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慈湖母校学业顼事——高中生活回忆

 句章地人 2023-03-10 发布于浙江

 编写目录1、学工学农 能力能耐2、晨跑习惯 太极记忆3、老师同学 班级宿舍4、食堂粮米 票证兑换5、水库淡包 抲蛇卖钱6、亲历高考 求学求业7、采山橡子 挣班会费8、进村调研 湖心社会9、周一劳动 实践动手 

座落于宁波江北慈城古镇(原慈溪县城北隅)依山面水,风光极好的慈湖中学,早在三国赤乌时期是为佛教普济寺盛地,宋朝时为慈湖书院驻地,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才,诸如现代中科与工程两院院士4位,国之军队将军6位,如今是宁波少有的花园式校园之一,延续培养着莘莘学子,报效社会,为国家输送着有用之材。今年是母校建业120周年,因疫情校庆活动受其影响,然仍会在11月份线上和校内多地双向互动举行校庆活动,在校庆即将到来之际,正好是我们七七届高中毕业45周年之时,回想这几十年,恰同学少年步入学校,转瞬两年学习毕业,见风雨沫世面,时光匆匆光阴如棱,如今退养人生,有多少事尽人意,有多少天能回味。岁月流逝,时光行转,兴趣所致记忆尤甚,恬静相谐欢悦相随,今之感慨同学少年友情,情真谊纯,愿我们在新时代里再续同学情的记忆凡响了。

1、学工学农 能力能耐当年慈湖高中读书,虽只两年学时(1975年—1977年),与今相比尽显学时短少,课目简易,然而只匆匆两年学业,给如今的暮年之人印象深刻,学业经历之深入心肺,一直影响着自己的一生。比如 “学工学农”,记得那时“文革”尚未结束,学校学业基本按照“工农商学兵”要求进行教学与实践。当年“学农”时间约为十五天,我们高中学生被安排在离慈城不远的国营妙山农场,学习养猪技术,学生五、六人分成一组,实践与学习“畜牧医疗”和“养殖技术”等。本人被分在养殖小组,跟随场里师傅进行生猪的喂养,开始时先区分猪食的主副饲料,然后拌和饲料过程中掌握干湿度,最后是控制喂食量与猪舍清理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喂食拌和,我们需要从各种饲料中铲出所需分量到铁皮翻斗车里,待全部饲料配比完成后,和水搅拌,有时会弄得灰头土脸,满身糠尘,拌好后拉着车子从猪舍的一头开始进行每栏的分食,按照猪栏里的小猪、母猪、生猪的多少进行分食与加水,直到整个猪舍里每一栏猪都分到了应喂的食量;当猪吃饱后一般都会喝水与睡觉的,因此,我们在喂食前总是先进行猪舍的打扫,将猪糞水清理干净,用扫把清扫和水笼头冲洗地面,使地面保持清洁与干净,因此在冲洗时稍有不慎或不注意,猪粪水甚至就会濺到裤腿和衣服上,然而大家还是高兴与兴奋的,因为学习了科学养猪技术与大场化喂养的“一条龙”经验。记得我们小组管理区域,遇有两三次母猪生产的接生技术学习实践,对刚刚学农几天的同学来讲,应该是种最富考验的生猪培养与养殖技术的终极实践,然而农场师傅到是特别大胆与放手,且习以为常,经过口授与手把手教习,小组里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母猪接生技术与小猪护理手法,在经过两三次学习实践,基本都能独立完成母猪接生与小猪护理工作,且从未出现因技术不当而发生乳猪死亡情况,受到师傅好评与表扬。母猪接生是一门技术和清洁活,它一般需要二三人配合的锻炼团队协作精神的工作(场里老师傅、技术能手或老手话,独自一人也行),当母猪开始生产时,一般都会发出轻轻的哼声,此时就会娩出小猪,刚出生的小猪则被包裹在胎胞(盘)里面,需要接生员用软稻草擦拭其身体,将包裹着的胎盘胞衣擦拭掉、弄干净,在擦拭乳猪身体的同时还需将其口中沾液用手指挖干净,防止因沾液留在口中导致窒息现象,每次接生员用软稻草清理其身体其实另有用意,就是对小猪进行人工按摩,使其加快出生后的呼吸,一般小猪都会随着稻草清擦其身体而发出叫声来,此时说明小猪已开始正常呼吸,其身体适应了母体外的世界,有了新生命,也算是“活”了。当我们让小猪“活”过来后,还需将其暂放在预先准备好的软草围铺圈内,母猪生产一头小猪一般会间隔三五分钟,假如生产十头左右则需个把小时,我们等到母猪生了四五只小猪后,就给它们进行分奶头喂奶。