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伤仲永式悲剧

 曹老怪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天才少女》,看过之后让我想到了之前印度的《摔跤吧,爸爸》,在两部电影中出现了两种不径相同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模式让我不禁有所思考。

       影讲述克里斯·埃文斯扮演的一名生意成功人士Frank Adler想要领养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Mary刚一入学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让孩子过普通人生活,她妈妈却不同意,于是一场抚养权之争开始了。电影刚开始是以天才少女为舅舅带来的烦恼为主线的。Mary是个很聪明的女孩,喜欢数学,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已经看了高中生乃至于大学生才会学习的微积分和一些非常有名的数学著作。老天呐,她才是一个7岁的小屁孩,就有这么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实在是让人惊叹。

一个疼爱小女孩的舅舅,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还有一只温顺的独眼猫组成了这个平静而温馨的家庭。然而这一切都由于玛丽的入学而发生改变,她刚刚来到学校就能短时间解开老师都需要计算器才能解答的题目。老师们对这个特殊的学生十分关注,甚至提出免费供她到天才学院学习。然而玛丽的舅舅弗兰克只希望让孩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弗兰克不想让玛丽重蹈他姐姐的覆辙,他主张的是解放孩子自然的天性,不施加任何的压力,喜欢数学可以,但是也不会让孩子就一直学习数学,还是提倡玩,解放天性。而玛丽的外婆就是一个典型的固执老太婆,就是要让有着数学天分的玛丽身心投入的学习数学,哪怕是牺牲玩的时间和健康也要拿到成就。

这点就让我想起了《摔跤吧,爸爸》中的阿米尔扮演的爸爸,为了实现自己的冠军理想就一心想生育一个男孩子,替自己拿到国际摔跤冠军。而在生了四个女孩之后,自信心受到了打击,突然间发现女儿的摔跤潜力就不顾一切的训练两个女孩摔跤。在我们的眼中,这是一个自私的爸爸,也是一种极其粗暴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模式只会扼杀孩子的天性,用父权来代替孩子的意志固然是错的,也是不可取的。可是,在印度社会里女性想要更好的生存要么就是家世显赫,要么就是靠自身的努力。而爸爸是太爱自己的女儿,不想让孩子的一生就是嫁人相夫教子,而是要用摔跤改变她们的一生,用努力来给印度歧视女性的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选择的极端教育模式。而如果从教育学模式的角度来说,这种教育模式是会被大多数人所诟病的。虽说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可是被教育者自身是有自己的决定权的,女性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国家也尊重女性,爱惜女性。

在《天才少女》中弗兰克的教育模式是最好的教育模式。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最不需要的,就是强调她跟别人不一样这是弗兰克说的。他强调玛丽是和别人一样的,没有突出感,这对一个7岁孩子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其实也算是一种保护,更看出这是一份深沉的爱。如果利用玛丽的天分让她去学习数学,剥夺她的社交、娱乐、交流、爱情的时间,这是残酷的,也是不人道的。强压下得到的只会是机械的思维,而没有创造力和思考性。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当今世界却是另外一种教育观念在大行其道。这种教育观认为,孩子将来必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能出人头地的人,甚至于是一个能青史留名的人。为此,父母们化身为虎妈虎爸,把子女管的死死的。而学校的存在则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监狱,在那里,自由是匮乏的,控制无处不在。不许谈恋爱也就算了,甚至不许女生留长发,或穿的漂亮点。为此逼的孩子去自杀的事儿都上过媒体。伤害,以爱的名义。摧残,以教育的名义。管你是为你好!将来你会感谢我的。他们振振有词。真的如此吗?其实大多数时候父母师长这么做的动机只是让孩子听话,好管理,不惹事。然而一个从小就听话懂事的孩子更大可能是长大后没什么出息。因为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有那么一股子拼劲闯劲,必须有敢于打破墨守成规的勇气。听话懂事的教育不会教你这些,他们所做的却是,剪去了你的翅膀,又逼着你去飞翔。

解放天性,尊重选择。这是我的教育观念,或许不是最好的,可我觉得这是避免冲突最为有效的方式。中国人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当然也会深知沟通与理解是与人相处和教育孩子的最为本质的方法。

所以,自然与沟通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我也希望所有的教育者也学会和熟练运用这些技巧,而不是给被教育者一个指令与机械的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