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9-这个神一样的男人,让我对日更写作有了新的认知

 面壁者与破壁人 2023-03-10 发布于广东

坚持运动,勿忘读书。

乐于独处,享受孤独。

——面壁者与破壁人

杨涛,是一位涉猎面极广、细节也做到了极致的男人,人称万能的涛神!

他创业18年,积累了超级高的势能,但是涛哥的「调频」能力极强,善于向下兼容,几乎每个人跟他聊天的时候都会感觉很舒服。

涛哥就是我的偶像 

而偶像的本质,就是榜样。

我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像涛哥那样处事圆润的美男子,哈哈

别的不说,就我现在的这个橙色系的头像,就是学涛哥的,已经优化迭代到了5.0版本

用这种头像有什么好处呢?

这就是一个非常细节的东西啦,主要是运用在微信群聊上。

当我们打开任意一个群聊的时候,我就是群里最靓的崽

这就是一种差异化,因过于显眼,就很好地吸引到了别人的注意力。

只要有人点开,不可能不发现我

这就是涛哥「细节做到了极致」的其中一个小小的案例,

除此之外,涛哥涉猎领域极广,而且都钻研得很深,还能用“大白话”把那些晦涩的概念说得简单易懂。

比方说,昨晚我就乖乖地坐在电脑前听涛哥的直播,记录近两万字的笔记

我拿出其中一个点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问题是:普通人如果去做个人IP,选择公众号日更,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 01

对此,涛哥其实在生财星球发布了一篇上万字的精华内容,讲得非常透彻。

而在昨晚的直播中,涛哥讲了两点:

1、IP是什么?IP是结果的副产物,是行为的副产物,是一种馈赠,是一种结果,不是你想去做就能做到的;

2、你(指提问者)想做IP可能只是为了想要便宜的流量,或者说更好地转化,而不是真正想要去做一个IP。

对此,我们怎么理解呢?

第一点的「IP是什么」,其实就是说,个人IP,实际上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信任。

平时个人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对他人有足够多的价值,这就是IP。

IP不是指粉丝数量,更多的,还是要看「成交力」!

这种东西,就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而更多的人做IP,归根结底,还是第二点,想要便宜的流量,然后做一下CPS、带带货、接商单、做广告,仅此而已。

如果是顺着这个方向去看,那么,公众号日更,其实是低效的勤奋,是非常难受的

我回想了一下,我两年前第一次日更,也是抱着这个心态。

当时我还根本不知道IP是什么,就是看到明白老师日更赚到钱了,我就哼哧哼哧地也想日更接广告赚钱,

结果20天就掏空了自己,非常痛苦,最终直接断更。

当时那二十天,就是我的低效勤奋,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而这一次,我透彻地想清楚了我写作的目的,所以现在日更到了69天,都没有什么不适,反而对自己的行动越来越清晰

现在这个时代,早就已经变了,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各种信息流分割得稀碎且稀缺。

不用说付费了,就是打开文章看一眼,都算是给创作者很大的面子了。

所以,打开我的文章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非常感谢你们给我面子,这已经是对我莫大的支持了,嗯嗯,非常感谢你们~

在未来,我也会不断精进,致力于给你们提供更大的价值!

▌ 02

所以,做个人IP,到底怎么做才最好呢?

涛哥的原话是这样的:

具体就是,一定要憋一篇能够穿透圈层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标准是:你能够非常自信地在朋友圈发出来,并且可以非常自信地发给一个你现在认可的大V看!

听到这番话,我如遭雷击,醍醐灌顶。

我这次日更了69天,最满意的一篇文章是第57号文章,讲的是冥想获取专注力,深度解释了「意识和觉知」的概念。

但是,如果按照涛哥所说的标准,那我还是没有足够自信去发给我现在认可的大V看

因为,我发现这篇文章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还能写得更加详细清晰、更加简洁易懂、排版更加美观。

这些,其实都是我早就发现了的优化方向,但是我一直没有把它重新再写一次,让那篇文章写得更好、更详细、更有价值。

除此之外,稍微满意的文章则有十来篇。

这十来篇文章能优化的地方就更多了,都是值得我重新打磨几次,再发出来。

我的心里,其实模模糊糊地有这个想法,但我却一直没有行动,没有去重新打磨它们。每一天的日更,我都想写新的东西

所以,昨晚涛哥在直播中说得这番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涛哥就像一位点灯人,直接把我的脑海给点亮了,让我清晰了前进的步伐具体该怎么走 

如果你也打算做个人IP,不妨也用这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 03

既然我这么认同涛哥的这番话,那为什么我字里行间,依旧没有放弃日更的打算呢?

齐白石先生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意思就是说,向我学习的人,他们最终都会成功,而向我模仿的人,他们最终都走向失败,即东施效颦。

我要做的,是学习涛哥所说的能够穿透圈层的文章的「标准」。

而这个标准,不是想做就能直接做到的,它需要我大量地试错、打磨、优化、更新、迭代!

是的,我每天都要求自己写一篇文章,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多试错

如果你一一看过我这69篇文章,会发现几乎每隔10篇,都有很大的变化

小到排版的字号,大到文章的行文风格。

每一篇,我都会刻意练习某个很小的点,发出来,看看效果,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用最短的时间,尝试最多的次数,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

若是结合涛哥所说的「标准」,那么最终的文章效果就是,我能够非常自信地把那篇最终文章,发给涛哥看。

即使涛哥日理万机,也会对这篇最终文章赞不绝口

但是我不可能闭门造车呀,我要通过每天都写文章,来优化迭代,

就像本文开头讲的微信头像,我就直接优化了4次,到达了5.0版本!

这个橙色系简约风格的头像,就是我目前非常满意的头像了。

我的文章也是一样。

我会通过日更,初筛出某些我比较满意的文章,然后把它们抓起来,优化迭代。

可能同一个内容,我要写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十遍!

最终,把它们变成能够穿透圈层的、我非常自信的干货!

而这 本身就是日更(多试错)的意义所在呀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差不多啦,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拥有属于自己的、能够穿透圈层的产品!

共勉。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欢迎点个赞或者「在看」,最好能加个星标,因为推送的规则改了太多了。最后,再次拜谢您的阅读。


分享知识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每一个人,
都在分享知识给这个社会的时候,
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如果您喜欢这一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