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加抗美援朝的27个军,来自五大野战军,表现最佳的是哪十个军

 莫为天下先 2023-03-10 发布于湖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划分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1950年8月,野战军番号已全部撤销,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志愿军不是来自五大野战军,而是六大军区的部队,但人们还是习惯于以五大野战军来划分。

比较特殊的是华北野战军,这里要注意一个时间线。

5月1日,党中央正式在西柏坡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

5月20日,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

5月27日,毛主席率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

华北军区成立后,原晋冀鲁豫第8、13、14纵队列入华北军区建制。5--7月,又以原晋冀鲁豫的二级军区太岳军区部队组建了第15纵队。当时,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军区下辖华北第一、第二兵团,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1948年8月,组建了华北第三兵团。从华北军区成立的初衷看,主要承担的是与傅作义和阎锡山部队作战的任务。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以地区命名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并规定了兵团、纵队、旅、团的番号。由此,就有了四大野战军的说法。

1949年1月15日,军委下达《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称第一至第四野战军,纵队改军,旅改师。而当时的调整,不牵涉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华北三个兵团直属军委指挥,用于战略机动,策应其他战略区的斗争需要。

早在1948年6月,彭总鉴于西野兵少,与胡宗南集团斗争有难度,曾向中央请示将华北一兵团西调,但军委考虑此时华北一兵团还负有解放山西的重任,因而拒绝了彭总的请求。辽沈战役胜利之际,中央预见到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但此时除了东野外,其他野战军的兵力多多少少都比较紧张。基于此,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用作战略预备力量也是务实之举。

1949年3月,主席率中央机关迁往北京。不久,华北野战部队解放太原,华北再无大的战事,第十八、第十九兵团西调一野,仅留第二十兵团守卫京津重地。这个时候,华北也只有一个野战兵团,也就没有再成立第五野战军的必要了。

扶郿战役后,第十九兵团与一野第一、第二兵团进军大西北,第十八兵团与一野第七军南下剑门关,配合二野解放大西南,又转属西南军区。

四野参战8个军

四野南下后,留在东北的只有最后成立的第42军(东野5纵),解放后第42军原准备集体转业搞农业建设。朝鲜战争爆发后,高岗紧急将吴瑞林找来,当得知42军有五万人马,装备齐全,心里一块石头方才落下。

不久,第十三兵团紧急调往东北,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东野的五大主力1、2、3、4、6纵一下子来了三个,可见重视程度。

当时,原准备再调46军去东北,林彪考虑该军正在剿匪,任务繁重,建议改调第50军,并说该军战力不输于46军。首批入朝的六个军中,除来自华北的66军,其余均来自四野。

图片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1950年10月19日首批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

第39军,军长吴信泉、张竭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1950年10月19日首批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5月7日回国。

第40军,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郭成柱。辖第124师、第125师、第126师。1950年10月19日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10月30日回国。

第50军,军长曾泽生,政治委员徐文烈。辖第148师、第149师、第150师。1950年10月26日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2日回国休整。同年7月上旬再次入朝,担任朝鲜西海岸防御及抢修机场任务,参加西朝鲜湾渡海攻岛作战。1955年4月19日回国。

第一次战役,40军首战两水洞,39军云山攻歼打败美骑兵第一师,这两个军表现最好。另一大主力第38军因为情报失误,错失战机,之后又忙着打小仗抓俘虏,耽误了向敌后穿插断敌退路。虽然抓的俘虏最多,但战后受到彭总的批评。

第42军在东线阻击,先抗击南朝鲜军,继而抗击美陆战一师。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下阵地丢失,但随后又顽强地恢复阵地,打得也不错。

