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巢城的记忆:“九街十八巷”

 张勰 2023-03-09 发布于安徽

老巢城的记忆:“九街十八巷”

https://user.qzone.qq.com/1016063160/infocente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a56c64270102z79j.html

徜徉巢城或宽或窄、或直或曲的老街巷,联想两旁曾经古朴的老民宅,那感受,好一个亲切。巢湖新发展,巢城大建设,城市的嬗变正日新月异。而人是记忆的动物,抚今追昔不只是为了怀念,更是对这座城市未来的祝福与期许。老街巷,是城市记忆的最好见证。

老街巷积淀城市丰富内涵

旧城多街巷,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城池,街巷的内涵更丰。   

自唐宋年间,巢城由城北五里墩南迁,而后濒(巢)湖沿(天)河傍(卧牛)山,逐渐形成了一座以商贸为主的新城。基于巢城地域位置的特殊,这便有了“一个'十字’带九街,九街串起十八巷”的“四门九街十八巷”格局。这“九”与“十八”并非实指,系泛指其多,据老辈子的记忆,巢城街巷之数均在数十之外。    

据清康熙《巢县志·城池》所记,早年巢城城内,就有县(衙)前街、十字街、新城街、西头街、东河街、西河街、钟楼上街、后街、东头街、北门街等,至于小巷,又有薛家巷(传为薛尚书故里)、毛家巷(河街)、龙家巷(河街)、颜家岗巷(助顺坊)、桑枣园巷(助顺坊)、旧射圃亭巷(南门内)、迎仙巷(尚贤坊)、小东门巷、钟家巷(东门外聚贤坊)(括号内文字为《巢县志·城池》所原有)……

惜旧编的方志惜字如金,对街巷记述只轻点一笔而不作赘,以致今日难觅其踪,且当年所存之街巷今多不存,尤其是在旧城改造中“推陈出新”,昔日之“旧”几乎荡然不存。然包括地名在内的街巷之名,往往有其特定的甚至无法替代的内涵,它是厚重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个中积淀着浓郁的地情,人们凭此可追溯、解读逝去的岁月,游子返乡,更需借此而聆听乡音,故有识之士多执著于斯而不疲,譬如北京犹存王府井、南池子、酒仙桥、公主坟,合肥未忘四牌楼、三孝口、九狮桥、逍遥津,巢城可寻草城街、小王庄、河南网、西圣宫……

巢城街道众多,早先编写地方志时有疏于此,兼之后期旧城改道又少留史迹,以致不少已淡出记忆。

老街篇

【十字街】 巢城的十字街其实成一“丁”字。那“丁”字的一横,为东河街与西河街构成,那一钩便是习惯上称之为十字街的主体部分及其外延北大街。这“主体”部分,街道宽仅四五米,一色用厚重的大块青石板铺就。由于历史久远,街中央留下手推独轮车的车辙,往往深已及寸。街两侧多一阁一底房舍,厚木板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或居住或供休憩,下则为营业门面。这里得地利而聚人气,宛如今日常说的黄金地段。尽管这里向北的地势呈步步高态势,然而其南端为南门城口,其长仅30余米便为沿河码头,又有浮桥而畅通巢南,向北虽称北大街而渐趋萧瑟,至城隍庙处已失人气,却聚集着全城名声显赫的商家,如丝绸布店、京广杂货店、五金百货店、中药店、西医诊所等等,四乡八镇多青睐于此,故而日日都有人如潮涌之感。

【东河街】 从东门城口至十字街心,即“丁”字一横起笔之半,总长约五六百米,街随护城河水势而建。东河街较十字街略宽,路面同样为大青石板所铺,街两侧,平房与阁楼互见,其繁华处多在西段,是处汇有京广日杂、饮食酱坊、理发沐浴、茶庄水炉、餐饮酒店、木匠铁匠、米行盐铺、药铺书店、照相馆等等,又显一番繁荣。

【东大街】 出得东门城口,便是东大街。东大街顺河势而建,两侧多平房。前行约三四百米,即为船只停靠而事客货运输的码头。兼之1936年春,淮南铁路通车后设巢县站,东大街遂又极大地带动了以餐饮、住宿、洗浴为主的服务行业的发展。

【西河街】 从十字街心顺护城河西去,直至大西门城口,所建之街称西河街,总长约三四百米,繁华段全集中在其东端,即至当年儒学场(今新华书店门前)一段。这里人气鼎盛,不仅是因为林立着诸如陈泰昌、潘恒昌两家酱园巨头,还屹立着吴仁和、蔡鼎康两家实力称雄的糕饼作坊。此外,富春楼茶馆更是晨供茶点午供酒菜,其红白案在巢城更居一流。这里还聚有两家称之为“清水盆池”的浴室,大大满足了商贾与市民“早晨(肚)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洗浴)”的消费欲望。同时,一座偌大的儒学场,更荟萃了一城的三教九流人士,西河街的人气凭此再添几分。

【西大街】 过了儒学场再向西去,虽仍属西河街,但已纯属居民住处而无商贾氛围。前行三百米便至西门城口,出城便是有名无实的西大街。西大街随河水而向南折转,房舍零星,惟街之东南一侧,沿河构筑几处销售竹木的场所,称“木棚”,这里统称汤家闸,另侧为大片农田。

