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9分)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 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秋莺李煜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 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①同悲鲁②,浏亮如笙碎在缑③。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注】①背世:与世俗主流 相左。②悲鲁:指亡国之痛。鲁获麟于野,孔子叹曰:“吾道穷矣。”以为鲁国将亡,于是作《春秋》以记鲁国历史。③缑: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 。相传周灵王太子姬晋善吹笙,作凤凰鸣。后于缑氏山巅修道成仙飞升而去,世间不闻其笙。15.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3分)A. 《流莺》头两句重笔写“流”,“漂荡”直言其意,“度陌”“临流”,既显示了黄莺鸟在不停地漂荡流转中的所经 所憩,也回应了上句的“复”字。B. 《秋莺》一开首便是以“残”饰莺,用词深刻,直言黄莺鸟在由春历夏又入秋后的体衰,又继以“独游”来 体现其孤独凄苦,其中寄寓了诗人对它的怜惜与感叹。C. 《流莺》格律严谨,颈联不仅上下句相对,句中也各自成对,如“风朝”与“露夜”“ 万户”与“千门”等凸显了流莺啼鸣的无休无止,表达上整饬优美,又深沉幽婉。D. 《秋莺》颔联用借代,以“老舌”代自己,“老舌百般”说 自己愁绪万端正需人倾听,以“深黄”代黄莺,“深黄一点”再申其孤独,此联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之感。16. 两首诗中黄莺鸟的形象不同, 诗人寄寓的怀抱也各自有别。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 D 16. 李商隐诗中的黄莺鸟身在阳春、且能“巧啭”,却始终佳 期难遇、无枝可依,只能流离飘荡,不能自持命运。作者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李 煜诗中的黄莺鸟虽也善鸣,但已身在寒秋,生存窘困,危机四伏,且孤独凄苦。诗人托物言志,自伤身世,借秋莺的现状表现了对自我处境的担忧。 诗人劝黄莺“莫更留连好归去”,其实也是自己决意隐退的情感表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以‘ 老舌’代自己,‘老舌百般’说自己愁绪万端正需人倾听”表述错误,颔联句意为:侧着耳朵仔细聆听老莺的鸣叫声,但始终听不明白它在鸣叫着什 么,看着它飞向空中,渐渐变成深黄色的一点,不见了踪影。应是以“老舌”代黄莺,“老舌百般”说的是黄莺啼鸣。故选D。【16题详解】本题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李商隐诗:首联“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意思是:居无定所的黄莺总是不停地飞翔漂泊,越过小 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可知春天的黄莺漂泊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颔联“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意思是:它那美妙婉转的 歌声中怎么能没有本意?适逢春日芳辰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知黄莺能“巧啭”,但未盼来“佳期”,暗含良辰不遇的委屈。尾联“曾苦伤春不 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意思是:我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它的哀鸣,然而这京城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可知诗人伤春,怜 惜流莺无枝可依,同时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羁旅漂泊、壮志难酬的苦闷。李煜诗:首联“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意思是:黄莺啊黄莺,你怎么还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寒秋时节了,为什么还在这深暗的树林里独自翱翔呢?颔联“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意思是:侧着耳朵仔细聆听老莺的鸣叫声,但始终听不明白它在鸣叫着什么,看着它飞向空中,渐渐变成深黄色的一点,不见了踪影。可知秋天 的残莺生存窘困,孤单飘飞,凄厉啼鸣。颈联“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意思是:我和这老莺一样,与这世事相背,迟钝笨拙,虽然鸣 声依旧,但是已经不连贯了,破碎不堪。可知诗人托物言志,借秋莺的现状表现了亡国之君的痛楚。尾联“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意 思是:黄莺啊,你莫要留恋深暗的树林,赶快归南避寒去吧,树林里有什么好处呢?露水蓼花,让人心生凄冷,心里发愁。可知诗人劝黄莺南归,凄冷秋景无可留恋,也表达自己对人世不再眷恋。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