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读书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人有种种欲望,欲望太深就成为癖,成为嗜,成为瘾。抽烟的有烟瘾,喝酒的有酒瘾,吸毒的有毒瘾,看书的有书瘾。从欲望的角度看,书瘾本质上与它们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因为人们对读书的崇尚,书瘾竟也变得高雅起来。当然,也有不少人持读书无用的观点。只是,诸多欲望本无好坏之别,根源上都是生理使然,所以不管书瘾是好还是坏,我都对它无可奈何也。 

近来目力受损,不能读书。这对于有书瘾的人来说,就像太监遇上妓女,空有一腔想法,终是没什么用处。然而,据说,明代末年曾让宫女与太监成婚,这么做于生理上没什么用处,于心理上却多少有些安慰。故我虽不能读书,也总想有些心理上的安慰,不免思考起读书的意义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据我所知前人已经给出很多了,不过,与前人同者并非我故意剽窃,而是身有同感,心有戚戚;与前人不同者也并非我故意标新立异,而是我脑中所想,心中所思。

我觉得读书的第一个意义就是认识人生的意义。意义是精神层面的事,确定一件事的意义有时候是很主观的事。我们现在对于主观一词似乎有些误解,不知从何时起,主观好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然而,正如伽达默尔说的:“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所有的意见都是偏见。”我们睁眼见色,开耳闻声,张口识味。眼见一定为实吗?耳闻一定为真吗?口尝一定为确吗?拿见来说,我们见一红色,自认这红色很客观,然而,牛见此红色与我们相同吗?狗见这红色与我们相同吗?就是拿人来说,色盲患者所见之红也与我们不同,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所见就是事实呢?我们通过眼所见者,都是经过眼中的结构处理后的图像,真实的外物如何我们并不能得知。因此,我们所谓的客观其实都是主观。我在看,我在思,我在判断,任何之事都是我在历,我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必含有我的色彩,所以,主观是必然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轻视主观。回过头来说说意义。从客观的角度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不管它有多少意义,都不影响它是这件事的事实,因此,意义本身对于客观没有太大意义,而对于主观则不一样。从客观说,我们的一生,不管如何过,总是一生,它的长度,经历,于历史长河中所占的位置总是那样,与我们怎么看毫不相干。然而,有人以吃馒头为苦,有人以吃馒头为乐,同为吃馒头一事,在主观上引起的感情截然相反。吃馒头这事于客观而言没什么所谓,只是,人生的苦乐却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同样的人生,有人以之为苦,有人以之为乐,这么看,主观上的意义似乎也不是那么可以忽视的了。而读书的意义恰恰在于认识人生的意义,在寻常小事中发掘更多意义。有人可能感到奇怪,怎么会有人以吃馒头为乐呢?可是,季羡林先生告诉我们,天天吃龙虾的人跟天天吃馒头的人是一样的,你是否还觉得吃馒头那么苦呢?假如你再听说过孔子称赞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还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你对吃馒头这件事是否还同原来一样呢?王勃未及而立而死,确乎为夭折,然而,孔子曾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庄子说“齐彭殇”,又说“死生其犹旦夜之常”,你对此事又如何看呢?再如,同为读书一事,于不喜读书的人而言,这不过是一种爱好,于读书的人而言,我们是在做“天下第一好事”,我们是与古往今来的圣哲仁人沟通,我们是在打破时空的壁垒无限的接近永恒。同一件事,主观认知上的意义不一样,给人精神上的愉悦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人以读书为苦,有人以读书为乐,有人以读书为生命。做一件事主观上认知的意义越多越大,这一体验带来精神上的快感越大,所以读书的人一般幸福感都很高。

读书的第二个意义是让人宽容。前面说到,读书是打破时空无限接近永恒的一种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生存的有限空间中接触到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人与事,这些人和事可以大大开阔我们的眼界,而眼界决定境界,所以真正的读书人一般境界会高一些。看得多了后,就会发现这世界远比我们想的复杂,人与人思想上的差别简直判若云泥,正因如此,我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不会去妄加猜测很多事,不会要求别人理解自己,更不会要求别人非要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我们也能想清楚一些事,不过分注重表象,而去探求它的本质。所以,读书的人一般比别人更容易看得清,拿得起,放得下。前一段时间我发了一篇文章《多交酒肉友,远离读书人》,有人以为我是哗众取宠,他们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那篇文章阅读量超过了十万,可是,他们不曾看我公众号上的其他文章,这些文章阅读量多数不及一千,多是我自娱自乐之文罢了,只是,你发表出来了,还有那么高的浏览量,有人就要说你哗众取宠,还有甚者怀疑你要卖酒,这都是根据那个结果逆推出来的种种设想,然而,我写文时既不知会达此结果,那些推理也就都不能成立了。还有很多人说我也是读书人,为何骂自己如此卖力呢?我很不解,我是读书人就不能批评读书人了吗?这是什么逻辑?更多的朋友是对文章的逻辑进行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不反驳,因为任何人写文章都不可能写出来真理,仔细分析,总有逻辑漏洞,因为“一切意见都是偏见”,一个存在于有限时空的人,不可能说出永恒的真理。所以,我写文章只求说出部分真理即可,绝不敢奢求以真理立论。至于有些人说的读书人和屠狗辈的界限不是很分明,这我当然知道,任何一类人中都有好有坏,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我不过是想说明读书人身上的一些毛病罢了,并不是想要发表这方面的论文,因此,我不求立论上的“无懈可击”。有朋友不理解,我为何把那么多近乎诅咒的反对意见放到留言栏里,其实,我理解那些激烈反对的人,他们跟我一样,都是深切热爱读书的人,只是他们不知道我批判读书人恰恰是因为对读书深切的热爱,爱之深,故责之切。总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些反对意见并不一定是坏事,中肯的反对意见往往能使我及时发见自身的问题。至于他人的理解,我们又何必强求呢?

读书的第三个意义是使人变的自由。前两点意义是第三点意义的原因。读书使我们发现自己,也发现他人,宽容他人,也宽容自己。发现自己和他人就是认识人生的意义,认识人生的意义,又能宽容自己和他人,这样的人生怎能不自由?许多人以为自由是向外求的,其实,内心的淡然才是最大的自由。

刚开始,我对不能读书这事极为焦虑,后来我想,人生求而不得的事太多了,不完满才是人生,我的内心就淡然了。淡然之后,顿觉获得自由。如今我正卧在北窗之下,听着昆曲《牡丹亭》,偶尔翻翻手头的剧本,沉迷在那婉转低昂的曲调与唱词中,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读书”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