第二次战役,第39、40军表现依然亮眼,第42军中规中矩,最高光的是第38军,打出了“万岁军”的光荣。

图片

38军在第一次战役后受到彭总狠批,但是第50军在前两次战役的表现,彭总是批评都懒得批评。

此前,第50军经过精简整编,部队由5.8万余减至3.3万余人。1950年9月下旬,接军委令,50军紧急收拢分散在湖北执行剿匪、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的部队,乘车北上。抵达东北后,根据东北军区命令,当年不参战,武器上交,全军成建制地改为炮兵。10月24日晚10点,接高岗急令,马上恢复原装备,即刻乘派来的火车赶赴鸭绿江。

第一列火车刚到集安,在没有地图、没有翻译、没有向导、没有进行动员、没有供给准备的情况下,又接令紧急过江。

10月29日,第50军到达指定地域,担任志愿军预备队。由于敌人大部已被友军打垮,敌军溃退,50军在第一次战役并未有太大表现机会。

第二次战役,第50军行动迟缓,兵力不集中,数次放跑了敌人,错过了歼敌机会。

50军的问题,除了是起义部队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准备仓促。该军10月初到东北后并未编入志愿军序列,而是归东北军区指挥。就是在需要一个军掩护安东后方交通线并担任预备队时,军委也是从千里之外调来了正在搞生产的66军。

大军南下时,因要进入湖北、四川等山区作战,50军原有的一个榴弹炮营做了轻装处理。进入四川作战期间,四野首长明确指示,要将缴获的装备物资尽量让给一野、二野的老大哥部队。回师湖北后,又将缴获的一些火炮交给三野部队用于解放舟山群岛。因而,第50军的火炮不多。

除此之外,起义后多数起义军官和士兵多共2490人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9月毕业后仅有575人分回50军,其余分到四野其他部队。当时,50军军事指挥员缺额很大,各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缺编更大。军部缺副军长和副政委,3个步兵师缺2个师长、2个副政委、3个司令部副参谋长、2个政治部副主任、2个供给部长,团以下更不用说,很多基层指挥员是从起义士兵中刚刚提拔,缺少作战经验。

由于未来得及做动员就匆匆上了战场,加之是起义部队的因素,出现了畏敌怯战。此后,50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思想整顿,总部调蔡正国就任50军副军长,并调整了个别思想右倾的团以下军事主官。

第三次战役,表现最亮眼的是第39军突破临津江,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攻击行动。第50军也打了翻身仗,一举歼灭了英29旅奥斯特来复枪团第一营及配属的坦克部队四百余人,其中毙伤敌200余人,俘虏敌少校营长柯尼斯以下官兵227人,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此外,美军第9装甲炮兵营也遭遇了50军149师的袭击,损失了4门M40 155毫米自行火炮,不过这部分未列入50军此战的战果。

图片50军抓的英军俘虏,里面明显有美军

英军的编制很特别,每个步兵团两个营,其中1营在前方战斗,2营留国内整训。英军的一个步兵营有1400余人,相当于一个小团。此战歼敌人数不到一个营,击毁坦克装甲车辆和火炮不足一个坦克营但远超一个步兵营,因而,此战第50军歼灭的可说是一个英美混合装甲步兵营。

第四次战役,我军西顶东放。西线由38军、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抗击美一军、美九军的进攻。50军表现依然不错,很多人会以此战对50军不吝溢美之词,不过,从汉江南岸阻击战就可以看出,50军的战斗力与主力部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0军虽然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最终未能抵御住美军攻势,被迫撤至汉江北岸。由于损失过大,战后50军撤回国内整补,7月再次入朝,11月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收复朝鲜西海岸大小和岛等十余个岛屿。

独自留在南岸的第38军打出了很强的战斗力。东线的我军主力发起横城反击战,39、40、42军表现都不错,但由于情报有误和过于轻敌,对砥平里的攻击,40、42军未能派出本军的主力师,仅39军派出的115师攻进美军主阵地,但孤掌难鸣,此战失利。

第五次战役,39军、40军配属九兵团作战,参加了第一阶段攻势,虽然是副攻,但表现都不错。

第47军,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1951年4月11日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东山作战。1954年9月24日回国。