因此母猪的生产不是一生下小猪就给它喂奶的,假如母猪生产时间等待得太长的话,师傅也会让先前产下的几头小猪进行喂奶,再接着产一只分一个奶头喂奶,在分食中有时比较强壮和弱小的都会乱哄奶头,往往会哄到别的乳头上进行吸奶(在还没全部分完乳头情况下是可以让小猪这样的),然而为确保每头小猪都能定准和认好自己的喂食奶头,护理人员需要将其抲回到原先分食的奶头处,让其继续吃奶,这是固定小猪喂食、防止抢奶的有效办法(一般小猪会据自己气味认准奶头的),只有这样体形较小的乳猪也能得到有效的及时的喂养,从而不会因弱小和其他原因出现问题,保证整窝小猪都能养得体型与重量的均衡,这也是师傅再三告知同学要求注意的事情。另外,“畜牧医疗”小组,他们则以小猪阉割与喂养为主进行学习实践,听同学讲他们试过小公猪阉割,小公猪阉割是比较好办的,只要看准小猪阴囊部位,用手捏住阴囊睾丸,手术刀对准睾丸部位将其切开就行,先将第一个睾丸局部割开,用力将其挤出体外,再接着另一个也从割口中挤出来,表皮切口一般把握在睾丸一半左右,不能太大,大了易受感染,为此,手术切口要小,能使割破的睾丸容易挤出就行,睾丸挤出后只需将输精管割断,不需进行结扎,最后将表皮切口大的则需缝几针,口小的就不缝了。母小猪阉割则不易了,一般得由专业兽医师动手才能完成此项任务,我们学生只是观看兽医如何动手术就算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学工”也如此,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农用机械与驾驶,重点是驾驶手扶拖拉机,每个学生在听完师傅对拖拉机的机械原理、驾驶技术、注意事项等讲解后,都在晒场上做了农用手扶拖拉机的驾驶实践,几位壮实的同学则是从摇手发动开始,再上车驾驶,一整套动作完成得比较稳当与熟练,女同学们大都是观看为主,只有少许几位且有着几分男子气概的,才会上车驾驶开上几圈,已显其能耐与技术。学习实践中,虽然不少同学出现了一些不当的动作与失误,但是在当年的条件环境下,顺利地完成“学工学农”的学习实践活动,也算是件高中学业的重要课时。这些技术与实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学生,特别是对乡镇和农村生活的学生影响更大,毕业后,诸如当了兽医的於来明同学等,他们均因当年学工学农所感所悟,从而选择了这项技术专业工作,干了一辈子而成功致富,生活美满幸福。同样本人也因有此经历,在工作中曾大胆制作过制酒麦粒压机、酒曲发酵暖房,生猪养殖,小型柴油和汽油发电机装配修理,翻砂铸造,农电技术以及消防器械检修等等,这些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无一不与高中的“学工学农”有着关联,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想回去再看看当年的农场师傅们了。

2、晨跑习惯 太极记忆早晨长跑锻炼是高中两年学习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当清晨学校响过起床铃声后,班级中负责体育的班委於来明、郞定鸿等都会催促同学们起床参加晨跑,本人是班级中不太喜欢球类体育活动的同学之一,因此对于不用器械的跑步到是极为喜爱与愿意。大家起床后到宿舍门口集合,随后跟随着班委跑向校门外的慈湖边,大家沿着东边的湖绕跑二三圈,有时也跑一、二圈,许多同学会因身体或其他原因退出跑圈,然而本人还是能坚持着跟随体育委员一直跑完既定圈数,等待他们发出解散口令后才返回宿舍,这种长期坚持的长跑活动,给了我们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良好运动习惯。坚持长期的活动,对于我的成长,既是一种有益的锻炼,更是培养自己毅力的好机会,至今仍保持晨跑的习惯,使已如同往日一样轻快与灵活。