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外国人,篆书写得比很多汉人还好,不输赵孟頫,仅留下一件作品被故宫深藏至今!

 墨品书法网 2023-03-09 发布于北京

篆书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字体,从最初的金文、籀文以及六国文字一步步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大篆。等到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书同文”政策实施,秦篆成了通用文字,李斯在此基础上将大篆删繁就简,“小篆”也就应运而生,并在此之后成了“篆书”的代名词。

小篆的辉煌延续到东晋时期就已经基本结束了,虽说之后历代名家也多临习这种书体,但它的地位已经被行、草、楷书所取代。虽然有唐代李阳冰复兴篆书、宋代金石学和元代复古书风的加持,但直到清代以前,始终都是不温不火。不过,历代篆书大家的产生,仍然贡献了不少经典法帖。

时间来到元代,有一位“外国”书法家精研篆法,他的字让很多汉人书法家都望尘莫及,即使与“众体皆能”的赵子昂相比,在篆书上也不落下风,此人就是泰不华。泰不华,蒙古伯牙吾台氏,生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本名达普化,字兼善,他仰慕华夏文化,“汉化”极深,不远万里迁居浙江台州临海。

文章锦绣的江浙之地,给予了泰不华更好的文艺氛围,并因此结识了不少汉族书画大家,比如虞集、张翥、朱德润、王冕、柯九思等。出身高贵又才华横溢,至治元年(1321年)年仅18岁的泰不华中了状元,此后一路做到宰相高位还参与编纂《宋史》。

泰不华极善篆书,成就高于其楷、行诸体。清代学者顾嗣立在《元诗选》中称赞:“善篆隶,温润遒劲,盛称于时。”泰不华有一件篆书经典,至今仍深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它就是《篆书陋室铭》。此帖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单字大小约有7厘米。

陶宗仪认为泰不华的篆书:“极高古可尚,非他人所能及。”泰不华以徐铉、张有、李阳冰为师,并吸取汉代碑额笔法,高古卓绝。《篆书陋室铭》下笔方折遒丽,行笔细润潇洒,收笔以尖锋为多,凌厉峻峭,是为“悬针”。此帖结字宽绰舒展,收放自如,章法整肃而通透。

泰不华篆书冠绝一时且鲜有敌手,可惜只有这一件真迹存世,《篆书陋室铭》的艺术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我们将这件藏于北京故宫的《篆书陋室铭》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自然灵动、纤毫毕现,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