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配冥婚

 蔓萝花 2023-03-09 发布于安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鲁西某处有个叫前杨的村子,全村二百多户,一千三百来口人。村里以杨姓为主,占六成,其他几姓分别是:王、陈、刘、赵、卞、孙、何。

在村西头住着十几户姓刘的,其中一家户主叫刘德才,他媳妇叫牛桂琴,两口子生有两男两女,老大老二是女娃,老大叫月梅,老二叫月蓉,老三建勇和老四建民是双胞胎兄弟。

那个年代人们都不富裕,刘德才为了日子,就让两个女儿早早辍学,帮家里分担。

当地一直以农业为主,人们思想有些固化,直到九零年以后,经营方式才开始多样化,个体经济陆续出现,

距离前杨村十里处,有条贯穿冀鲁的国道,国道两旁临近村子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一些饭店,不仅可以吃饭,也可以提供住宿,主要是方便那些搞长途运输的司机。

饭店的兴起,自然会解决一定就业问题,老板们都会在本地招一些年轻人,来饭店做服务员,大多是些初中毕业、或者中途辍学的孩子。

这些饭店之中,有家叫“客来缘”的饭店,规模最大,老板叫王子山,四十来岁年纪,为人比较仗义。

刘德才的媳妇牛桂琴,与王子山的弟媳妇是姨表姐妹,虽说来往很少,但毕竟有这层关系。于是刘德才夫妇找到王子山的弟媳妇,想让大女儿月梅去“客来缘”做服务员。

农村人朴实,很看重亲情,王子山又仗义,就爽快答应了。月梅当时十六岁,是服务员里年龄最小的,王子山就交代两个年龄大些的,多照顾月梅,基于这层亲戚关系,王子山还每月给月梅多开二十块钱,这让刘德才很高兴。

转眼过去两年,月蓉也满十六岁了,刘德才就想让她也去“客来缘”,多增加份收入,可就在这时,月梅却出了意外,她在擦玻璃时,不慎从二楼落下,当场身亡。

王子山感到很愧疚,除了月梅的丧葬费包办外,还给了刘德才两万块钱做赔偿。当时是九二年,两万块钱对于一个农村人家来说,绝对是巨款,知情人都称赞王子山仗义。谁知刘德才夫妇极为贪财,非要王子山多加一万。

刘德才的父亲叫刘用厚,七十出头儿年纪,他与老伴儿生了四男一女,刘德才是他的三儿子。老头儿做人实诚,与人为善,他觉得儿子此举太不仗义,就出言劝阻,刘德才的大哥刘广才、二哥刘义才以及四弟刘希才,性格都随父亲,也都过来规劝。

不想刘德才夫妇不为所动,他不听家人劝告,拉着女儿月梅的尸体,堵在“客来缘”门口讨说法,其实就是想要钱。王子山无奈,只得又给了一万。

摊上这么个亲戚,王子山的弟媳妇觉得很内疚,毕竟当初是自己介绍月梅去大伯哥的饭店,他和丈夫王子和商量后,写了一张借据拿给大哥,说这一万块钱,就当是两口子借大哥的,以后肯定还。