在高中学校时,由于一直不太喜欢三大球运动,为此到了部队也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善,当部队为了增强战士业余生活和提高身体素质,开展了许多体质训练与业余体育活动,当时我们基地选出了许多精兵和优秀战士,安排他们分期分批地进行各类体育学习项目,我则被分派到了足球队集训,结果四五十天训练下来,既没能引起太大的兴趣和爱好,也没有练出个更好的技术,反而本人表现出没兴趣和没主动性,为此技术水平也不会太出色和精到,当教练明显感到本人没太多刻苦和耐心时,就找我谈了心,问我是否没兴趣和爱好,本人如实告知心中所思与所想,由此直接让我转到了散打和拳术的训练班,此运动本就是小时候的爱好和活动,当改学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学习后,很快赶上了先前学习的战友,当学习结束时,赶上了大多数同志的训练水平,至今晨跑锻炼的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3、老师同学 班级宿舍  我们七七届高中一班的班主任老师,姓邹名志海,为天津人,是年级组的组长,整个高中年级段,共有八个班级,分别在两个教学楼里进行编班学习,我们班在新建的“七四楼”里学习,该教学楼正对着学校大门,楼建在月台上,月台的东南角下方有二三棵古银杏,树龄已达五六百年,其中一棵每年都会结下许多银杏,其他几棵则不结果,后来听说才知道银杏也分雌雄,雄的不结果,雌的能结果。银杏树所结出的果实,俗称“白果”,其刚从树上掉下来时,外表包着金黄色软皮,内核才是果实,是真正的“白果”,他应该算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又属保健果实,在过去年代是上乘滋补果品,但也有人讲此果实含有水银,不能多吃,吃多了会中毒,至今,我对白果的心态,既当其是难得的好果子,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毒果”看待。学校“七四楼”共三层,每层四个班级,高中班被安排在二楼里,其余的一三层,为初中年级段,大楼的楼梯设在中间,路梯的左右两侧各有二个班级,自东向西一至四班排列,一二班在楼梯东,三四班在楼梯西。另外五至八班则在学校东南角的“六四楼”里,平时八个班级的学生相互之间,基本没什么交流与接触机会,只是到了篮球或其他体育比赛时才有所交流和接触,到是本楼的四个班级,特别是楼梯左右的二个班,或多或少会有些接触和交流。我们班级里的同学,基本是以原洪塘中学73届初中三个班的毕业生为主,当年经自选与考试留下来同学,再加上慈城镇里六七位同学,合并成高中一班;高中二班以半浦妙山云湖公社学生为多,班主任为李大庆老师,听说其是上海同济大学毕业,也是我班的数学任课老师,因其身体脖子有缺陷,大家私下叫他“李GO头”;高三班则以慈城同学为主,班主任老师是教我们物理的老师周祥胤,他给本人以沈括《梦溪笔谈》的启蒙;高四班为慈东乍山公社同学为主,班主任好像名叫朱苗法,生得较矮小,然其身体很壮实与灵活,篮球打得非常好,投栏很精准,也是教我们的体育老师。因各班同学的生源地方不同,加上教师专长与配置也不同,因此学生之间相互极少往来,有时也会闹出各种莫名或不愉快事情来,记得本班下宅村郭云明同学与三班慈东山东村一位同学比赛摔跤或扳手劲事,算是学生间的一种私下友谊赛或是为班级争雄事情吧,后听说该同学毕业后曾参军服役,退伍后做水产生意,因一趟晨间进货途中发生车祸而早逝,属可惜或苦命之人了。因上学路途遥远,大多数学生都为寄宿生,一个班级的同学基本住一间宿舍,男生一个大通间,女生也如此,因是同班同桌同学,相互间选择床铺时也会考虑熟悉与否,一般同桌同学会分在一个上下铺里,更有利于管理与清点,床铺为木制高低床,俗称“白鸽笼”,上铺同学需每晚爬上去了,另一位则方便些,躺下就行,但也有不利因素,自己床铺就得让别的同学随意坐坐了,在选择时各有爱好,有的喜欢睡上铺,也有的喜欢睡下铺了,上铺的同学更有自由与清洁度,而下铺同学更安全和方便了。