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错道家的“善”,那你看的《道德经》,从根上就是错的

 紫微之左 2023-03-09 发表于四川
文章图片1

看很多《道德经》译文,东一榔头,西一棒,你会哭笑不得。如果关键字理解错误,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网络上的译文节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译文]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善者,是善良的人吗?

说说道家的“善”

为什么说它?因为“善”字在《道德经》全文中多次出现,非常关键。如果这个字理解错误,将导致对整书的理解,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世俗意义上,我们说的“善”,大致是善良,友善的意思,但《道德经》全文共52处“善”字,无一处作此解。

说文解字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说文注,善,吉也。我们可以理解成,怎样才对自己有利。道家看来,世间一切皆创生于道,受到道的推动,包含道的设定,只有合于道,才对自己有利。因此,“善”在《道德经》中也指“合于道”。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xiá)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试将“善良”和“合于道的”两种字义代入上面这一章。可见,经文意思已是天差地别。

当然,各章节的“善”在字句中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用法,有些作为名词,代指“合于道的行为”,有些作为形容词,指“合于道的”,还有的是动词,指“善于怎样”。

各举一例:

1.上善若水(合于道的行为)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合于道的)

3.夫唯道,善贷且成(善于)

字有古义今义,以古解古,而不是以今解古,才不会把我们的经典解读的粗鄙不堪,才能真正读懂《道德经》。

今天说“善”,下回我们说“真”。

全文完,谢谢阅读,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