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冀南军区及军区部队发展史(解放战争时期)上

 兰州家长 2023-03-10 发布于甘肃

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发展,为了加强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地区的统一领导,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任书记、薄一波任副书记。同时,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任副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军区。

4,再次整编部队

8月28日;冀南指挥部整编部队。冀南指挥部发出“关于全区武装建设的指示”,要求冀南各部队充实、健全基干兵团,并以整编或升级现有地方武装为基础组织新的兵团。规定各军分区除调走之兵团外,按现有部队组织所属兵团。

第二军分区组织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其中第三十二团充实到2000人。第三军分区除第二十六、第三十一团、独立团外,另以韩荫亭部为基础组织1个团,以永北地方武装一部为基础组织1个团,共5个团。其中第二十六、第三十一团分别充实到1500至2000人。第四军分区组织2个团,其中1个充实到1500人。第五军分区除第二十七团外,再组织1个团,共2个团。第二十七团充实到2000人。第六军分区除第十九、第二十八团外,再组织1个团及独立团,共4个团。其中第十九团要充实到2000人,第二十八团充实到1500人。第七军分区除第二十四团外,再组织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团,共3个团。其中第二十四团充实到2000人。指挥部成立1个独立团,由各军分区(二分区除外)各抽一个连组成。

在充实建设正规兵团的同时,各地重新建立地方武装,恢复县、区游击队。大县基干队发展到300人以上、小县基干队200人以上。

一,抗战胜利,保卫胜利果实,成立野战部队。

9月5日;由杜义德、孔庆德率领第1团、11团、22团、23团、25团等5个团,共6500人组成的冀南西进纵队于2日越过平汉路,到达涉县地区。

9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下达关于上党战役的作战第一号命令,决定彻底消灭侵占上党地区的之国民党阎锡山部队。以太行、太岳、冀南军区主力暂编为太行纵队、太岳纵队、冀南纵队参加上党战役。冀南纵队由冀南西进纵队改称,陈再道任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是日,冀南纵队由涉县河南店地区出发,9日夜到达长治西北约15公里的淹村地区。

10月7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4个军区的主力部队,依次编为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冀南部队的主力团大都编入第二纵队。

10月17日,第二纵队在邯郸宣布成立。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钟汉华,纵队指挥机关尚不健全,3个旅也未正式宣布组成,即投入了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结束后,冀南主力部队正式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11月4日,纵队下辖的3个旅在邯郸地区正式组建。纵队领导陈再道、宋任穷、范朝利、钟汉华分别参加了3个旅的成立大会。

三,恢复冀南军区军政机构

1,恢复成立冀南行署,冀南区党委,冀南军区机构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遵照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的指示,在第二纵队组成的同时,恢复了冀南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等党政军机构。正式配备了党政车的各级领导干部。

11月前后,根据上级指示,冀鲁豫、冀南两区党政军机构正式分开,冀南工委、冀南办事处撤销,恢复冀南区党委和冀南行署;并撤销冀南指挥部,恢复冀南军区。冀南区党委书记李菁玉,副书记马国瑞。行署主任孟夫唐,副主任王任重。11月2日,冀南行署通令,调整行政区划:原6个专署改为5个将原七专署改为一专署;六专署改为二专署;二、四专署合并为四专署。三、五专署不变。原新设县大都撤销,并入原来县。各军分区辖区亦做了相应调整。

文章图片1

冀南行署

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治委员李菁玉(兼),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治委员马国瑞(兼),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副主任胥光义。下辖5个军分区。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1946年3月,根据当时晋冀鲁豫军区统一排定的军区、军分区序列,冀南军区为第二军区,所属各军分区为第七至第十一军分区,但习惯上仍沿用原称。

文章图片8

2,攻占衡水,使冀南、冀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12月中旬;冀南军区召开会议,研究了攻打衡水的部署军区司令员杜义德,副政委刘志坚和参谋长陈明义亲自指挥这次作战。

