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燕田野 | 我±你=?

 西燕田野 2023-03-10 发布于福建

六点半读诗漫话

80


   读诗题记:四月,多少人看花不是花、喝茶不是茶?不妨将大田诗人陈培泼的几首小诗借与轻风柔雨,让我们试着抚平春天的心事。山外有山,梦里有梦,谁没见过草木?他日随缘,愿你笑得最灿烂。


柚子花开

作者/陈培泼

一树的白  简单明了

不用猜想

所有心事

都挂在枝头

用花香作引

把清明提前打包

下了一副重药

让怀念 

一点一滴

穿透岁月的脉络

深入骨髓

那一抬头的明亮和一低头的忧伤

文/六点半

     四季花朵,如有迥异人格与个性。我觉得冬天的花儿最矜持清高,我们似乎得从孩童开始好生领会(如“梅花三弄”或“踏雪寻梅”),才更能欣赏人世间销魂的暗香和雅致的追求;而春天的花儿最敏感多情,每一朵都平凡似你、世俗如我。大田诗人陈培泼说:柚子花开——“一树的白  简单明了╱不用猜想╱所有心事╱都挂枝头”,临近清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白色花儿如此懂事贴心、善解人意,不用寻,不用想,不用买,福建寻常百姓种柚植柚、靠柚吃柚的生活细节如柚子花开,每一朵都散发着乡土气息与血脉亲情,一直从生命枝头洒满孝子心头。

     心潮起伏难平静,柚子茶香当药引,诗人把清明时节的哀思与怀念当作“重症”,虚中见实,以虚务实,自然含蓄,虔诚笃定,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从生命到灵魂的升华。

     柚子全身是宝啊,柚子花开,春风化雨,穿过岁月脉络的清明时节,从白花花的柚子山坡,到情深深的庭前院后……给心头空落落的人呀再续一杯柚子花茶,在如此蓬勃娇嫩的春天,不用多说话,总会有人发现那一抬头的明亮和一低头的忧伤……与久久、久久的惆怅。 

清   明

作者/陈培泼

不烧纸  也不焚香

只上山摘青

寻找叶子的脉络

采摘下每一个枝桠的细节

小心翼翼地带回家

加水,加上很多很多水

用铁锅煮出一壶春天

给思念解渴  喝她一整年

一壶春天

文/六点半

      在这小首《清明》面前不知是否也有人感慨于南宋诗人赵蕃的作品《送新茶与俞蔚》:“山居每啜社前香,及是清明茶政尝。叹我白头无母遗,一杯持与供高堂”(特别是后两句)。诗人在几千年的茶文化里煮情,他们沐浴着春天淅沥的雨水、舒展着大山青翠的嫩芽,倾心对饮。

     “不烧纸  也不焚香/只上山摘青/寻找叶子的脉络”,唯物、低碳、素简,却又唯心、深情、细腻,诗人清明采茶简直如通幽觅灵,被省略隐藏的杀青、揉捻、搓团、烘干等制茶细节也许是故人熟稔的茶艺,茶香浮动,人影朦胧,当诗人发现茶在而那人已不在时……“加水,加上很多很多水/用铁锅煮出一壶春天/给思念解渴  喝她一整年”。这一壶春天,冲泡着大山一样的清明暗语,有点恍惚,也有点沉。 

作者/陈培泼

有时我在梦里

你在梦外   

有时你在梦里

我在梦外

梦中分不清梦里梦外

只有醒来的月亮

挂在天上

我±你=?

文╱六点半

     七行短诗《梦》我只读一遍就瞬间记住并深深刻下,像小学生背诵1+1=?和1—1=?那么简单,同时也像数学家第一次证明1+1=2那么伤神。如用诗歌的眼光与心境细细思量,2和“爱”、0和“你”是多么神奇的巧合?多么复杂的难题?诗人梦里梦外满世界都是你,而那枚醒来的残月的确瘦得像把明晃晃的镰刀,反复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割出个天地同鉴的明镜或窟窿:我±你=?梦里梦外无穷尽,月亮高悬不忍心。

     梦像个迷宫,有谁情能自控、进退自如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因此不总是童话的乐园,而多为成人赤裸的避让、羞涩的托词,或痴情的寻觅、肆意的遨游。梦知天意,梦懂人情,梦里有月亮导演的我和你。 

白   刀

作者/陈培泼

今晚

我请客

点了一尾白刀

白刀很香

可终究

没能抵挡酒的锋利

鱼落荒而逃

关键是诗心无敌

文/六点半

     白刀是一尾鱼,因形似明晃小刀而得名。而当白刀成为诗人请客钦点的一道美食,博得美誉的武器是和友情一般沁人心脾的鱼香,它亮出的最后一招是鲜嫩。且看酒过三巡,烈酒破喉,举杯一路开挂厮杀,这道下酒菜也被随即一扫而光,白刀荡然无影。诗人醉眼迷离里,白刀到底浪得刀名?终究“没能抵挡酒的锋利/鱼落荒而逃”,在诗人心里:煮熟的鱼儿……活了!鲜美醉倒英雄汉呐。试想,如果白刀味不鲜美难下咽,岂不是死鱼一条无人理?还想来个痛快?配把金枪也白搭。

     作为一尾鱼,白刀生性爱水,在烟火人间修行历练,在诗人的眼皮底下败给美酒阵列,也是值了。酒桌屠场因诗人豪迈情怀多了几分佛系诗意,这对于一尾被迫上岸的鱼儿何尝不也是完美?愿这尾鱼儿成功转世,甚至与诗人撞个满怀。

     大田诗人陈培泼也许酒醒猛然发现:白刀命里带刀却防身无用,除了酒性生猛,关键是诗心无敌啊!

POET

陈培泼 /Chen Pei Po

大田人,政工师、记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移动书画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三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著有散文集《足迹》、《沂水微澜》等,偶有散文、诗歌、书画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钢笔书法》、《人民邮电报》、《福建文学》等报刊。

六点半

本名汪云芳。70后。湖北通山人,客居福建。

永安诗徒。三明诗群成员。

思想的田野 | 情感集散地 | 文字小仓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