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爱的,我们大可不必假装懂事

 徐柒七 2023-03-10 发布于浙江

一。

“囡囡,你弟弟想要那个什么牌子的鞋子,他说其他同学都有,要不你也给他买一双吧。”

还没等我说话,“人家有的,你弟弟也要有是吧?你最懂事了,也不用妈担心!”

看着银行卡里少的可怜的余额,拒绝的话在嘴边打了好几个转又咽了回去。

“好的,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以后,在几个兼职群留下了自己的信息。与闺蜜约好的那一场旅行,不知道又要拖到什么时候。

从记事开始,出现在我耳边频率最多的话,就是:“你要懂事”!
父母说,是因为想让你按照期许长大,不要长歪。

老师念,是因为不想你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引人注目。

长辈寄语,是因为希望你的人生顺遂,循规蹈矩。
可没有大人愿意听听我们的心里话,问一问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又是否真的快乐。


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大部分的我们都学会了假装懂事,却学会了克制,学会了小心翼翼,害怕走错,害怕辜负。
我们在“懂事”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越来越不快乐。

二。
因为懂事,我们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因为懂事,我们习惯了把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都藏起来。

因为懂事,我们总想让身边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

我们不敢轻易地去麻烦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欲望,不敢开口拒绝。

我们像极了憋着一股劲,鼓着腮帮子,涨红了脸的小丑。

我们只顾着逗别人欢心,却忘记了自己有多久没有开怀大笑过。

我们硬生生地一个人就活成了一支队伍。
可事实上,我一直以来都很羡慕那些不够懂事,会哭会闹的孩子,因为“不懂事”反而可以活出真自我。

就像我的死党泡芙,看着相貌柔柔弱弱的,可性格却很刚。

我从来没有从她的嘴里听到过:“没关系,都可以”诸如此类的话。
也从来没见过她因为懂事而克制自己的情绪,更没见过她为了不相关的人而委屈自己。

她总是能够很直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可以大胆地说“不”。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对任何事情都有着直言不讳的豪爽和洒脱。


在旁人看来,她不够懂事,还有些任性,可我觉得有时候任性也全非坏事。

就像成果在《好的孤独》里说:我们大可以活成我们自己,活得更本色一点、更真实一些。

反正还是会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至少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三。
因为太懂事,真的会让人畏手畏脚,丢掉自我。
在《狗十三》中,女主人公李玩在丢掉“爱因斯坦”,父亲爽约天文馆等一件件残忍的事情中,渐渐学会懂事。

她开始接受假的“爱因斯坦”,开始在饭桌上接受父亲领导夹过来的狗肉,甚至因为爱因斯坦没有认出自己而感到开心。

她开始变得学会懂事,许多赞扬也因此迎面而来。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一切事情结束之后,她在一个无人的角落哭了很久。

放弃了爱好、放弃了情绪、放弃了自由终于换来了懂事!
这样的“懂事”,就像一把尖锐的刀子,深深地扎在观影者的心里。

因为太像了,看着李玩就像看到了另一个无助的自己。

因为懂事,所以把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拱手送给来家里玩的表弟。
因为懂事,所以必须把成绩放在首位,放弃娱乐。
因为懂事,所以连恋爱都谈的小心翼翼,生怕给对方带来不自在。
因为懂事。所以连分手都没敢多做纠缠,在心里给自己无数理由,却不敢开口质问。

四。
《奇葩说》第四季冠军肖骁曾说:“你们别觉得懂事是一个褒义词”。

名义上是懂事,实则就是以取悦他人为人生重心,忽视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
太过乖顺懂事的人,会不断压抑自我,为别人而活。

只有敢于表达自我,心中有见地的人,才能画出独立自主、幸福美满的人生图鉴。
所以对我们来说,变懂事真的没那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有开阔的眼界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高度,有足够的底气来坚持自己的选择,有坚定的信念来捍卫自己的坚持。


亲爱的,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可以不被“懂事”束缚,不被一些敏感、自卑的情绪左右。
希望你能大声地说出心里的每一个“我想要”,而不是千回百转以后,却变成了违心的“没关系”。
愿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此生尽兴,赤诚善良。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欢迎转发

听说点这里的人会变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