日军投降后,衡水日军撤走,外围各据点的伪军纷纷撤回到衡水县城内。之后,冀县、武邑、枣强的伪军也都聚集在衡水。原衡水伪保安队司令代玉波,被国民党委任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挺进军第五十纵队”少将司令。将伪军编为3个支队,共2000多人,妄图固守衡水,继续与人民为敌,等待国民党军队到来。为尽快攻下衡水,军区决定集中第五军分区独立第1团、第2团,第四军分区之第32团和第二军分区夏津独立团等4个团兵力,共4000人左右,以及县大队、广大民兵等参加作战。

14日拂晓,我军攻占衡水县城。共歼敌2500多人,其中毙敌300多人,俘敌2200多人。伪军头子少将司令代玉波也被活捉。衡水的解放,使冀南、冀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3,冀南军区组建独立第四旅

衡水解放后,冀南独立第四旅在衡水宣告成立。旅长孙仁道,政治委员杨树根。副旅长田厚义,参谋长王树棠,政治部主任李福尧。下辖第四军分区第三十二团(改为十二团),第五军分区独立第一团(改为十一团),夏津独立团(改为第十团)。第十团团长马神,政治委员冉义林;第十团团长赖官宜,政治委员陈飞;第十二团团长黄承衍,政治委员严宗三。

四,第二纵队与冀南军区合并

1,冀南军区野战部队转战冀鲁豫前线

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26日,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从此全面内战爆发。

6月27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对全区部队的军事行动作了部署:由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张际春副政治委员和李达参谋长率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组成野战军执行豫东作战任务;陈赓、谢富治率第四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执行晋南方向作战任务;滕代远、王宏坤、薄一波等同志负责大军区工作,并指挥冀南、太行军区主力协同第二纵队对付豫北地区之敌,保障野战军侧翼安全。为了顺利地进行自卫作战,奉上级命令,第二纵队和冀南军区合并。

7月初,第二纵队首长及直属机关部队由邢台进抵威县,合并为冀南军区。合并后的军区领导:司令员陈再道,冀南区党委书记王从吾兼政治委员,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治委员刘志坚,区党委副书记马国瑞兼副政治委员,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钟汉华。宋任穷、李菁玉调晋冀鲁豫中央局工作,杜义德调第六纵队工作。

1946年夏季开始至9月底,共有36206名青年参军。其中第一军分区6699人;第二军分区3840人;第三军分区6567人;第四军分区12500人;第五军分区6600人。这3万多名新战士补充给第二纵队及独立第四旅19400人,其他新战士补充给兄弟部队,保障了前线作战部队兵员的及时补充。冀南军区除组织军区和各军分区干部带领新兵团,开赴前线补充野战部队外,还不断组织大批新战士补充各军分区独立团和县大队,使冀南地区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和壮大。

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冀南军区部队和第二纵队先后参加定陶战役,龙叵集地区阻击战,白道口伏击战,鄄城战役,滑县战役,巨金乡战役。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1947年1月;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机关部队(不含野战部队),共21800多人。

2月;冀南军区抽调第二军分区基干团,补充到第二纵队第六旅第十六团。

2,冀南军区组建独立第五旅

2月27日;冀南军区奉命组建了独立第五旅,独立第五旅在第三军分区正式组建。旅长范朝利,政治委员吴罡,副旅长查茂德,参谋长张西三,政治部主任訾修林。下辖;第十三团(原一分区二十四团、三十六团合编的独立团),团长史秉信,政治委员王希永;第十四团(原三分区二十六团),团长王华安,政治委员赵北原;第十五团(原五分区独二团),团长李地山,政治委员赵宏博。独立第五旅组成后,冀南野战部队又增加新生力量。之后,冀南各军分区又先后各组成1个独立团在冀南人民支援下,冀南部队在不断发展壮大。

五,第二纵队与冀南军区分建

1947年6月8日;冀南军区统计兵力;