第46军,军长肖全夫,政治委员吴保山。辖第133师、第136师、第137师。1952年9月15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5年10月回国。

第54军,军长丁盛,政治委员谢明、谢家祥。辖第130师、第134师、第135师。1953年2月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8年7月回国。

四野的几位兵团级领导,肖劲光当了海军司令,程子华估计因为陕北的问题去地方当了省委书记,刘亚楼当了空军司令,刘震当了志愿军空军司令,李天佑在广西剿匪,黄永胜辅助叶帅守卫华南,其余像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都来到了朝鲜,将星闪耀。

四野的五大主力中,41军守卫潮汕,支援三野福建前线,43军则留在海南。作为最强的纵队,自从秀水河子歼灭战后,随着我军形势的好转,林总就舍不得再动用127师打艰苦的战斗,导致东野六纵在解放战争后期没有太多的高光时刻,反而是资历不够老的128师打成了四野攻坚能力最强的一个师。也许出于同样的考量,127师也未被派去朝鲜,连带着43军也没能去朝鲜打美国鬼子。另一方面,美国也没派出其最强的大红一师。

49军属于较晚组建的部队,与第42军一样战力在东野中较弱。48军虽然组建也较晚,但是里面有大名鼎鼎的红一团,战斗力强悍。解放战争攻取隆化战斗中,主攻苔山阵地,虽取得胜利,但旁边兄弟部队的一位英雄的光环太耀眼。抗美援朝时,48军很可惜留守国内。1979年在55军163师编成内,攻克鬼屯要塞,取得军、师、团、营、连各个级别歼敌之冠。

54军、46军虽然表现不错,可惜入朝太晚,未得到太多表现机会。44军、45军属于西满部队,战斗力要强于由冀察热辽部队组成的46军,两军的精华合编为54军,其战力不输东野其他主力纵队,54军的高光时刻在1962年的瓦弄大捷。

1951年6月至年底的这半年多时间是志愿军最被动士气最低落时期当时,我军处于被动防守,前线各军与“联合国军”都发生了大规模交战,结果均是美军获胜并推进战线。面对美军的强大火力(范佛里特弹药量),虽然前线战士非常勇敢,但几乎所有阵地要么被攻克,要么因伤亡过大而主动放弃。1952年的上半年,由于美军弹药消耗过大而新的订单需到下半年方能交付,且此时开始了停战谈判,因而双方只是在阵地的中间地带发生小规模战斗,直到这个时候志愿军方才恢复到与美军互有攻守,但由于此时坑道正在建设,美军火力强大,我军攻克的目标在美军强大火力的反击下也大多不能固守。这个状况到了1952年下半年才开始有所改变。

第47军因打了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属于东野较善于防守的部队,主力139师前身是359旅南下二梯队,资历很老。但是,359旅南下时王震带走的是精华,因而进入东北的并不是359旅最强的部队,在解放战争初期表现不佳,直到黑山阻击战方才翻身。

47军进入朝鲜接防后至美军秋季攻势前的那三个月,第140师坚守临津江东岸防御阵地3个月并一举收复了铁原阻击战中丢失的大马里,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大光里、272高地一线,将防御阵地前推10 至15公里,进逼铁原以西、涟川以北,直接威胁敌前沿及铁原至涟川的交通运输。在当时志愿军节节后退的情况下,47军可以推进战线,极其难能可贵。

图片

抗战时冀中军区部队几乎无红军血统(除警备旅2团有三个120师警卫连,这三个连也是由一个红军警卫连扩编出来的部分部队),战斗力最强的是冀中16团。日寇五一大扫荡时16团所在的南下支队进入冀鲁豫,因而未受到损失。冀中主力部队撤入山区后,16团归建,但在过京汉铁路时遭日军拦截,3营被迫返回冀鲁豫扩编为新16团。在太行,16团改番号32团(也许为纪念10分区遭受重大损失的32团),日本投降后32团进入东北,成为140师的主力团。真实的战斗力强于或者不输于由老弱组成的139师。