高低床的床铺摆放,不是两张合并就是两头靠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上下两铺两个床位合在一起和头靠头情况,初春或初夏季的不挂蚊帐时节里,大家上床睡觉时常会聊些事情,诸如一天学习作业、老师、父母和兄弟姐妹等家事学情,甚至还把从家中带来的糕点小吃,分享给边上的同学,我常常会接到好同学给的糕点,当年真的感觉特别幸福与高兴。我们班级有学生五十六位,分成双人座四组,课桌到是单独一人一张的摇盖桌,开始时与我同桌同坐的好像是沈谷同学,后来前后桌同学错位了一下,改由朱水山同学同排同桌,沈谷则与施小平同学同桌,水山同学是慈城省水文地质大队的弟子,在校期间他时常邀约到其家里玩耍,属比较要好的同学情,毕业后因各自工作生活等原因,失去联系N年,在2017年的四十周年毕业同学会时,班长陈静芬利用现代手段联系上了他,其特意从杭州赶来参加了四十周年的同学聚会活动,刚见面时,一下子认不出来了,经介绍或辨认才得以面熟与忆起,这趟碰面虽没了少年时的那般热情与兴奋,然相互间还是有种年少的亲情与默契。这趟四十周年毕业同学聚会,在班长竭尽全力的联络寻找和同学们信任支持下,许多同学才得已在毕业四十后第一次见面,虽同学之间因各自生活环境与工作经历所不同,有难以相认之感,或一时不知为谁,然见面后还是有种相见时难别也难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了同学之情,同学之心是纯粹的,也是纯真的。现高中同学里,除本班金根新、沈谷、沙振华、金永定、郑洪、陈静芬、王海珍、翁雪芬、岑雅芬等十几位同学常见外,其他班里保持着一定联系的同学,只有高四班徐平老同学还常一起约茶聊聚,阿平同学慈城人,现与本人同住慈城新城云鹭湾小区,其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了民政系统工作,先后在系统的三四个单位任职,至退休仍是系统机关处长,与阿平同系统的本班彭亚君同学,在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时,竞忆不起同区域工作的三个事业单位老同学,真如岁月光阴似水年华;高二班慈城周钢祥同学,毕业后也见过不少趟,多因是沈谷或徐平同学的邀约而碰面聚餐,钢祥同学从事宁波建筑行业,宁建总公司小老总,算国企老板,现也退休在家了;再是慈城半浦村周光华同学,其因与大舅子一起当兵,所以也多见了几趟,记得有趟应邀参加江北慈开公司慈城古建筑修缮工程方案评审工作会,自己独自从云鹭湾驾车到慈城古镇里,在吃早餐的店里巧遇,聊了会家常琐事,想当年大舅子与其一起服役时,其妹邀约夫人结伴同往厦门探望哥哥与旅游观光,夫人与其妹一起坐车到厦门,一路上靠其妹照顾照应呢,夫人提起厦门探望哥哥之旅,会感慨地说这趟厦门之行,实着把哥哥当兵存下的钱(津贴)都化光了。

4、食堂粮米 票证兑换当年学校食堂,由于住校学生多,住在学校的老师也多,相比较慈湖中学在宁波各中学的校舍环境与教育质量等,算是比较大和比较好的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成就也大。因此,每天食堂蒸饭的饭盒数量,在约二米见方的水泥池子里叠得满满当当,中午和晚餐时分三五个打菜窗口,都会排起小小长队,那时伙食非常简单,虽价格也实惠,只几分至一角多菜票就够了,能基本满足下饭之需,要说是吃得饱吃得好的话,那就只能多蒸点饭,然而当年饭量有定,供给有度的年代,能吃得饱就算是较宽余家庭了,别说有丰富营养了,更是难得一见,记得每周六晚回家,大人都会烧好可口且稍丰的晚餐,让我等饱餐与补充营养,因此周末晚餐也算是种美好的昐头吧。那时周六放学回家,休息一天,周一早上匆匆返校读书,一般交通工具只有乘公共汽车或绿皮火车了,不方便坐车的同学们就会选择周日下午走到学校或乘车返校,这样安排就可避免周一起早的匆忙赶路。我们洪塘街上几位如阿国、阿杰等同学基本是乘坐周一早上火车到慈城,曾一起逃过几趟票,下火车还需步行约廿来分钟到学校。因此,在每周去学校读书的头天晚上或周一早晨,父母亲都会给自己准备些菜品带到学校来,一般会是较耐吃不易变质的咸菜、霉干菜、窄菜等,菜中加少许肉片炒在一起,塞入瓶中装好带到学校里,那时为何需这样?