冀南军区各独立部队,10988人。

冀南军区直属两个独立旅,12050人。

6月中旬;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实施中央突破,挺进大别山的战略目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第二纵队奉命南征,与冀南军区分建。为了支援第二纵队南征,冀南军区在干部、兵员补充上全力以赴,缺少的干部、战士,全部给配齐。缺什么干部,补什么干部,要什么干部,给什么干部。军区共抽调1753名排以上干部和大批战士补充第二纵队,不仅使纵队、各旅司、政、供、卫机关得到充实,部队也空前满员。渡河前,全纵队人数达3.1万人。为了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冀南区党委、行署还抽调了800多名党政群干部,包括地委、专署级干部和县委书记、县长,随野战军挺进大别山。

文章图片14

六,冀南军区组建野战第十纵队

1947年7月2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决定将太岳、太行、冀南、寞鲁豫等军区的基干部队及原中原军区部队,依次组成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等5个纵队。冀南军区在抓好对敌斗争的同时,全力投入第十纵队的组建工作。根据指示精神,军区决定8月份完成第十纵队的组建工作,9月进行点验。决定撤销一、四、五分区,军区司令部取消处、政治部取消部,均改为科,以充实十纵的机关部队。

8月1日,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机关及群众2万多人,在威县驻地集会庆祝八一建军节。孟夫唐主任代表全区人民向全体指战员和功臣们致敬。号召动员全区一切力量支援前线,保证战争供应。

第十纵队;主要由冀南独立第四旅、独立第五旅和新组建的独立第六旅部队组成。原邯郸战役起义后改编的高树勋民主建国军也编入该纵。这样,冀南主力部队全部编入第十纵队。但干部仍缺编。第二纵队南下前,军区抽调了1/2的干部充实第二纵队,现在为了充实第十纵队,军区决定将能抽出的干部全充实第十纵队。军区机关绝大部分干部调给第十纵队,并将第一、四、五等3个军分区机构撤销,以充实野战部队,全纵队共1.9万多人。

第十纵队成立大会上,刘志坚政委讲了当前的战争形势,指出刘邓大军南征后,陈谢兵团和华东野战军相继挺进中原,全国各战场均转入反攻。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今天的形势大好,我们也要打出去,投入全国的大反攻。冀南党政群各界又奉命抽调出第二批南下干部1400多人,由四专署专员肖一舟,地委副书记杨青率领随着十纵队南下。

8月10日至12日,冀南军区组成四个独立团,即;独立第4团、独立第5团、独立第6团,在永年地区成立;独立第7团在夏津成立。

9月25日;冀南区党委发出关于对敌斗争及武装工作的决定:调一、四、五地委之警卫连合编为军区独立营。三地委在永年附近组成军区独立第八团,二地委以警卫连为基础扩编军区独立第九团(小团),军区警卫营3连拨给一、四、五地委各一个排,编成新的警卫连。

10月;第十纵队南下后,冀南军区兵力15761人。

七,军区主力南下支援后整编

第十纵队南下后,由于冀南军区机关干部大部分调往第十纵队,军区机关干部人数很少。第一、四、五军分区机构已撤销,第二军分区因有山东齐河地区敌人威胁,第三军分区有围困永年敌人和监视安阳地区之敌的任务,而仍保留原军分区建制,为适应人员太少的情况,军区机关进行了缩编,军区司令部取消了处一级机构,军区政治部取消了部一级机构,将原来的处、部均改为科,原来各战斗团队编入第十纵队后,军区又先后组建了6个新的独立团。

将第三军分区永年、邯郸及南和、任县等县大队、第三军分区警卫连,组成独立第四团;

将第一军分区2个独立营和第五军分区独立营组成独立第五团;

以三军分区临漳、成磁、魏县3个县大队组成独立第六团;

以二军分区独立营和高唐、平原等县大队组成独立第七团;

将原第五军分区补充团一部改为军区第一补充团;

将原第一、四军分区补充团合并为军区第二补充团;

这2个补充团的任务主要是收容第二、十纵队及军区部队出院和归队人员。

以大名县大队为基础扩充为漳南大队(4个连)。以临漳大队一部和新兵组成临漳大队。

以原军区教导团的架子为基础成立了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下辖5个大队。

接着,冀南武装委员会并入军区改为军区人民武装部,隶属军区领导。各地委武装部建制不变。第一、四、五军分区取消后,所留之警卫连由该地委管理。这次冀南军区缩编后,全军区总人数为7364人。

