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引申义131:地灵人杰

 爱雅阁 2023-03-11 发布于上海

地     dì



地,简帛文图片,左边图片是“土”,表示土地。右边图片是“它”,表示读音。地,表示脚下的土地。
小篆图片,右边的声符变成了图片“也”。
隶书
图片
楷书
图片

 
地,本义是大地。
《易‧繫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大地”
引申为“大地上有泥土、石头的部分”,即“地面、陆地”

《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

“土地”引申为某人、某组织所专属的那块土地,即“领土、属地”。
 《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土地”引申为“作耕种用的土地”,即“田地”。
《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

“土地”引申为“特指某块土地”,引申为“某个地方、某个场所”。
《管子‧八观》:“明君者,闭其门,塞其涂,弇其迹,使民毋由接于淫非之地。”

“场所”,引申为“所居住的场所”,因此引申为“居住”。
《尚书‧盘庚下》:“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尚书说‧盘庚下》:“地,居也。”

“地方”,引申为“人所站的那个地方”,由于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出的地方不一样,因此引申为“地位”。
《周书‧窦毅传》:“以毅地兼勳戚,素有威重,乃命为使。”

“地方”引申为“所到达的地方”,再引申为“所达到的程度”。即“境地、境界”。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乃力学三十年,今乃能造此地。”

“地方”引申为“内心活动的地方”,即“心地”。
《宋史‧儒林传八‧何基》:“榦告以必须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地面”是一个“平面”,引申为“该平面的面积”,即“面积”。
南唐李煜《破阵子》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大地承托万物,位置
处在世界的下面,因此引申为“花纹、图案的衬托面”,即“底子”。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虽复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