总的来讲还是因为生活条件有限,父母靠棉薄工资加起来大概也就七十多八十不到,需养一家五口,一个月用下来能省的钱非常少了,因此父母亲每周给的伙食费大约一元到一元五角之间,假如每餐饭都买食堂菜,伙食费就会感觉非常紧张,甚至不够,为此少许带上些不太会坏的小菜,既可作早晨小菜,更可顶一二天“下饭菜”,在未吃完这些配菜,也会在食堂的午晚餐中排队买菜,一个菜从三五分到一二角之间,一角内为多,所以从家里带菜是保证一周伙食的关键与必要补充,只有这样伙食费就会省下来,用作零化钱或买水果、购图书文具等,同学们的高中读书生活,就是靠着这样省吃俭用的办法完成学业了。为此,就有了“粮票换钱”的概念和经历,本人户口是居民,其实是“社供应”,它既非真正居民,也非农业户,这是那个年代的特殊人群和户籍制度,我家父母兄妹五口,除父亲是居民外,其余四口均为社供应,粮食每年由生产队供应稻谷200—400斤/人,然其他则享受居民户待遇,诸如肉票、布票、肥皂票、糖票等各类票证,同时因父亲是居民户,其每月(或三月半年一次)均有定额粮票发放和供应,母亲和我俩妹妹则全靠慈东公社徐颜村生产队的稻谷供应,因有生产队的粮食供应保证,所以父亲的定额粮票有时会省下来,用于日常点心和学校饭票,那时的早点和副食品供应均需粮票,诸如一个大饼要一两粮票,一根油条要半两粮票等等,因此,农业户大多没此票证,如需购买食品副食品等东西就难以为继了,为此就有了粮食(大米)或现金换取粮票的情况,学校里稍有头脑的同学就会用现金换取我们的粮票,记得我与永定同学曾作过钱票交换事情,当年大概十斤粮票能换一元几毛钱,在社会上则有了粮票换鸡蛋事情,这实是当年生活的一大景观吧。每年的糯米收获季里,食堂里总会飘出糯米饭的浓浓糯香,也会出现同学间互赠米饭的友爱故事,不少同学趁着家中收割下的新糯米带到学校来,蒸烹一二餐尝新,也就有了同学一次性蒸一二斤糯米饭的状况,餐间还会大家共同分享交换一点,或独自一人享用,至今对刚刚上来的新鲜糯米饭味道和香气回味无穷,令人难忘!我表姐曹亚芳与我是同届校友,就读高四班,我俩虽在同一楼层楼道里,然每天很少见面,更是难得说话,记得有一次她特意给我带来了十几斤大米,说是她母亲叫其送给我的,至今仍记得清楚和深刻,毕业工作后,常常特意跑去嬷嬷家探望她们,然嬷嬷与母亲一样,皆因患病过早离开了,假如按照当今的医疗条件与技术,她们的病应该没什么治疗问题的,或许至今仍与我们生活在幸福年代了。高中学习阶段,每晚需一个小时夜自修,此前后同学们会到湖边散步或聊天乘凉,假如口袋里还有几毛钱话,就会想着吃点零食或水果,以补充正在生长的身体所需,也或是满足口福与尝鲜吧。因此,有同学就会在晚餐后、夜自修前步行到湖对面的最近小店,挑选喜欢水果,一般都会买苹果,一个苹果大概九分到一角二分之间,同行的同学边走边啃嚼着苹果,兴高彩烈地返回学校来,这在七十年代算是给自己一种过年过节的样子吧。

5、水库淡包 抲蛇卖钱慈城与镇海汶溪交界的毛力水库修建年代,也是我们刚刚就读高中时候,因此每当周三时候就会有同学提出去毛力水库一趟,用大米换些淡包(馒头)以改善口味了,为何当年能用大米换取淡包呢,这主要是与建造水库的劳动用工有关系,因建造水库用工均为宁波江北区域公社社员(农民),是各公社各大队生产队派出的社员,饮食习惯就是吃米饭,这样才能完成一整天的劳动量,只有肚子吃饱了也就解决了所有事情,为此水库食堂每餐的主食是米饭,然水库工程管理机构(指挥部),常常不能完全满足用工的大米供给,每月需定时定量供给麦粉,以充实大米不足,同时也为民工增加餐间补充,改善民工日常点心,常会做些淡包或包子麦食等,让民工兄弟佐餐与食补,因不少同学父辈兄弟参加了该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运动,知道大米换淡包点心之事,所以同学相约(好像有来明、根新、阿谷、国民、志鸿等)同往水库一趟,去换淡包(馒头),然到了工地食堂时,记得食堂里早已没了馒头,因而大家无功而返。在途经毛岙村的一片相对平摊山地时,突然有一条很大的蛇在穿越游动,我一见是条眼睛蛇,心里就有了想捉念头,胆小同学见此跑出老远避之,我则停下脚步观察四周是否有捕捉之物,见有一段树叉,速上去拿在手中将其改成捕蛇叉子,勇敢地迎了上去,蛇被我举动而发怒,昂起头来发出丝丝呼声,我用树棒击其七寸,将其击倒在地,并迅速用叉头叉住其三寸之处,为何自己有此胆量和技术进行捕蛇呢,这与小时候常到“抲蛇阿三”家中观看他们捕养的各种蛇,并观察和学习他们的抲蛇手法以及杀蛇剥皮技术等,所学的捕蛇经验与方法让自己有了此胆量。