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论——水气病探讨

 曹老怪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寒杂病是痰饮致眩的最早记载心下有支苦冒眩,泽泻主之。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振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是津液代病理产物寒杂病中论饮致眩为肺失宣肃、水聚气停;脾虚停、上蒙清窍;肝阳上亢上扰清;肾阳亏虚、水泛于上均可导致眩晕,由此仲景认为痰饮致眩主要功能失常。

水气病导致其眩晕见《伤寒论》条文: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心下有支苦冒眩,泽泻主之。

4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振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其特点为面上有水斑,口淡,舌苔水滑,脉沉弦,表现眩晕,心慌,气短,肌肉动,其人面色黄、油腻,头皮出油,常腰酸。

以上诸症皆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气不化水,水停于内为患,所以,又称之为“水气病”。这里讲的水气病概念,是指有形之水饮,又包括无形的水寒之气。水指其形,寒指其气,如影之随形,不可分隔,所以常往往合一而发。水气病的最大临床特征就是“水气上冲”,由于心阳虚衰,不能坐镇于上,在下的水寒邪气乘虚上凌则发病。治疗水气病则是采用“温阳化饮”之法。

其中刘渡舟先生针对水气病之苓桂剂给出了加减的附方:1、苓桂杏苡汤证(去白术、甘草,加杏仁、薏苡仁;水气兼痰湿,水湿);2、苓桂芥甘汤证(去白术,加白芥子疏利肝气,治疗水气兼肝气上逆);3、苓桂茜红汤证(去白术、甘草,加茜草、红花;水气兼瘀血痹阻胸脉)。


End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

微信号:zzjredfight

长按识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