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惋慨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3-03-09 发布于天津

惋慨

枉以勤辛酬岁月,奔波一辈怅鱼劳。

因嗟相去名荫短,始哂从来才气高。

有意三生追雪魄,无成半事到霜毛。

真嗟此世徒行走,竟把方圆一并抛。

【注释】读三华集《对菊》诗,步韵而咏他事。原诗云:“荒村黄菊不知爱,而我来看岂惮劳。彭泽有人谁送酒,齐山无客负登髙。任教白日催身世,何必青铜照鬓毛。但愿对花强健在,年年相赏莫轻抛。”步韵诗作于2023年3月5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白地用辛勤酬报了岁月,奔波了一辈子却惆怅鱼劳。因为嗟叹相差中名荫是短板,这才嘲笑自己从来就是才气太高。有意让三生追求雪魄,却无成半件事一直到霜毛。真感慨此世在徒劳地行走,竟然把方枘圆凿一并轻抛。

首联中的“鱼劳”,比喻人的奔波劳顿。典出《诗·周南·汝坟》:“鲂鱼頳尾。”毛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郑玄笺:“君子仕於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用典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击水三千,蹔随鹏运;墱流十二,免使鱼劳。”又见宋代诗人李洪的《偶成律句十四韵》:“鸟过言难补,鱼劳尾自頳。”还见明代诗人徐渭的《夕霞》其三:“白鱼劳尾变,红石补天长。”以及清代诗人陈宝琛的《次韵管洛声移居》诗:“人好牵连到屋乌,横流甚处可安渠?白翎雀冻居何择,赪尾鱼劳气倘苏。世局如棋从反覆,禅心似木孰荣枯?秋风已过莼丝老,沈陆稽天漫忆吴。”

颔联中的“相去”,意思是相距,相差。见汉代佚名诗人的《行行重行行》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又见汉代佚名诗人的《迢迢牵牛星》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还见唐代诗人顾况的《送大理张卿》诗:“春色依依惜解携,月卿今夜泊隋堤。白沙洲上江蓠长,绿树村边谢豹啼。迁客比来无倚仗,故人相去隔云泥。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这一联中的“名荫”,指封建时代因先世功名而使子孙受庇荫得官爵。见宋代人叶适的《上孝宗皇帝札子》:“今也任职……学科举,挂名荫,计级而升,循途而进,无不可为者,何贤何不肖,何君子何小人之有哉!”

颈联中的“雪魄”,指飘泊无定的魂魄。见唐代诗人栖白的《哭刘得仁》诗:“为爱诗名吟至死,风魂雪魄去难招。直须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消。”亦借指具有高尚品格的灵魂。见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林元复挽诗》:“胸次峥嵘满贮书,十年名字满江湖。张公阅世诗千首,扬子传家宅一区。谩道春风须得意,那知秋雨不成珠。自从雪魄冰魂散,鲁国今谁更服儒?”

这一联中的“霜毛”,指白发。亦借指老人。见唐代诗人韩愈的《答张十一功曹》诗:“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又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亭夕望》诗:“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还见他的《鹅赠鹤》诗:“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尾联中的“方圆”,即“方枘圆凿”,指两种不相容纳的事物。见《楚辞·离骚》:“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王逸注:“言何所有圆凿受方枘而能合者?”又见唐代诗人杜甫的《牵牛织女》诗:“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