八,冀南军区组建野战第十四纵队

1948年2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首长发布命令,冀南部队组成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并任命了纵队和旅的主官。二纵、十纵南下时,冀南军区主力部队和机关干部战士大部分调出南征了。目前为组建第十四纵队,冀南军区全力以赴,将现有的独立团以及军区、军分区机关,凡能调出的干部战士,全部调入第十四纵队。为此,军区负责人王光华亲自领导了十四纵的组建工作。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1948年3月各团相继组建完毕,4月各旅先后召开成立大会。

5月1日,第十四纵队在漳南县东杨湾(泛)宣告成立。纵队机关基本上由冀南军区机关干部组成。军区还组织动员了1300多名新兵充实该纵。全纵队人数为13100多人。

1948年4月1日;冀南军区奉命改称为冀南区党委武装部。军区番号保留,对外仍称冀南军区。原军区领导陆续调出。武装部主要由王光华负责。原军区直属机关之司、政、后各大部均取消,共设5个科和1个电台区队。部队仅有3个独立营,1个公安大队。另外保留1个补训团(主要收容归队战士),1个训练队。各军分区也改为地委武装部,各军分区的警卫连,亦改属地委建制。全军区共3341人。

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军区,冀南军区隶属华北军区领导。

文章图片15

6月22日冀南军区成立骑兵大队。

九,恢复冀南军区

1948年12月,遵照华北军区指示,又恢复冀南军区和各个军分区。在原武装部基础上重新扩大编制。军区司令员王光华,政治委员马国瑞,参谋长孙卓夫,副参谋长李所庵,政治部主任陈伯禄,后勤部副部长王新三。司令部设军事科、民兵科、机要科、管理科和电台分队;政治部设组织科、宣教科、保卫科;后勤部设供给科、卫生科、战勤科、生产科。下辖五个军分区。

文章图片16

12月27日遵照华北军区12月14日电示,为接收平津俘虏,已组建起一个补训(下辖3个团,每团四个营,每营4个连)的架子,按时开赴指定地点。番号为补训兵团第五旅。

1949年1月1日 正式恢复军区建制。军区轮训队改为教导大队,行署公安系统的公安大队 过渡为军区警卫团。各地委警卫连也改为军分区警卫连。军区恢复后,司令员王光华。

3月,各军分区改以地名称谓;

原第一军分区改称临清分区,军分区司令员;杨新一,政治委员段毅,副司令员孙洪。

原第二军分区改称夏津分区,军分区司令员;田厚义,政治委员周惠,参谋长黄世忠。

原第三军分区改称邯郸分区,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治委员焦善民。

原第四军分区改称南宫分区,军分区政治委员乔晓光,参谋长王栋才。

原第五军分区改称衡水分区,政治委员陈登昆,后黄光霞任司令员。

军区教导大队由原来1个队,扩增为4个队,将原来隶属行署系统的公安大队改为军区的警卫团,将邯郸市政府之警卫连改归邯郸军分区警卫连,原各地委警卫连,均改归为各军分区的警卫连军区所辖部队比武装部时期略有发展,计有教导大队、补充营、警卫团、警卫一、二、三营和各军分区警卫连。

文章图片17

8月1日河北省军区在保定成立。孙毅任军区司令员。

8月9日 ;冀南军区正式结束工作。所属临清、邯郸两分区合并为邯郸军分区;夏津、衡水两分区合并为衡水军分区;南宫、太行军分区之邢台分区合并为邢台军分区。邯郸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委王法武,副司令员郭俊之,政治部主任姬增。衡水军分区司令员黄光霞,政委陈登昆。邢台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程玉林,副司令员陈明。教导大队,警备团驻大名,警一营(调一个连及骑兵队担任省军区警卫)仍驻威县,警二营仍驻高唐、夏津,警三营仍驻临漳。警备团及警三营由邯郸军分区领导,警一、警二营分由邢台、衡水军分区领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