图片

16团来自冀中,而冀中最有名的就是地道战。也正因为此,影响朝鲜战局的坑道战雏形诞生于140师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军的秋季攻势中,从9月29日至10月5日的七天激战中,47军守住了除夜月山外的全部阵地。10月5日12时,我军主动放弃天德山,战至10月26日,虽然美军推进了战线,但因伤亡过大而被迫停止秋季攻势。

图片140师418团7连指导员李延年,具体事迹最好看一下《功勋》

1951年秋季志愿军47军朔宁以东地区防御战斗,歼灭骑一师纯美军3998人以上,创造了志愿军团级部队防御的巅峰。

1951年11月4日,47军发起正洞西山反击战,再次给予骑一师重创,直接导致骑一师撤到日本整补。

粉碎了秋季攻势后,47军与39军移交防务,十个月后重返临津江前线接替39军防务,表现略有下滑,但仍打出了夺取和坚守100高地、老秃山等经典战斗。

三野6个军

第20军,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谭佑铭。辖第58师、第59师、第60师及第89师。1950年11月7日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1952年10月11日回国。

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曾如清。辖第79师、第80师、第81师及第94师。1950年11月12日入朝,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10月14日回国。

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辖第76师、第77师、第78师及第88师。1950年11月19日入朝,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6月5日回国。

图片

20军和27军为华野最强的两支主力部队,其中58师和79师为各自第一主力。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九兵团由于各种原因有点水土不服,但两个军仍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图片

58师攻击下碣隅里;第59师攻占死鹰岭地区,负责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敌人之间的联系;60师占领古土里以北两侧高地,负责阻援和阻击陆战一师逃离;89师攻击社仓里的南朝鲜军第3师第26团。

第30军由地方部队升级,渡江战役前几乎没打过像样的正规战,撤编后第89师加强给第20军,入朝后接替42军防务,打满二次战役全场。陆战一师被围后,社仓里之敌北援,89师顽强防守住阵地。12月2日东线敌军撤退,89师展开追击,战至3日,歼美3师第7团第2营大部,生俘美军80余人,毙伤敌200余人。之后不断组织出击、阻击,11日,于水洞、龙水洞之间出击真兴里南逃之敌,击毁敌汽车30余辆,毙敌300余人。12日,继续尾追南逃之敌,截获敌汽车60余辆,俘敌一部。作为志愿军最弱的部队之一,第89师是二次战役中20军表现最好的一个师。

图片

主力58师对下碣隅里展开攻击时已断粮,饥寒交迫,而敌人并不是之前估计的一个营,而是3个步兵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但仍进行了顽强攻击。由于敌坦克群阻击,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较大,失去攻击力。60师阻击古土里美军援军,围歼了英美联合特遣队,但是未能全部阻住援军,使得有约400敌军进入下碣隅里。59师是20军表现最差的一个师,既未能歼灭死鹰岭之敌,又被敌打穿了德洞山阵地,导致柳潭里之敌与下碣隅里合兵一处,直接促成了陆战一师成功南逃。

图片

新兴里歼灭美第31团级战斗队之前文章已说过,参看前文:猎熊记,新兴里围歼北极熊团,美军的视角是如何记录31RCT覆灭,战役的重点在“济南第一团”(235团)所在的79师。在对柳潭里的攻击中,第79师独自攻击陆战一师的两个团,展现了强大的攻击力。如果能够再往柳潭里调拨一个师或者两个团,柳潭里之敌将被歼灭。此外,配属27军的原32军94师表现也相当好,追击美七师也取得不错战果。三个配属九兵团的师中,配属26军的88师表现不好,战后由于减员较大三个师撤编补入三个军,88师撤编无话可说,但对89师、94师是不公平的。

