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红高路口看看吧!

 如海 2023-03-10 发布于四川

文丨如海

红高路,夜晚7点半,我前日晚上路过那里。

科大地铁之殇,众人已然失望透顶。为公益地铁事业奔走多年的谢老师,更是绝望、魔怔,至今还倔强地没有放弃努力。个体的矢志不渝,最后成为不被待见的癫狂,是一种无力和不幸,更是一种至暗悲哀。

旁观这种怅然若失,人人都藏匿别处,可以说三道四,但每一个经历者、徒步者,从科大校园奔突到红高路路口,只为踏上地铁的仓皇者,内心的感受都最为直接和强烈。

1-2公里开外的距离,变得如此遥远。不得不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抵达那个渴望中的地铁口。那样的疲惫不堪,油然而生的遗憾,发自肺腑的喟叹:地铁站口如若在科大校门,哪怕任何一个校门口,自己都不必如此身心俱疲啊!貌似简单的事情,变得艰难无比,一切都如鲠在喉。

谢老师曾写过万言书,是那个始作俑者,我等不必再做出头鸟。我们静默等待,我们冷眼旁观,直到如今的炸裂无声和无人问津。好吧,算是科大命苦,211、985又怎么样?几万大学生又怎么样?电子行业排头兵又怎么样?我总觉得地铁之困,就是一个冷漠民生的黑色幽默。或许,低调务实的科大,独秀于林,也逃不过风必摧之。

别误会,我不是中年愤青,我是科大人可以抱怨,同样,别人同样可以反击:凭什么就要在你科大门口设一个地铁站?我无言以对,到此为止,ok?

我现在要写的,是红高路的红尘拥堵,吐槽地铁不过是插曲,权当作一笑而过。我站在红高路口,真正震撼我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奔涌奇观。

庞大,浩瀚,密不透风般的人群,在夜晚昏黄的灯光照耀下影影绰绰,交替叠加,整个路面几乎毫无缝隙。人声鼎沸,车声喧嚣,川流不息的人群,川流不息的汽车,把红高路挤压、踩踏,压抑而沉闷。

放眼望去,红高路如奔腾不息的海洋,诡谲的海面上,是人山人海和车流如洪。奔走的人群,若不是现代人的艳丽凸显,我恍惚地以为:那是一场气势磅礴的人群逃难。

宽敞的路面变成了逼仄的独木桥,庞大的人群,堆砌起千军万马般的人墙,硬生生地占据了地面所有的空隙。绕城外没有市区的灯红酒绿,却有夜幕下骇人的拥堵和喧嚣。

我试图再用文字来描述这样一种夸张离奇,一个夜晚比白天还更荒诞的红高路。站在路口,我感觉我被裹挟着往前,我在如此迷离而震撼的画面前,如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瞠目结舌。

他们从何处归来,又奔向何处?城市的扩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能承受之重的是怎样的力量?

我似乎亲历了这样的人海,才丢弃了以往对成都2200万人口的难以置信。四面八方涌向城市的人,把梦想寄托在这样的拥挤之中。人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总向往这座城市的光怪陆离,带给自己的慰藉、希望和为之拼尽全力的憧憬。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奔赴和离开,时刻都在进行。红高路的闹腾和拥堵,像城市的残缺和呻吟,它或许已经不堪重负,却溶解不了红尘芸芸众生的热血与激情。

我想起叶三写过的城市。浮光掠影,或者微火浓汤;所有的城市不过只是栖息之所,但在那之外,似乎也并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正如这一生苦长,但无论想做什么,似乎却又太短。人与人,人与城市,哪有什么缘分!不过一些千篇一律的,乍起而缓消的爱念,牵绊成殇,那城市,那季节,那一粥一饭都有了情了,自虐互虐。

城市和城市的边缘,在撕裂和倾覆中抗争。有人奔来,有人离开,有人欣喜若狂,也有人黯然神伤。有人在这里欢笑,有人在这里哭泣。有人活着,有人死去。它静默地凝望尘世的一切,值得与不值得,都让人各自感同身受。

骄傲而自负的人类,发出巨大的声响,城市默默地承载着一切,岁月无声,大地无语。

去红高路看看吧,最好是在夜晚,在那个随风裹挟的路口,逃难式的人群碾压感官的悲壮震撼,一定能纾解你人生路上的阴郁。奔走在路中央的人群,和你一样彷徨和迷惘,或许你猛然间会豁然开朗,不再陷入自我的焦虑和悲伤之中。每个人,都得拼尽全力地往前走。

去红高路口看看吧。我们曾经看着天真的自己,出现在没有自己的故事里。听着少年的声音,在还有未来的过去。和命运对抗,和繁华擦肩,人海茫茫,人生无常,直到我们给不起,给不起,然后依然地,转身向大山走去。


欢迎扫维码与作者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