因此,就地利用树叉做成易捕叉子,将其击倒的同时,迅速用叉子压住蛇头三寸地方,将其牢牢地叉在地上,此时其身体緾绕到了木棒上,我请同学帮忙解下我自己的鞋带,用鞋带先将蛇嘴巴捆住,再捆其身体装进袋子,就这样安全地带着眼睛蛇回到了学校,考虑其能卖钱,晚上就将它关锁在自己的课桌里,第二天一早带着它到慈城下横街一家中药店铺,请店主观看与估价,最后店主按照当时蛇价进行了过秤与给钱,你猜这条蛇有多重吗,经秤达二斤余,记得当时店主好像给付了二元六七毛,这在当年学生来讲,也算是笔大钱了。现在回想起来胆子的确太过大了,虽自己懂得和知道些捕蛇动作与方法,也曾学习实践过蛇伤治疗和知晓可用草药,但毕竞这是一条眼睛蛇,其毒性是非常大的,假如一不小心失手被其咬上一口,如周边没可用草药和及时急救用具,那么自己生命危险是极大的,不死也得残了。

6、亲历高考 求学求业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那是高中读书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谨谨记得1976年底中央宣布“文革”结束,学生们对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更高涨了,虽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功课均不理想,且偏课特别严重,当大家在得知能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消息后,同学们都在自觉地加倍努力学习与复习,然可给我们学习的时间已不再多了。记得那年高考很特别也很有意思,进入高校需经几次考试,高考分“初试”与“复试”等,本人在初试中算是班级中考得相对好的,当大家在结束高校考试的初试后,班上留下来进入复试的同学已是寥寥无几,最后的高考复试,本人因离进入高校录取分数线差几分而高考落榜,名落深山,一直至第二年自己仍在家继续复习迎考,但高考自学与学校学习的极度差异,未能实现进入全日制高校学习目标,然经过七七年的高考恢复年,自己对于高校学习有两种心情与心思:一是因挫折再也不想参加高考了,似古代读书人讲过的“三年不来考,考场出青草”;二是在合适时候一定要拿个高校学历,且不管任何时候、如何环境,都得抓好学习和读书。七七年高考结束,进入高校学习同学,有原慈城省水文地质大队子弟施小平同学,被浙江大学录取,毕业留校当了数学老师,最后听说去了美国;洪塘赵家洋沈谷同学则考入了浙江杭商院,毕业分配后,先后担任了宁波第一副食品商店,市烟糖总公司、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等商场和公司总经理,体制改革后成了股份公司老总,自己当了家作了主,在同学眼中算是位有钱的老板、老总;还有就读师范当了老师的女同学沈雪真,人民教师值得让人敬慕。另不少同学毕业返乡后,按照各自所学与所能及所感,在社会上进行学徒、创业、谋生等工作生涯,诸如建筑行业阿逵、志鸿,电子产品经销阿国,粮油食品制品国民等同学;也有按照父辈意愿接班与继承产业,如印刷涂料伍建芳,机械制造葛肇强、姚剑敏夫妇,商业经营雪珍夫妇、邬永伟等,然大多数同学,随着社会需要与自己努力而成功谋求了职业,安稳地挣钱养家,过着平凡自在的生活,女同学们则随着婚嫁幸福地生活。当然,为谋求出路与寻求职业,当兵不妨是寻找出路的好方法之一,许多同学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服役于边防、海防、消防等,诸如上岙蔡聪宝、鞍山朱祥云、陈仁荣、上沈金国民、下沈金永定、洪塘汪东升、下宅孙国雷、刘马湖姚剑敏、同心金根新、谢国定、赵家陈如军等,经历军旅的金根兴、永定等同学提干成就功业,转地方更是如虎添翼,佳绩频传。