头科、平身科、角科等的底面仰视图一并列出。

角科斗栱是指坐立在角柱之上的斗栱,宋称为“转角铺作”,清称为“角科”,《营造法原》称为“角柱牌科”。上述柱头科和平身科的栱件,是相互垂直叠交的,而角科除十字叠交供件外,还有斜角方向栱件。它的特点是除有相互垂直搭交的翘昂之外,在正心位置上昂的外侧增加一搭交闹昂,并在45°方向上增加斜翘、斜昂,以承托两个方向的搭交枋木(即挑檐枋、里外拽枋等),由于斜角栱件绘制视图比较烦琐,这里只列出清制视图。

图片

图片

4.溜金斗栱

溜金斗栱是清制式的一种斗栱,宋制没有这种名称,但有类似形状的,将昂尾延长成挑杆,直伸到下平槫位置,《营造法原》称为“琵琶科”。

溜金斗栱是用撑头木的尾端制成斜杆,按举架斜度,从檐柱轴线部位溜到金柱轴线部位,将这两个部位的斗栱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而加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溜金斗栱多用于比较豪华的带有围廊的大式建筑上,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围廊上就用有这种斗栱。

5.平座斗栱

平座即指楼房的楼层檐口带有伸出的平台(相当现代楼房的檐廊),平座斗栱就是支承平台的斗栱,起着悬挑梁的作用。它的特点是没有外伸的昂头,也可以说没有昂,只有翘(单翘或重翘),宋制平座斗栱一般里端不挑出,只外端挑出(《营造法原》称为丁字科);而清制平座斗栱有与宋制相同的,也有里外都挑出的。其他构造与平身科、柱头科、角科相同。

图片

图片

檐斗栱有哪些种类?
——品字斗栱、隔架斗栱

内檐斗栱是指处在内檐金柱轴线部位,或室内横梁上需要架立的斗栱。它分为:品字斗栱和隔架斗栱。

1.品字斗栱

品字斗栱因其斗升的摆布轮廓有似品字而得名,它的特点是没有昂,只有翘,分单翘和重翘,里外对称,左右对称,《营造法原》称为十字科,宋专用作平座斗栱。清多用作平座斗栱和大殿里金柱轴线部位的斗栱。

2.隔架斗栱

隔架斗栱是指间隔上下横梁之间的斗栱,如楼房中的楼板承重梁,为减轻其荷载,往往在其下布置一根随梁作辅助梁,在承重与随梁之间,就用隔架斗栱作为传递构件。宋制建筑没有此构件。隔架斗栱一般为比较简单的单栱或二重栱结构,栱顶上面的撑托木多做成雀替形式,大斗底下的托墩多做成荷叶墩、宝瓶等形式。

图片

常用的隔架斗栱有: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一斗三升单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十字隔架斗栱等。

1)一斗三升单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

该隔架斗栱是将双翅雀替安置在一斗三升斗栱上,并在栱的座斗下安装底座而成。

2)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

该隔架斗栱是为了增加架空高度而采用双栱重叠的雀替隔架斗栱。

3)十字隔架斗栱

十字隔架斗栱是指采用单栱单翘相互垂直交叠的隔架斗栱。

不出踩斗栱有哪些种类?
——一斗三升、一斗二升麻叶、单栱单翘、重栱单翘

不出踩斗栱都是比较简单的斗栱,宋《营造法式》没有述及这类斗栱,但唐宋建筑中,有用到人字栱的,应属于这类。《营造法原》只有一斗三升和一斗六升栱。清制不出踩斗共有以下四种形式的平身科斗栱。

1.一斗三升栱

它是指由一个坐斗和栱脚上三个升所组成的斗栱,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斗栱,它是在一栱的三脚上,直接用三个升来承担檩枋而命名。该栱多用于较次要的建筑上。

2.一斗二升麻叶栱

它是一斗三升栱的改良栱,即将栱的中脚去掉,安插垂直于栱的“麻叶板”,使之由“栱、升、麻叶”三件组成的斗栱,它的装饰性较一斗三升为好。

图片

3.单枳单翘麻叶栱

它是在一斗二升麻叶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翘而成,并在翘的两个脚上,各装一块云板,使之成为两个方向都有装饰板的斗栱。它的装饰效果又要好于一斗二升。

