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马头至高家堰(《寒假记游》之四)

 淮阴语文 2023-03-11 发布于江苏

      

从马头至高家堰

□吴波

 寒假在家,接送女儿上学放学之外的时间,我在家里总是呆不住,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就是想着出门,到处转转,到处看看。这不,1月30日宝应骑游一整天直到凌晨才归家,31日早上6点半送女儿上学后,过了一个上午,在家已经不耐烦,中午时分,开上自由舰,出门转转去。

去哪儿呢?去淮阴区马头镇转转吧。马头这个地方我去过无数次,这里算是我的奶奶娘家所在,奶奶我是没见过的,她在我父亲13岁时已经去世,但我小时候父亲不止一次带我坐5路公交车到马头镇,再步行走到乡下他的表兄弟家里,我对马头镇这个地方很有感情。

 开车沿大学城明远路一直向西,一直向西,直达二河大桥,过桥后就看到“韩信故里欢迎您”,下桥后不远左拐,来到枚乘书院门前。枚乘是汉赋大家,其作《七发》是汉赋的奠基之作,《七发》备受毛泽东主席推崇,评价《七发》中的部分观点“一万年还将是真理”。书院门楣上“枚乘故里”四个大字,大门紧闭,也难怪,这么著名的枚乘书院门前现在空无他人,压根就没有游客前来参观,由此可见,咱们淮安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广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书院门前西侧有一巨型石碑,刻有毛主席书写的《七发》文赋,字体大气磅礴,尽显伟人风范;石碑背面是《枚乘蒲轮》蒙学典故浮雕,为我们展示一段经典的历史故事场景。





 枚乘书院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码头三闸”之通济闸遗址,只是历史沧桑,闸早已不存,此处空树有石碑,诉说着无法诉说的过往。开车,沿乡村小路向南,过“清口枢纽”、泰山村,远远望见东南方向围墙之中的封土堆,这就是漂母墓了,又名泰山墩。韩信少年时落魄,每日垂钓于河岸边,却几无收获,总是饿着肚子,此时在岸边漂洗衣物的一位老年妇女将自己带来的饭食分给韩信吃,一连十多日,是为“漂母饭信”;韩信十分感激,说将来要报答漂母,漂母却不图回报并且激励韩信,韩信后来终成大将军,为建立汉家王朝立下不朽功劳,封王之后回到家乡找到漂母,报以千金,这就是著名的“一饭千金”。待开车到漂母祠门前,发现大门依然紧锁,门前广场也是有些杂乱,不禁继续感叹:咱们淮安如此知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却少有游客参观,真是太可惜!漂母祠与墓我在十年左右前是参观过的,此时进不去,看不了,也只能失望离开。





开车回头,来到韩信故里景区门前,看到新塑的韩信大将军石像,高大,威武,令人惊喜;然而,景区门前依然是道路破损、环境杂乱,并且景区大门也是紧闭未开放,想想在这春节、寒假,淮安这样知名的景点依然是如此萧条景象,还是感叹,咱们淮安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旅游开发,做得还是不算好啊!韩信故里景区我自然也是参观过的,场地不算小,环境也还不错,就是建设布展有些粗糙、旅游开发与配套建设也显得层次偏低,还是存在很大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改变。





 离开韩信故里景区,开车来到原马头镇政府门前,停下车,步行前往马头官巷,看到官巷巷口处新建了“韩信故里”景点,门虚掩着的,我推门而入,发现此处景点还正在建设中,不大的院落,新建“古建筑”,却很有一番历史“遗迹”的味道。阅读景区介绍,此处名为“千金台景区”,是旅游文化公司开发打造的,有韩信文化主题展馆、汉文化体验馆等场馆,只是场馆内空空的,还在装修,未有布展;北侧建有石基台,这就是千金台了,典故自然来源于“一饭千金”。小小场馆,很有些意思,我为这样的旅游开发点赞,我们淮安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值得我们在旅游产业上大做文章。





 出千金台景区,只几步远就到马头官巷,巷北,就是马头镇上标志性的青砖坊,坊额之上为“安澜马头镇”繁体大字,下有落款:中华民国十六年市商重建。向下十几步台阶,穿过坊门,砖坊另一侧门额文字为“瑶池西望”,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六年”。这处砖坊我也是来看过很多次,每次到马头镇来,都还是要再来看一看。此坊算是马头镇的“历史古迹”了,马头镇曾是二千多年古县淮阴的县治所在,然而留存下来的真正历史遗迹,却很少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了!这样的砖坊,即使是现代修缮的,我们也要保护好,要留给我们的子孙,留给他们却触摸历史。砖坊门下、台阶之处,垃圾杂物不少,环境不算好,这文物保护、环境营造还是需要进一步做好的。





 马头官巷向南,一段窄窄的小巷子,巷中几户人家仍然生活在这里,巷子西端又是一处青砖门劵,门额上“韩侯故里”四个大字,两边还有“中华民国”与“七年”小字,门劵面向河岸的一侧为“襟带河湖”四字,由此亦可见,马头镇所在之地曾是运河、淮河、黄河等众多河流交汇之处,交通十分险要。张福河旁,除了已经废弃的河岸码头,还建有廊亭,亭中有一“御码头”石碑,这里的码头,曾是满清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龙船停靠、皇帝登岸之处。历史沧桑,时至今日,张福河早已不再通航,只留清清河水在这码头前静静流淌。





 马头镇上几个景点门前溜达一圈,也就个把小时,我开车继续往南陈集方向。到南陈集后,可以往武墩二桥方向回家,但我还想再到高家堰去看看那头镇水铁牛,因此经过南陈集中学南门口,拐向南,再向东,往高家堰方向而去。到二河边,就看到保护铁牛的那座亭子,亭内,一尊铁牛罩在玻璃罩内,现在这珍贵文物铁牛已经不能直接触摸到了,我只能围绕着它再好好看看,再读一读牛身上的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昏垫报吾皇。这头镇水铁牛是清康熙年间铸造摆放在洪泽湖大堤等水岸用来镇水之用的,号称“九牛二虎一只鸡”,实际数量超过13只,但今日仅存五头铁牛,除了这头高堰铁牛,在洪泽县城、三河闸等处还有四头铁牛遗存。2014年,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铁牛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价”自然不同往昔了。铁牛亭旁,立有一块高大石碑,名为乾隆御碑,我上一次来此,还没有此碑,显然是复建的,读一读旁边文字介绍,果不其然,此碑为复制品,原碑现藏于三河闸管理处,但三河闸管理处的那块石碑当年可是立在这高堰洪泽湖大堤边的。高堰铁牛我也是来此看过多次的,现在看了,又拍了照片,站在二河边,看着宽阔河水,傍晚夕阳照在水面,一切都是那么得平静、自然、和谐,郁积内心的诸多不愉快都已烟消云散。坐进车内,过二河上新修的通往东岸和平镇方向大桥,走东岸向北到武墩镇,沿武黄路向西,回到大学城,回到家中,晚上还要去接女儿放学。









吴波

作者简介:吴波,男,网名:荸荠。1979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著有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清江浦家常饮食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