王子山既重义又重情,他将借据撕了个粉碎,还安慰弟弟和弟媳,别把这事放在心里,过去就过去了,搞得王子和两口子又感动、又愧疚。

一下多得了一万,这让刘德才两口子欣喜若狂,可这事儿把老父亲刘用厚气得够呛,还因此生了半年病,村里人对刘德才此举也是嗤之以鼻。

既然有脸这样做,刘德才夫妇就不怕外人嘲笑,手里有钱身板就硬,女儿去世才不过半年,刘德才就买了块地基,开始盖新房。

以前农村盖房搭屋,乡亲们都会前去帮忙,去的人越多,说明这家人缘越好,可刘德才盖房子时,帮忙的人却很少,上凑的也是看着他父亲的面子。

离前杨村二十里外有个镇子,此镇挨着市区,做生意的人较多,其中有户姓冯的,户主叫冯学范,是最早经商的,也是当地数得着的大老板。

冯学范的三儿子叫冯俊生,样貌俊秀,聪明机灵,只可惜命薄,得了尿毒症,还是晚期,纵使冯家家财万贯,也没能救回他的性命,死的时候才十九岁。

在十几个孙辈之中,冯学范的老母亲最疼这个孙子,他的去世让老人家悲痛欲绝。老人家依旧老思想,非要给孙子娶个阴婚媳妇,不能让他在地下独自孤单。

冯学范虽然不信这个,但他是个至孝之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便着手操办。

按照当地习俗,要找个年龄相当,样貌般配,去世不是很久的女孩成婚,有专门从事这个的媒婆子,也寻找了几家,把去世女孩的照片拿给冯家,但冯学范的母亲都不太满意。

爱钻营的人,就爱打听,刘德才得知此事后,大为高兴,他对媳妇说:“冯家有钱,十万八万在他家手里不叫回事儿,再说了,阴婚也是婚,若是成了,就相当于和冯家做了亲戚,建勇和建民将来也能沾个光。”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个门,牛桂琴也是贪财的主儿,这两口子一拍即合,第二天就请媒人前去说和。月梅长得漂亮,在附近几个村子都数得着,冯学范的母亲看到照片,立马就同意了。

刘德才贪婪,张口就要了五万八,还说带八吉利,虽说冯家有钱,但那也是一分一分挣来的,再说配个阴婚五万八聘礼,这也太高了!怎奈老母亲已经拍板,为了给孙子娶亲,不惜任何代价,冯学范大孝子,也只得同意。

冯家虽然同意了,但刘用厚却烦了,他将家人们招在一起,对刘德才夫妇说:“月梅命苦,小小年纪就不再了,你们做父母的给她配个阴婚,也是常理,可大家都知道,现在阴婚的聘礼,基本就是五千到一万五之间,最贵的也不过一万八,你张口五万八,这是卖女儿啊,贪心不能贪到如此程度,我老刘家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刘德才把眼一翻,说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又没逼着冯家,别人爱咋说咋说,戳脊梁骨还能戳死我?再说了,挨戳的又不是你,反正此事已经定下了,就这么办。”

这话一出,刘用厚气得手打哆嗦嘴发颤,说不出话来,三个兄弟也怒了,要上前打刘德才,仨妯娌也数落牛桂琴,可这两口子铁了心,就是不改。

两袋烟功夫,刘用厚缓了过来,指着刘德才说:“好,既然你执意要做这丧阴德之事,我也不拦着,从现在开始,我不再是你爹,你也不是我儿子,明天我就去找你二爷,以后刘家没你这一号人。”说完后,让三个儿子将刘德才夫妇赶了出去。

回到家里,刘德才和媳妇嘟囔:“断了就断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有了钱还怕什么,都什么年代了,还拿二爷压我,现在是新社会,收起他那套老传统吧。”

“就是,我看他们反对,就是眼红我们发财。”牛桂琴比丈夫还上色。

“哼!你们就是见钱眼开,拿姐姐的事要挟人,用姐姐的尸骨还钱,姐姐是你们的亲生女儿啊,我看你俩早忘了。”月蓉已经十八岁,性子刚烈,对父母的做法很反感。

“你个死丫头,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吧,连爹妈都数落了,过两年把你嫁出去,省得待在家里闹腾。”牛桂琴一边说,一边抄起扫帚疙瘩。

“打吧,打吧,打死我算了,那样正好,跟姐姐一样,让你们卖个好价钱。”月蓉不甘示弱。

刘德才夺过扫帚疙瘩,说道:“行了行了,都少说两句,现在的重点是,给你姐姐操办婚事,我可告诉你,这几天不许出幺蛾子,否则我可不客气啊!”

