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批评“小家子气”,文徵明“化身”黄庭坚,写下这卷“长枪大戟”的行书,以实力驳斥他们!

 墨品书法网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明代有不少成就突出的书法家,其中“江南四大才子”和董其昌尤其为人们所称道。文徵明、唐伯虎、祝枝山同为“四大才子”,且都书画精湛,一直以来人们都乐于去争辩一下这三人谁的艺术水平更高。拜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所赐,祝枝山、文徵明被贬得一无是处,但现实中并非如此。

文徵明的天赋确实无法与唐伯虎相比,与少年早慧的唐相反,文徵明11岁才开始说话,之后更是9次乡试落榜,妥妥的“笨小孩”,而且他19岁时所写的字,还被评为“三等”。所幸其父为他遍寻名师,他得以跟随沈周、李应祯等人学习书画。

“名师出高徒”再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文徵明逐渐“开窍”,不论书法还是绘画都达到了冠绝一时的水平,尤其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更叫精妙。不过,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人批评文徵明的字“小家子气”,其小楷、行书都不过是“馆阁体”书风下的产物。

这些批评多源自于文徵明以小字为主,且多是赵子昂、欧阳询、王羲之一路风格,而这种风格在当时又极为常见。不过,文徵明非常擅长写大字,而且深得黄庭坚、苏轼笔法,是一位“模仿大师”,而且能将苏、黄二人笔法熔于一炉,更是了得,以实力驳斥了对他的“恶评”!

《咏花诗》是文徵明大字行书的典型代表,此帖完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文徵明86岁时所作,笔笔有70余年功力,这一帖单字大小约6厘米,内容包含赞颂梅花、桃花、梨花的三首诗歌,全卷290余字,深得黄庭坚“长枪大戟”之风范。

明代书家陶宗仪曾说:“待诏大书仿涪翁(黄庭坚)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咏花诗》敛锋入纸,行笔以中锋,沉着痛快;横画长而坚实,竖画尖而锋锐,撇捺舒展大气如荡桨,转折处饱满圆润,方圆并施。笔法丰富而严谨,提按分明。

王世贞认为文徵明的行书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在《咏花诗》中,笔画之纵逸开阔、长枪大戟是吸取黄庭坚笔法精髓,而结字之宽绰舒展,以及向右上结势,则是受到苏轼的影响,而在某些字中的颤笔,则出于个人风格。

文徵明的大字行书法度谨严、气势开阔,笔法灵动而有出处,值得临摹。现在,我们将文徵明这卷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咏花诗卷》真迹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点画自然清晰、纤毫毕现,装帧精美,便于临摹与观赏。特向大家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