【城河街】 在今人民路东侧,与护城河平行的一条后街称城河街。此街南起现东风路,北至今毛家饭店,属居民闲居且毫无商机的一条小街。

【云路街】 旧为夫子庙前一条街道,后又称云雾街。街西起儒学场即今新华书店前,经钟楼(今步行街与东风路交汇处)而东至城东城墙根,现已拓宽改建成东风路段。

【扬把街(样巴街)】 顾名思义,这是一条专营农家扬把的小街,街道仍存,在东风路西段临近西苑广场处。【火叉院街】 这是一条借形得名的老街,在今东风路西段,仍存。


【道院街】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法国传教士来巢城建天主教堂,次年,美国传教士来巢城建福音堂,其后又在巢城钟楼建基督教堂,教民30人,县城小西门另设有分堂。由于信教教民不断增多,这便形成了教民集中生活区,于是在小西门处建起了道院街。


【中后街】 此为城东一条小街,最红火时,为1951年县文教科拨款,在此街搭了一座毛竹芦席简易剧场。此后两年,唱庐剧的德胜班又自筹资金,在简易剧场的基础上,翻盖了一座草顶木制结构的剧场,并改德胜班为大众庐剧团,使这条多年清冷的小街,一度成为全城的热点。


【草城街】 不言而喻,这是一条以售柴草为主的衔道,今城北公交仍设有此站。据史籍与口碑所传,巢城自元朝始建砖城后,为城防安全,北门依惯例而设吊桥,从而制约了百姓采购日炊所需之燃料。于是,乡民遂自发在入城处形成销售柴草的集市,称草城街,此名沿至今日犹存。

巷道篇

【牵牛巷】 此巷在东门城外,相传尧欲以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拒不受。又让他做九州长,他认为名禄之言污耳,遂去洗耳。恰被牵牛来池饮水的巢父看到,待问明缘由后,认为池水已脏,牛不可再饮。犹记此巷南及原东大街,北通今洗耳池,巷道幽深阴暗,总长达20余米,两侧墙高七八米,今不存。

【米市巷】 原在城内,常年为居民专售大米,巷内有商家六七处,生意兴隆。

【大寺巷】 卧牛山东麓原巢湖书院门前有大寺塔一座,传为元初刘伯温为羁绊卧牛而不让它奋蹄而设的一根“牛桩”。而后,这塔便成为书院和其后巢县中学(今巢湖一中)的标识性建筑物。书院学子及中学学生进出,均循此通道而至北大街,人称大寺巷。1954年大水而致大寺塔倾斜,塔终被拆除,该巷旧址在团结路小学北侧墙外。

【李家巷】 沿北大街北行,至防疫站宿舍南侧有巷,据称此巷为李氏家族聚居之处,巷口曾开设过一座较具规模较大的面坊,为周边居民带来了很大方便,遂约定俗成而称此巷为李家巷。

【桑树巷】 在老北大街纺织厂北,今犹存。早年居住此巷者多庭院,因院落宽敞,不少人家广植花木,一些家有闺秀者,又常在院内栽种桑树,供未成年之女采桑养蚕以排寂寞,只因种植桑树成风,于是便得名桑树巷。

【薛家巷】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曹安荣在巷内创办女子学堂,此巷名声随之远扬。

【毛家巷】 原在文昌阁旁。由东河街南去至文昌阁,此巷为必经之路。巷长30余米,宽仅1米有余。该巷更是居民至河边汲水的重要通道。

【迎仙巷】 在原市广电局对面,该巷北去再西行,可达西隐寺。西隐寺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大有成仙成佛之含,遂得名迎仙巷。

【当铺巷】 在小西门,这里设当铺多家,故得名。

【天主堂巷】 在原市一中宿舍区内天主堂东端,即商之都北大门北50米处,此巷经北大街达人民路,今不存。

【小东门巷】 原为城河街居民经小东门出城至河下汲水或洗涮通道,今不存。

【天后宫巷】 原东河街距东门城口四五十米处,有天后宫,循此巷可至宫里膜拜,逢初一十五,常人如潮涌。

不妨给老街巷发张“名片”

巢城的人文历史底蕴极为丰厚,很多街巷名称的由来,都与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有关,比如记录历史人物巢父印迹的牵牛巷,因集中售卖农器“扬巴”而得名的样巴街,等等。近日,记者走访了巢城的多条老街巷,向老者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遗憾的是,这些城市的记忆已经模糊,即便是年过花甲的“老巢湖”们也难以尽述,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更是少有知之者,遑论外来的游人。

记者检索资料看到,重庆一个叫“瓷器口”的古镇,每条小巷口都有石碑,有些石碑上细致地注明,某革命者和某革命者曾在这条小巷内接头;扬州一些具有历史渊源的街巷口也立了解说牌。巢城能不能也借鉴这些做法,给老街巷发一张“名片”,向人们解读它的来龙去脉?这样,既传承了城市记忆,又可让更多的巢湖人了解家乡、让外地游客喜爱巢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