预备队26军入朝较晚,在美空军和重炮的拦截下,仓促攻击,伤亡惨重,而两条腿也没能追上逃跑的美军的汽车轮子,战后被宋大司令批评,似也不公。

图片二次战役东线战场宋司令在指挥围歼战

第五次战役,东线的宋大司令和王副大司令的指挥问题很大,特别是后撤阶段。

上一篇讲180师的文章讲过,63军不告而别,导致180师右翼空虚,之后19兵团三个军是一退再退,最终将功补过,63军打了铁原。而180师的左翼某友军,先是接令提前后撤,之后是不顾兵团就地防守的命令一退再退,导致美七师轻易占领战略重地华川,我军大批未来得及运走的重伤员及后勤无武装人员被俘。第二年该军打了震惊世界的一场战役,但回国后还是被“开除”了陆军军籍。

华川的丢失不仅仅是大量人员被俘,更严重的是断了我东线九兵团和三兵团的退路,美军唯一能取得战争胜利的机会就是在华川。最严重的时刻,最危险的12军34师甚至出现有人因绝望而开枪自杀。

图片

此时在华川附近的第58师如果只顾自己完全可以撤走,但如果这样的话,将导致我军两个兵团和人民军三个军团被合围。最关键时刻,三野第一王牌主动顶了上去(五次战役阻击战的表现58师强于79师),华川阻击战彻底封闭了战役缺口,使得我军转危为安,也让“联合国军”永远失去了赢得战争的机会。比较而言,63军就算守不住铁原,后面还有42军,而58师一旦守不住华川,后果不堪设想。

华川阻击战的成功,首功自然归属20军第58师,但也不要忘了60军180师和暂编第四团为迟滞敌军进攻做出的重大牺牲。

图片1951年,志愿军第20军战士们在昭阳江北岸顽强阻击敌人的进攻

图片1951年5月,志愿军20军冒着敌军炮火强渡昭阳江

图片1951年5月,志愿军20军战士向美军发起反冲锋

二次战役后,九兵团伤亡一万九千多人,另有高达数万的冻伤减员,被迫撤至中朝边境整补,因而缺席了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率先完成整补的第26军参加了机动防御作战,且战且退,成功为第五次战役完成了战场布势,将美军引入我军进攻发起线,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特别是262团(原88师)在汉滩川防御战一雪前耻,重创美25师24团(黑人团)。关于这一仗,可参看前文:被锤爆后撤销番号的美24团,是什么样的部队?美军:它就是个异类

五次战役后期,本在平康地区担任二线防御的26军突然发现,在前方担任阻敌十五天任务的某友军,在美25师、加拿大旅的“强大攻势”下,从金化、五圣山方向撤退了。此时,美军的攻击重点在63军防守的铁原,金化方向仅仅是展开了战前侦察作战。这个时候,第26军顶了上去。

图片

26军在西方山--五圣山--鸡雄山的防守的意义和过程,可参看之前文章邱少云牺牲换来胜利的意义,美65团撤编,美军:中国人开始进攻了

图片

从6月9日战至9月11日,第26军经过鸡雄山防御战、西方山防御战、五圣山防御战、西方山反击战等一系列战斗,终于守住了西方山、五圣山主阵地,仅前沿阵地鸡雄山未能收复。这是美军夏秋攻势以来我军首次在大型战斗中守住了敌军妄图夺取的我军主阵地。

美军10月的秋季攻势,金城一带被“联合国军”占领,为掩护左翼,减轻友军压力(20兵团),26军主动接防此处阵地,“联合国军”之后多次尝试进攻26军防线,但均被26军击退。

由此可见第26军战力之强!