父亲话音刚落,月蓉眼含泪水,转身出了屋。

半个月后,冯俊生和刘月梅举行阴婚,冯家送来的五万八彩礼,刘德才假装大气,退回了八千,留了个整儿,此事也就结束了。

刘用厚与三儿子刘德才解除父子关系这件事儿,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人们虽然表面上规劝,希望刘用厚消消气,不要把事情做绝,但在私底下却给他竖大拇指。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村民对刘德才夫妇,开始敬而远之。

刘德才夫妇不在意,意外赔偿和阴婚之事,让他们得了八万块,现在的刘德才,别说在前杨村,就是放眼整个乡,也找不出多少有这个实力的。

刘德才高兴,又盖了一套瓦房,并将住的旧房子翻盖一新,还买了拖拉机、摩托车,小日子过得滋润,但村里的大事小情,人们已经不在通知这夫妇俩,他盖房子时也无人帮忙。

转眼过去两年,刘月蓉二十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刘德才的人品堪忧,臭名远扬,但还是有贪图富贵之人,十里外的西河村有家姓宋的,就想与刘德才结亲。

虽说是有了巨财,但夫妻俩本性难改,张口问宋家要两万彩礼,宋家为了攀富,咬咬牙同意了,谁知过定的前一天,月蓉不见了,刘德才花钱雇了许多人寻找,可毫无音讯。

九六年以后,村里人开始放下农田,改做生意,刘德才手里有钱,从事生意最早,开不知为何,生意就是不景气,俩儿子也不争气,除了一声坏习气,啥都帮不上。

到了二零零二年,刘德才的厂子彻底倒闭,两口子只能种地,日子在村里已经落到下游,他几个兄弟早已发了家,共同赡养父母,与这个三兄弟早已不来往。

建勇和建民虽然成了家,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不久后,建勇赌博输钱不认账,与人殴斗打死了人,以误杀罪被判了六年,建勇媳妇跟他离了婚。

建勇判刑半年后,建民酒后骑摩托车回家,撞在河边桥墩上送了命,媳妇扔下孩子,不知去了哪里,好端端一个家,就剩了刘德才两口子和不满周岁的孙子世聪。

刘德才受不了打击,半年后就去世了,刘用厚夫妇都已八十多岁,身体依旧硬朗,老头儿固执得很,坚决不认这个儿子,更不让他埋进祖坟,三个儿子还念着兄弟之情,几经周折才说服父亲,同意刘德才葬入祖坟。

刘德才去世半年后,建勇在牢中与人斗殴而亡,得到这个消息,牛桂琴也病倒了,不久后去世,这一家人,就剩下不满三岁的世聪,还有那个不知去向的刘月蓉。

刘德才的三个兄弟一商量,共同抚养世聪,这孩子毕竟是血脉亲人。(故事完)


【后续】

一年后,失踪十几年的月蓉回来了,同她一起回来的,还有丈夫和子女,原来当年她受不了这样的家庭氛围,跑去了很远的大城市,打拼生活。后来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日子过得很好。

虽然父母无良,但毕竟血脉至亲,再说她也牵挂两个弟弟,就带着家人回来看看,想不到已经家破人亡。月蓉跪在父母坟前,痛哭流涕,没人知道她眼泪中包含了什么。

月蓉一家在村里住了半个月,临走时带上了侄子世聪。

【写在最后】

所谓的阴婚,即冥婚,就是指为死去的男女寻找一个配偶合葬。

冥婚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周礼》云:“禁迁葬与嫁殇者。”也就是说当时朝廷法令是明确禁止冥婚的。虽然朝廷有规定,但无法杜绝,到了后来,此种风气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了一种习俗。

宋代冥婚很盛行,康誉之《昨梦录》记载,当时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定会托“鬼媒人”说亲,然后占卜,若得允,即刻为他们做冥衣,举行合葬。

元代继承宋代习俗,《元史·列女传》所载:“子弟死而无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代亦是如此,清代冥婚现象发展到顶峰,一直到清末仍有这种现象残存,并称之为“搭尸骨”。这种习俗到了现在,仍然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