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刺灸法应用特点

 louis6711 2023-03-10 发布于瑞士

引用格式:李亚楠,张义情,温静,刘冉冉,张莘,贾春生.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刺灸法应用特点[J].针刺研究,2023,48(2):204-210.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临床多以踝关节外侧韧带的内翻损伤多见。扭伤后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制动、冰敷和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的方法,疗效不佳,且该类药物存在一定风险。当前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急慢性期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研究总体样本量较少,且缺乏规范化疗效评价体系,因此,亟需总结出可靠、统一的选穴依据与治疗方案

本课题团队前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已完成火针、灸法、头针、手针、眼针、腹针、腕踝针治疗疾病的研究,现在进一步开展对疾病选穴特点与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挖掘。

1 选穴及归经分析

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以阿是穴及十四经穴为主,同时也常与经外奇穴、微针系统腧穴配伍使用。《灵枢·经筋》篇提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踝关节扭伤属于“伤筋”的经筋病变,治疗时便可遵循“以痛为输”的原则,故多选用阿是穴。在归经方面,使用频次前5的经脉依次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从经脉循行来看,足少阳胆经“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足太阳膀胱经“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循行皆经过外踝;足少阴肾经“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足太阴脾经“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循行皆经过内踝;足阳明胃经“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循行经过踝中。选经特点均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2 主穴处方腧穴分析

本研究中明确区分外踝扭伤和内踝扭伤的文章只有38篇,其中有28篇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内、外踝扭伤时的取穴。经过分析,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主穴处方网络图中蓝色社团所涉及腧穴偏多,多与外踝扭伤相关;红色社团涉及腧穴较少,多与内踝扭伤相关;这也体现了临床中踝关节扭伤多以踝外侧韧带损伤为主的特点。踝关节内翻位扭伤即外侧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可以通过两个解剖因素来解释:一是内踝长度短于外踝,由于外踝的阻挡作用使距骨更容易向内侧翻转;二是踝关节外侧的韧带结构是一个离散的束状结构,更容易损伤与断裂。正是由于踝关节的特殊结构,导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为关节、韧带损伤首位,发生率占踝关节扭伤的90%以上。

蓝色社团中所涉及腧穴除阿是穴外,多以足三阳经腧穴为主。丘墟、悬钟、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多为筋骨转接汇聚之处。丘墟为足少阳胆经之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丘墟可治疗“足腕不收”。阳陵泉为“筋会”,也是胆经的合穴及胆的下合穴,具有疏利肝胆、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等作用。悬钟为“髓会”,具有行气活血,填精益髓的作用,《类经图翼》中也记载悬钟穴“主治颈项痛, 手足不收, 腰膝痛, 脚气筋骨挛”。申脉、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申脉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跷脉具有“主司下肢运动”的功能。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是经气盛行所过的部位,性善疏通, 为治疗膀胱经循行通路上经气郁滞所致诸疾之要穴。解溪、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解溪为足阳明胃经之经穴,且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正中,具有疏经通络、舒筋利节之功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的下合穴,也是调节气血、强壮保健的要穴。

红色社团中所涉及的腧穴,多以足三阴经腧穴为主。然谷为足少阴肾经之荥穴,因其在足踝内侧前下方,属于局部取穴,且针感较强,也是临床常用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经的交会穴,二者配伍使用可起到气血双调的功效。

图片

关联规则显示“昆仑—解溪”的相关性最高,支持度为34.83%,其次是“昆仑—太溪”,支持度为26.37%,该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时,昆仑与解溪相配伍的内在关联性最强,其次为昆仑—太溪,且二者皆是局部取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原则,“昆仑—太溪”更是体现了表里经配穴的取穴方法。

图片

3 治疗方法与针刺补泻手法分析

临床治疗踝关节扭伤以毫针针刺最常用。毫针针刺可直达病所,调节经脉气血,和营通络,改善局部气滞血瘀的状态,并且见效快、简便、安全。在针刺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的综合疗法中,运动疗法为最常使用的配伍方法。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基本要点,即在针刺的同步或在针刺之前或之后运动患部(主动运动和/或被动运动)。针刺与运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痉挛,促进代谢,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运动功能,除病止痛的作用。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有很多,补泻手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补泻手法进行“社团分析”,可以得出临床多使用泻法治疗踝关节扭伤,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踝关节扭伤的病因病机多是由于气血凝滞不通所导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针刺补泻的原则为“虚则实之, 满则泄之, 宛陈则除之, 邪盛则虚之”,故在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时便多遵循“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二是从选穴归经方面来看,针刺治疗踝关节扭伤时,多选取足三阳经的腧穴,因阳经气血多充盛,阳明经更是多气多血之经,故多采用泻法。

图片

绿色社团表示临床治疗踝关节扭伤时多在阿是穴、申脉、解溪、悬钟、丘墟、商丘、照海、阳陵泉、昆仑、太溪、委中、承山、中封等腧穴采用泻法;红色社团表示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阳池时多使用平补平泻;蓝色社团表示选取太冲治疗踝关节扭伤时,使用泻法与使用平补平泻的频次大体一致。

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来分析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腧穴配伍规律及核心腧穴的刺灸法应用特点,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时多以局部选穴和循经选穴为主,外踝部位选穴多于内踝部位,选穴归经多以足三阳经腧穴为主。在临床施治中,以毫针针刺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常配合运动疗法,多使用泻法,其次为平补平泻。本研究结果与中医传统及现代医学理论相一致,可为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