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婚,已婚或是待出嫁的路上,不管是哪个阶段,都请好好想想,我们为什么选择不入婚姻。还记得那个你决定嫁出自己的初衷吗?我想如果哪一天我决定要嫁了,那么那个人一定是我觉得可以携手相伴,一直走下去的,两个人大抵三观相似,兴趣可以不同,有交集当然甚好,但绝不互相干涉,有共同的话题聊,相处和独处一样自然,你是你,我是我,不是没你不行,但有你更好。当我选择步入婚姻的那一刻,一定是我认定了“1+1>2”的情况,我想最后能让我心动,卸下所有锋芒的人,一定是那个能够感动我,让我相信两个人一起一定会创造更好的未来的人,并且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确保我们选择的人没错,我们之后的生活能够按照彼此设定的目标前进呢?希望以下建议,对您步入婚姻提供些许参考建议。 结婚,不是什么难事,但也绝非容易之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当下的中国,离婚率越来越高了。甚至有数据显示2018年一些一线城市的离婚率已经高达50~60%,这个数字听着着实有点吓人。我们常说婚姻需要经营,大道理我们谁都懂,可是婚姻的种种问题依然存在,且从未曾减少过。其实 ,或许我们在准备步入婚姻时,就应该提前做好婚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的预案,这样当问题发生时,我们才能有更更强大的心理来接纳或改善它。 那么,提前做好预案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婚前双方的知己解彼,这包括: 1.了解对方原生家庭的相互了解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都个人成长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婚前,我们必须充分的去了解双方的原生家庭现状,评估,这些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因素是不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比如说,我身边一好朋友的老公,受原生家庭影响,典型的妈宝男,什么都是母亲给做决定,结婚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下午,我的朋友也是心累至极。 2.了解彼此家庭经营观念及认知 我觉得这个也至关重要,毕竟两个人结婚是为了过日子,并不是谈个恋爱那么简单。如果谈恋爱,我们可以天天拉着小手今天这个餐厅,明天那个餐厅,但要是接了婚后,还要彼此都不食人间烟火,那么,你们可能需要一个马爸爸这样亿万老爸来啃才行。所以,婚前必须双方了解家庭经营观念以及对家务的认知,甚至可以约法三章也不过分,毕竟成立一个新的家庭,总会衍生出一些家庭问题出来,需要有人来解决与处理。 3.对对方金钱以及消费观的了解 不论婚姻中的双方出身、经历、境遇如何,如果一对夫妻的消费观,对金钱的看法无法达成一致,那么这样的婚姻,也是非常容易亮红灯的。如果说你们的家境一般,那么一定是要想好怎么样相濡以沫,而不是紧衣缩食;如果说家境富裕,那么也一定要懂得适时消费,修饰自己,把日子过的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所以这里就要求婚姻中的双方一定要有尽可能相似的消费观,一旦倾斜不平衡,极有可能出问题。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一闺蜜,老公做生意的,家里还算宽裕,老公总是比较讲排场,注重脸面,而我的朋友却非常节俭,连他老公给她送个YSL的包包,她都能唠叨上几天,作为朋友的我,每次都在给她敲警钟,希望她能明白,她值得拥有这些东西,不再拒绝接受。 其实一旦我们步入婚姻生活中,就应该知道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生活了,而是两个家庭组成的小社会。所以接踵而来的一定少不了孕育下一代的话题。那么在步入婚姻前,就应该提前计划好,而不是婚姻后才开始考虑。对生孩子的看法,其实我们也要综合多方面来考虑。首先,当然是婚姻双方当事人对生孩子的考虑。小baby的出生会给小家庭带来欢乐,然后,当代的年轻人对孩子的看法不尽一致,不愿意生孩子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婚前一定要双方事先对生孩子的事情达成一致,才能决定结婚与否。其次,是双方父母对生孩子这件事情的观念,中国式传统家庭都追求 “儿孙满堂”,到现在也未曾变过,所以对于双方父母对于孕育下一代的看法也要综合考虑进来,见过非常极端的父母,一定要求生个孙子的,那么如果刚好你只打算生一胎,且只生了个女儿,那可能之后的婆媳关系也没法好好相处了。最后,家庭对于孕育下一代的支持能力如何,这里我说的支持能力包含经济实力和行动支持两个维度,毕竟生了孩子要奶粉钱,这需要经济投入,同时,还要专人带,需要人工成本。新晋的宝妈脱产半年生个娃,度过哺乳期已经很不错,如果后续还要一直全脱产带娃,对女性来说成本代价太高(当然这不包含那些就乐意当全职宝妈的人哈),所以这里不得不考虑家里是否有人力资源出来为小家庭带娃,这也能决定你是否再要二胎时,你还有勇气再不考虑太多因素的情况就能做决定。 其实你面对的那个人到底值不值得托付终身,只有你自己最清楚,结婚只是个形式罢了。真正的婚姻要考虑的远不止这些,当然适当的考虑如上3点,我相信,你们的婚姻会走的更牢固。最后,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都是嫁给了爱情,希望你们的婚姻永远幸福美满。如果此刻处在幸福婚姻中的你,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不要忘了给笔者点个赞哦,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