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软黄金”的黄麻,在我国是杂草,为何却被印度视为摇钱树

 小吴上农村 2023-03-09 发布于广西

导读:被称为“软黄金”的黄麻,在我国是杂草,为何却被印度视为摇钱树

黄麻对于很多南方小伙伴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是以前在农村常见的一种植物,它是一种仅次于棉花的重要纺织原料作物,植物长得非常高,有点像是巨型芝麻干,种植过程非常的简单,到收割季节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而如今在中国却被人当做杂草无人种植,在印度却一度被称为软黄金,还曾为印度创造了33个亿的价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杂草界的金色纤维黄麻。

可能大家很久都没有见过麻袋了,甚至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麻袋是用黄麻做的。其实黄麻也被称为红麻或者是羊麻,在过去种植非常的广泛,它的原产地是在亚热带与热带地区,适应性非常的强,而且纤维结实又吸湿,所以印度与孟加拉国对于黄麻情有独钟。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而我国早在北宋的《图经本草》当中就有黄麻的记载,当时还可用来做草药。最开始用来作为纺织原料的,是出现在明朝时期,它是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非常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所以我国的黄麻原产地基本都是南方地区,还有浙江与两广地区,最北是在河南的南部,也有少部分种植,因为北方地区干燥,日照长,并不适合黄麻的生长,虽然说它与棉花都是纺织原料,但是生长环境却与棉花相反,因此就有了北有棉花,南有黄麻的说法。

虽然说黄麻的质量是非常的好,用处很多,但是种植过黄麻的人都知道,种植黄麻是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苦的不是种,而是收割。

因为真正能卖的黄麻是已经加工后的纤维成品,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沤制等各种步骤加工处理,才可以生产能用的纤维。是非常累人的,且很耗时,不仅这样,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难闻的气味,沤制的时候尤其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水质污染。

而且黄麻的纤维是比较硬,通常都是只用来制作成麻沙、包装布、麻袋之类,可以说价值比较低,再加上上世纪各种人工合成纤维的出现,性价比一下就拉开了,而黄麻也就越来越少人种植了,加工厂也从上千家到现在的二三十家的样子,基本也处在艰难生存状态,因此国内逐渐都放弃了栽种黄麻。

为什么黄麻到了印度却发展的如火如荼呢?全球现在一大半黄麻都是出自于印度与孟加拉国,在这两个国家有400多万个家庭,600多万人被黄麻养活了,也解决了当地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每年印度的黄麻出口也仅仅是次于他们国家的小麦。

印度的自然条件禀赋优越,并且还有着硬件条件,早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印度就被称为帝国皇冠上的宝石,总面积298万平方千米,稳居世界第七,而且地形平坦,40%是平原,另有30%的高原,虽说是高原,但是海拔都不超过一千米的德干高原,所以他们国家的耕地面积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达到了159万平方千米。当地的气候也是属于热带,一年四季都是可种植农作物,且可实现一年三熟,所以小麦每年出口将近195万吨。

不仅如此,印度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四位,铝土储量位居第五位,铁矿石储量位居第八位,其他各类矿产资源也是应有尽有,并且仅仅在2017年财政年度上,只是黄麻就给印度卢比增加了400多亿,这些折合人民币就是33亿。

可能听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印度黄麻生意那么好做,而在中国却不行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只见贼吃肉,不知贼挨揍。黄麻经济效益确实可观,但是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并没有那么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黄麻是一种喜欢湿润温暖气候的植物,而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都是山地丘陵,耕地原本就非常宝贵,要是都用来种植黄麻的话,基本属于破碎化种植,很难机械化栽种,这样一来成本就很高了。

而印度与孟加拉的气候环境比我们更加适合种植黄麻。总体来说,印度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还是滞后,对于很多人来说,虽说赚不到太多钱,可旱涝保收也是一份收入。

其次,黄麻会产生大量的污染

这也是我们国家很少有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在印度根本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并且印度的黄麻本来就是出口西方国家的多。西方人比较喜欢宣传所谓的绿色环保,他们觉得人造纤维没有黄麻环保,这样一来,西方对黄麻的需求就变大了,印度与孟加拉国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赚钱的机会,所以就只能一直种。

而印度与孟加拉国从英国殖民时代就开始栽种黄麻,很多家庭可以说子承父业,世代代就以种植黄麻为生,但是黄麻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一直在增加,而我们中国早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了,并且我们有比种植黄麻更加适合的发展条件,所以我们就不再种植。对于印度来说,他们只是没有别的发展路子,不得不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对此,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