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广西17-象鼻山

 史客郎骑行 2023-03-09 发布于湖南

离开甑皮岩遗址,在公园外找到共享单车,大家一起骑往桂林市区。

5公里后路过南溪山公园,徐霞客西南一里入大道,东南一里过南溪桥。南溪之由高峙桥东,有水自西南直上逼西麓,绕山东北入漓去,石梁跨其上,即所谓南溪也。”

南溪和南溪山还是旧时的模样,南溪山如同一扇屏风,正对着桂林府城的东南门,即文昌门,南溪玉屏是古桂林八景之一。

南溪山有白龙洞,另有刘仙岩,刘仙名景,字仲远,是桂林人,先为屠户,再为商人,后遇异人而得道术。当时张伯端(字平叔)在台州任府吏,因不慎误焚府库被流放岭南,刘仲远向张平叔传授了道术,后来张平叔回到家乡天台,广授道徒,可能在南宋时期被敕封为紫阳真人,被后世尊为全真教南宗五祖之一,紫阳派鼻祖。

徐霞客把刘仲远和张平叔的关系搞反了。

道路变成中山南路,到上海路,桂林的上海路算是一条主干道,和上海的桂林路地位差不多,其他城市的上海路似乎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段。再向北到桃花江,以前叫阳江。

明洪武八年(1375年)新修桂林府城,比宋元城扩大近一倍,奠定现在桂林市区的基础。其东面濒临漓江,南抵象鼻山脚,至今桃花江北岸,西至西濠东缘,北至鹦鹉山、铁封山,因山为城,全城略呈长方形。第二年塞西坝,开城濠,导阳江经新城西门外通宁远桥,分二派与漓江合焉。中山南路跨桃花江的桥下,即为分派处。

从桥下右转,沿桃花江北岸向东,可到象山景区的2号口。继续向前可到阳桥,在杉湖与榕湖之间,宋元时期的桂林府城南界在这一线。三官殿在阳桥头,始建于明代,乾隆十五年重建,殿室久废无存,相当于现在桂林百货大楼的位置。桂海碑林博物馆门前有一块三官殿的碑,也许是从阳桥三官殿移过去的。

柳州和桂林的三官殿都位于府城大门外侧,除了祭祀三官大帝,还兼做驿站,说明建筑规模、管理和整洁度都不错,至少在明代是很重要的宗教宫殿。

到酒店是下午四点,把行李放下,前往象鼻山。秦晖先生回忆说,原先从公园外面的公路上能看到象鼻山,后来沿着公园外围种了一圈大树,外面就看不到象鼻山了,只能进到公园内观看,不过现在进公园免费。

我们从公园3号口进,里面熙熙攘攘,走到水月洞对面的观景台,拍照的游客挤得满满,水月洞前的水面上也都是竹筏,不时还驶过一艘快艇。

徐霞客记载:“出其前,直盘至西北隅,是为象鼻岩,而水月洞现焉。盖一山而皆以形象异名也。飞崖自山顶飞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成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潆波,水月之称以此。而插江之涯,下跨于水,上属于山,中垂外掀,有卷鼻之势,象鼻之称又以此。水洞之南,崖半又辟陆洞。其崖亦自山顶东跨江畔,中剜圆窍,长若行廊,直透水洞之上,北踞窍口,下瞰水洞,东西交穿互映之景,真为胜绝。”

象鼻岩南一里为雉岩、再南三里为崖头净瓶山,都在漓江岸边,都有类似的水洞石门,宋代开始称其中之一为漓山,后人漫无适从,徐霞客认为“其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跨过桃花江口的桥,绕到象鼻岩后山,山并不高,但比较陡。登到一半,又有一个贯通的山洞,即游记所说的“崖半又辟陆洞”。事实上整个象鼻岩内部几乎都是空的,山脚下的岩洞为桂林三花酒窖,依然在使用,走近一股浓浓的酒香。三花酒是广西特产,所有的特产商店都有出售。

接近山顶处为普贤塔,是一座砖塔,尼泊尔风格的宝瓶状,始建于明初,国内专门供奉普贤菩萨的两座佛塔之一,另一座在普贤道场峨眉山。目前是自治区文保单位,估计很快会升级为国保。

略往上有象山顶遗址,分布面积为500平方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距今4500到2500年。远古时期没有登山的台阶,先民们为了什么又是怎么爬上来的?

距今4300年,全球暖化,地球两极冰盖融化得最多,北冰洋的水最宽,相当于全球人类共同记忆中的大洪水时期。当时漓江水位可能涨至象山的半山腰,象山顶的先民是被迫生活在山顶上,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只能通过划船,很可能是蒲船,而不是木筏。当时的岭南先民都是岛民。

象山顶遗址被列入甑皮岩大遗址保护和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体系,但两者应该完全没有传承关系。另外,到商周时期,地球气候冷却,大洪水早已退去,象山顶的先民为什么还要栖息在山顶?那样的生活是非常不方便的。介绍上说,遗址发掘出绳纹、方格纹和云雷纹的陶器,前两者纹饰可能是早期的实用器,云雷纹陶器可能用于祭祀,到商周时期,该遗址大概只是作祭祀之用。

下山后从一号口离开公园,文昌桥在此,桥南堍东侧有蔡锷骑马铜像,有广西陆军小学堂旧址。该校创办于1905年,1906年冬开始招生,1907年春正式开学,首任总办为蔡锷。

该校毕业的学生有李宗仁李品仙黄绍竑夏威廖磊等人,白崇禧也曾考入该校第二期,但三个月后因病退学,一年后又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成绩优异。辛亥革命后,于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这些学生毕业后都进入陆荣廷的桂系军队,大部分担任排长之职,不久对陆荣廷的统治产生不满。他们的老师蔡锷毕业于东京士官学校,那个学校有下克上的传统,大概通过蔡总办的教导传输给这些年轻的排长,他们最终发动兵变,推翻了陆荣廷的旧桂系,建立了新桂系,成为近代中国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阀势力,影响力甚至延续到今天。

三天前游览日月双塔,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家“桂林粥城”,看着人气很旺的样子,今天就去那儿吃晚饭,各种粥品,尤其是海鲜粥确实美味然后回酒店休息,明天骑行桂林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