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永科:闲说“白微我嫩近”

 乡土大河南 2023-03-11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闲说“白微我嫩近”



作者 | 刘永科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吃罢早饭,闲着没事干,沿着马路自北往南悠一会儿。马路右边划好的车位上停满了不同品牌的汽车,以小轿车为主,还有少量的电动三轮。有的车头朝北,像是一个张迎接我的笑脸;有的车头朝南,给我一个冷屁股。也有不想冷的,屁股上还画着不同的图案,可惜寓意深浅不一,不太容易揣摩,也懒得费那脑筋。有的屁股上写着几个汉字,多是行驶时对后面车上司机的提示或劝告,内容大都简洁浅易,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得上规范、得体。

可其中一辆白色大众屁股上的五个字——“白微我嫩近”,却让我这个教了一辈子语文的人品摩再三,才恍然大悟。

“白微我嫩近”,全都是常用字,书写也规范。小学毕业的人认起来也不难。问题是用字不规范、不得体,害得我费了好大劲,才揣摩到它的意思——“别偎我恁近”或者“别靠我太近”。
语言的运用,不论是说话还是写字,都得讲求规范和得体。
所谓规范,首先就是要合乎整个民族的语言习惯。说话、写字都不能太任性,我想用啥就是啥,我想咋写就咋写。比如该用“偎”字,写成“微”,该用“恁”字写成写成“嫩”,字音虽相同,字义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其次,过分追求“乡土气息”,乱用方言,让异乡人难知真意,也是不规范的表现。恰当地使用方言,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乡土气息,表现某个人物性格。一些特定场合的应酬多用方言土语,也能拉近说话者与听众的情感距离,“白微我嫩近”中的“白”字有“别”“不要”的意思,表示劝阻时可用。你后面车上的司机要是老乡,自然没问题。如果不是老乡,他的家乡话中“白”没有这个意思,那就太“耐人寻味”了。也许真味还不没寻出来,嘴就吻到你的屁股上了。还有人喜欢把“没有”写成“木有”,也是同样的问题,增加了在特定范围的亲切感,却限制了你的读者(或者听众)的范围,只能算是“小众语言”。
再来说“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说话写文要适合语言环境的要求。这要求有多个方面,首先要雅俗适当,该俗则俗,应雅就雅。比如这辆车屁股上的五个字,除了“微”“嫩”两个字乱用同音替代,应视为错别字外,整句话表现出过分媚俗的倾向。该用“别”时用了“白”,该用“太”字想用“恁”,又把“恁”强换成“嫩”,一味追求甜腻,难免令人作呕。
其次,还要简繁得当。曾经见过一段话,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大家”讲语言得体的。说标语牌上的内容应该尽量少用些命令式的口吻,避免对方生出抵触情绪。这观点不错,可他举的两个例子,我却不敢完全苟同。
第一个是把公园的草坪边的“行人止步”改为“花儿也有生命,踩了它疼”。这主意挺不错。第二个例子是某个绕山临海公路急转弯处把原来的“急弯,危险!”改为“车速三码,你可以欣赏林木风采,品尝山花幽香;车速八码,请你去龙宫做客”。
客气倒是有了,还很幽默,只是司机真要认真读完这标语,品出这幽默语言的韵味,恐怕会因为分心而真的要到龙宫去做客了。作为车后留言,和道旁标牌类似,求“简”是必须的,字太多了,不但写不下,而且读者也难看得清,品出味。“白微我嫩近”倒是不繁,可惜用字不规范,句意不明晰,简而不明,表达不了写字人初衷。
除了用语规范、说话简明外,得体还要照顾到听众的文化层次,职业范畴,尽量让他们听着顺心,理解着容易等等,这些与“白微我嫩近”距离远了点儿,就不再赘述了。
汉字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的珍贵贡献。我们对汉语、汉字及其使用规范和艺术一定能有敬畏之心,慎重之意,千万不要太随意,不要把写字的笔当作自家灶堂里的烧火棍,乱戳乱涂乱抹。
希望“白微我嫩近”的始作俑者别再糟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也希望那些盲目追风媚俗者见不善而改之。

作者简介

刘永科,社旗一高退休教师。一九四八年生,一九六八年南阳三高毕业。一九七一年开始执教,教过小学、初中,一九八四年开始教高中语文,二零零九年退休。乡土中原总顾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