4.重栱单翘麻叶栱

它是在单栱单翘麻叶栱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栱而成。它主要用于需要增加高度的一种简易斗栱。

斗栱有哪些种类?
——铺作、出跳、出踩、出参

踩斗栱的特点是在层层垒叠中,每垒叠一层就向进深方向两边各挑出一个距离,宋称此距离为“跳”,每跳为30份;清称此为“拽架”,每一拽架为3斗口。

1.宋制铺作与出跳

关于铺作与出跳,《营造法式》卷四述“凡铺作自柱头上栌枓口内,出一栱或一昂,皆谓之一跳,传至五跳止。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这段话主要是解释铺作与出跳的关系。

“铺作”即指铺一层的做法,几铺作即为几层的做法。宋制最简单的出跳斗栱为四层做法,这四层即为:栌枓、华栱(或华头子上出一昂)、耍头、衬方头等,称为四铺作。五铺作是在四铺作基础上增加一层。六铺作是在五铺作基础上再加一层,如此类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出跳”是指以栌枓心为轴,向进深方向或面阔方向挑出之意,一栱(或一昂)各向两边挑出一个距离时,均称为一跳。因为栱件都是一种悬挑构件,当从栌枓有一栱一昂挑出时,就会挑出两个距离,称为二跳;有一栱二昂挑出时,称为三跳,如此类推。从一跳四铺作开始起,每增加一铺作,就对应挑出一跳,故有两跳五铺作、三跳六铺作,直至五跳八铺作。

2.清制翘昂出踩斗栱

“出踩”是清制斗栱对挑出的称呼,挑出的距离称为“拽架”。在进深方向,以一翘(或一昂),里外各挑出一拽架称为“二踩”,加中间一个支点,共称为“三踩”。也就是说,清制斗栱以栱中心点为一踩,每叠加一翘(或一昂),就增添二踩,故清制出踩斗栱分为:单翘三踩斗栱、单昂三踩斗栱、重翘五踩斗栱、重昂五踩斗栱、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单翘重昂七踩斗栱、单翘三昂九踩斗栱、重翘重昂九踩斗栱、重翘三昂十一踩斗栱等,以平身科斗栱侧立面为例。其中,对凡只有翘而无昂者,均为品字斗栱。

图片

3.吴《营造法原》出参牌科

《营造法原》将牌科逐层挑出称为“出参”,以桁中心为准,向里外各出一级称为“三出参”,向里外各出二级称为“五出参”。丁字科、十字科即为这类牌科。

4.牌楼斗栱

牌楼斗栱是专门用于牌楼上的斗栱,《营造法原》称为“网形科”,它是一种以对称形式挑出的斗栱,它只有平身科和角科。

平身科斗栱中,翘昂的前后两端完全对称。也就是说,它的昂是具有前后昂嘴的双头昂,属于单翘重昂斗栱。

角科的两个垂直面和两个角,也完全对称,仰视面和角科端头立面所示。牌楼斗栱的角科以边柱的柱顶为终端,只有普通角科斗栱的外转角部分,两组外转角组合成一攒牌楼角科。

牌楼斗栱一般为七踩、九踩,北京雍和宫牌楼最高用到十一踩。

图片

斗栱的规格如何计量?
——单材栱、足材栱、间距

斗栱尺寸的具体计算:
(一)斗栱尺寸的依据和计算
1.宋制铺作的尺寸和计算

宋制铺作将斗栱规格分为单材栱和足材栱。

1)单材栱的规格

凡各栱件规格没有特别指明要求者,均按单材栱计算。斗栱尺寸统一按“份数”计量,单材栱的规格按一材为15份计算,如一等材的材广为9寸,厚6寸,那么材广每份为:9寸÷150.6寸,材厚也是0.6寸。也就是说每个等级的材份,每份均为该材广的115。有了这个基本参数,就可计算出各个规格大小的具体尺寸。

