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林杂谈】冷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五十多年前拆毁的固仑荣宪公主陵遗址

 赤峰蒙辽风雅颂 2023-03-09 发布于内蒙古

 巴林右旗固伦荣宪公主陵这座古老的陵园建筑自1966年拆毁后距今已有54年了。

   面对一片占地近6000平米,但仅布满残砖瓦砾的历史古建筑废墟,我们是任其风吹雨打,自生自灭?还是有组织有步骤地把它围封看护起来?争论不止,因为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面临类似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地方政策、历史遗留问题、部门归属争议等许多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阐述清的。

 被拆毁的固伦荣宪公主陵遗址上后人为公主立的石碑

    这里,仅就已是一片废墟的固伦荣宪公主陵历史遗址发表个人的几点冷思考,只供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话而已,缺憾不足还先请大家谅解。

   为了更好的切入这个冷思考的话题,还是有必要引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几点共识:

   “一个社会不管发达不发达,表面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形态”。

   “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化”;

   “经济行为只要延伸到较远的目标,就一定会碰到文化”

   “赚钱,是以货币的方式达到非货币的目的.....

   “全球化、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世界大同,不分你我”的确言之过早,未来世界之争将更多地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文化之争”。这也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把这个大话题往小了说就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地方,一片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又何尝不是竞争激烈的“文化之争”呢?

           固伦荣宪公主陵拆毁后的地宫现照

    巴林右旗定边立旗近四百年,历史久远。且不说这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上的古老的石器时代文明,璀璨的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格斯尔文化、巴林石文化、公主文化等历史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哪一种文化都是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增强地方文化凝聚力的文化“王牌”。

不可否认赤峰地区,是清廷“满蒙联姻”这一国策运用比较成功的地区,而赤峰地区的巴林右旗则又是这一国策最为成功的代表之一。“公主文化”是巴林右旗得天独厚的历史特色文化之一。自1648年巴林右旗定边立旗,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开始至今,近400年间,三位公主、几十位郡主、格格与巴林右旗王公贵族间的满蒙联姻对巴林右旗的影响不仅仅反映在血缘上,同时也反映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生等诸方面。不仅影响着久远的过去,也必然将影响着我们的将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地域历史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发展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历史三问永远是个人或者群体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休止也永远追寻的三问。

固伦荣宪公主陵遗址上被盗的两个丫鬟墓现照

   地域上的历史文化古迹彰显着这片地域上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其人文情怀价值,其历史文化价值都是现代科技和财富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或者是一片废墟依旧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

有清一代,下嫁巴林右旗的三位公主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都很牛,且婚后都大有所为。一位是热播电视剧《康熙王朝》里主要人物“蓝齐儿”的原型,一位是热播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小燕子”的原型;赤峰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中就有两件来自我们右旗两位清室公主陵墓出土的文物。而散藏在国家、内蒙博物馆的巴林右旗地的历史珍贵文物也有很大一部分与这两位公主有关。这的确很牛!如此独具特色的公主文化在我们右旗无论招商旅游上,无论共有的历史文化打造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些优势我们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

  固伦荣宪公主陵遗址上被毁的赑屃石碑残角

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巴林管理旗政的时期,正是巴林右旗在东蒙地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赤峰史料也确有一说,赤峰原名昭乌达盟是与巴林右翼旗第四代巴林王乌尔衮和荣宪公主夫妻有关。巴林右旗定边立旗后历史上的古建筑众多,遗存有限,但内蒙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行宫——大板康熙行宫和东蒙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寺庙之一荟福寺依旧留存,而这两所历史古建筑的修建之人便是固伦荣宪公主。巴林右旗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荣宪公主功不可没。一定意义上说,固伦荣宪公主是巴林右旗定边立旗近40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之一。对右旗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度相比于固伦淑慧公主某些角度上说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理应得到我们右旗人的尊敬,但遗憾的是固伦荣宪公主珍贵的陵遗址文化大革命间惨遭破坏后,就再也没有保护和重修。

为避开公主陵遗址绕道而修的铁路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我旗无论政府和民众自发在“公主文化”的打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淑慧公主陵的重建开发利用。但荣宪公主陵遗址至今没有围墙,甚至简易的铁丝网围封保护也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建设的一条铁路线为了避过正好经过的公主陵遗址而被迫修改设计图纸绕道而建,耗资巨大。但公主陵遗址随着日晒雨淋、风吹沙埋,类此种种原因,正在逐渐消失。警示我们应该快速的将公主陵保护起来,否则,对不起铁路改道的周折,也有负先人留给我们的守护之责。起码最简易的围封应该有。不能再出现人为破坏,公主陵遗址上现今仅有的一座石碑还是公主下嫁巴林时所带的240户陪房户后代自筹资金所建。荣宪公主陵祭祀活动也全是陪房户后代自发组织祭祀。

远观公主陵遗址上的大片的残砖瓦砾


       也许各种原因我们暂且无法修复公主陵,但我们可以初步地把它保护起来,等待有条件或者方便的时候再处理。但我们应该有一条底线,就是不能再把拆毁后的遗址搞消失了。它终究是巴林地域“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地方文化发展的链条”是巴林地几百年传统“活”的见证。

           公主陵遗址上的原建筑残留物

    巴林右旗地有着清皇室最牛公主的陵地遗址,其出土文物巡展多个国家而深受好评赞誉,公主本人克诚克孝,颇有作为。其陵地遗址,即使已是一片废墟也理应得到保护和重视。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巴林地各界人士的多方合力,才能打造出我们右旗独有的固伦荣宪公主文化特色,为历史文化旅游再创一张名牌。为巴林右旗的特色公主文化再添浓重一笔。

     只希望冷思考不冷,给大家一个热议的话题。


发扬原创·鼓励原创·传播原创

       蒙辽风雅颂:mlfysw       

       本公众号值得您关注的理由:

       我们是一家不以商业盈利、广告噱头为目的,不以转载抄袭、恶搞低俗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众平台。而是一家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以发表旗内外有“爱心”人士的原创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为主的公众平台。

       记录我们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运,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为您提供一个有格调、有内容、有思考的人文艺术传播平台,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