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赵策》记录了一段话: “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 他们聪明,他们富有,他们有教养,他们善良,他们彬彬有礼,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他们以诗歌为语言,以仁义为旨圭,在“贤圣”的教导下,拥有高超的技艺,丰厚的财物,是很多人不远万里前往学习的对象。 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么灿烂的文明,密码就在于: 这个民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达文化。 ![]() 他们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约8000-9000年的“雷地豫”八卦符号。八卦的成熟,表明华夏文明已经形成。后面文章有专门介绍中华文化之源。) 而形成这种富庶繁华场面的核心字眼,就是这三句: 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贤圣之所教,教的是什么? 仁义之所施,是什么? 诗书礼乐之所用,又是怎样的使用? 这些,正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精神法宝。 如果可以用几个字总结,就是四个字:“圣王之道。” ![]() 上古的三皇五帝,仰观天象,俯察地理,探索宇宙和天人的奥秘,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明密码: 圣王之道。 这些道义,就蕴含在经典之中。 也正是这些文明密码,维续着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 经学大师皮锡瑞在《经学历史》说:“必知孔子作经以教万世之旨。” 这个“万世之旨”,应该就是圣贤留下的文明密码。 这些东西,是不是我们丢失的精神? 《诗经》被我们一股脑抛弃的“经义”,是不是这种“圣王之道”的文明密码? ![]() 人们痛恨封建制度,痛恨它的封闭落后,痛恨它的愚昧专横,痛恨它对于人性的束缚,痛恨它对思想的禁锢, 所以一举而起,奋力强击,把它一股脑打包,全部砸碎扔掉了。 在那场“砸碎旧世界”狂飙激进的“新文化”运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摧枯拉朽”的强烈畅快感。 我们没有考虑到: 一种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作用,一定会有它恒定的价值在啊! ![]() 正是这种恒定的价值,保证这个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没有断绝; 也正是这种恒定价值,创造了周朝八百年的鼎盛,汉唐数百年的发达; 也正是这种恒定价值,将黄土地上的民族,和脚下辽阔的土地凝聚起来,变成他们世代承继的家园; 也正是这种恒定价值,将一种文明的基因,牢牢留在这块土地上的后人的血脉之中…… 这种传统价值是什么? ![]() 文子国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17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