1952年4月,某友军再次上来接替26军阵地。彭总临回国前特意给某友军讲了“要为朝鲜的历史负责”这样很重的话。

第23军,军长钟国楚、吴瑞山,政治委员卢胜、谢福林。辖第67师、第69师、第73师。1952年9月5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8年3月回国。

第24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皮定均、张震(代)。辖第70师、第72师、第74师。1952年9月1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5年10月回国。

第21军,军长吴泳湘、谢振华,政治委员谢福林、吴融峰。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1953年3月14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8年7月回国。

第23军前身是华野四纵,首任军长陶勇。往前追溯的话,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粟裕是二支队副司令,这是粟司令亲手培养出来的部队。因而,23军都默认粟裕是首任首长。

图片

23军很会打政治仗,比如黄桥战役、长江炮击紫石英、珍宝岛战斗,仗虽不大,但次次都打人脸。而在朝鲜,则用丁字山、猪排山(石岘洞北山)战斗,把美国人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图片

丁字山之战后,美军再不敢对我军阵地发起营以上规模进攻。石岘洞北山战斗后,前线的美军几乎全调到后方,把伪军推到前面挡枪子。为了替美军挽回面子,好莱坞出马,节选一段美军反攻的情节,请大牌明星出演电影《猪排山》,以示美军面对强大的中国人,打得英勇顽强。但是实际的战况是,猪排山经历了多次激烈的拉锯争夺,最后美军表示——不打了,俺打不过你!这个,好莱坞可不会告诉你。

图片

华野是由华中、苏北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组成,其中新四军嫡传的三大主力一、四、六纵队齐聚朝鲜,20军、23军已经打得很出彩,24军自然不能落后。

图片歼敌最多的狙击手,就是来自24军72师214团的张桃芳

24军上了前线后,先后与南朝鲜首都师、第9师团、美三师、美二师交手,出色的战斗素养和优秀的营连战术表现让敌军叫苦不迭,不断失血,最后与兄弟部队一道,逼迫美军全面后撤至二线。金城战役迅速突破,与68军一起将伪首都师打垮。

图片

23军、24军的优秀表现,除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另两个加持因素是全面换装了苏式装备以及我军后勤能力的提高。

另外要说的是,除了30军的两个师,32军的一个师加强给九兵团,很强的华野七纵(25军)的主力师73师调入23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淮海战役中野围攻黄维兵团不下,在华野三纵、七纵的增援下方才取得全胜。

图片

华野的另一大主力三纵(22军),66师改编为空军参加了抗美援朝,22军主力在解放舟山群岛后,因防务需要未去朝鲜,“洛阳营”未能去朝鲜跟美国鬼子干一仗,颇为遗憾。

26军、47军在防御战斗打得很精彩,而公认的阻击战之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主力28军,由于金门战役损失了三个主力团伤了元气,同时,由于福建前线军情紧张,与另一个攻击力很强的31军都未能入朝。

二野3个军

二野10军、11军改为海军,13军、14军防守云贵,18军入藏,因而三兵团由12军、15军和原华北一兵团的60军组成。

第12军,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1951年3月21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4月25日回国。

第15军:原第2野战军部队。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1951年3月25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

第15军上甘岭一战成名,不再多说。

中野六纵原就是中野主力,入朝前,撤销36师,但保留了主力106团,同时将11军主力31师加强给12军,可谓强强联合。

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第12军表现不佳,如顾虑过多,穿插迟缓,虽给美3师、25师、土耳其旅一定打击,但是并未完成任务。

图片

第二阶段作战,12军临时配属给九兵团。16日总攻发起后,35师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突破美军加里山阵地,协同34师将美23团包围。但是宋大司令拒绝了12军集中兵力围歼的建议,要求31师继续南插。由于未能集中优势兵力,使得美23团逃脱被全歼命运。美二师中,主力是美9团、38团,二次战役中,名气最小实力最弱的23团弃主力不顾,独自逃跑;砥平里之战,23团又想逃跑,被李奇微阻止,由于我军轻敌且配合不好,竟然让它防守到援军到达,一战成名;这一次,宋司令口张得太大,23团又幸运地逃脱了被歼。

19日,34师按司令要求继续穿插,两个团的隐蔽处被发现,遭美军陆空火力袭击,伤亡1700余人,失去战力。31师也仅91团的两个营插到兄弟峰,无力攻取下珍富里对南朝鲜第三军团实施打击,反而深陷敌后遭敌包围。