在军中不少同学立功受奖,特别是朱祥云同学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当年洪塘初中林校友参战而牺牲,祥云兄弟荣立三等功,在部队立功是件非常之不易事情,值得赞颂了。高中学业与高考经历以及“学工学农”,给予了同学们接触社会、丰富生活,增强动手能力,感受劳动创造未来,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与人生道路选择起了非常重要作用,并潜意默化地影响着大家能跟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对已来讲高考经历作用是极大的,其让我一直未眠弃学之心,终身学习信念,短短60载工作生活,参加过成人学历教育的“五大生”自学函授考试,诸如汉语言文学、法律、心理学等,特别是文化系统工作后全国成人统一高招的复旦大学文博学院脱产专业学习,成就了自己高校梦而终生无憾(悔)。

7、采橡果子 争班会费秋天到了,丰收季节来了,也是山上橡子采摘时节到了。记得在上中小学时候,曾与大人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去荪湖鞍山等山上采摘过橡子,那时候采橡子说到底主要是为了挣几钱,把采下橡子卖给供销社,用其代替粮食制作酒精等。然而,在慈湖中学高中期间,我们班级进行的采摘活动,则是为了班级整体利益所作的一项集体劳动活动,大家把采摘来橡子当作自己的劳动果实,通过橡子出卖,获得货款的报酬,这样的有效劳动和集体活动,能为班级筹得更多的开展各项活动经费。因此,同学们都很自觉和卖力地参加到这项秋收采橡子活动中去,且还呈现出同学间相互比竞现象,看谁采得多,看谁采得快,那种有意和无意的比赛活动,让同学们获得了劳动的快乐,进步的动力。我们要采摘的橡子,都是灌木树种的丛形小树,其名又叫栎树或柞树,属壳斗科植物的统称,其树的果实就是橡子,其成熟时呈淡褐色,表面很光滑,是松鼠等啮齿类小动物主要食物之一。其实我们所采摘的那种橡子树,与常见的铁路边栽种的乔木型麻栗树属同类树种,只是品种大小不一而言,只是橡子树的叶子表面较为平滑无毛,边缘还有细微裂齿,叶背较粗厚,似有绒毛状皮质感的样子,这是我们采摘的果树果实——橡子。记得是1975年刚上高中的那年深秋时节,采摘橡子的时节到来了,在班委干部的发动之下,同学们象往常采摘时那样,带上自己的用具和果子包装袋,前往慈湖周边或附近的东山下村山头,参加橡子采摘的集体劳动,或叫班级团队活动。采摘队伍基本上是自觉形成的小团队和小组,三五成群,或一二互协,到达山坡下,同学们纷纷向着各自认为橡子生长得较多的坡地与树丛进发,在上坡时,大家不管前面有否荆棘和横剌,只要看到橡子树丛,就敢往前走,或绕道而行,趟步过去,寻找到那果实特多的橡子树丛,当发现橡子树大丛时,三五或一二人,便会争着伸出双手快速地将其采摘下来,装入自己的口袋和布袋子里,或交给拿着袋子的同学,橡子长得特好地方往往是在老坟上,同学们不顾坟墓的禁忌情况,都敢于上去把上好的饱满的橡子采摘过来,正当在采摘的快乐与丰收在望的紧要时候,天突然变了,下起阵阵雷雨,不少同学为了躲避雷雨,纷纷向着山下草棚方向跑去,然而仍有不少同学坚持着采摘行动,显然是要把橡子全部采摘完毕才肯离开和返回休息了,待采摘结束时,大家的身体已经被雨水淋得全身湿透,有的男同学还光着膀子,自豪和打趣地说:“这场大雨,正好给我淋个澡,很舒服、蛮好的”。采摘好后下得山来,班里的劳动委员把同学们采摘下来的橡子进行过秤量重,将橡子集中起来后,个大体力好的同学主动请缨扛起橡袋,或各自背着、二人扛着,满心欢喜地带着秋收丰硕的果实,步履快乐地返回学校来。因此,每到深秋季节,同学们都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想到它来挣钱,想到他可为班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这在当年是班级活动费来源最有效和最快捷方式之一。为此,同学们把自己采摘来的果实,当作对班级的一种贡献,个个争先不敢落后,用自己双手采摘更多的饱满果实,当这些果实被装入袋子时,同学们的心中便会燃起满足的爱心,当他变成实实在在的活动费时,脸上会洋溢出自豪的兴奋惬意。金秋的小丰收,是班级成功开展活动的好助力,虽只微不足道,然他让同学们收获了秋的季节和秋的喜悦,更让大家收获了劳动的自豪。