(2)足材栱的规格

凡栱件规格特别指出为足材者,应按足材栱计算。足材栱规格是一材(15)加一栔(6份),即按21份计算。

2.清制斗科的尺寸和计算

清制斗栱的尺寸计算比较简单,只要选定用材等级后,就可以直接按“斗口制尺寸表”的相应尺寸进行计算确定。

3.《营造法原》牌科的尺寸

《营造法原》为简化牌科尺寸的复杂性,统一归纳为三种规格,即:五七式、四六式、双四六式。

(1)五七式牌科

所谓“五七式”是指座斗的高宽尺寸,即正面斗宽为七寸,竖高为五寸。这一规格的各栱件尺寸规定如下。

斗为:宽0.7尺,高0.5尺(上腰0.2尺,下腰0.1尺,底高0.2尺),底宽0.5尺。第一级栱为:长1.7尺,高0.35尺,厚0.25尺。升宽0.35尺,高0.25尺(上腰0.1尺,下腰0.05尺,底高0.1尺),底0.25尺。

第二级栱为:长按第一级加长0.8尺,高厚不变。升宽、高、底不变。(2)四六式牌科

四六式是按五七式尺寸各八折,即斗宽=0.7尺×0.8=0.56尺,竖高=0.5尺×0.8=0.4尺。第一级栱长1.36尺,高0.28尺,厚0.2尺。升宽0.28尺,高0.2尺等。

(3)双四六式牌科

双四六式是按四六式尺寸加倍,即斗宽=0.56尺×2=1.12尺,高=0.4尺×2=0.8尺。第一级栱长2.72尺,高0.58尺,厚0.4尺。升宽0.56尺,高0.4尺等。

(二)斗栱的计量单位和间距
1.斗栱的计量单位

由上述可知,一组斗栱是由各种栱件层层垒叠而成,这样一组斗栱的单位,宋称为“朵”,清称为“攒”,《营造法原》称为“座”。所以一个开间的斗栱多少,是按朵数或攒(座)数进行计量的。

2.斗栱的间距

斗栱的间距是确定斗栱数量的基本尺寸,这个间距的确定方法如下。

(1)宋制铺作的间距

法式四述“当心间须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及梢间各用一朵,其铺作分布,令远近皆匀”。这就是说,除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必须安装外,当心间另行安装两朵补间铺作,次梢间各安装一朵补间铺作,它们之间的距离,应以开间尺寸进行均匀分配。

(2)清制斗科的间距

清规定斗栱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1斗口。有少数重檐建筑按12斗口。如果开间尺寸不能正好被11整除,则可进行均匀分布调整。

图片

(3)《营造法原》的间距
《营造法原》规定“两座牌科之中心距离,定为三尺,视其开间之广狭,平均排列”。也就是说,在一个开间中,按3尺定座数,余尺再均匀分摊到间距内。

斗栱中垫栱板、正心枋、里外拽枋是指什么?
——风栱板、正心枋、拽枋、挑檐枋

1.垫栱板
垫栱板又称“风栱板”、“斗槽板”,宋称“栱眼壁板”,它是填补每攒斗栱之间空隙的遮挡板,它可以形成整个斗栱的整体性,起着将若干斗栱连接成整,增添美观,防止雀鸟进入的作用。板厚一般为0.4斗口,高宽按斗供情况设置而定。

图片

2.正心枋
正心枋是清制称呼,宋称“柱头枋”,它是处在斗栱中心位置,檐桁(檩)下面的枋木。因为斗栱的主要作用是承担悬挑檐口的屋顶荷重,该荷重由檐桁(檩)传递到枋木,再由枋木落实到斗栱上,正心枋就是将荷重传递到中心栱件上的枋木。一根枋的高度不能连接到栱件上时,可以增加2或3根枋木。断面高2斗口,厚1.24斗口。
3.里、外拽枋
“拽枋”是指在清制斗栱上,处在正心枋前后,其上没有桁(檩)的枋木,宋称为“罗汉枋”,外拽枋是指处在斗栱中心外挑部分的枋木;里拽枋是指处在斗栱中心内挑部分的枋木。其断面高2斗口,厚1斗口。
4.挑檐枋
挑檐枋是指处在挑檐桁下面的枋木,宋称为“撩檐枋”,一般在斗栱的最外端位置,它是屋顶最边沿的承托构件。其断面高2斗口,厚1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