北撤阶段,34师、35师交替掩护撤退,幸得20军58师华川阻击战,否则真要出大问题。31师由于穿插过远,无法与主力会合,只得独自向人民军阵地转移北返。

战后,12军撤至后方整训,并补充了11军大量老兵。美军的秋季攻势,在南朝鲜第6师、第2师、美军第24师的攻击下,20兵团67军、68军未能顶住,节节后退。这种情况下,亟需一个主力军上去稳定战局。11月初,12军接替67军防务,经过一系列战斗,与68军相互配合,稳定了金城正面防线。

图片

十五军入朝是加强了第10军的第二主力29师(第一主力28师未去朝鲜),上甘岭战役期间,29师防御西方山,在上甘岭投入争夺的十五军部队是45师和44师、29师增援部队。由于战况紧急,损失很大,老大哥12军派出了第31师的91、92、93团和另两个师的三个主力团100、103、106团,可以说后半段(或者说大部分)的战斗事实上是12军打的,但人们只知道上甘岭的千岁军。

第16军,军长尹先炳、潘焱,政治委员陈云开、戴润生。辖第32师、第46师、第47师。1952年12月28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1958年4月回国。

大名鼎鼎的中野一纵,当之无愧的主力。作为全苏式装备的重装军,16军的入朝让美军相当重视。16军战斗力强,武器装备精良,但入朝太晚,只打了些小仗,虽均取胜,但更让人记住的是军长犯了生活错误,好好一个中将变成了大校。

一野1个军

第1军,军长黄新廷、唐金龙,政治委员梁仁芥、颜金生。辖第1师、第2师、第7师。1953年1月22日入朝,参加了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8年10月回国。

第一军由1军和3军合编,大名鼎鼎的120师358旅,红二军团。与16军一样,为我军第一支苏械重装军。入朝太晚,打了许多小仗获得全胜,还没来得及发力,停战了。

2军进南疆,6军入北疆,4军守甘青,任务繁重。一野虽然部队不多,但基础好,战斗力强。由于任务重要,这三个军都未去朝鲜。后来只保留了4师和11师两个师,在1962年打出了威风。具体可看我此前关于4师和11师的文章。令人惋惜的是,大部分部队都改为农业部队了。

七纵是由地方部队升级,组建后未投入西北作战,而是参加了解放山西的战斗,尤其是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付出重大代价攻取太原门户牛驼寨,全歼由日军组成的第十总队,为太原解放立了大功。陇南战役后,7军参与修建天(水)兰(州)铁路,抗美援朝战争中,7军部队部分改编为炮兵投入抗美援朝。

8军成立时,骑兵旅调出整编为骑兵第一师,后与骑兵第三师合编为骑兵第一师,参加甘青藏边剿匪平叛,六十年代调新疆,骑兵下马,改编为我军第一支摩托化师陆军第8师。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9个军

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治委员王紫峰。辖第196师、第197师、第198师。1950年10月25日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4月10日回国。

第64军,军长曾思玉、唐子安,政治委员王昭、黄文明。辖第190师、第191师、第192师。1951年2月16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8月回国。

第63军,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1951年2月17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

第65军,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1951年2月22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

第60军,军长韦杰、张祖谅,政治委员袁子钦。辖第179师、第180师、第181师。1951年3月17日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3年9月回国。

第67军,军长李湘、邱蔚,政治委员旷伏兆。辖第199师、第200师、第201师。1951年6月21日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4年9月29日回国。

第68军,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1951年6月24日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1955年4月9日回国。

第36军,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1951年9月7日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第37军,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1951年9月7日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

36军、37军是绥远起义部队,入朝后一直在后方,未参加地面战斗。

66军最早入朝,一次战役在东线给42军打辅助,二次战役歼敌1000余人,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歼敌1.2万,其中66军就占了五千多。彭总评价“一仗比一仗打得好”。

