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浙江满分作文”的讨论既不广泛,也不深入,更不深刻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今天看有的文章对最近“语文圈关于浙江满分作文讨论”的运动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运动讨论得十分广泛、深入且深刻。我并不这样看,我认为,关于“浙江满分作文”的讨论既不广泛,也不深入,更不深刻。

关于此次事件中大家批评的对象,我未见有人进行划分,依我看,至少能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渐次深入;七个小点,七个小点彼此勾连:

人的层次:阅卷组长、浙江考生

事的层次:阅卷组长给了满分、浙江考生写作此文

考试与应试关系的层次:应试技巧、考试制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这次讨论中,很少有人对这三个层次进行区分。尤其是前两个层次,经常混在一起讨论。实则,人与事有联系也有区别,有联系是说,事是人作的,我们通常说的“对事不对人”是错误的说法,对事就是对人,这是二者的联系(我提倡中正平和地评价作文,就是希望不伤害考生其人);二者也有区别,事是人在某一阶段的行为,能否代表其人整个的本质,这很难说。比如,浙江考生写作此文是“考场行为”,不是“普遍行为”,她平时是否这样作文?恐怕未必。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讨论(也可能是我没见到)。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一个人,这是常识,可是有“低级辩手”还是犯这个错误。另外,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只要有应试就有应试技巧,只要有应试技巧就有应试作文,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所谓套路与反套路,这是答题人与命题人的较量;所谓应试与反应试,这是人与制度的较量,如何协调前两者的矛盾,这是试题命制改革的方向;如何协调后两者的矛盾,这是解决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于以上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这次讨论都没有提到,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首先,我们来看这次讨论是否“广泛”。我们这里所谓的广泛,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讨论范围的广泛,一是参与讨论之人的广泛。从讨论范围来看,三个层次中,最后一层是隐藏着的,只有少数人提到,未见人讨论;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第一层次上,偶尔涉及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的分别,但讨论的也不深入,第二层次中“浙江考生写作此文”这一点讨论的人也很少。一共三个层次,讨论只勉强涉及了两个;七个小点,有四个没有涉及到,讨论的范围不能说广泛从参与讨论之人来看,语文界重量级的大咖并没有介入,各级教育机关没有介入,即便是一线教师,参与讨论的也是少部分,参与讨论之人不能说广泛。总之,此次讨论远远未达到广泛这一标准。

其次,我们来看这次讨论是否“深入”。所谓“深入”,强调“入”,就是深的过程,所谓“深刻”,强调“刻”,就是深的结果,深到何处呢?——“刻”,“刻骨铭心”,不是到骨就是到心,可见深入之深。此次讨论,只讨论前两层,未深及制度层面,即便前两个层次,也是偶有提到,未加分别,讨论不可谓之深入。

    最后,既然深入都没谈到,深刻就更说不上了。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次讨论。所谓深入,至少要形成一个理论,所谓理论就是一系列成系统的观点;所谓深刻,至少要形成一个思想,所谓思想就是一系列成体系的理论。此次讨论既没有形成这样一个理论,又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思想,也就是说,大家还停留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层面,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却都不成体系,远远达不到深刻的标准。

此事可以清季的一系列运动做一比方。所谓广泛,就像李鸿章等提倡洋务运动,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风气;所谓深入,就像康梁提倡“君主立宪”,已经注意到制度层面;所谓深刻,就像五四运动,人们已经开始总结思想上的差别。

当然,这次的事件只是小范围事件,不可能达到这样广泛的影响,虽然它既不广泛,也不深入,更不深刻,但那是相对的,它确实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也就足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