8、进村调研 湖心社会据国芬同学回忆,我们读高中时还曾进行过慈东公社湖心大队生产队的农村调查,当年学校应该是为了学生“学农”需要所进行的农村生产队劳动与分配的调查研究了。调研活动按照要求是分小组与分小队来进行的,调研重点是当年农村的公社制度与社队生产及农民生活情况,同时还回忆过去五十年代农庄与解放前旧社会状况,这样就能形成新旧制度与新旧社会的对比结果,调研的成果也就自然得到完成与解决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调查研究与了解农村生活现状的过程,对于当时学校和社会来讲应该是很重要一环与一课,恐怕对于现代社会来讲,也是一种既有现实意义,又带着生动趣味,更是生活无奈,反过来讲,社会前进与进步的道路,是历史必然与现实对比的过程,一句话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哲学必然的道理。当年调研报告中记得还有这样的一段顺口溜,所讲述内容好像是旧时湖心村情况:“湖心本是烂田畈,大水泊泼过年关、、、、、、”等等,说明当年湖心村,因地势低,加上农田水利与灌溉能力非常弱,这在旧社会属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的调研是在新社会公社化状态下的农村生活,只有在新旧社会生产能力对比情况下,才会发现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及存在问题,“公社化”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建设的一种真实生活写照,所反映的是集体公有制下生产、生活、分配制度等状况,当在改革开放以后,如今的四十年时间里,农村社会与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农业农民更是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的生活则日新月异地变化与改变,特别是城镇边缘的村庄,更是随着时代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下,出现了农民变居民,农村变城市的全新状况,正如现在所流行说法那样,真正的城市居民还不如农村的农民了,新时代下的湖心村,更是在党的领导下,在跨越式的发展中,一种全新的新时代新体验带给湖心村的变化是彻底的,也是美丽的,请同学们再去湖心村走一走,参观与考察在新时代下的农村生活与生产生活情况,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还会有新的体验与新的感受了。

9、周一劳动 实践动手国芬同学还讲了“周一劳动生活课”,我好象没那个记忆,也没感觉与感受到高中时劳动定时课的这项活动,到是让我想起初中时候每周都有劳动课,并且大家都得抬着肥料到后张与上沈两村之间的田里采种东西,周一的劳动课还需请大家再回忆了,以编补些许记录。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我们无以回报慈湖母校,更无以回报社会,匆匆而过的人生,回望高中学习经历给我们增加了人生厚度,见证了岁月蜕变,时代更新。愿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从点滴生活经验中,成就自己为社会服务与贡献的信心,为家庭再发余热和谋续幸福的生活决心,只有这样我等才能走得更长远,才能有所成有所依,让我们为了未来再发挥更多的余热吧。 注:在慈湖中学120周年校庆之间,是七七届高中毕业45周年之时,匆匆记录高中求学顼事,望同学予以修改补充或调整重写,以此使兄弟姐妹们聊写更多各自经历与所见所闻,见笑了,衷心感谢同学们,谢谢了!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