抗战时,独立团、骑兵营随聂荣臻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后聂司令又要来了总部特务团两个连,其中11连与685团的一个连做了交换。贺龙率120师挺进冀中后,留下了由师部警卫连扩编的两个步兵连编入冀中警备旅2团。另外,还有宋时轮率领的由红28军改编的716团2营。总共就这些具有红军血统的部队。

此后,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不久改第一军分区),邓华带3团去平西与宋时轮汇合组成八路军四纵。撤离冀东后留下部分武装,后整编为冀东12团、13团。解放战争时冀东划入东北战略区。

冀中反扫荡失败后,警备旅与冀中主力部队一起调晋绥。

邓支队后整编为6团、7团,宋支队整编为9团,1944年,9团调延安。而晋察冀第一主力老一团在1944年也调延安。

这样算下来,本就缺少红军单位的晋察冀、冀中、冀察,在解放战争时拥有的红军连队就更少了。这也是华北部队虽多(比一野、二野都多),但是在解放战争中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原因之一。

最早的华北二兵团由2、3、4纵组成,是整个华北的精华,其中的4旅、5旅、8旅和10旅都是华北的一等主力。3、4、8纵后来成立了第19兵团,依次改为63、64和65军,为整个华北战斗力最强的兵团。除了杨成武厚着老上级的老脸要来一个4旅(67军199师,其实只有两个红军连)外,华北的主力都在19兵团。

抗美援朝战争中,19兵团的三个军表现一般,亮点是63军的铁原阻击战。20兵团的三个军,开始时战力一般,但是到了战争后期,我军后勤和装备改善,而美军的素质则呈下降趋势(与美军的轮换机制有关),且多把伪军推到前线送死,20兵团越打越好。第67军、68军分获各军歼敌人数的冠亚军,虽然其中大部分是南朝鲜军。

51年下半年开始,南朝鲜设立了新兵训练营,美军也加紧对其进行训练,并按照美军的标准进行装备。52年后,南朝鲜军的装备水平除坦克装甲车辆外,其余与美军重装师看齐。而战斗中,美军也会将坦克部队加强韩军。因而,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南朝鲜军的战斗力提升很快,且有充足的人力补充,甚至有些时候战斗力强于美军,再未出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面对志愿军一触即溃的现象。

我军的十六个兵团中,从部队历史来看,十八兵团的三个纵队历史较短,战斗力客观上属于较弱的。从渊源来说,十八兵团所辖的三个军(8纵、13纵、15纵)以及华北第70军(第14纵队)属于晋冀鲁豫(中野)。

60军入朝时,将61军主力181师(皮旅)加强给60军,总体上60军战斗力虽比不上那些老大哥主力部队,但实力也不弱。关于180师的问题,此前已有文章,就不再多说。

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60军是攻取敌军阵地最多的一个军,打了个翻身仗。金城反击战,第60军又是所有参战各军中夺取敌军阵地最多的部队。

图片

总体来说,参加抗美援朝的27个军中,第一军、第十六军、第五十四军虽然战斗力强悍,但由于参战较晚,未捞到大仗打,所以就不好参加表现最好的部队评选。

个人观点是,第39军在战争中无论对阵美军、韩军、英军等等,取得全胜,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38军,不过与39军也是难分伯仲;20军排名第三,长津湖没打好,非战之过,而是某司令的问题。虽然只参加了第二和第五次战役,仅一个华川阻击战就足够排名第三;27军排名第四,40军排名第五,40军主要是只有一个两水洞,其他时间虽然表现稳定,但没有太出彩的战斗,而27军则有歼灭美军一个团级战斗队并缴获军旗的光荣;排名第六的是第12军,不仅在于其强悍战斗力,也在于最后胜利结束上甘岭战役的是12军;23军排名第七,虽然很多人对23军不太熟悉,但是美国人的脸很疼;第八至第十依次为47军、24军、26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