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社会经济如此发达?

 云语禅心 2023-03-10 发布于河南

当我们谈起宋朝时,总会想到它的词赋;无数文人墨客含毫吮墨,写下一篇篇为人传颂的经典词作。

文章图片1

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忧国兴叹,也有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繁荣颂歌。

很难想象,这样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竟能同时在一个王朝上呈现。

且宋朝的积贫积弱与社会繁荣,不仅是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还是贯穿整个两宋王朝史的共存矛盾。

这样的矛盾,是如何共存的?积贫积弱的宋朝,是如何做到社会经济又如此发达的?让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一同去发现其中内在的逻辑。

文章图片2

一、宋朝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发达

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想要理清楚这一对矛盾内在的逻辑, 就先来看看宋朝的社会经济是如何做到远超前朝的繁荣的。

1、以取消“坊市”为代表的重商制度

在封建王朝时代,一直有着“士农工商”的社会职业等级,其中,商业一直是历代王朝严厉打击的重点。

但到了宋朝,情况却发生了转变。

以都城开封为例,五代十国的战乱以后,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人口的大增长;大量的违章建筑建起,打破了坊市的边界和秩序。

文章图片3

另外,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催生了一大批以手工业者为代表的小商小贩,游走在坊市之间,这样的局面愈演愈烈,宋仁宗最后顺应历史趋势取消了坊市制度推及到全国,商业就此极大的发展起来。

之后,宋朝渐渐建立了宋朝建立了完备的商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商品价格管理制度、市场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商业税收按理制度,种种举措也都更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相比于前朝有了极大发展。

2、贸易业的发展

工商业的进步,也使得宋朝贸易业,尤其是水路与海上贸易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文章图片4

北宋时期修建了以开封城为中心的“漕运四渠”用以强化水路运输优势,构建起了以开封城为核心的水路贸易网络;南宋时期依托长江及其支流,再以运河为辅,也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水运系统在利好国内商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着海上贸易的繁荣。国内各地的物资经由水运离开陆地,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为了对越来越繁荣的海上贸易进行统一管理,宋朝还经过数次改革成立了市舶司,对海上贸易进行垂直领导,以便于统一管理和增加税收。

从中我们可见当时贸易业的繁荣,这在宋之前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文章图片5

3、农业的建设

无论商业如何发达,农业永远是国家的命门,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且,越为发达的商业,越需要发达的农业去支撑;宋朝的统治者也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也相当重视农业的建设。

宋朝成立并完善了契约租佃制,形成了广泛的土地租佃市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地、劳动力的供需优化配置。

这一举措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再加上整个宋代相对适宜的气候,大量增长的人口,以及耕作工具的发明进步,宋朝的农业也发展的非常强盛

文章图片6

繁荣的农业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宋朝发达的社会经济里重要的一环。

二、当我们谈论宋朝的积贫积弱时,我们具体在谈什么?

“积贫积弱”是早自元明清以来人们对宋朝便有的客观评价之一,然而,它并不是对宋朝的完全否定,而主要是对其财政和对外军事状况的统一总结。

1、入不敷出的财政

宋朝昌明的政治奠定了宋朝繁荣的基础,但是,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宋朝的积贫积弱,恰恰是其政治体制所埋下的祸端。

宋朝时期,兴盛的参政之风,庞大的人口数量,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宋朝的官僚群体尤为庞杂。

文章图片7

本就优厚的俸禄加上庞大的人数,使得国家在俸禄上的支出尤为惊人,庞大的官僚群体,也滋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商业的繁荣也使大量的官员从政的同时,参与到商业竞争当中获取利益,使得腐败问题也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利益使得官员们结为朋党,排斥异己,宋仁宗便深知朋党对国家的危害,因此,当革新派被扣上朋党的帽子时,宁愿舍弃新政改革也要排除朋党之祸,将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贬黜。

但像宋仁宗这样能力和手段都极为强硬的皇帝历朝历代都少有,因此,朋党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腐败和朋党之祸使得宋朝虽有庞大的官僚阶级,但行政效率却越来越差,官僚阶级变成吸食百姓和国家的蛀虫,消耗着大量的税收,使国家的财政问题越来越严重。

文章图片8

除了政治上官僚对财政的吸血,宋朝的军队也是消耗国家财政的一大源头

宋朝虽然军事上没有什么作为,但军队却非常庞大,达到了上百万的数量,庞大的军队需要大量的财政开支,这大大加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虽然宋朝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巨额的商业税收,但在臃肿的官僚机构,腐败问题,以及庞大的军队开支面前,还是显得入不敷出,这便是宋朝“积贫”的具体表现

2、对外军事的失败

宋朝虽然有着庞大的军队,但在对外军事上却是处处挨打,这是后人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第一印象。

文章图片9

即使在宋仁宗时期,韩琦仍慨叹宋军“屯二十万重兵,只守界壕,不敢与敌。中夏之弱,自古未有。”,面对辽时,宋尚有还手之力,在澶州城下订立“澶渊之盟”,两朝君主以兄弟相称,但在面对金和元时,最后都只落得个灭国的结局。

3、积贫积弱的总认识

经过前面的梳理,我们认识到了宋朝由政治体制导致的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和军事上的衰弱,两者共同体现出了宋朝在国力上的“积贫积弱”。

当时的宋人的看法也大致如此,“国朝立国之势,自建隆立极以来,臣民习于宽厚,风俗狃于治安。天下之势,近于委靡而不振;朝廷之制,几于废弛而不举。兵骄士弛,吏玩财困,积弱之弊,识者痛之。”

文章图片10

可见,“积贫积弱”之困与宋朝社会的繁荣并不冲突,封建社会的王朝和民间,本就是分立而非趋同的。

总结

宋朝对文人的重视充分释放了社会的文化活力,宋初政治体制的完善和社会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对“商业”态度的改变和之后在商业领域的建设,离开了士大夫群体的广泛参政是不可能完成的。

文人政治虽然为宋朝创造了空前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同时,商业的繁荣对于宋王朝来说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人的趋利性必然使得官僚群体向商业利益和腐败靠拢,这是封建王朝无法阻止的;当财政问题逐渐凸显时,想要解决问题已经来不及了,王朝国力必然就此陷入衰弱。

文章图片11

另一方面,“抑武”的政策虽然有效避免了宋朝重蹈五代中原王朝武人军变的覆辙,但也使得宋朝在军事领域不可能达到汉唐时期的高度,再加上北方高原由于气候变暖政权达到了历史的强盛期,一弱一强,再加上国力的日渐衰弱,宋朝的覆灭是无法改变的。

经过了前面的详细梳理,现在再来看“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社会经济如此发达”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发现看似对立的矛盾已经消失。

这两者其实都是宋朝的政治所导向的必然结果,少了谁另一个现象都必然无法出现;归根结底,在宋太祖立下“重文抑武”之策的时候,便为未来的这一切埋下了种子。

参考文献

1、《中国通史》

2、《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3、《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4、《宋朝的市舶司》

5、《走向自觉——近百年宋代财政史研究回顾与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